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路径研究*
2022-12-21廖一霖
廖一霖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大学生返乡创业,可以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高校毕业的应届生人数已经突破1 000万,各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达到饱和状态[1]。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学习到专业知识,学习到更多的先进理念,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返回乡村自主创业,能将所学专业知识合理运用到工作中,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持,进而带动就业,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助力乡村振兴。
1 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
1.1 个人因素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支持,而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够使其自身价值得到实现,二者相辅相成。实践证明,大学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新生代主力军,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够充实农村人力资源,使农村经济得到改善[3]。虽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扶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存在缺陷。首先,缺乏创业精神。创业是一件艰辛的事情,创业途中经常会面对各种压力与困难,只有创业者自身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有足够的信心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够使创业事半功倍。但是,现阶段部分大学生在创业途中遇到困难就会退缩,抗压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对未知领域的管理能力与观念较为落后,使其创业成功率大打折扣。其次,创业经验不足。部分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的原因是毕业之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大学生在创业之前没有过多的工作经验,对创业项目的了解程度不高,存在盲目选择的现象[4]。最后,创业能力有限。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的是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不足,当在创业中出现问题时,对问题的分析、解决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较弱,无法正确、从容、有效地解决问题。
1.2 家庭因素
学生人格、能力、思维的养成不仅取决于校园教育,同时也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如果学生父母的思维能力强、创新意识较强,敢于挑战与创新,那么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毕业之后可能会更倾向于自主创业。但是,如果学生父母思想比较保守,家长更希望孩子毕业后留在大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会让孩子选择报考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在父母看来,这样的工作才能够算得上体面[5]。有时学生想回到家乡创业,也会遭到父母的极力反对,父母会主观认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一定风险,而且没有稳定的工作就失去了所谓的体面。
1.3 学校因素
“双创”政策出台之后,为高等院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和依据。正因如此,高校掀起了“创青春”“挑战杯”等活动热潮,纷纷创设了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乡村创业示范基地等平台,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双创”能力,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创业教育轻实践重理论[6]。现阶段部分教师的专业性不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论教学上,缺乏对学生的实践教育,没有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不符合现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需求。其次,没有相对专业、系统的教材来支撑教师开展相关创业教育活动。最后,部分高校没有对创业教育投入足够的资金,虽然当前很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都逐渐意识到了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对创业教育的重视,依然将大部分教育资金投入到理论教学中[7]。
1.4 政府因素
政府既是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推动者也是重要的执行者,在大学生返乡创业建设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现阶段在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各种扶持政策时,将重心放在了创业前期的启动阶段,主要也是为了吸引更多大学生毕业后返回乡村自主创业,并没有结合大学生实际返乡创业的需求来制定有关税收、培训等方面的政策[8]。其实,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最难的应该是在中后期遇到风险防控方面的问题,要真正提升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功率,还需要在这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此外,在内容表述制定方面过于笼统,缺乏具体执行细则,使相关部门在落实过程中缺少理论依据,或者没有将所制定的政策贯彻落实到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在执行过程中工作效率与协调能力较低,使创业启动政策流于形式,失去其存在意义。
2 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路径
2.1 大学生层面
首先,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该认真学习好专业知识与技能,多关注国家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出台的最新政策以及推出的就业信息等,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明确自身目标,为未来就业与创业奠定基础。如果有创业意愿,应该不断培养自身创业精神,当学校举办与创业有关的实践活动或者比赛时,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这样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还能够拓宽交友圈,结识到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为日后创业积累人脉。此外,大学生在参加各种比赛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强化心理素质,使大学生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自身沟通、组织、执行等方面的能力[9]。
其次,当学生已经决定毕业之后返回家乡自主创业,那么就要根据自身实际能力、专业特长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多与老师沟通,争取父母的意见,还应该向经验丰富的创业成功者虚心学习,充分做足心理准备。在坚定返乡创业的决心与信心、正确认识创业风险的同时,也要不断培养自身抗压能力。在选择创业项目时,应该有坚定的目标,避免盲目跟风,在创业过程中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创业精神,以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将在学校所学知识合理运用到创业实践中。
2.2 高校层面
首先,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及时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打破学生对返乡创业的传统思想,将大学生双创教育充分重视起来。可以将毕业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纳入就业率考核范围内,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不断培养其创业精神,在就业指导上,要加强与大学生生源地的联系,多安排大学生回家乡实习。
其次,为了提高双创教育质量,高校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双创课程进行制定,增加教学内容,提高教材质量。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将教学重点放到了理论知识上,忽略了实践锻炼,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该不断强化师资力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多聘请一些“双师型”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学习热情,用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方式对其进行创业教育。可以多组织一些有关大学生创业、农业经济等话题的活动与讲座,聘请业内专业人士与学者在课堂中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为其日后创业奠定基础。可以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去各种农业类企业了解返乡创业的程序,增加教学的实践性。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大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意向,并且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创业基金,加大对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
2.3 政府层面
首先,政府需要推出有实质性的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可以加大对一些冷门领域相关项目的扶持力度,这样既可以平衡各领域之间的发展,又可以丰富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选择,或者适度简化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登记程序,推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政策[10]。
其次,政府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地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进行政策补助,这样有利于小微企业的稳定发展,可以适当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额度或者将其直接取消。为了提升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信心,在大学生办理各种证件或者是进行工商登记的过程中,将各项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如果大学生毕业之后返乡创业选择了与互联网相关的项目,政府可以适当地减少其所得税征收;如果大学生选择的创业项目与高新技术有关,政府可以适当给予一定比例的贷款贴息。
最后,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不仅要对大学生返乡创业前期给予支持,还要重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尤其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中后期的风险防护方面的指导,考虑到返乡大学生的社会阅历不足、心理抗压能力较低、没有很强的风险承担能力,当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较为棘手的问题时容易失去创业信心,从而放弃创业这一心理特征。政府应该不断强化自身服务意识,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法律援助以及各种政策咨询等,通过提供过程风险分析、资金运转等服务来减少大学生在返乡创业中出现的风险,降低创业成本,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成功率。同时,可以建设本地的大学生就业平台,帮助家乡大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发展现状及前景,激发他们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2.4 社会层面
首先,应不断加强对乡村基础建设的扶持力度,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可以加大修建自来水厂等资金投入,确保用水安全;一些农村的电路存在老化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造与维修;可以在乡村设置多个垃圾箱,有利于净化乡村环境。此外,还应加大对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其次,加大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的宣传力度,使大学生了解到更多有关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可以将各种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加以整合,通过网络讲座等方式进行宣传,逐渐消除人们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偏见,让大学生意识到毕业后返乡创业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提升大学生自我认同感。
最后,家庭是大学生创业社会层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毕业后返乡创业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与鼓励,因此,家庭成员需要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大学生返乡创业信心,使其更加坚定目标,增强大学生创业意愿。
3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毕业后应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所带来的机遇,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积极参与到社会各种实践活动中,利用自己所学,不断培养自身的创业精神。与此同时,引导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助力乡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