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青春期孩子沟通,如何不把天“聊死”
2022-12-21徐畅
文/徐畅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难沟通?
孩子进入青春期,从小学五六年级到初高中的这段时间,很多父母都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就是孩子变得不那么容易沟通了。
第一个表现是消极沟通,很多话不愿意跟父母讲了,有时候你关心多问两句,他还跟你急了。有的还一放学回来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也不让父母进。第二个表现就是所谓的“叛逆”,家长无论说什么他都跟你对着干。还有一个表现就是一言不合就发火,所以跟青春期孩子沟通的时候,很多家长也变得小心翼翼。
是孩子变坏了呢,还是父母做错了呢?其实二者都不完全是,孩子这种表现首先跟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关,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表现。
青春期的孩子,除了看得见的身体上的变化,还发生了很多看不见的心理上的变化。心理上第一个变化,自我意识变得高涨。同时,他们自尊心也变得特别强,要求被尊重和平等对待,特别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
第二个变化,情绪容易波动。一方面跟他们激素水平有关,比如荷尔蒙增多;另一方面,青春期孩子内心有很多心理冲突,比如身体上的成人感和心理上的依赖感之间的冲突、学业压力和同伴之间比较的压力等等,导致其情绪不稳定。
第三个特点,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讲,同伴影响力增加,他们更喜欢跟朋友一起玩,老师和家长的影响力下降。比如同学们喜欢听什么音乐,流行穿什么样的衣服等等,他们都想跟同伴保持一致。
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常见误区
知道了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就更需要父母在平时的沟通中,注意方法和原则,尽量避免以下三种沟通误区。
第一,命令式沟通。就是利用家长权威,命令孩子做某事或者不让做某事。那么现在我们清楚了,对于追求自主性的青春期孩子来说,这种命令式的沟通,往往是无效的。
第二,唠叨。这种方式看上去没什么攻击性,但是其实容易引起冲突。对于唠叨,孩子要么选择逃避,要么就是反抗,或者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他不会走心,所以唠叨也没有用,只会影响你们的关系。
第三,讨好式沟通。父母不敢要求孩子,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其实,当孩子气急败坏的时候,父母或老师跟他说,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感受到的不是自由,而是被放弃了,所以他会更加气急败坏。其实他真正想要的是大人的理解和具体的帮助,还有明确的规则。
巧用“我”做主语沟通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在具体场景当中如何有效地跟孩子沟通。第一个常见的问题,当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意的时候,如何沟通,比如说写作业拖延。
首先,客观地描述你看到的行为,而不要给行为贴标签。“你怎么这么拖延”,这是给行为贴上了一个有感情色彩的标签。什么是客观描述呢?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叫做使用“我”信息沟通,就是用“我”开头说话。“我看到你每天放学之后都玩很长时间才开始写作业,作业会写到很晚。”这是对事情的客观描述,没有主观评价色彩的词语,更没有指责性质的语气。
其次,说这件事给我造成的感受和影响。“我比较担心你,怕你睡不够影响身体,也影响你第二天的学习。”最后,说我的需要或者希望:“我希望你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先写作业,然后再玩。”
“我”信息沟通方法,避免了贴标签,也没有指责性的语气,而是全程在说“我”的感受,这样的话,孩子就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而且他知道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不好的感受或者不便,他是有意愿去改变的。
听到孩子语言背后的情绪和需要
跟青春期孩子沟通,听到孩子语言背后的情绪,才不会把天聊死。比如孩子放学回来说“老师今天当众批评我,我明天不上学了!”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是紧张,然后就想通过讲道理、劝阻等各种方式,来避免这件事情发生:“怎么能不上学呢?”“老师批评你肯定是你不对”等等。这样沟通会让孩子觉得你不懂我,然后就聊不下去了,或者越聊越冲突。
怎么沟通更有效呢?孩子回来说跟老师发生矛盾了,不想上学了,我们可以先不发表任何意见,只是简单回应一下,哦?发生了什么?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这件事的关心和好奇,就会继 续说。
“今天在班上,我一个问题没有回答出来,他当众批评我不努力,上课不认真。”孩子就会把一些更详细的信息告诉你。这时候依然不要讲道理或者给建议,而是反馈感受:“老师当众批评让你感觉委屈或者没有面子是吗,我感觉你很生气。”当我们把孩子的这种情绪和感受说出来之后,孩子一下子就会觉得你理解我,这个情绪就释放了。
情绪被释放之后,孩子才能够更理智地看待、接纳这件事。这时候不用我们苦口婆心地劝,孩子自己就知道怎么办,也不会真的不去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