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暴风骤雨》艺术风格解析

2022-12-20胡善恩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2年12期
关键词:玉林斗争小说

胡善恩

导引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小说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持续不断的灵感,将生活与艺术有机结合,才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拨动人的心弦。因而,探究小说的艺术形式,了解作品的民族特色和表达风格,是阅读小说的重要体验。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的艺术风格。

一、尖锐的矛盾冲突

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紧紧围绕着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这条主线展开,艺术地再现了土地改革运动中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的土地改革,是一场波及整个中国乡村的社会运动,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这场波澜壮阔的社会运动中,充斥着政治观念、道德伦理、社会心理等各个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暴风骤雨》的上部,农民赵玉林、郭全海、白玉山、李常有等人积极投入到土改当中,其中对赵玉林的着墨最多。地主阶级层面,则集中描写了韩老六对抗土改运动的种种罪恶,展现了贫苦农民和恶霸地主的尖锐矛盾。赵玉林的英勇献身,突出了矛盾的尖锐性,也告诉我们,土改运动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与前方的战斗一样,后方的一切胜利也都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暴风骤雨》的下部,着力展现郭全海以及他带领的广大农民与杜善人、唐抓子等人的斗争,最后以郭全海带头参军作为全书的结束。

为了展现土地改革运动的复杂性,小说通过描写地主韩老六的一系列阴谋活动和张富英一伙的篡权复辟,进一步突出了这场斗争的尖锐、复杂,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产生了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二、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部優秀的小说,既要有尖锐的矛盾冲突,还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暴风骤雨》注意在广阔的生活画面上,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借助典型事件来展现人物性格。譬如赵玉林的性格特征,就是放在他与地主韩老六和杜善人的矛盾冲突斗争中进行刻画的。赵玉林的英勇牺牲,揭示了这场斗争的尖锐性。而对郭全海的刻画,除了将人物置身在斗争中,小说还注重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来突出表现。如上期我们介绍的“分马”一章,作者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郭全海这个人物大公无私的性格特点。

人是复杂的,每个人物的性格各有不同。《暴风骤雨》这部小说很少静态地刻画人物,大都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言行,或者是心理描写,去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为刻画老孙头这一典型的旧式农民形象,作者在“分马”这一章中,描写了老孙头的欲擒故纵,通过他的动作言行,展现了他性格的两面性,而这种两面性,又从侧面反映出农民阶级的狭隘和自私,以及对牲畜的爱惜。

此外,小说中还描写了从普通农村妇女成长为革命骨干力量的赵大嫂子、刘桂兰等人,以及经过曲折的思想斗争最终勇于站出来与地主阶级进行斗争的田万顺、白玉山等人,他们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清晰的叙事结构

周立波的小说创作,借鉴了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写法,注重故事性,在结构上采用单线线索串联故事情节,把人物编织在一条故事线上;在写法上以叙述为主,选取重点场面和事件,加以精细描写,从而推动故事发展,展现人物形象。

《暴风骤雨》从以萧祥为队长的土改工作队开进松花江畔的元茂屯,发动和组织广大贫苦农民开展对恶霸地主韩老六的斗争开始;在处决了韩老六后,韩老六的弟弟带领土匪武装进屯,进行反攻倒算,企图扼杀新生政权;在共产党员赵玉林和青年农民郭全海的先后领导下,斗垮了阴险狡猾的地主杜善人;最后以郭全海带头参加人民解放军,南下作战,踏上了解放全中国的新征程结束。能够看出,小说的线索单纯清楚、简洁明快。

但是,作为长篇小说,作品反映的土改运动本身又是极为复杂的,不仅涉及人物众多,而且斗争过程也是曲折的,再加上复杂的社会关系、几千年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使得人物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众多的生活场面需要不断变换,仅仅依靠单线发展情节是不可能的。因此作者又将广阔的生活画面、风俗习惯、人物形象,以及复杂的伦理道德观念等内容,一一巧妙地编织在阶级斗争的主线上,这样就使作品既有结构和情节上的单纯美,又有不断交织的丰富内容,如此一来,单纯的情节便摇曳多姿起来,适应了广大读者的阅读欣赏习惯。

