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侧卧位与仰卧位PFNA内固定治疗单侧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比较

2022-12-19凯,尹宏,谢

创伤外科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侧卧位髓内股骨

童 凯,尹 宏,谢 杨

1.南京市中医院骨伤科,南京 210001; 2.上海长海医院骨科,上海 200433

股骨转子下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股骨近端骨折类型,与其他股骨近端骨折相比,股骨转子下区域形变力高,固有高度不稳定,其固定失败率和二次手术发生率较高,骨不连、相关复位不良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1]。手术是实现骨折解剖复位和下肢完全负重、稳定的主要方法,其中髓内钉固定是标准的治疗方法。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具有良好的固定稳定性和生物力学效应,在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治疗中更具有优势[2]。PFNA内固定治疗通常在仰卧位或者侧卧位下完成,仰卧位PFNA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传统方法,其轴向牵引力大,便于纠正肢体短缩,但需配合牵引床完成,费时耗力,且不利于术中调整复位骨折端,对于肥胖患者来讲,仰卧位PFNA操作十分费力,往往需延长手术切口,同时置入内固定装置也相对困难,而年老体弱患者则往往难以耐受较大的牵引力,导致术中难以实现解剖复位[3-5]。而侧卧位则无需牵引,可弥补仰卧位操作的不足[3]。关于两种体位孰优孰劣临床上还存在一定争议,且在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报道十分少见。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2月南京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126例单侧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两种体位下PFNA治疗单侧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单侧股骨转子下骨折,经X线片及CT检查确诊;(2)同侧肢体无其他骨折;(3)年龄>18岁。排除标准:(1)病理性骨折、恶性肿瘤;(2)脑梗死、肌力异常;(3)不耐受手术治疗;(4)不配合随访。本组患者126例,根据术中体位不同分为仰卧位组(60例)和侧卧位组(66例),两组年龄、性别、Seinsheimer分型等比较均衡性良好(P>0.05),见表1。本研究获得南京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NJZY20171211068)。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2 方法

术前患者均持续牵引下手法复位,患肢胫骨粗隆骨持续牵引。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外侧入路有限切开复位。仰卧位组:患侧下肢固定在骨科专用牵引床支架上,健侧髋关节处于外展和外旋位置固定,牵引床牵拉患肢,适当内收和旋转将骨折端复位后固定。以骨折端为中心作一4~6cm的纵行切口,逐层分离深筋膜暴露大转子顶点,于大转子顶点稍偏内侧为进针点,暴露骨折端,复位后复位钳临时固定,经转子顶端进针,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针头位于髓腔内,在导针引导下扩髓,选择合适长度和直径的PFNA插入髓腔,恢复外展位,在瞄准架引导下将螺旋叶片置于股骨颈中下1/3处,扩展外侧皮质,将螺旋刀片扭紧锁定刀片,远端交锁钉固定,安装尾帽。X线透视确认骨折端无移位,生理盐水冲洗,彻底止血后缝合切口。侧卧位组:健侧髋关节屈曲,患侧朝上,患肢与床平行,暴露骨折端,一助手沿股骨长轴持续牵引,另一助手牵引患侧腋窝对抗,复位骨折端,其他操作同仰卧位组。两组患者术后1周均采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床上被动康复锻炼,术后8周在支具辅助下部分负重下床锻炼,骨折完全愈合后开始完全负重训练。术后每2~3个月评估骨折愈合情况。

3 观察指标

术后门诊复查结合电话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以下指标的变化和(或)差异。(1)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2)髋关节功能:分别于术前,术后1、2、3、6、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6]、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7]评估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从疼痛、功能、畸形及活动度评价,评分结果分为: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从疼痛、步行功能及运动幅度评分,满分0~18分,18分为优,15~17分为良,13~14分为可,<13分为差,得分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3)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8]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程度分为0~10个等级,等级越高,疼痛越明显。(4)髋关节活动度:采用关节专用量角器测量患者的髋关节屈伸活动度。(5)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髋关节内翻、股骨颈缩短、螺钉突出、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症状的发生情况。

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研究资料中的计量数据,均通过正态性检验,两组间的比较为成组t检验或校正t’检验(统计量为t),重复观测资料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统计量为F)+两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统计量为LSD-t)+两两时间比较差值t检验(统计量为t)。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描述,两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校正卡方检验(统计量为χ2)。统计检验水准α=0.05,均为双侧检验。重复测量分析及分割检验的多次比较按Bonferroni校正法进行检验水准调整,α’=0.05/n,n为多次比较的次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侧卧位组手术时间[(68.1±10.4)minvs.(75.3±13.6)min]、术后住院时间[(6.4±2.1)dvs.(8.3±2.2)d]短于仰卧位组(P<0.05),术中出血量[(222.4±56.3)mLvs.(246.2±65.2)mL]、术中透视次数[(18.3±4.0)次vs.(21.1±5.3)次]少于仰卧位组(P<0.05),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术后Harris评分、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均逐渐增高(P<0.05),但两组间不同时间点Harris评分、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两组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均逐渐增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均逐渐降低(P<0.05),但两组间不同时间点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两组均未出现螺钉突出、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髋关节内翻或股骨颈缩短,仰卧位组出现2例切口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侧卧位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给予局部抗生素应用后好转,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下腔静脉滤器、利伐沙班等抗血栓药物治疗后痊愈。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vs.3.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8,P=0.648)。典型病例见图1、2。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差异比较

