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王兴臣从脾胃论治帕金森病经验
2022-12-21袁月松王兴臣邢基祥
袁月松,王兴臣,姬 琳,邢基祥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3;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山东 济南 25000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除典型的震颤、肌强直等运动症状外,还包括嗅觉障碍、睡眠障碍以及胃肠道等症状,甚至先于运动症状出现[1-2]。本病属中医学“颤证”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该病的相关记载,如“掉”“鼓栗”“振”等。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中首次出现“颤证”病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风胜则动”之说,病机十九条中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揭示了肝风是颤证的主要病因,奠定了后世医家对其病机认识的理论基础。PD病程较长,缠绵不休,中医认为其多以肝肾不足、肝风内动为病因病机[3-4],病位在肝肾,故以补肝益肾、定风止颤为法。王兴臣是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师从国医大师王新陆,长期致力于PD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研临床,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论治独具匠心,提出应重视脾胃气化与PD的关系,法从中出,调畅脾胃、健脾培中治疗帕金森病,虽有医家已探讨其可行性,但是从脾胃论治帕金森病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意从脾胃论治角度探讨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以期为其治疗提供新思路,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
1 从脾胃生理功能论述PD核心病机
中医所指的广义脾胃,是人体与消化功能相关的所有脏器的总称,大肠、小肠等均属于广义脾胃的范畴。从脾胃论治颤证可以追溯至清代,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载:“颤由气虚也,壮其元气,而身颤自除也”。尤怡[5]认为“土气不足,而木气鼓之”,因此失于脾土,筋脉不荣,头身肢体不自主地摇动、颤抖。帕金森病并非单一部位病变所致,而是以脾胃为中心、多脏腑功能失调为特征的疾病。其中,脾胃功能的失调居于中心环节。
1.1 气化失常,气血亏虚致颤 《六微旨大论》中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升和降是脏腑气机的一对矛盾运动,人体的生长壮老都与气机升降息息相关。脾宜升健,通过升清功能将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以滋养全身;胃宜和降,经过降浊作用使食物糟粕下行以促进消化吸收。脾属湿喜燥、胃属燥恋湿,二者燥湿相济,脾胃间存在升降相因、阴阳相合的生理关系,故《临证指南医案》言其:“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若脾胃升降出入失序,内外气机无以展舒,气化失均,清浊不分,则上不能荣养官窍,下不能润养肠腑,人体全身协调平衡被打破,故频生病变。
气煦血濡,经脉通气行血,可滋阴阳、润筋骨、利关节。身体灵活运动依靠筋脉得以承载,自身则需要脾胃的正常运行,调动气血津液来温养濡润。《医宗己任编》云:“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筋骨”,脾胃气化失常,推动气血无力运行,故而肢骨为之振摇。李东垣强调脾气升发,升降有序,中焦枢纽斡旋气机,气血充盈,人体方可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6]。枢机不和,上下不济,气血津液乏源,筋脉失柔不利,继而发为颤证,出现肢体颤动、关节强直之症。
