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举伟大旗帜航向 砥砺奋进谱写新篇
——专家学者畅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

2022-12-19韩东起祖国张帅

祖国 2022年22期
关键词:中国式二十大现代化

记者/韩东起 《祖国》/张帅

中共二十大,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接续前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这份凝聚全党智慧、承载万千期盼的报告,在广大专家学者、科研人员中引起强烈反响,迅速掀起全面学习、深入研究、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下面是部分专家学者畅谈他们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许先春对于“两个行”的理解:“两个行”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作出的富有新意的阐述,是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得出的科学结论,既揭示了坚持科学理论的重大意义,又昭示了坚持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贯通、缺一不可。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为指导,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攻克了一个个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更在于创新,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新时代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理论上的根本原因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新征程上,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这一思想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行了全面阐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黄群慧对此的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阐述,可以从四个方面把握,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根本的性质和方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包括经济建设要注重实现高质量发展,政治建设要注重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文化建设要注重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社会建设注重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生态文明建设要注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三是从全球视野看,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为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四是从文明发展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文明新形态,是文明的平等尊重、交流互鉴、多元协调、开放包容、和发展的结果。建设具有包容性的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要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党的二十大重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鲜明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黄群慧对此的看法:这是一个新的提法,也是一个新的论断。这表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任务千头万绪,最主要的还是发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必须强调,发展一定要是高质量发展。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跃上了新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 万美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超过18%,成为经济总量全球第二的超大规模经济体。但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阶段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要求、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这意味着,发展质量高低要用是否符合新发展理念来界定和衡量。高质量发展表现为发展驱动力主要来自创新,表现为区域、产业、社会等各方面发展具有内在协调性,表现为绿色增长、人与自然和谐是发展的普遍形态,表现为全面开放、内外联动是发展的必由路径,表现为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这也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透过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的宏伟蓝图,人民群众可以更加期待怎样的美好生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炳权表示:在政治上,全过程人民民主将进一步深化,人民当家作主能够更充分实现。人民可以更充分地参与国家治理、地区治理、基层治理,可以更有效地表达诉求,更加有序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特别是在基层,人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在经济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未来人民将能够享有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经济繁荣。共同富裕将是未来五年的一个显著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达到更高水平,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配置机制将得到更充分发挥,政府权力将会更加规范,营商环境将会更加优化,消费者权益也会得到更为有效的保护。在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更加深入人心。文化产业事业将会更加繁荣,人民能够享受到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也会更进一步提高,更多脍炙人口的中国风影视作品、音乐作品、书画作品等将涌现出来,这些作品的国际影响力也将大大提高。人民的就业将更加充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将会更加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得到充分完善,失业风险进一步减小,生态环境更加美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生活将更加有依靠,更加有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对其中的深意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毛胜表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今天,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要在斗争中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如果斗争精神不足,斗争本领不强,就不能胜利实现我们党确定的宏伟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鲜明提出“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是对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的深刻认识,也指引和激励我们不断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意志和本领,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斗争赢得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研究员王正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我作为科技工作者,感到十分振奋,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表明党中央已将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坚定决心与信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先导作用,离不开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在全国上下尊重科学、鼓励创新的大环境下,在祖国繁荣昌盛、飞速发展的条件下,我们没有理由不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在各自专业和岗位上,组织科研攻关,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张景中: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十分重要。回顾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踏上了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前提,学好数学对于培养探索精神、思维的严密性、求真的执着精神都有重要意义。四十多年来,我们坚持探索创立的教育数学方向的基础研究和教学实践,在过去的十年间,有了重要的进展。在1980 年提出的通过“重建三角”优化初中数学教材的思路,在2012年终于能够正式进入课堂实践,学生兴趣提高、负担减轻、成绩上升,实现了国际数学教育大师早已提出而多年未能实现的设想。这个方向的努力形成了新思路数学初中教材,目前已有十几个省的上百所学校立题实验,效果显著。对于高中和大学,教育数学的研究在“点几何”和微积分初等化方面也有显著的成效。很多数学问题的解答变简单了,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变容易了。十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作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有力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牛桂敏: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论述可谓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字字充满中国智慧,句句符合中国国情,处处体现中国特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报告对过去十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做了精确梳理: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明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之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浙江省科协副主席,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应义斌: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高瞻远瞩,擘画宏图。我特别关注的是报告对未来我国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所作出的系统全面的战略部署。报告提到“教育”13次、“科技”13次、“人才”17 次、“创新”22 次,并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刻表明党中央已将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坚定决心与信心。作为一名科协人、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我深受鼓舞、深感自豪、深为振奋,同时也倍感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唯有更加努力!

江苏省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专咨委顾问、省农村经济学会会长研究员胥爱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对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三农”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提供了根本遵循,吹响了建设农业强国的冲锋号角。江苏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肩负着“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要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奋力推动农业强省建设走在前列。

江苏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专咨委委员,扬州大学中国农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江苏省农村经济学会副会长徐金海: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人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断加大乡村人才振兴的力度,并在2021 年底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围绕培育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拓展乡村人才来源渠道、加大政策扶持、强化组织保障等方面出台了20 条具体措施。

江苏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专咨委特约研究员,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执行院长,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教授段进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作了周密的战略部署,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中国式二十大现代化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