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教育为何没了科学

2022-12-19张盖伦

中国科技财富 2022年9期
关键词:科学史高素质规律

文/本刊记者 张盖伦

“谣言比光速传播得快,伪科学还有市场,甚至民科也有广泛基础。老年人,成为易受谣言影响的群体。”8月20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在天津举行的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职业院校科学教育发展分论坛上感慨,读了十几年书,积攒了一辈子的见识,知识都去哪了?

接到论坛邀请时,张双南还觉得奇怪,因为他跟职业教育交集不多,没想过科学教育和职业教育也有关系。仔细琢磨后,他意识到,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融入科学教育,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要从制造大国转为制造强国,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力的重任。而高素质的劳动力,也必须具备科学思维,理解技术背后的原理,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但真正的科学教育,我国一直是欠缺的。

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应该学过,但是都忘了;报纸上都说了,难道会不对;高手在民间,偏方治大病……

“没有逻辑思维的辨别能力,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所以离开学校越久,知识越少。”张双南认为,问题出在我们的科学教育没有科学。

张双南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分享过自己的故事。他在清华大学读了本科,又到中科院做研究生,后来还去英国留了学。“我学过物理、化学、生物,但什么是科学,我却不知道。”

要理解什么是科学,应该从科学史角度切入。当年,牛顿用公理化方法推导出了开普勒三定律,从更基本和深刻的原理出发,演绎推导得到或者解释已有经验或者科学规律;而且,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还准确预言了海王星的存在。

张双南说,从科学史出发,我们就可以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观测+实验来积累资料,归纳总结后,得到某种经验规律;再通过演绎建立模型,作出预言,并进行观测和实验,验证、推翻或者修改提出的模型;然后进一步演绎,就有可能得到科学规律;但得到科学规律不是终点,仅仅是研究的一部分,因为还要继续预言,继续观测做实验,继续验证和推广规律……

“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张双南说,讲到这里,其实就可以回答最初的那个问题——什么是科学?简单来讲,科学就是刨根问底。

科学有三要素,即科学的目的、精神和方法。科学方法,强调逻辑化、定量化、实证化。逻辑化就是要符合逻辑论证,定量化就是能进行演绎,也就是推导和计算,实证化就是推导和计算出的结论和结果,必须被实验或者观测所证实。“了解了科学方法,就具有了逻辑思维辨别能力,就不会什么都信,或者什么都不信。”张双南说。

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完整的人。“不了解科学到底是什么,我们的教育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科学教育不能只教科学知识。张双南指出,中国需要正确的、全方位的科学教育,也就是科学史、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正确的科学教育将使下一代公民具有逻辑思维辨别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它将会显著提升中国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教育,职业教育同样需要。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也在论坛上指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社会创新发展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都需要科学教育。“职业教育中存在偏重技能的问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综合素质需加强,学生创新探索能力不足。”他也呼吁,在职业教育中要重视科学教育,将育人作为主要目标,培养有能力、有活力、有追求、有情怀的人才。

猜你喜欢

科学史高素质规律
2022年山西将培训高素质农民6.6万人
科学史上十大革命性理论
——博弈论
陕西2021年将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
科学史学科的建制、共识与影响:一项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