表3 两组术后Harris评分、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术后髋关节活动度、VAS比较

图1 患者男性,41岁,右侧股骨转子下骨折,行仰卧位PFNA髓内固定术。a.术前X线片;b、c.行仰卧位PFNA髓内固定术;d.术后3d X线片示复位和内固定良好;e.术后6个月X线片示内固定良好

图2 患者女性,37岁左侧股骨转子下骨折。a.术前X线片;b、c.行侧卧位PFNA髓内固定术;d.术后3d X线片示复位和内固定良好;e.术后6个月X线片示内固定良好

讨 论

股骨转子下骨折是一种应力性骨折,发生于小转子与股骨干上小转子下方3cm之间,由过度生理重复应力超过骨重塑能力引起,低能量损伤多发生于老年人跌倒时,高能量损伤则常见于年轻人[9-10]。 股骨转子下骨折通常需要手术复位和内固定,以尽量减少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和髋内翻畸形的发生,髓外钢板螺钉系统固定,力臂比髓内固定长,抗旋转能力弱[11],而PFNA髓内固定可均匀传导应力,降低内部植入物的应力,从而提高骨折术后稳定性,降低术后骨折不愈合发生率[12-13]。传统仰卧位下实施牵引可能导致骨折移位。股骨转子下区域解剖结构是应力传导最集中的区域,其内侧和后内侧皮质骨承受高压应力,外侧皮质骨承受高拉应力,在仰卧位牵引时骨折近端附着的髂腰肌可引起髋关节屈曲外旋,臀中肌则引起近端骨折块外展,导致双侧机械力不对称发生位移[14-15]。

侧卧位手术方式可避免仰卧位操作的不足。Sonmez等[16]在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采用侧卧位,发现其可节省牵引床操作时间,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李达等[17]采用侧卧位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现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操作难度。本研究侧卧位组手术用时和术后住院时间较仰卧位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减少,表明侧卧位PFNA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Pahlavanhosseini等[18]也指出仰卧位处理髋部骨折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和 X 射线剂量增加。分析原因为:(1)侧卧位没有腹壁阻挡,手术视野开阔,便于置入导针及主钉,可伸屈收展患肢便于调整复位,因此可缩短手术时间。仰卧位往往需要内收患肢和向健侧移动躯干,内收过程中易导致已复位骨折端再移位,增加手术时间。(2)手术时间缩短可进一步减少因麻醉和手术时间过长引起出血量增加,减少手术创伤。(3)侧卧位状态下髂腰肌处于放松状态,并通过患肢自身重量牵引骨折远端维持骨折复位,还可通过利用髋关节不同屈伸角度进行骨折复位,而仰卧位需提前复位,一旦复位丢失需重新复位[19]。(4)术中正侧卧位透视方便,仰卧位正位透视则受会阴部阻挡影响成像质量,导致透视次数增多。(5)侧卧位牵拉皮瓣易止血,出血少,利于术后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本研究通过随访发现侧卧位组Harris评分、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VAS与仰卧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ogan等[20]也指出侧卧位PFNA复位质量和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与仰卧位PFNA无显著差异性。侧卧位手术方式仅是一种手术体位,对复位效果、固定质量、骨折愈合以及中远期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侧卧位可避免骨折端移位,利于骨折复位和愈合,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且侧卧位容易获得髋关节矢状位图像,更有助于术中判断骨折端复位效果。侧卧位PFNA在手术室没有牵引台的前提下也可完成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手术,可在缺乏牵引台的基层医院推广,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侧卧位PFNA也存在一定弊端。首先,该术式不适用于骨盆骨折、不稳定型脊柱骨折、下肢骨折以及对侧肋骨骨折患者,另合并肺损伤患者在全麻下侧卧位可导致肺残气量减少,影响通气功能;其次,侧卧位缺乏持续的轴向牵引力,可能出现骨折复位丢失,不适合复位困难的转子下骨折患者;第三,侧卧位易发生旋转错位,在侧卧位固定股骨近端骨折时,应非常小心并注意旋转[21]。

综上,侧卧位、仰卧位PFNA均可改善单侧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和活动度,与仰卧位比较,侧卧位PFNA 内固定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X线透视次数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在临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贡献声明:童凯: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论文撰写;尹宏:提出研究思路、分析试验数据、论文审核;谢杨:实施研究、资料搜集整理、统计学分析

猜你喜欢

侧卧位髓内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头高侧卧位护理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