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桃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2022-12-19王安柱赵彩平

西北园艺(果树) 2022年6期
关键词:蟠桃中油陕西

徐 泽 王安柱 赵彩平

陕西是桃的适生区,桃在陕西产区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发展早、中、晚熟品种都有优势,目前已经实现了每年超过7个月的鲜桃供应。我们基于桃产业统计数据,分析了陕西省桃产业发展现状,梳理了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效解决对策,以期促进陕西桃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发展现状

1.1 栽培面积和产量波动发展根据近16年陕西省果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图1),陕西桃树栽培面积呈现波动式发展状态。2006—2009年迅速增加,2009—2013年保持稳定,2013—2017年稳定增加,2017—2018年显著下降,2018—2021年又呈缓慢增长趋势。桃产量变化呈现出与面积变化相类似的趋势(图2)。陕西省2021年桃栽培面积54.29万亩,同比增长3.1%;总产量78.81万t,同比增长4.3%。

图1 2006—2021年陕西桃栽培面积、增减情况统计

图2 2006—2021年陕西桃产量、增减情况统计

1.2 产地分布相对集中根据2021年陕西省年鉴统计数据,陕西桃产区主要集中在关中平原,咸阳、渭南和西安地区,其产量约64万t,占全省桃产量的84%左右。咸阳市桃产量位居首位,占全省桃产量的37.29%,主要产区为礼泉县、三原县、泾阳县、乾县等;其次为渭南市,占32.5%,主要集中在大荔县。此外,近年来陕北(延安、榆林)和陕南(汉中、安康、商洛)桃栽培面积和产量均略有增加,但较为分散,总产量7.6万t左右,约占10%(表1)。

表1 2021年陕西省各市区桃产量分布

1.3 栽培品种丰富,逐步迭代陕西桃栽培品种丰富,类型多样,广泛栽培的品种有50多个,包括不同肉质、不同果肉颜色、不同成熟期的普通桃、油桃、蟠桃和油蟠桃系列品种,形成多种类、熟期配套的品种结构。普通桃品种主要有春蜜、春美、早黄金、黄金蜜1号、沙红、北京8号、浅间白桃、加纳岩、川中岛、日本大红、未央2号、中桃3号、中桃5号、北京8号、瑞红、秦桃2号、秦王、八月脆、阿部白桃、西尾黄金、福岛桃王、黄金蜜4号、黄金蜜5号、锦园、锦绣、秋彤等,油桃品种主要有极早518、枣油桃、艳光、曙光、中油4号、中油5号、秦光3号、秦光7号、中油12号、中油13号、中油16号、瑞光27、迎秋、红芙蓉、中油8号等,蟠桃和油蟠桃品种主要有燕蟠、中蟠11、中蟠16、中蟠17、瑞蟠4号、瑞蟠21、金霞油蟠桃、中油蟠5号、中油蟠7号、中油蟠9号等。

近年来沙红、秦王、红不软、阿部白等老品种市场售价低,逐步被淘汰;西尾黄金等一些无花粉品种由于坐果期易受霜冻、低温等极端天气影响,栽培面积逐年减少;一些新优品种,如中桃11号、锦花、中油20、金霞早油蟠、中油蟠7号、瑞蟠101等面积迅速扩大,逐步完成品种的更新换代。

1.4 栽培方式多元陕西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区,南北狭长,跨越纬度多,形成陕北地区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关中地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和陕南地区暖温带或北亚热带湿润气候等不同气候类型。在关中平原和渭北高原的桃主产区,以三大主枝或四大主枝开心形大冠稀植栽培模式为主,株行距多为3 m×4~5 m;其次为主干形密植栽培模式,株行距多为1 m×2~3 m。近年来,新发展的桃园多采用株行距2 m×4 m的“Y”字形栽培模式。生产上绝大部分品种采用套袋栽培。早熟品种中70%~80%的采用套袋栽培;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几乎全部套袋,其中中熟品种有40%套塑膜袋,60%套纸袋。

1.5 不同品种销售价格差异大桃不同品种销售价格差异悬殊。根据2021年调查,油蟠桃市场售价最高。中油蟠7号和中油蟠9号平均出园价8.25元/kg,中油蟠7号出园价略高于中油蟠9号。其次为中熟黄肉蟠桃,平均出园价6.9元/kg。晚熟白肉蟠桃瑞蟠21出园价较高,7元/kg。油桃品种普遍价格偏低。早熟油桃品种中,中油16市场表现较好,平均出园价3.4~3.8元/kg,极早518、曙光等老品种售价较低;晚熟油桃品种中,中油8号市场表现好,平均出园价7元/kg。品质较差的中晚熟白肉毛桃品种价格持续偏低,出园价格2~2.45元/kg,行情持续低迷;品质较好的白肉毛桃品种如川中岛、北京8号、秋彤等出园价5~6.3元/kg,售价相对较高。此外,成熟期相近的普通桃整体表现出黄肉毛桃价格高于白肉毛桃。

2 存在问题

2.1 品种更新盲目随大流虽然陕西省桃产业已经形成多种类、熟期配套的品种结构,但仍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中熟普通桃品种种植面积较大、上市集中,受到西瓜市场冲击,效益下降,亟待更新换代;一些新建桃园盲目追求外观靓丽的大果和果实的耐贮运性,并未考察市场需求和种植条件,不利于桃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沙红、秦王、阿部白、红不软等传统主栽品种逐步被淘汰,如何根据陕西的土壤、气候等特点,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对新发展品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布局尤为重要。而大部分果农文化层次低,创新性差,跟风现象严重,特别容易轻信苗商,从而造成较大损失。