四、景物描写深化主旨

《暴风骤雨》以自然环境描写作为小说的开端,一方面自然而然、不露声色地交代了工作队下乡开展土改的季节和地理环境,引出了主要人物萧祥和线索人物老孙头的出场;另一方面又能迅速有效地激发读者的审美想象,使读者一下就被吸引并主动融入小说所营造的典型环境中来。例如,作品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七月里的一个清早,太阳刚出来。地里,苞米和高粱的确青的叶子上,抹上了金子的颜色。豆叶和西蔓谷上的露水,好像无数银珠似的晃眼睛。道旁屯落里,做早饭的淡青色的柴烟,正从土黄屋顶上高高地飘起。一群群牛马,从屯子里出来,往草甸子走去。一个戴尖顶草帽的牛倌,骑在一匹儿马的光背上,用鞭子吆喝牲口,不让它们走近庄稼地。这时候,从县城那面,来了一挂四轱辘大车。轱辘滚动的声音,杂着赶车人的吆喝,惊动了牛倌。他望着车上的人们,忘了自己的牲口。前边一头大牤子趁着这个空,在地边上吃起苞米棵来了。

“牛吃庄稼啦。”车上的人叫嚷。牛倌慌忙从马背上跳下,气呼呼地把那钻空子的贪吃的牤子,狠狠地抽了一鞭。

这里,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色,不仅展现出东北农村特有的风景,还对色彩的细节加以描绘,如“确青的叶子上”被阳光抹上了“金子的颜色”,“淡青色的柴烟”自“土黄屋顶”高高飘起。同时兼顾到了视觉的感受,如豆叶和西蔓谷上的露水,“好象无数银珠似的晃眼睛”,表现了一位观察者的认真与细致。不仅如此,作者还借助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牛倌被县城方向来的四轱辘大车所惊动,“他望着车上的人们,忘了自己的牲口”,以致牲口趁机偷吃庄稼。可以看出,牛倌对外来的“人们”抱有惊异和好奇的心理,表现出农民对于土改工作队的陌生感,正是这种陌生感,预示着土改将面临的困难和不确定性。

小说中类似的景物描写有三十多处,每一处描写作者都认认真真地观察,一丝不苟地描绘,将自己观察到的自然风光及其带给自己的感受娓娓道来,充满写实主义的缜密与细致,有力地烘托了气氛,深化了作品的主旨。

五、语言具有地方特色

《暴风骤雨》这部作品在语言上较好地运用了东北农村群众的语言,为作品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

这表现在:一是巧妙使用方言土语,让作品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色彩。如开篇的环境描写,文字中就有“苞米”“确青的”“西蔓谷”“柴烟”“屯子”“草甸子”“牛倌”“挂”等方言,类似的还有“儿马”“大牤子”等。二是使用形象的俚语俗语。如形容穷人的穷,是“穷得锅盖直往锅上粘”“饿得肚皮贴着脊梁骨”;形容富人的富,是“可院子的猪肉香,鸡肉味,几把刀在菜墩上剁饺子馅子,剁得可街都听着”。这样的语言运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为这部严肃题材作品增添了活泼的生命力。另外,作品还将当时鲜活的词语,不着痕迹地融入作品当中,也增强了作品语言的表现力。如小说中的“土地还家”就是一个例子。农民干部白玉山与妻子聊天,白大嫂子不懂“剥削”一词,在她看来,“土地是地主家的财产”。白玉山解释说“土地也是穷人开荒斩草,开辟出来的”“房子,粮食,衣裳都是劳力造出来的”“咱们分地,是土地还家,就是这道理”,经过这样一番解释,白大嫂子终于认清了封建土地制度的剥削本质。

《暴风骤雨》中大量的群众性语言的运用,不仅使人物个性鲜明突出,也形成了作品的特色,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猜你喜欢

玉林斗争小说
王玉林作品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邱玉林艺术作品欣赏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Unit 6 Travelling around Asia Listening and speaking
赵玉林藏石欣赏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
建国初期剿匪斗争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