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2022-12-21李靖
李靖
(靖远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 白银 730600)
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导致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以鸡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近年来在甘肃靖远县养鸡业中时常发生,引起了当地养殖户的重视。
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较为广泛,也是鸡肠道中的常在菌群,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如环境卫生差、通风不良、饲养密度大、不良应激等因素会诱导鸡群发病;而且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易产生耐药性;现在某些病毒病、免疫抑制病大量存在,使大肠杆菌发生普遍,因此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防控存在较大难度,在实际生产中主要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如强化养殖管理和生物安全工作,改善饲养条件,做好环境卫生消毒等。大肠杆菌病发生后,使用高敏抗生素实施针对性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发病周期,同时减少鸡的死亡情况[1]。不同年龄的鸡群感染大肠杆菌后,临床症状也存在较大不同,雏鸡比成鸡更易发生,且在群体间传播速度较快、病死率较高。本文对一例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1 发病经过
甘肃靖远县某养鸡场,饲养一批非疫区引入的雏鸡3 000只,雏鸡进入养殖场后进行单独养殖,隔离观察,正常进行饲喂和饮水,期间按免疫程序实施了免疫接种。但在21 d后,有些雏鸡中出现了严重腹泻,并且快速在鸡群中传播。养殖人员将患病鸡挑选出来后进行隔离饲养,使用强力霉素、青霉素以及链霉素等综合用药,并未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鸡群发病长达一周时间后,病情难以控制,遂及时上报给当地兽医站,并派出兽医入场查看,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最终诊断为鸡感染了肠炎大肠杆菌病,由此引发了严重的肠道变化。通过加强消毒、优化养殖场卫生条件、药物治疗等应对策略,有效控制了病情发展。后期当地兽医站持续跟踪,定期对养殖场开展综合性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为养殖场科学防控大肠杆菌病提供有力支撑。
2 鸡肠炎型大肠杆菌发病原因
2.1 环境原因
环境因素是影响大肠杆菌发生的重要一个诱因,当鸡舍环境恶劣、鸡体免疫力降低以及鸡舍的杀菌消毒工作不到位,均会导致细菌在舍内大量滋生,并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等在鸡群传播,增加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的患病风险。一些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设备设施比较先进,如果管理水平跟不上,高密度的饲养方式会为大肠杆菌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也为其它疾病的感染创造机会,严重威胁了鸡群健康[2]。
2.2 原发性大肠杆菌
原发性大肠杆菌侵入鸡体内,潜伏期从几小时到2~3 d不等,患鸡出现体温上升、急性腹泻等问题,急性发病者往往无症状突然死亡。
2.3 其它原因
通常情况下,很多因素会导致家禽感染大肠杆菌,如与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毒病混合感染,或继发其它疫病后;饲料质量差,营养成分缺乏;通风不良、饲养密度大、不良应激等刺激,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大肠杆菌乘机在肠道大量繁殖[3]引起发病。鸡群患大肠杆菌病后,临床特征与其它病症相似,如果得不到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会延误时机,使鸡病情持续恶化,死亡率升高。
3 临床表现
感染初期,机体不表现明显症状,但粪便变得稀薄不成形,病鸡饮水量及食量均有所下降。随病情不断发展,从病鸡粪便中可看到未消化的饲料,有恶臭味,病鸡食欲明显下降;严重时会影响雏鸡以及青年鸡的生长发育,产蛋鸡产蛋量下降、蛋壳质量不佳,出现较多的破蛋及畸形蛋[4]。发展到中期,病鸡体温上升,机体免疫力降低,并在大肠杆菌产生的细胞毒素、定植因子、大肠杆菌毒素、内毒素等毒力因子的影响下,肠粘膜脱落,能观察到混有条状黏膜的粪便,病鸡肠道受损无法吸收饲料而逐渐衰弱;肠粘膜破损后,大肠杆菌进入到血液中发展成菌血症型,此时表明大肠杆菌已经感染至全身,同时病菌产生的毒素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到各个组织与器官中,严重损害机体的组织器官,鸡发生全身性败血症。鸡只体温继续升高,不食,精神状态极度萎靡,常常在角落中独卧,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病情发展到后期,病鸡基本上丧失食欲,机体极度衰弱,一些病鸡腹部肿大,触摸有腹水晃动,最终衰竭而死。
