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2022-12-19李保良侯丽娟
李保良,侯丽娟
(江西服装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
服装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出口额达到21.7万亿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内服装企业收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累计营业收入达到1.48万亿元,利润总额为767.82亿元,可见服装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服装行业却一直面临专业人才短缺、人才供需难以有效对接的困境。从2019年服装行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情况调研报告中可以发现,广东近年来在服装设计和工艺领域欠缺的技能型人才高达40万人,从全国范围来看,今后服装行业每年需要增添10万技术人员。当前供给侧改革加快了服装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了服装企业智能化设备研发、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改造,企业对人才需求愈加强烈,从服装设计到服装制作加工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 人才类型划分
市场亟需人才,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紧缺,高校对人才的划分和应用并不明确,进而不利于人才培养。张春雪[1]根据工作职能和能力结构将人才分为以下类型: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刘宇等[2]则将人才归为创意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两类。针对当前企业的转型升级,本研究对服装行业人才的划分是根据服装企业各岗位关键能力需求,包括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创意人才、管理人才、复合人才。各人才类别对应的工作岗位划分与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服装企业人才类别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类别的人才所对应的能力要求也不尽相同,体现出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如何让大学生在学习中锻炼能力、在锻炼中学习知识,培养服装行业所需人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3]。案例教学方式以实例进行演示,具有较强的真实性,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技术和能力,也更贴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本研究引入案例教学方式,以期培养出符合服装专业需求的人才。
2 新中式服装的创新设计
新中式服装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沉淀和现代时尚流行相融合的结果。以近年来流行的“汉服热”为例,在日常穿搭、节日团体活动、各个社交网络上都不乏汉服相关内容的展示宣传,这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回归,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持续升温的“中式热潮”现象。新中式服装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意境之美,也包含了当前时尚流行的新派元素,可以说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4]。设计师在采用中国传统图案设计现代服装时,从传统汉服中捕捉灵动神秘的气韵,细品其中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传统服装所积淀的历史烙印,以此获得最具特征与价值意义的设计语言,巧妙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与时尚潮流中。由此可见,新中式服装不但改变了传统服装构成要素的型、色、质,还结合了现代新元素,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气韵、生动的意境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3 案例式教学的价值意义
案例式教学是以适时的、适度的提问方式导出案例,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并自我总结,之后教师进行讲评和总结,进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个过程。案例式教学能加速学生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持续转化,而且通过详细的情境能将隐性知识外显,或者将显性知识内化[5]。例如,以新中式服装设计为主要任务的案例式教学法,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符合一线岗位所需且符合企业就业标准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此次新中式服装设计案例式教学通过案例式的设计措施、案例式的实践模拟以及案例的延展进行开展,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包括前期的市场情况和文献收集等措施。首先是文献搜集法,是设计者通过阅读与梳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现代创新设计应用的观点,并进行总结归纳,以此挖掘新中式服装的创新发展趋势。其次是市场考察法,设计中要考察市场上受欢迎的一些中高端新中式服装和品牌,并进行考察调研,以此提炼品牌特色。再次是模拟性案例教学法,该方法是根据学生认知考虑案例的应用设计,遵从由简入繁的原则,让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完成灵感开启到实物训练的整个过程,设计结果体现了创新点。最后是拓展性案例教学法,通过前面模拟练习后完成理论与实践的锻炼过程,再对新中式服装创新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挖掘灵感的来源,在设计手法上推陈出新,设计出具有创意的新中式服装作品。
4 案例式教学在新中式服装设计相关课程中的应用
4.1 分析性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新中式服装创新设计的要点