1.2 运化失司,易生邪实致颤 脾处中焦,生化气血。《素问·经脉别论》释其为水谷“饮入于胃”,行腐熟之功,精气游溢于脾,脾气升精至肺,正因脾的转运和散精之功,才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使水谷之精布施于周身。脾运强盛,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就会变得更加强大,化生气、血、津液进而温养四肢百骸。《素问·太阴阳明论》述:“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若脾胃虚损失养,运化失当,则会导致气虚血亏,筋不得血,屈伸不利,可表现为肢体震颤、活动笨拙等帕金森病运动症状[7]。
另外,脾主运化水湿,是全身水液升降代谢的枢纽。机体内水液的输送都依赖于脾胃,脾的运化作用可维持一身水液代谢的平衡。清浊不分,上腾下达紊乱,如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提到,水液输布失调,津液凝滞,则会出现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8]。脾为生痰之源,健运失司,乘犯脾土,湿邪聚集而痰生,痰饮伏久不出,燔灼津液,化热动风,则发颤振。且痰浊滞阻,蒙蔽神窍,阻滞于脑络和经脉,于是可见肢体僵直、运动迟缓等症。本病之始,归因脾职失司,津液无以生化,水湿丛聚,气血运行必受累及[9],则肢体失于滋养,可见四肢活动障碍,胃失通降,肠腑水液代谢异常,还可出现脘满身重或大便秘结等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
1.3 脾主四肢,神机失用致颤 《素问集注》言:“在体之脾,生养肌肉。”由于脾胃充盈,化气化血,其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丰裕于经筋脉络,才能使身体轻劲有力,日益健壮。脾胃功能障碍,脾滞气缓,腠理经脉不得其养,必致肌肉瘦削无力,僵直难展[10],临床常见部分颤证患者有身困乏力、脘腹胀闷、纳呆等脾虚表现。
脾之志虽为思,但与心主神明休戚相关,故有“思出于心,而脾应之”之说。情志舒畅,脑髓得以充养,神志活动方可清灵[11],如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明示:“灵机记忆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化而为髓……名曰脑髓。”帕金森病多发于老年群体,脏腑渐衰,加之长期体劳倦怠、饮食不节等损伤脾胃,脾失健旺,气血精华亏虚,无以充养脑络,致神疲志消、神机失用而影响正常的记忆、言语、学习等[12],常表现为近事善忘、认知障碍和情志抑郁等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
1.4 脾土虚邪,侵犯岁气致颤 《兰室秘藏》云:“必先岁气,毋伐天和。”顺应时令节气,勿伤脾胃,升降得道,阴阳运转相宜,使正气盛而不受邪。张轩等[13]认为“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是染患脾胃疾病的运气特征,寒湿年份更易因脾虚致病。刘欢[14]在研究脾胃病时发现其运气特征以客气为太阴湿土时发病最盛,占总研究病例数的18.34%。刘雅俊等[15]发现土运不及而风乃大行,脾湿固滞,风火相煽,极易引发颤证。因此,在辨证论治的同时更应结合当时运气格局不容忽视,颤证多由脾虚为本,脾土受邪为其致病因素,体质禀赋较弱,受太阴湿土影响,中焦不运,加重脾系之用衰退,浊气生于内,凝筋滞脉,少动贪逸;若当年木运犹过,厥阴风木主事,木旺乘土伐于内,燥湿驳杂,风阳夹湿携痰,上扰髓窍,淤于脑络,均可患颤抖不止、胁肋窜痛、抑郁善息等颤证疾患。以上指导我们治疗颤证时尤要把握预防先机,先审天时衰旺,次审脾土虚实,以期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2 从“中央土以灌四傍”论治PD
脾胃者,五脏之本也。《素灵微蕴·藏象解》云:“五脏之部……脾位于中”,脾脏居中央之位,健运以灌溉四旁,故脾先虚,五脏随其后,正不自持,邪风不止。一方面,张锡纯指出,肝脾为相助之脏,肝木过于不及,脾土不得疏通,犹难消食[16]。肝疏泄条达功能失常,升降出入失去平衡,木不疏土易致气机壅塞,扰筋动脉,《经脉别论》云:“食入于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脾胃气机之枢受损,则水谷难以化布,气血源亏,致肝气衰而筋不能动,则会产生疲劳、疼痛等临床表现。另一方面,《灵枢·邪客》又指出:“营气者……化以为血,以营四末,内注五脏六腑。”肝藏血,具有贮藏血液之用,在体合筋,肝虚血少,筋骨失健,发为头摇肢颤、屈伸不舒等症[17]。
