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站前大道设计方案探讨
2022-12-19王俊勇
王俊勇
(中誉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清远 511515)
0 引言
2016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具体规划方案是构建“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1]。高铁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中,以高铁为依托的高铁新城及片区也大量涌现,然而,高速铁路在布线过程中主要以大城市为控制点,中小城市高铁站迫于线型指标要求以及在车站选址中话语权较小的原因,往往选址在城市外围区或城市边缘区,存在一定的区位劣势,难以和城市直接形成联动发展[2-3]。
因此,对于边缘型高铁站,必须首先剖析自身特征,在产业、空间、交通和生态等领域迎合城市发展趋势,而片区交通成为发展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4]。屈东等人[5]以郑州南站为例,对综合交通枢纽的交通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并对交通组织方案进行比选和论证,以及对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组织流线进行梳理和优化设计。隆冰等人[6]分析了中小城市铁路枢纽站的功能、运营特征、客流特征变化,分别对铁路枢纽选址、站前广场,以及公交站场、出租车站场、社会停车场、长途汽车站等交通配套设施进行了研究。彭家胜[7]对重庆市涪陵新区站前大道二期设计方案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从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的推荐线形三个方案、比较线形三个方案,桥梁方案、工程规划、工程投资等方面对比,最终确定了推荐线形方案。王浩瀚[8]结合项目所在地用地规划以及实际工程建设条件,对肇庆站前大道的总体设计方案、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了分析。卫彦渊等人[9]分析了目前高铁站区存在的换乘便捷度低和功能发展滞后等问题,以杭温高铁富阳西站枢纽地区城市设计为例,提出了将TOD模式植入高铁站区规划的相关建议。
英德站位于“八纵八横”中的京港(台)通道上,位置在英德市区长领片区,沿途是林地和少量村庄。英德站同样作为边缘型高铁站,在设计时充分利用了TOD 模式指导高铁站本体建设和高铁站区土地利用规划,并结合站前广场景观绿化方案,对站前大道绿化进行了一体化设计。本文结合英德站前大道项目实例,分析了英德站片区的交通体系规划,对站前大道设计方案进行了探讨,以增强铁路与市区间的联系,提供更加优越便捷的公共交通。
1 工程概况
英德市地处广东中部,北江中游,位于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结合部,南距广州138 km。英德市交通发达,东联106国道,西联107国道,银英公路、英坑一级公路南通广州,北达韶关,已通车的英佛一级公路距广州新白云机场仅89 km;京广铁路穿境而过,正在建设的武广客运铁路专线经过市区西部并设出入口,英德市武广客运站建成后将成为英德一个新的对外窗口。
站前大道起点位于浈阳西路交叉口,终点位于站前广场南侧,呈南北走向,道路全长2 992.569 m。站前大道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50 km/h,红线宽度为62 m,双向8 车道。站前大道项目的建设,可为武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提供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也将大大加快英德市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可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布局,从而更好地满足英德市区交通运输和旅游休闲的需要。站前大道区域位置图如图1所示。
图1 站前大道区域位置Fig.1 Location of Zhanqian Avenue
2 总体方案设计
2.1 总体原则
以规划建设适度超前为原则,能够适应远期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
⑴按规划要求在满足交通需求的条件下,尽量减少道路用地,减少征地拆迁的工程数量,道路中心线基本按规划进行道路平面设计。
⑵在考虑道路整体布局和功能的同时,既要保证道路交通的正常通行,又要保证道路的服务功能。
⑶结合现状周边环境,综合分析本工程与区域路网结构的关系,科学合理的设计道路通行能力,充分发挥路网的交通功能,使道路、桥梁和路网建设有较好的衔接。
⑷充分调查道路沿线的各种现状情况,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同时道路设计还应充分考虑道路沿线、甚至是整个区域的远期规划目标,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基础支持。
⑸路线交叉工程应以路网规划为依据,合理选取各种设计参数,尽量减少拆迁和用地数量。
2.2 工程设计标准及采用的技术指标
站前大道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50 km/h,按照《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10],采用的技术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站前大道主要技术指标Tab.1 Main Technical Indexes of Zhanqian Avenue
2.3 平面设计方案
站前大道道路设计中心线在规划中线的基础上,结合道路沿线构筑物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道路设计起点位于浈阳西路交叉口,设计终点位于站前广场南侧,道路标准宽度按规划宽度62 m布设。站前大道全线平曲线共设7个交点,圆曲线最小半径700 m,最小缓和曲线长度112.5 m。站前大道鸟瞰效果图如图2所示。
图2 站前大道鸟瞰效果Fig.2 Aerial view of Zhanqian Avenue
2.4 纵断面设计方案
