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机械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2-12-21

南方农机 2022年23期
关键词:机械基础高职

范 茜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3)

机械基础课程是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公差与配合、常用材料、常用机构、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等与汽车机械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机械基础课程对培养汽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工程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各高职汽车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据不可忽略的地位,直接影响后续汽车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1]。

1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时少,课容量大

为了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高职汽车专业的机械基础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较为繁杂且某些知识连贯性不强。因此,很多教师减少了部分理论性强、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讲解,而是直接给出结论,但是这就降低了学生素养目标的达成高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此外,由于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机械基础课程的课时被减少到了48学时,若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将很难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更无法起到“强基础、拓就业”的教学目标。

1.2 填鸭式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因为课堂教学的学时减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常常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等进行“填鸭式”教学,师生之间互动很少,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很多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因某些客观原因对汽车专业基础课程的实践环境投入不大。机械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最困扰的问题是实训内容选取问题,即根据现有汽车专业实训条件而设置的实训项目可能与后续专业课程重复。更因为实训条件受到限制,学生“看得多、操作少”,达不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的教学目标,更无法实现专业素养培养目标。

1.3 扩招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均不同

随着“高职扩招百万”政策在各地的全面落实,高职汽车专业学源种类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除了原有的对口升学、单独招生、高考招生外,还增加了对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的招生。因为学生类型结构的变化,学生的知识储备、实践技能、人生阅历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兼具深度与广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是扩招后的学生学习能力和需求均不同,需要机械基础课程教师及时做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调整。

基于以上问题,汽车专业的机械基础课程必须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当代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

2 机械基础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基础

2.1 根据汽车专业“1+X”证书制度,选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目前高职专业课程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汽车专业的机械基础课程针对理论部分研究较多,但实践环节开展相对较弱,理论与实践内容也相对独立、联系性不强。随着汽车行业、企业对个性化、多元化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2],汽车专业基础课程,特别是机械基础课程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加快对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改革步伐,以便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汽车专业“1+X”认证考核,突出行业特色,尊重学生的素质特点和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习效果。机械基础课程教师必须了解汽车专业技能考核内容,根据专业知识与技能需要设计实践内容。但这里必须注意不能“照搬”专业技能题库,而是要设计出有关机械通用零部件结构特点、拆装、检测方法等的基础实践项目;课程中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的选取必须遵从“以服务于后续专业课程为基准,拓宽学生职业素养为条件”的原则。

2.2 以网络为载体的教学资源建设

2.2.1 立体化教材建设

随着E时代互联网信息的“大爆炸”,人们获取知识、技能的渠道已不仅仅是传统、单一的纸质教材。高职学生由于学习习惯欠佳,对于纸质教材的阅读、学习兴趣降至较低点。有部分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最先想到的是在网络中寻找答案,但“网络知识”具有不系统、碎片式、缺乏科学依据等缺点。因此,知识与技能最快捷、最可靠的传承方法仍然是教材。借助“互联网+”技术,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3]形态结构组织起来的新形态立体化教材逐渐成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中一项最重要的学习资源。高职机械基础立体化教材用任务引领知识与技能以取代原有的章节式教材内容,利用网络技术将三维模型、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作为文字的补充和演示内容,以活页的形式承载实践内容。最终,给予教材使用者读、听、视、写、练多感观立体化的学习体验。

2.2.2 仿真动画、视频资源建设

在机械基础课程中,会重点讲解机械结构、机构运动原理等内容。这些内容仅用“图示+文字说明”的解释方法是比较枯燥、难懂的。作为机械专业出身的授课教师,应该具备利用机械绘图软件制作结构爆炸动图和运动仿真动画、视频的能力。在备课时,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编辑相应的分解图片、运动仿真动画等教学资源;更可以指导学习能力较强、对机械知识有兴趣的学生制作机构运动仿真动图和机械结构拆装视频,并作为优秀作品展示在学习平台上。这样的教学资源建设方法及过程既加深了教师自身备课时的感悟理解,又激励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工程素养。

2.2.3 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购买了很多教学辅助设备及软件。一些教学软件在疫情“停课不停学”期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机械基础课程的实践内容多数为零部件测量、机械拆装等。对于轻实验数据,重实践操作的拆装、测量类实践内容的现状,软件的模拟操作效果并不是很好,相反教师自制的操作演示视频更有利于学生的实践操作学习。因此,在制作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教师自制了多个实践操作视频,辅助指导学生操作过程。通过学习平台数据反馈,不难发现,在每次实践课的时候,学生登录学习平台的时长和频次明显增多。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也检验了教师制作的教学资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3 “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如何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及强化课堂内外互通是新形势下机械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核心问题[4]。随着互联网技术、智能移动技术与网络教学平台的日趋普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互联网技术、智能移动技术与网络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新型网络教学”已经逐步被引入到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中。MOOC、网络公开课、云教学等教学模式,在新冠疫情初期,成为全国高职院校主推的教学模式。在如火如荼的“线上教学”后,教学团队也注意到“线上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线学习人数过多,导致学习平台“瘫痪”;教师“线上教学”备课不充分,教学反馈信息滞后;单纯线上授课,师生互动少、教学手段应用受限制;高职学生自觉性差,多数时间为无效学习。在线教育对于汽车专业的机械基础课程,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体现力不足,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因此,笔者所在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在总结了线上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即将小班制线上教学、线下课堂教学、机械设计比赛与实践基地“第二课堂”这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有效组合,形成了“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发挥三种教学模式各自优势,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达到“全素质”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3.1 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以小班授课形式,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入深地引向深度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更多地把时间集中在提升学生严谨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的素养;更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5]。

