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3国六成受访者:中国国际影响力上升

2022-12-20陈子帅丁雅栀

环球时报 2022-12-20
关键词:北约受访者全球化

陈子帅 丁雅栀

2022年的国际局势可谓危机重重,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俄乌军事冲突又突然爆发,由此产生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供应链危机、通胀高企等问题困扰多国,和全球正在进行的地缘政治重组叠加,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在这一年深陷政治撕裂、经济萎靡泥沼的美国,一边通过“坑害”盟友和其他国家推行“美国优先”政策,一边依然处心积虑地推进鲜战略。然而面对美西方的打压,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却日益上升。《环球时报》旗下环球舆情调查中心近期进行的33国民意调&显示,6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上升,而认为美国国际影响力上升的只有31%。与此同时,更多的受访者认为俄乌冲突是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冲突,而近半受访者认为北约扩张给世界“造成安全威胁”。

“这是当前各国民众的共同感受”

从10月29日到12月6日,环球舆情调查中心通过英语、德语、阿拉伯语、法语等23种语言,对全球33个国家18岁以上常住居民开展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6万份。

对于“美国/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问题,33国的平均数据显示,认为美国影响力上升和下降的受访者比例相近,都在三成左右;认为中国影响力上升的受访者占比62%,是美国的两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过去20年的世界性危机中,中美两国总能依靠自身实力抵御风暴,世界各国人民都看到了中美两国拥有“向上走”的力量,因此在不同程度上认为中国和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上升。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研究专家吕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这是当前各国民众的共同感受,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从贫穷落后的状态发展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前沿技术、基逢等领域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凝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了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二是中国一直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苹外交政策。新中国自成立起,便奉行平等互利等外交关系原则。当时中国还相对落后,别人会认为那时的中国是“穷人说情怀”“弱国喊口号”,但面对现在崛起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中国不搞霸权主义,这不只是说说而已。三是中国的发展理念广受认可。中国真心希堕与他国共享发展机遇,并用实实在在的投资与项目建设来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的发展。自改革开放国力得到增长后,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贡献无疑是全球最大的,这自然得到各国民众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认为美国国际影响力上升和下降的美国民众比例均为32%,而85%的中国民众认为中国影响力上升,49%的中国民众认为美国影响力下降。吕祥说,这表明广大中国民众既深刻感受到祖国的飞速发展,又清晰看到美国在多个层面的衰败。据吕祥介绍,最开始许多中国青年在网络上看到美国两党候选人辩论时,可能会觉得他们的辩论有深度,但现在你会发现,美国政治几十年来一直都是那些陈词滥调,很难从中听到可以改进社会的内容。加上美国近些年来深陷两党间无原则、无底线的“死掐”,不仅对国际社会贡献不足,连国内环境也混乱失序。这让众多中国民众擦亮了眼睛,美国“神话”也早已远去。

与此同时,美国老百姓生活在通胀高企、政坛混乱、社会撕裂空前加剧的环境中,因此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美国在国内治理与国际贡献方面的不足。“哪怕美国宣传机构每天都在抹黑中国,它也掩盖不了美国人对本国衰败的真实感受。”吕祥说。

超过半数人不相信“美国梦”

1931年,美国作家詹姆斯•亚当斯在其所著的《美国史诗》中将美国描述为“一片梦想的土地”,提出“能力决定机会”的“美国梦”概念。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迅速上升,让不少其他国家民众前往那里“追梦”。然而,贫富差距、种族歧视、暴力冲突等种种乱象与不公已经让“美国梦”失去大量“信徒”。正如本次民调结果所显示的,超过半数受访者不相信“美国梦”,其中一直不相信的占三成,原本相信现在不相信的超过两成,而一直相信的约占23%。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一些人在自身成长的某一阶段对美国抱有美好幻想,但当他们看清美国在解决国内现实问题和处理国际事务时的做法时,就会发现现实;美国精英虚构的叙事之间有多大差距。李海东指出,在美国国内,长期困扰该国的“富人政治”现在更加严重,大多数民众关心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在国际上,美国自我感觉优越,对其他意识形态、价值观十分漠视,“这让人如何相信美国梦'?”值得注意的是,在南非、韩国、墨西哥等国,甚至包括美国本土,原本相信“美国梦”但现在不相信的受访者占比较高。王义桅表示,美国一些盟友不相信“美国梦”是觉得华盛顿自私自利、不可靠,从阿富汗撤军等事件让美国的中东盟友更加重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李海东表示,美国民众转变对“美国梦”看法的主要原因来自美国内部,国家治理紊乱、社会高度撕裂、政治围绕党派狭隘利益运转……种种现状使得人们对美国形成日渐衰败的负面印象。