2.2 标准栽培体系不健全,桃园管理粗放尽管陕西是桃适宜生态栽培区,但整体而言栽培管理较为粗放,桃果品质不尽人意,缺乏竞争优势。标准栽培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相当部分农户仍以追求产量为主,在桃园规划设计、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虫防治等方面操作不规范,技术管理不到位。部分桃园布局不合理,果园密闭,不利于果园通风,容易滋生病虫,也不方便机械进入。桃成枝力强,花量大,坐果率高,农户在树体管理方面缺乏科学性,疏于夏季修剪,疏花疏果不到位,留果多且留果位置不合理,导致果实商品性差,市场接受度不高。实际生产中,氮肥和磷肥过量施用,既污染环境,又造成旺长,导致整形修剪量加大,人力成本增高。

2.3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陕西桃生产过程中易遭受的自然灾害主要是花期低温、幼果发育期低温,以及果实成熟期暴雨、连阴雨。近几年极端天气现象频发,3—4月桃花开放时期易发生倒春寒等低温冻害,导致坐果率降低、产量下降,对无花粉品种影响尤为明显。幼果发育期持续低温,导致部分品种裂果裂核严重,果实商品率降低。成熟期暴雨以及持续的连阴雨使中、晚熟品种出现掉袋、采前落果等现象,造成一定的损失;同时持续降雨会使果实品质下降,尤其是糖含量显著降低,桃果寡然无味,销售价格明显下降。面对这些自然灾害,若没有良好的预防体系,果农将承受较大的损失。

2.4 人工成本过高,轻简化栽培有待提升陕西桃生产以传统模式为主,修剪、疏果、套袋、采摘等主要靠人工,四项合计需10~12个工/亩,平均雇工成本120元/天。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农村留守的主要是超过60岁的老年劳动力,且数量不多,每到农忙之时,还会出现“一工难求”的现象,因此以省力、省工为目的的轻简化栽培技术需进一步推广应用。

2.5 销售体系单一,品牌效益不强陕西桃以客商收购、鲜果销售为主,电商平台销售占比较少,销售渠道相对单一,缺乏知名的销售企业和自主品牌。部分主产乡镇自发形成市场,客商前来收购并占据主导地位,农户议价能力不强,处于被动地位。桃果经营多以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社为主,大型企业较少,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带动能力不强,区域内品牌较少,省内名牌产品更少,全国范围内知名度不高。

3 发展对策

3.1 科学引导,优化结构依托农业院校、科研部门、各级农业农村局和果业部门开展市场调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逐步淘汰品质差、经济效益不良的品种。科学引种,根据陕西省的土壤、气候等特点,对新品种进行区域试种,观察树体生长特性、果实经济性状、抗逆性等,筛选和培育适宜本土种植、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针对中熟普通桃品种较多,其他优质品种少的问题,适当增加优质蟠桃、油蟠桃种植面积,满足高端市场需求。针对不同地区市场需求制订相应的品种供应方案,例如上海等南方地区需要高品质浓香型桃果。

3.2 加强管理,科学栽培建设桃标准化生产园,利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集成配套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机械化、省力化水平,从劳动密集型栽培模式转向省力化栽培模式,例如推行宽行密植模式,采用“Y”字形或主干形树形,行内起垄覆盖、行间生草,以适应机械操作需要。

2)整形修剪方面,注重夏季修剪,及时摘心、抹芽、疏枝,避免发生群体密闭,保持桃园通风透光良好。肥水管理方面,根据土壤特性、树体需求、不同生长发育期特点,精准施肥供水,示范推广桃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提高肥料施用效率,减少化肥施用量。病虫害管理方面,重视病虫预报预测,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发与推广。

3)加强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建设,提高减灾抗风险能力。加强开展政策性保险研究,合理规避由于气象灾害给果农造成的损失,有效降低果业生产潜在风险。

3.3 “授人以渔”,培育人才产业振兴,关键在人。健全新型果农培育体系,针对性开展专业能力培训。政府部门需强化组织领导,制订新型果农培育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培育环节,制定扶持政策,设立专项基金,激活果农活力,通过各种措施提升新型果农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壮大果业行业人才队伍,大力引进农业高校高材生,同时提升各级农业果业部门人员、基层果业从业人员、农业推广站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3.4 创建品牌,延伸链条加强桃果品牌建设,一是提高果品质量,用高品质吸引消费者,落实果品精细化分级包装措施,以助于品牌化销售,提高市场占比。二是制订品牌宣传计划,挖掘品牌文化内涵,设计果品包装和品牌标志,通过一切可能渠道进行品牌宣传,提高知名度。三是举办大型活动吸引人流,提高品牌影响力。注重桃产业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将生产与旅游、观光、采摘体验结合起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充分研发桃花茶、桃胶、桃符、桃木剑等相关产品,扩大产业价值。发展旅游产业,举办万亩桃花会,建设桃文化主题公园,设立赏花台、品桃园,吸引游人共赏桃花共品仙桃,带动更多商机,开辟更多路径,提高果品附加值,形成以利益为纽带,品种为核心,政府为桥梁,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新型生产经营模式。

猜你喜欢

蟠桃中油陕西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智取蟠桃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中油4号油桃日光温室栽培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巧数蟠桃
“中油13 号”油桃引种表现及设施栽培技术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大蟠桃
“中油平台”正式上线旨在打造联动生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