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我国上市公司ESG披露情况及信披机制现状
2022-12-19张晨曦
张晨曦
(西安工业大学,西安 710000)
1 引言
ESG 理念(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起源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责任投资理论,聚焦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三方面的表现,是衡量企业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2000年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以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基础,制定了“全球报告倡议指引”,成为全球各地应用最为广泛的ESG信息披露评价体系和标准框架。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沪深两市、证监会、国务院有关机构加快了ESG制度建设步伐,指出上市公司应对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有关信息按照准则要求进行披露,着重说明企业ESG信息披露的考核要点。
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对ESG管理理念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也与日俱增。ESG作为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力抓手,建立科学有效的ESG信息披露制度,能够助推我国在经济社会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时期实现结构化改革的早日落地。但我国现有ESG披露制度大多为指引性文件,鼓励企业自愿披露但缺少强制性要求,导致上市企业披露现状良莠不齐,信息质量难以满足利益相关方决策需求,管理水平在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力较差。本文以国内现有的ESG信息披露制度为基础,思考我国现有信批机制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及信息的披露现状和不足,探寻产生问题的根源,借鉴国际信批制度优点,为完善我国ESG信披机制提供新思路。
2 我国现有的ESG信息披露制度
自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居于首要地位,要求兼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得以牺牲社会福祉、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暂的经济增长,也不应以保护社会和环境为由掣肘经济增速。ESG理念虽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些年发展速度较快,初步形成了一套以政府为主导,证监会、交易所为辅的中国特色制度体系。
纵观我国ESG制度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自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双碳目标”理念提出之后,与我国ESG有关的指引文件出台频率明显提高,突出了我国战略布局的重点,体现出对早日实现绿色环保高质量经济增长目标的迫切需求。上述文件(见表1)的发布修正和完善了我国ESG管理理念下的规章制度体系,明确了ESG信息的披露主体和披露范围,对部分细分行业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积极稳妥的逐步强化ESG信息披露监督管理职能,鼓励多个行业、多类公司主体参与信息披露。但也暴露出我国制度中强制性披露要求和系统性披露标准较少,多以鼓励和引导方式进行规范的现状;部分文件仅针对特定主体的特定范围提及信息披露指导意见,大多为环境信息;规范不统一,不同文件侧重点不同,对于披露要求也存在程度和范围上的差异;缺乏行业参考性,各行业异质性信息披露无章可循;事后被动披露结果的形式居多,预防性和约束性事前披露要求较少。这就导致上市公司ESG披露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与可比性相较境外其他经济主体仍存在一定差距,不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商业机会,增加了与国际ESG标准接轨的难度。
表1 我国2020-2022年发布的ESG信息披露有关文件
3 我国A股上市公司ESG披露现状和不足
我国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的现有形式主要包括:社会及管理报告(ESG)、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SR)、可持续发展报告(SD)、其他报告等,本文以“ESG报告”统称以上报告。截至2022年7月,除2022年新上市公司之外,其余上市公司已陆续完成报告披露义务,本文根据WIND数据库、南开大学绿色治理数据库统计了2017-2021年A股上市公司发布ESG报告的情况,再对2021年数据按照沪深两市板块、行业、企业性质进行分类,具体信息如下各表。
从表2近5年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情况来看,发布报告的公司数量逐年增多,ESG信息披露愈发得到上市企业重视,但占比虽呈递增趋势,实际进行披露的上市公司仍不足三分之一。2021年A股上市公司各类报告占比分别为:社会及管理报告(ESG)占比10.05%,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SR)占比82.36%,可持续发展报告(SD)占比3.94%,其他报告占比3.65%。可见即使沪深两市、证监会已发布ESG披露框架的政策指引,大部分上市公司仍采取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形式,披露纯ESG报告的企业仅有十分之一。