近四成预计中美关系“保持现状”

美国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挑战”,不断加大对华打压力度。对于“你预计未来一年中美两国关系如何变化?”这一问题,33国的平均数据显示,近四成受访者认为中美关系将“保持现状”,约三成受访者认为将“趋向冲突”,18%的受访者认为将“趋向缓和”。

具体来看,在英法等19个国家的受访者中,更多的人认为中美两国关系将“保持现状”。在韩国、奥地利等5国中,更多的受访者预计中美关系将“趋向冲突”。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以及哈萨克斯坦受访者中选择“保持现状”和“趋向冲突”的比例相近。与此同时,中国和波兰受访者选择“保持现状”和“趋向缓和”的比例较为接近。

吕祥分析称,拥有美军基地的韩国,并不希望看到中美之间出现武装冲突,因踊国民众预计中美关系“趋向冲突”更多愁的是一种担忧。此外,印尼和越南的调雀吉果可以说代表了东南亚地区的整体立场,即希望中美关系趋向缓和,“在它们看来,只有中美关系相对缓和的状态下,东南亚踪才能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30%的美国受访者予计美中关系将“趋向冲突”,而持这一观燃中国受访者占比仅为11%。吕祥分析说,美国的舆论引导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美国的两党政治会把舆论推向极端,杷本可以协商解决的问题放大为两国间不可调和的战略冲突,以此来实现部分集团短期的、局部的利益。

如果中美发生冲突,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环球舆情调查中心的民调显示,33国受访者中约有19%的人认为是“美国加强对中国的遏制”,约22%的人认为是“台独'势力的搅和”,约23%的受访者认为是“中国提升对美国的反制”。

近年来,美国不仅在欧洲“煽风点火”,还试图将亚太地区“北约化”,拉拢盟友在政治和经济上“围堵”中国,让中美关系一直处在紧张之中。为回应美国的无理打压与制裁,中方采取了包括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出台《反外国制裁法》等一系列措施。李海东表示,这些措施不仅合理而且必要,它们清晰地展示中国是遵守国际规则的-方,而美国虽然反复声称遵守国际规则,但实际上却言行相诡。“在对美交往中,中方应更多地拿起规则的武器、法律的武器、舆论的武器,从而使得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认识更加平衡,而不被美方一味误导。”李海东说。

对于约22%的受访者认为“台独势力的搅和”可能引发中美冲突,李海东表示,这说明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民众已经明确认识到,“台独”势力已经严重威胁区域安全以及国际秩序稳定,“我相信,随着各国对'台独危险性的认识逐渐加深,将会有更多国家和民众理解中国打击台独的正当性,将会有更多国家和民众支持中方打击'台独'。

如果福美真的发生冲突,我们该如何应对?李海东认为,我们应该首先处理好自身事务,确保国家的稳定性和凝聚力,保持经济繁荣,外交上坚持和平立场,如此一来,便会赢得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其次,我们应保证中方的客观公正立场能够被更多国家理解和接受,避免让美国的意识形态偏见占据国际舆论的主要舞台。最后,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在国际社会中说明“台独”的危险性,借助国际社会的力量来对“台独”及其背后势力予以压制。

近半受访者认为北约扩张“造成安全威胁”

2022年,俄乌冲突的爆发无疑对世界地缘政治产生剧烈冲击。环球舆情调查中心的民调结果显示,认为俄乌冲突是俄罗斯与北约之间冲突的受访者比例最高,为19%;认为冲突仅仅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以及认为这一冲突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兆”受访者的比例都达到15%;认为俄乌冲突是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冲突,以及认为这一冲突是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冲突的受访者比例均达到14%。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之所以更多受访者将俄乌冲突看作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冲突,和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密切相关。北约也承认,无论是在冷战期间还是在冷战结束以后,它最直接、最现实的“安全威胁”就是苏联和俄罗斯。除此之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欧洲学会德国分会副会长孙恪勤表示,15%的人认为俄乌冲突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兆”,这实际上是对西方的警示:俄罗斯拥有核武器,其动用核武器波及全世界的可能性始终存在,西方不要太得意。

