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夫妻翻译家的旷世爱情

2022-12-19零点

阅读时代 2022年12期
关键词:戴乃迭杨宪益夫妇

零点

杨宪益和戴乃迭是现代翻译界的泰斗人物,这对才华出众的夫妻一生中翻译了无数中国经典文学著作,两人携手共度风雨六十载的爱情也让旁人羡煞不已,但是这对恋人在恋爱之初却是顶着巨大的压力走到一起的。

01.才华出众杨宪益

1915年,杨宪益出生在天津的一个富裕家庭里。他的父亲是银行行长,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丁,受尽宠爱,过着奢华富足的生活。自小娇生惯养的杨宪益没有变成一个纨绔子弟,而是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文学和语言天赋。

幼年杨宪益在念私塾之时,就阅读了很多古代通俗小说,还曾拜读过鲁迅、胡适等大家的著作。12岁时,杨宪益又痴迷起西方文学,在中学时就几乎将西方文学大家的作品都读了个遍。

中学毕业后,杨宪益跟随中学时候的老师郎曼去了英国读书。杨宪益报考的是大名鼎鼎的牛津大学,由于他的华人身份,他在就读前必须参加一年的拉丁语和希腊语培训,考试通过后才能入学。

天赋出众的杨宪益仅用了五个月就通过了考试,但是学校方面却对他的天分提出了质疑,认为他只是侥幸过关,责令他延缓一年入学。不过对此杨宪益也并不纠结,而是愉快地在欧洲玩了一整年,不光去了很多地方,还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入学后的杨宪益继续在文学和语言的道路上不断求索。在翻译学习上,杨宪益曾经谈到过自己的看法。他说学外语做翻译,要有兴趣和求知的渴望,否则即使学得再好也不可能成为大翻译家。

靠着兴趣和渴望的加持,24岁的杨宪益突发奇想,用英文传统诗的格式翻译出了《离骚》,一时间成了校园里的风云人物。杨宪益在校园里不光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爱情,而他的真爱对象就是英国姑娘戴乃迭。

02.英国姑娘戴乃迭

戴乃迭的父亲是一位来华的传教士。因为父亲的原因,戴乃迭在7岁前是在中国生活的。也正因为这段经历,戴乃迭对中国的文化也有种特殊的感情。戴乃迭后来去了牛津读书,喜欢东方文化的她经常跟学校里的华人社团接触,因此就认识了才华横溢的杨宪益。

戴乃迭初次见到杨宪益时,就被他身上儒雅的风度和不凡的谈吐所吸引。而杨宪益也注意到了这位特殊的英国姑娘。在杨宪益看来,她不同于一般的西方女子,她的身上有西方女子的率真大胆也有东方女子的含蓄和柔情。

就这样,互相吸引的两人顺利走到了一起。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既是恋人也是知己,可谓是神仙眷侣般的爱情组合。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不会轻轻松松让有情人终成眷属,尽管他们的爱情如胶似漆,却无法得到各自家庭的认可和支持。

当21岁的戴乃迭对父母说她要嫁给杨宪益时,她的母亲简直不敢相信女儿的决定。

“你疯了吗?你一定会后悔的!相信我,你们的婚姻不会维持四年,如果你们有了孩子,他们也会自杀的!”戴乃迭的母亲发了狠话。

另一边,杨宪益早已料到自己母亲的反应。他先給妹妹杨敏如写了一封信,告诉她戴乃迭是一个文静、质朴、有教养的女子,并附了一张照片。

杨敏如明白哥哥的用心,试探着将这件事透露给母亲。谁知杨母听说儿子要娶一个“洋媳妇”,当场就昏了过去,甚至为此大病了一场。

在当时的中国,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女人,无疑是一件离经叛道的事,何况杨家是名门望族,更加在意世人的目光。

文化相差甚远的两个家庭,在儿女婚姻这件事上的意见却出奇一致。不过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家庭的阻力却恰恰成为了爱情的动力。

戴乃迭不顾母亲的反对,坚持要与杨宪益在一起,无论他到哪里,她都愿意跟着他。她笃定,这就是今生她要走的路。而杨宪益又何尝不是如此。他认定,她就是他命中注定的那个人。