站前大道道路设计高程按规划提供的规划高程以及现状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纵断设计时尽量在减少填挖土方与纵断线型指标间找到平衡点,并考虑平纵线型的协调配合,整体线型均匀连续、视野开阔,能自然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满足驾驶员视觉和心理要求,保证行车安全舒适。
站前大道全线共设5个边坡点,最大纵坡1.67%,最小纵坡0.289%,最长坡长1 065.00 m,最短坡长345.96 m,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7 500 m,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4 500 m。
2.5 横断面设计方案
站前大道设计道路宽62 m,快车道为双向八车道,两侧分别设辅道。横断面形式为:[7 m(辅道)+4.5 m(绿化带)+15.5 m(车行道)+4 m(绿化带)]=62 m。分两期实施,一期实施主车道只设计两车道,靠中间绿化带部分两车道暂时种植草皮,但主车道整个路基压实度必须按《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11]要求实施(包含二期才实施的草皮部分),以便于二期施工。标准横断面布置如图3所示。
图3 站前大道标准横断面Fig.3 Standard Cross Section of Zhanqian Avenue (m)
2.6 交叉口设计方案
站前大道与浈阳西路、广乐高速出入口形成5 路交叉,根据交通状况和限制条件,为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提出了3种方案。
⑴方案1,如图4⒜所示。本方案广乐高速出入口与站前路和浈阳西路采用椭圆环岛的交叉口形式。环岛交通在交通流不很大的情况下可以很好的解决多路交叉的交通问题,但是交通量大的时候则会由于交织冲突点太多而导致交通效率大幅度降低[12-13]。环岛面积较大,可以做成有特色的景观效果,给人以深刻印象,从而更容易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但该方案占地较大,对征地拆迁有较大的压力。整个方案约1 500万元(包括广乐出入口连接线,环岛造型绿化)。
⑵方案2,如图4⒝所示。本方案站前大道主线上跨浈阳西路,立交按双向4车道布设,左右各设置8 m辅道与浈阳西路衔接。优点是近期内可以保证站前大道快速通过浈阳西路,同时交通量不大的情况下可以满足要求。缺点是由于广乐高速出入口连接线与武广客运连接线辅道和浈阳西路平交,形成交角较小的交叉口,广乐高速出入口连接线往浈阳西路方向行驶不便。该交叉口采用信号灯则交通流复杂,采用自由的交通形式则危险性较大。造成该交叉口交通组织复杂。高架桥长度约500 m,24 m宽,造价约4 800万元;广乐高速出入口匝道道路部分约500 m,造价约500 万元。整个工程造价约5 300万元(包括广乐出入口连接线)。
⑶方案3,如图4⒞所示。本方案广乐高速出入口采用定向匝道的方式与站前大道半互通,同时站前大道与浈阳西路采用渠化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形式。定向匝道的设置使广乐高速出入口的交通简洁,交通诱导性好,出入广乐高速的交通流可以在站前大道与浈阳西路的渠化交叉口进行掉头及分流。站前大道与浈阳西路采用渠化用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形式可以满足很长一段时期内该区域的交通组织要求,车辆与行人各行其道。本方案高架桥长度约350 m,高架造价约1 400 万元,其余匝道道路部分约800 m,造价约600万元。整个匝道工程造价约2 000万元(渠化交叉口按正常路线设计,无需列入)。
图4 浈阳西路-站前大道交叉口方案Fig.4 Zhenyang West Road and Zhanqian Avenue Intersection Scheme
经过以上方案比选,最终采用方案3(渠化交叉和定向匝道方案)作为推荐方案。浈阳西路-站前大道交叉口的平面和竖向设计如图5所示。
图5 浈阳西路交叉口竖向设计Fig.5 Vertical Design of Zhenyang West Road Intersection (m)
2.7 道路路基设计
路基设计宽度为0.5 m+路面设计宽度+0.5 m。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填方路段边坡采用1∶1.5,挖方路段边坡采用1∶1,对于高挖方需采用分级放坡。根据现状地形,K3+920~K4+040 道路西侧为山包,沿线分布有大量鱼塘和房屋以及现状水泥道路。道路现状面层有不等厚的素填土和耕植土,耕植土不能够用作路基填料,必须进行处理。K3+535 与浈阳西路相交。浈阳西路现为水泥混凝土道路,即将进行改造。道路沿线有水泥混凝土路相交,施工时需要将设计道路与现状路接顺。
站前大道一般挖方段路基土为高粘性土,含水量很高,容易形成弹簧土,根据现场情况,这类土不能直接用作路基,因此对一般路基平均清表0.3 m 厚。对于鱼塘部分,先抽干鱼塘里的水,并且在周围设降水点,然后清除淤泥2 m,再抛石挤淤2 m,最后回填2 m块石。部分小鱼塘淤泥深度浅可以直接抛石挤淤处理。此外,常水位以上50 cm 以及常水位以下路基边坡采用M7.5 浆砌片石防护,厚度30 cm,下设10 cm 厚砂砾垫层,坡脚采用M7.5 浆砌片石并且埋置于塘底以下0.2 m。
3 结语
站前大道作为边缘型高铁站英德站的配套项目,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因地制宜,根据站前大道规划及实际情况选择了较为合理的道路设计指标,并从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站前大道与浈阳西路和广乐高速出入口五路交叉节点方案进行了比选,根据交通状况和限制条件,最终确定了站前大道与浈阳西路设置渠化交叉和广乐高速出入口定向匝道方案,该方案的交通组织简洁,交通诱导性好,可减少广乐高速出入口交通流与站前大道、浈阳西路交通流的交织情况。本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可为武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提供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可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布局,从而更好地满足英德市区交通运输和旅游休闲的需要,大大加快英德市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同时,也为类似缘型高铁站片区的交通设计和多路交叉口的设计方式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