选择的案例集中在服装灵感的来源、服装的构成、服装传统与现代的结合3个方面,然后应用分析性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其中,新中式服装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因此,灵感主要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民居建筑、传统民族服饰、传统书法绘画艺术、传统民间艺术、传统戏曲艺术和传统皇家服饰等。案例式教学是选择一两个设计案例,从灵感的角度概括灵感对象的艺术特点,同时运用服装的艺术语言体现每个灵感所彰显的艺术特征。此外,新中式服装的构成主要包括造型、色彩、面料3个方面。利用分析性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使课程和课程之间有一定的衔接性,课程设计要先选择恰当的服装款式造型,其次是色彩和材质,最后才是服饰图案。
4.1.1 服装的造型
传统和现代服装造型有所区别,传统的服装造型是平面性的,强调的是线的造型美感;现代服装具有立体空间性,主要借鉴了西方的造型审美,强调了面的造型美感。因此,在造型创新设计上,由于角度不同,新中式服装的设计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果采用传统的基本廓形,需要根据人们当前的穿着习惯对服装局部进行结构性处理,并搭配当前的流行元素,使服装彰显出浓郁的传统特色,又具有一种全新的视觉魔力。如果采用西方的造型审美,由于服装造型本身具有三维立体特性,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结构应用于局部设计中,例如设计新中式领时,可以加入或传统或现代的面料,打造出符合时尚潮流的新中式服装。
4.1.2 服装的色彩
新中式服装中的色彩设计兼具现代和传统的特点,一方面,可将传统色彩和流行色彩进行创新组合,打破传统色彩的组合特点,选用1~2种传统色彩和时下所流行的色彩搭配,使服装的整体效果既能体现时代的流行元素,又具有传统韵味;另一方面,可立足于传统进行色彩搭配,将不同颜色进行融合,改变传统色彩,例如中国红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颜色,具有鲜艳、剔透的特点,可以将中国红和琉璃黄、墨绿色、青花蓝、国槐绿、水墨黑、玉脂白等色彩组合在一起,展现出独特的中国风情。
4.1.3 服装的面料
通过工艺改变以及外观改变能改变服装的面料,形成新中式服装。一是工艺改变,数百年来,莨绸一直只有黑、咖两种颜色,利用渗透式染色工艺,可将传统莨绸改良成轻薄飘逸的纱绸面料,而将改良的面料和现代时尚流行款式相结合,制成的莨绸便成为改良传统面料中的一种经典范例。二是外观改变,借助堆绫、刺绣、手绘、抽纱、贴补绣、扎染、蜡染、蓝印花布、拼布、纳缝、烂花绒、枫香染、珠绣、十字挑花和编结等传统装饰工艺能改变服装面料的外观,同时也可以借助镂空、丝网印花、数码印花和胶印等现代化技术来改变服装面料的外观。此外,还可以利用传统的装饰工艺来改变服装面料的外观,例如拼接手法,先利用解构手法撤开图案,然后利用拼布手法进行塑造,也可以在拼布的基础拼接单元上构建立体造型,以拼布的方式连接起来。
4.2 新中式服装创新设计的完成过程
当前,新中式服装已逐渐发展成融合了现代时尚潮流元素且能供人们日常生活的新式服装。服装专业在开展“新中式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时可利用分析性案例教学法,以模拟性案例教学法指导学生根据灵感的来源,搜集具有同样灵感来源的服装作品,例如以京绣为系列的服装作品,或以北京地区传统年画为系列的服装作品等,探究设计方式,然后归纳总结服装作品传统和现代的组合形式,并分析如何利用服装的造型、颜色、材料来体现设计要点,并展现设计形式。此外,教师还需指导学生根据案例中的设计方式和表达措施模拟设计实践,实现传统元素和时尚潮流元素的结合构建创新,模拟从灵感来源到服装实物的完整过程。这一过程最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服装专业不同设计课程、传统工艺类课程、结构和制作类课程等方面的知识运用能力,进而达到培养技能型服装专业人才的目的,以更好地契合服装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提升人才的就业竞争力。
4.3 延伸新中式服装创新设计的思维意识
新中式服装最大的特点是不仅可以传承我国喜庆、祥和与雅致的文化,还能顺应时代的变化,结合人们的需求、生活习惯等适当融入现代化元素,引进源自西方的立体裁剪独特工艺,创造出有新意的符合潮流的中式服装。因此,“新中式服装设计”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设计拓展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开展市场调研与文献分析,在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法上大胆创新。上述分析性案例教学是以教师指导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会存在过于“一言堂”的问题,而延伸案例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践教学,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动性。例如中国传统民族元素已形成了固有印象,诸如龙、凤、云纹和水纹等图案均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如果直接搬用,会显得生硬而累赘。因此,学生要想开展创新设计,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思维能力,将中国传统元素进一步时尚化,从构图、组合、空间错落等不同角度改变传统元素的固有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任由学生发挥,并给予激励性点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拓展学生的艺术思考深度及广度。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新中式服装创新思维,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而培养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学生不断感悟生活,深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骨子中汲取精髓,利用明锐的视觉洞察力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新中式服装。以云纹、龙纹、水纹等极具抽象性的中国传统元素为例,通过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创造性地将这些元素应用于亚克力、珠片等材质中,能展现不一样的外在特征。尽管这些中式元素并不会明显地体现出来,但仍能根据服装展现出的特别氛围与韵味分辨出是否属于新中式服装,这类设计就是富有创新思维意识的设计,是艺术的突破和创新。
5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具多元化,从服装设计到服装制作加工等环节都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而技术型、技能型、创意型、管理型、复合型的人才是服装行业当前所需要的主要人才,但不论是哪种人才,都需要较强的技术能力。本科院校服装专业教育在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瓶颈,本研究以“新中式服装设计”课程为例,探讨如何运用案例式教学法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性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服装产业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