心为君主之官,神明中出。心藏神,脑为心用,其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需要脾胃升清降浊,充养脑髓。生化之气虚,心神失用,出现诸如健忘、反应迟钝等异常的表现。早在李东垣《脾胃盛衰论》中有“肺金受邪,由脾胃虚弱……乃所生受病也”“情惨惨而不乐”的记述,又有《灵枢·脉度》云:“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脾为肺之母,脾胃有损则肺可受病,脾胃不能输送水谷精微“上归于肺”,肺宣降受损,忧思日久则会出现郁郁寡欢、闷闷不乐等精神抑郁症状以及嗅觉功能的减退[18]。肺与大肠系表里,肺气亏虚,宣肃失和,易致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又《脾胃论》云:“脾胃虚则九窍不通……随各窍之病。”脾胃亏虚,后阴魄门之窍不通,则会出现痞满、大便秘结等症。肾主先天,脾司后天,两者相互资生,肾中阴阳为人体阴阳之根本,脾胃以肾中之阳气温煦精微水谷,正如《景岳全书》曰:“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阳衰微,阳不入阴,阴阳失调可见不寐、梦多易醒等睡眠障碍[19];肾阴充沛,身体官窍得到养护,若肾阴亏损,五脏失滋,虚风内动,出现肌肉拘挛颤振、项背强直和翻身困难等症状。
3 以参术汤为引健脾益气论治PD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因脏腑皆禀气于脾胃,若病久失养,运化失职致脾气虚弱[20]。颤证多与素体脾胃亏损有关,其生理功能特点决定了治颤先运脾,王兴臣秉承从脾胃论治颤证的观点,指出脾胃亏虚是颤证关键病机。脾土亏虚,土虚则内生邪浊,故可有四肢拘急颤动、屈伸受阻、善忘言謇等表现。治疗上应以实脾胃之元气作为主要手段,遂颤证的治疗原则为健脾化湿、补中益气。王兴臣在治疗本病时,重视帕金森病患者脾胃虚弱的病机特点,更注重患者先天体质和后天养护,常治以参术汤加减,效果尤佳。
参术汤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参术汤治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四肢沉重,食后昏闷”[21],别名参芪汤、补气汤。原方由黄芪二钱,炙甘草、苍术各一钱,神曲末七分,人参、陈皮、青皮各五分,柴胡、升麻予三分,黄柏(酒浸)、当归各二分组成。方中人参味甘性微寒,入脾、肺二经。禀天宿之光华,钟地土之广浓,安神增智,补真元而益血生津,《本草汇言》云:“人参,补气生血,助精养神”。黄芪性味甘温,功资脾肺,《药性赋》中载黄芪可温分肉、益元气,内托阴证、外固表虚。人参、黄芪配伍合用,气旺阳自强,筋骨得舒,共奏扶正祛邪之功。神曲行气化痰消食,调中焦斡旋,胃和则四末皆安。当归入肝、心、脾经,滋养气血,调益荣卫,止痛,润肠通便,张景岳直言其为“血中行气之药”,对血不养荣引起的筋脉拘急以及非运动症状如肠燥便秘等药效极佳[22],正如《本草正》中云:“能养荣养血……强形体,益神志……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等证”[23]。炙甘草安中护胃,益气复脉。柴胡苦辛微寒,入心、肝、脾三经。《别录》载:“除……诸痰热结实……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其药性升浮,配黄芪、当归等补气补血药物,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用。升麻性温味辛,轻清升散,透发作用较强,配柴胡则用于升提阳气,恰如《本草纲目》所云,升麻上引阳明清气,柴胡善扬少阳清气,二者为虚馁脾胃引经之要药。陈皮、青皮疏肝破气、消痰散结,分入肝、胆、脾、肺、心经,疏肝泻肺,《医学启源》谓:“破坚癖,散滞气,去下焦诸湿”。且柴胡专于疏散上焦之肝气[24],青皮力攻平息肝气居于下焦,二者上下得宜,相济并举。苍术味苦甘性温,健脾燥湿,解郁辟秽。朱震亨谓其“散风益气,总解诸郁”,《玉楸药解》中言:“燥土利水,泻饮消痰,行瘀郁去满,化癖除癥……起筋骨之痿软”。黄柏苦寒沉降,一清热燥湿,二防止补气药滋腻化热。王兴臣认为苍术、黄柏尤善治颤证中痰浊内生,进而化热化火见身重节痛、烦劳不张等症。脾失升清,胃失和降,法当升清降浊,使中焦得和,升降复常,方可筋脉疏通、全身得宜[25]。全方复中焦升降之枢纽,畅达气机,调情易性,相辅相成,共行健脾化湿、益气升阳之效。