1940年,杨宪益学业结束,戴乃迭毅然地跟着杨宪益踏上了去往中国的邮轮,并且在1941年与杨宪益结婚。一年后,他们的长子杨烨出生。

03.灾难来临“诅咒”应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宪益夫妇就投身到了翻译事业中。在翻译工作上,他和妻子似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最常见的是,杨宪益先拿着古典书籍口译,戴乃迭用打字机飞速记录,此后,再由戴乃迭对杨宪益的初稿进行审阅和润色。

杨宪益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刻理解,能够使其将晦涩难懂的语言准确转达成英文,而戴乃迭对英文的把控和渲染,则使文章韵味十足。之后的十几年里,各类中国的通俗小说在杨宪益夫妇的笔下变成英语,飘向世界各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古典文化。

在杨宪益夫妇翻译的著作中,就包含了四大名著,其中翻译的《红楼梦》,还是第一次由中国人翻译完成的全译本。就在还有一年即将完成这部文学译著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牢狱之灾,打破了一家人安宁的生活。因夫妻二人的英国学习经历,又常常结交外国朋友,他们被怀疑是间谍,双双被捕,一关就是四年。

尽管夫妻二人被关在同一所监狱,但是四年间,他们从未见过面,也完全不知道对方的消息。夫妻出狱后,又继续投入到了《红楼梦》的翻译工作中。当英文版《红楼梦》问世后,这部中国史诗级的爱情悲剧终于得以被西方人所熟知。

然而,隐藏在这部《红楼梦》背后的杨宪益夫妇的悲剧,却没有人能够挽救。

长子杨烨本是一个阳光开朗的少年,因父母入狱,他受到了牵连,经常被人敌视和辱骂,导致精神分裂。尽管戴乃迭将其送回英国姨妈家疗养,但不幸的是,在夫妻二人出狱一年后,儿子还是因不堪重负,选择了自杀。

儿子的离世,无疑是对杨宪益夫妇最大的打击,尤其是戴乃迭。她的身体每况愈下,一下子衰老了很多。此后的戴乃迭抑制不住心中的痛苦,她疯狂地酗酒抽烟,以此来麻木自己破碎的心。而这一切,杨宪益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为了将妻子从悲伤中拯救出来,杨宪益常常带着她去旅行、讲学,无论做什么事,他都要与妻子在一起。也许是因为爱情的力量,也许是那颗乐观的心还未完全泯灭,抑或是被什么不可名状的情绪所占据,杨宪益终于看到了妻子脸上久违的笑容。

然而,命运之所以被称为命运,恰恰是人力所不可为的。在经历了一连串的磨难后,戴乃迭千疮百孔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

晚年的戴乃迭记忆丧失,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看着相守一生的妻子在病痛中煎熬,杨宪益百感交集。此后的他拒绝了所有的工作和社交,寸步不离妻子的身边,喂她吃饭,为她穿衣。

此时的杨宪益不再是我们熟知的著名翻译家,他只是她的丈夫,一个将白发老妻看作是温情炽热的青春恋人的丈夫。他对她说情话,讲笑话,有时候,她的眼中会突然闪烁着清澈的光芒,仿佛听懂了什么,但又怅然若失。

我们坚信,戴乃迭懂得丈夫的心,如同年轻时他写给她的信中所说的那般:“愿上帝保佑你,如果没有上帝,我会保佑你。”

1999年,戴乃迭在北京去世,杨宪益在独自度过了十年后也随她而去。

晚年的杨宪益夫妇经历了大风大浪,已看淡了一切,他们将收藏的古典字画和古董都捐献给了国家,如此品格真是令人无比动容。苦难和打击没有磨灭杨宪益夫妇高尚的品格,他们内心的正直和善良从不曾改变,他们用一生在历史上书写了独特的笔墨和传奇。

(源自“腾讯网”)责编:潘茜

猜你喜欢

戴乃迭杨宪益夫妇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两地分居夫妇春节备孕、避孕有讲究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老夫妇
《五味人生:杨宪益传》
《金丝小巷忘年交》
发愤抒情,以情译诗——杨宪益、戴乃迭《楚辞选》英译析评
贵州遵义新蒲杨价夫妇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