4 病理学变化
病鸡解剖后,发现呼吸道以及胃肠道处病变较为明显。气管明显出血,全部切开气管后,腔内有较多泡沫状粘液,有些病鸡有明显的支气管堵塞情况;气囊壁、胸部以及腹部质地较粗糙,外表面呈淡黄色,打开体液明显浑浊。一些病鸡的脾脏表层存在坏死病灶,肌胃角质层中有较多出血点,脏器组织有少量纤维素渗出。病鸡肠道水肿、充血明显,尤其小肠出血极为严重,肠壁内呈鲜红色。发展到菌血症型时,最明显的是心脏、肝脏被一层纤维素膜包裹;发病时间比较久的病鸡,纤维素膜呈现黄色,气囊为浑浊的黄色。
5 诊断方式
主要通过临床症状和剖解病变情况对鸡群是否患有该病进行初步判断,如果表现症状同大肠杆菌相似,则可判断鸡群疑患有肠炎型大肠杆菌病,将隔离的病鸡单独饲养,避免病菌感染扩散,危害到整个鸡群[5];下一步依靠鉴别培养基培养、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动物实验、PCR方法等实验室技术进行综合确诊。
6 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
6.1 治疗方法
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性,在药物治疗效果提升上存在较大难度。生产上建议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高敏抗生素治疗,可有效缩短治疗周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6]。对失去治疗价值的病鸡应实施无害化处理,同时对鸡舍全面进行清扫消毒,消毒液可选择10%聚维碘酮300倍液,也可以选择其它效果明显的消毒液,消毒频率为1次/d,连续消毒7 d左右。有治疗价值的病鸡进行隔离、对症治疗,可选用硫酸卡那霉素肌注,0.1 mL/kg·bw,每天注射2次,连续治疗5 d;还应在日常饮用水中加入硫酸庆大霉素药粉,与饮用水兑和比例为1 g:20 L;还可选用中药方白头翁散加入到饲料中,每100 g药粉与500 kg饲料均匀混合,连续喂养5 d。一般经过8 d左右的治疗,鸡群发病得到有效控制,患病鸡逐步恢复健康。
6.2 预防措施
6.2.1 做好鸡苗筛选工作 预防肠炎型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应从鸡苗筛选开始,这一点很关键。应选择活泼好动、精神状态好的鸡苗,一段时间饲养后经过二次筛选淘汰病弱雏鸡,最后选出大小一致、具备较强的抵抗力的鸡苗进行下一步饲养。
6.2.2 严格管理鸡舍 重视鸡群饲料科学搭配,按照不同生长阶段给予不同配比饲料,保证营养全面,满足鸡群生长和生产需要;定期在饲料中加入营养性添加剂,提高鸡群免疫力,同时给予充足的干净饮用水,并严格按照制定的饲养制度进行饲喂,并记录喂料量、喂料时间,时刻观察鸡群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如发现个别鸡出现腹泻,立即将其进行隔离养殖,同时将病情及时上报,不可随意盲目使用药物治疗,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此外,还应及时清理粪便和打扫污物,定期冲洗饲料槽与水槽,并通过有效的消毒手段杀灭舍内各种致病微生物,控制传染源;保持鸡舍通风良好,做到定时通风,根据鸡舍大小合理安排鸡群饲养密度;保持鸡舍干燥、温湿度适宜等,做好夏季防暑、冬季保暖工作,给鸡群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日常消毒工作应保证有效的消毒次数,一周消毒2~3次,疾病高发期应适当增加消毒次数,鸡出栏后要对鸡棚进行全面清扫、消毒。
6.2.3 药物预防 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易和其它病原混合感染或者继发性感染,在生产中也容易受其它因素影响,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根据养殖场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计划,在育雏期对鸡接种大肠杆菌多价苗、灭活苗或自家菌苗,认真落实防疫措施,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在专业兽医的指导下科学投药预防、合理用药治疗,防治鸡肠炎型大肠杆菌,提升鸡群免疫力,减少鸡群发病几率,同时降低死亡率。在活苗注射环节,养殖人员需要遵循合理性和安全性原则,重点关注疫苗注射后的鸡群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科学处理[7]。
6.2.4 相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 甘肃靖远县养殖户的养鸡方式相对落后,养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当地主管部门应从财政中拨出一定资金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关注养殖人员技术培训,不定期邀请行业专家进行针对性讲座,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活动,使其掌握科学的养鸡技术,并且还对该地区鸡病流行情况进行实时掌握,指导养殖场开展日常鸡病防控工作,为实现甘肃靖远县养鸡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