4 典型病例
张某,女,62岁,2021年7月首诊。主诉:静止性震颤、行动迟缓伴右侧肢体无力两年余,加重1月。患者两年前自觉右手无力、活动欠灵活,后逐渐出现右侧肢体阵发震颤、行动缓慢以及情绪不佳、抑郁状态等症状,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帕金森病”,给予多巴丝肼片、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等药,后定期到门诊就诊并调整药物剂量,病情控制尚可。然而近1个月以来,患者自觉病情加重。现症见:右侧肢体震颤乏力、运动迟缓、转身困难等症加重,行走时呈小碎步,慌张步态,且止步困难。神志清,精神差,面色萎黄,面容淡漠,口角流涎,自觉周身烦乱不适,多梦易醒,食欲减退,大便干。体查:右侧肢体肌张力高。舌暗红,苔薄略黄,边有齿痕,左脉沉,右脉中取无力而滑。
王兴臣认为该患者脾气亏虚,清阳不升,罹患颤证,予以参术汤主之。药物组成:黄芪20 g,人参5 g,炙甘草、苍术、木瓜、茯神、牛膝各10 g,神曲、酒黄柏、陈皮、青皮、柴胡、升麻、当归各6 g,每日1剂,共14剂,早晚分服。二诊:患者自诉肢体僵硬症状及步态较前减轻,仍有肢体颤动、活动迟缓,情绪稳定,流涎好转,食欲改善,大便略干,睡眠质量较差。舌边齿痕逐渐消退,脉有升提之象。效不更方,再予原方加用五味子6 g、合欢花10 g,继续服用14剂。三诊:患者自诉右侧肢体震颤有所减轻,翻身困难较前好转,抑郁状态向好,夜眠安,进食可,大便秘结明显改善。舌淡红,苔薄白,脉始有力。后继续中药治疗,病情稳定。
按:患者为老年女性,形体肥胖,恣食肥甘,滋腻碍胃,脾胃运化失责,气血生化乏源,筋脉失养,另清阳不升,湿浊内生,日久湿郁化热,致脉络不畅,故发为颤证。患者病情加重于2021年6月,从运气角度,2021年为辛丑年,太阴湿土司天,时令夏至节气,客气又恰逢为三之气,即司天之气,其作为客气,助旺湿邪,困阻脾胃,对脾胃影响较大。患者为老年女性,本已肾精亏损,加之四肢重滞,参以舌脉,六部脉皆沉无力,右关脉小滑,正应湿土正盛,痰浊内生,滞于经脉,患者肢体出现肌肉僵硬拘挛、项背强直等症[26]。故本病当从脾胃论治,健脾化湿,益气升阳。治疗方药以参术汤加减,黄芪、人参补气和中,气血调和,筋骨得以润养;苍术、黄柏健脾化浊,有利于调肠胃,补而不腻;陈皮、青皮行气除满,意在气和;柴胡、升麻调气升阳;五味子防止气机宣散过度,收敛一身之气;当归补血行血,补而不滞;神曲用之,纳食消痞;炙甘草护胃安中;合欢花解郁安神益智。陈无择指出,丑末岁气,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易引发筋脉拘急、关节不利、萎弱身重等症,备化汤主之[27],加用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牛膝补肝肾,强筋舒筋[28];茯神入心、脾二经,宁心养神,运化津液,有助利湿。全方共奏复旋中枢气机、补中益气、运脾化湿之功,关节通利,全身得舒,故用之有效。
5 小 结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患者老年人居多,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症状多样,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久服左旋多巴制剂易产生不良反应。研究发现,中药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改善疗效尤著[29]。王兴臣从脾胃论治贯穿颤证的整个治疗过程中,认为本病是以脾胃气化枢机不利为中心,以五行乘侮关系为纽带的疾病,脾胃亏损为其核心病机,脾胃虚衰,气血无以生,邪浊内停,胶着不解,又制约肝木不及,土虚木震,肌脉不柔发为强直,乃致头肢颤摇,骨节机关转侧不利,脑髓失充,神机不应,颤证由生。王兴臣治法清透,化繁为简,提出以健脾化湿、益气培中为法,更注重针对患者先天体质将运气与病症相结合,以枢机为本,重畅气机,舒筋展脉,善用参术汤类方,运脾转枢,补虚调神,升降如复,气足阳升,全身得健,筋脉得和。其随症加减,灵活辨治,配伍精妙,方可对本病治疗大有裨益,以期延缓疾病进展,临床诊疗收效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