北约不顾俄罗斯的担忧持续东扩被认为是俄乌冲突爆发的重要原因。当被问及如何看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近年来不断强化军事力量并扩大势力范围时,47%的受访者认为北约的这一行为“造成安全威胁”,33%的人认为这“形成安全保障”,还有12%的人表示不确定这意味着什么,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表示“没什么影响”。

崔洪建表示,对北约性质的认识与国别有关,也体现出北约的安全悖论。北约成员国更倾向于认为该组织为它们提供安全保障,而与北约关联度比较大的非北约成员国,如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则持相反观点,认为北约所谓的“集体安全”给其他国家带来的威胁不断增大。

此次民调数据显示,在33个国家中,波兰、菲律宾、肯尼亚、尼日利亚、韩国、印度、荷兰7个国家民众朗显更倾向于认为北约的扩张意味着“安全保障”。除波兰外,其余6个国家并非北约成员国。崔洪建认为,这里面有北约宣传的影响。冷战结束以后,北约不断美化自己,比如声称它为其他地区提供了维和行动等公共产品,号称自己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军事和安全组织,一些缺乏安全机制的国家和地区受到北约宣传的影响,对其产生好感。

中国对全球化发展很有信心

2022年,疫情、能源危机、通货膨胀等问题成为不少国家面临的挑战。在各类问题中,民众最关心的是什么?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33国的受访者中,选择“物价上涨”的人比例最高,达到59%。“国际战争”“粮食危机”“能源危机”位列最受关注问题的第二梯队,分别占49%、47%和46%o此外,失业率、疫情和恐怖主义也成为部分国家民众最关切的问题。

此次民调数据还显示,西方发达国家民众普遍更关心物价和能源问题,而发展中国家民众更关心粮食问题。王义桅表示,发达国家面临的危机主要是中产阶级缩水,民众最直观的感受是收入下降引发的生活水平下降。孙恪勤表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粮食是最重要的物资之一。这些国家本身生活水平低,今年俄乌冲突的爆发打乱粮食供应链,再加上多地洪水泛滥引起减产,更加剧了它们的粮食危机。

此次民调数据显示,对于“当前世界的安全与和平面临着显著的威胁”和“需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加强合作、反对强权”两项判断,以及“状况不同的国家可以采用不同的发展方式”“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格局更值得追求”两项倡议,33国受访者平均认同比例超过七成,所有国家受访者的认同比例均超过半数。

对于“世界需要找出一条新的或更好的全球化发展道路吗?”这一问题,环球舆情调查中心的此次民调结果显示,在33国首访者中,57%的人给出完全肯定的答复,34%的人倾向于肯定回答,认为不需要的人仅占4%。世界呼唤更合理和更公平的全球化。在此背景下,崔洪建认为,中国要发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作用,在确保自身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应努力为世界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和贸易投资做贡献。与此同时,中国还要继续加强安全领域建设。各国已经习惯了中国经济领域“稳定器”的角色,但还没有完全接受中国作为安全领域贡献者或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身份,这两者应尽量匹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承担更多责任,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此次民调还显示,在当前阶段,33国受访者对全球化未来十年发展的平均信心值为52.7。亚洲多个国家的信心值较高,如印度、菲律宾等均超过60,中国、印尼、越南则超过70;西欧国家则成为信心洼地,信心值都在40上下,而美国的信心值也不到46。崔洪建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由于欧美国家经济和社会之间的联动性很强,但凡经济上出现一些问题,就会在民众的情绪中直接体现出来。亚太国家因为本身经济发展前景比欧美好,且社会相对稳定,所以在经济上的信心较强。以中国为例,中国-直是把全球化当作一个正面趋势,即便全球化出现一些问题,我们也认为是可以通过持续推进得到解决和改善的。但一些欧美国家不同。一方面,它们把自己设定为全球化的失意者,认为在过往的全球化中,它们失去的更多,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得到的更多。这种零和思维的不断强化使得。些欧美国家,从精英到民众,对于全球化的认识都越来越趋于负面。

王义桅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经济全球化背后的逻辑是市场化驱动和市场决定资源配置。除此之外,全球化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应该有更大的包容性、开放性和非歧视性,以人民为中心而非资本。孙恪勤则指出,支持全球化的国家正与想控制全球化的西方国家在十字路口博弈。中国全力以赴支持全球化,因为这场博弈不仅关系到发展中国家怎么发展下去,而且关系到世界和平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猜你喜欢

北约受访者全球化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走向北约?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新旧全球化
五片阴云笼罩北约70周年庆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特朗普邀巴西进北约秀“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