3.2 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3.2.1 发布课前预习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中要明确完成时间、分值等学习要求。本课程的预习任务一般包括两种形式,即观看视频和完成预习作业。在前几轮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发现:预习阶段,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完成观看微课视频的自学任务,有些时候还会影响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在新一轮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中,老师将预习任务中的观看视频内容改为机械工程的纪录片片段或先进科学制造装配技术的短视频。另一种形式的预习作业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平台中的预习作业题目,正确率达到70%以上记为预习目标达成[6]。预习作业不仅是对学生预习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也能起到导学的作用。教学团队设置的预习题目均为客观题,题目内容不仅包含导学图、本课时学习目标中较易掌握的知识点,还包括预习视频中的思政教育类题目。考虑到学生在预习阶段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全部知识与技能,难以拥有解决所有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预习任务中没有布置主观题目。

3.2.2 线下课堂教学

“如何让课堂‘活起来’?”是高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点。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硬件条件已经可以基本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但是,在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开始的前几轮,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参与教改的任课教师工作量加大、挫败感加剧。为了寻求解决方法,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通过观摩学习、听课、参加教学能力培训等,学习了一些教学方法,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在理论课堂上,因为是小班授课,没必要利用教学平台进行签到、抢答等“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的烦琐操作。学生互动、小组互评等教学环节一定要谨慎设计、控制时间。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完成教学内容,如果把大量时间浪费在无声的等待中,既不能提升学生的能力又拖慢了教学进程。对于易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或工程案例,引导学生自学;对于重要知识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还是需要要求学生进行笔记记录或在书上标注。

3.2.3 课后复习、拓展

课后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学习平台中的复习任务,正确率需要达到80%以上。对于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完成机械创新设计任务,以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在学习平台中的“光荣绽放”栏目上,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课后教师通过微信群及时回答学生对课程的疑问。

3.2.4 过程考核与学期末考核评价相结合

通过学习平台对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学习时间、学习效果等数据的反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评价。学期末,利用计算机机考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期末考核。最后,按一定比例将两方面分数进行合并统计,形成该学期本课程总成绩。对于参加机械设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大赛的学生,根据比赛成绩,按比例分值折合入课程成绩[7-8]。

3.3 “思政教育”进课堂

“三位一体”混合式机械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主要针对高中毕业生和“新扩招生”。教学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完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双目标。在以前的授课过程中,高招生对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对期末考核也不重视;一些“新扩招生”认为汽车学院就是学“修车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不学无所谓。为了更正学生片面的想法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机械基础课程将案例教学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案例选取过程中,授课教师应注意将“思政教育”引入案例,如在“第一课机械基础知识”中,首个案例为“玉兔二号月球车”,请学生讨论月球探测器的机械组成。很多人对高职学生的刻板印象是学习能力差、不学无术、没有人生追求。但在将“思政教育”引入课堂案例后,授课教师却发现很多高职学生正在慢慢改变——他们不仅关心时事政事,也热心公益、热爱祖国;不仅手勤好动,也能沉静思考;不仅脚踏实地,也不缺奋斗创新精神。

3.4 实践基地“第二课堂”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一直是职业院校遵循的基本原则。高职学生可以在校企共建的实践基地进行实习、实践。但有些学生因为对专业缺乏兴趣,没有学习目标,进而不珍惜企业实践经历,没有认真对待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导致在实习期间游手好闲,实践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因无处求解,而不了了之。目前,很多高职教师认为企业实践只 是专业课程的事情,不需要专业基础课程老师参与指导,但在实践中却发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专业基础课程中所涉及的一些知识与技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所在学院为前往企业实践的学生开设了机械基础课程“第二课堂”,通过线上授课,讲解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解答学生遇到的机械问题。这种讨论式的“线上交流课程”不仅气氛活跃、重点突出,有针对性的学习也更有效,学生反馈效果佳,学生更有兴趣,更易接受理解[9-10]。

4 结束语

笔者所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应用创新能力为目标[5],构建基于小班制在线课程、课堂教学、实践基地“第二课堂”三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三个年级学生的考核评价、实践企业等社会人士围绕他们各方面评价的调研,可以得知:三位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不仅让学生总评成绩大幅度提高,达到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目标,更让学员能力被实践企业认可,特别是机械基础“第二课堂”已成为岗位晋升、职业拓展的有效学习途径,受到了很多毕业生的欢迎。

猜你喜欢

机械基础高职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调试机械臂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简单机械
按摩机械臂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