表2 2017-2021年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情况
2021年ESG报告平均篇幅达到了44.05页,相比2017年增加了近12页,披露信息详细程度较以往大有补足,其中关于环境部分的平均篇幅为5.84页,也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各个上市公司的ESG报告披露篇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页数最少的仅有1页,最多的则有213页。
表3将2021年上市公司按板块分类,其中发布ESG报告的上市公司沪市主板的发布数量最多(731家),占比也最大(44.52%),其次为深市主板(423家),占比28.87%,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披露表现较差,从整体来看,沪市表现优于深市。
表3 2021年上市公司按板块分类ESG报告披露情况
按照表4企业性质分类来看,ESG披露表现最好的是受政府监管最为严格的国有企业,报告发布率达47.56%,我国民营类型企业数量最多,但披露状况最差,虽有597家在2021年发布了ESG报告,但仅占同类型企业中的19.70%。
表4 2021年上市公司按企业性质分类ESG报告披露情况
根据WIND行业分类标准将上市公司分为11类,各行业ESG报告披露情况如表5所示,其中工业发布数量最多(312家),金融业报告发布率占比最大(86.99%),发布率较上一年增速最快的是能源业(100.00%)。通常而言,受到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监管严格的行业(如公共事业、能源业、房地产业),以及接触并参与ESG理念最前沿发展的行业(如金融业),信息披露质量较高。但从整体分布来看,各行业披露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包含传统重污染行业的工业报告发布率仅为24.34%,作为政府重点关注的新兴减排行业的信息技术业,发布率也只有21.41%。
表5 2021年上市公司按行业分类ESG报告披露情况
4 我国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形式和不足
我国现有ESG信息披露指引性文件对于ESG信息内容范围,应包括的环境、社会、治理维度下的重点关注要素做出了阐述说明(见表6)。通过分析历年ESG报告发布的情况可以看出,政府监管、市场监控、投资选择等外部因素对环境信息的披露起到了督促作用,上市公司规模、企业类型、所处行业、盈利能力、治理水平、董监高持股等内部因素等也对ESG信息披露形式产生影响。
表6 上市公司ESG报告信息披露形式
第一,环境信息。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上市公司应在日常经营中加强环境治理,准确披露生产过程中环保投入、资源消耗、污染治理、能源管理等信息,以及为承担环保责任所制定的各项措施和管理系统。2021年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最多的是三废排放是否合规、三废再利用情况,相比而言定量形式披露的信息占比较少,平均披露率不足两成。第二,社会信息。社会责任理论的核心观点指出上市公司应通过积极披露社会责任表现平衡投资者、客户、内部员工、社区等重要相关方之间的诉求。从2021年实际披露情况来看,上市公司披露最多的就是与内部员工相关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安全生产制度和用工包容性,对潜在环境风险的关注度较以往有明显增长。第三,治理信息。治理维度下的信息披露主要围绕公司组织机构、持股情况、内部控制等方面展开,探究企业改善可持续发展治理思路的效率。现有治理情况的信息披露均采取定性方式,且大多选择较为宏观的绿色理念与文化、绿色战略与目标,或易获得的遵守环境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披露。关于制度建设、机构设置和专业人才选拔培养方面的信息较少。
总体来看,我国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整体规范性表现较差,选择性披露情况普遍;选取的报告编制依据各不相同,部分依据不够全面;披露形式差异较大且多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报告宣传成分居多而实质性内容太少;缺乏外部审计对报告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担保。究其原因还是我国尚未构建出完备的通用规则和行业适用规范体系且缺乏强制性,导致不同上市公司之间信息披露质量可比性较差,有关机构难以严格行使监管职责的问题。
5 完善ESG信息披露的建议
完善ESG信披机制是符合我国经济市场长远规划与现实需求的,本文借鉴境外优秀制度体系的可参考经验,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现状和不足,对ESG信披机制建设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ESG信息披露法制化建设,提升强制性披露信息占比。纵观各国经济体ESG信息披露现状,披露水平较高的地区均有较为完备的政府政策指引。英国出台法律法规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披露有关碳排放、人权等信息,否则需要阐明原因。我国也应结合具体国情,制定既保留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标准趋同的披露准则和框架,将法制化建设和强制性披露引入其中,从行业、规模、企业性质等角度将披露要求划分为必须披露、原则披露、选择披露,兼顾利益相关方信息偏好,减少上市公司自主选择披露的情况。第二,健全ESG信息披露监督管理机制,实现政府监督与市场监督双保险。政府监督职能的发挥取决于市场披露情况基本盘的表现,市场监督效率的提升能够促进各项政策指引的顺利开展。伦敦证交所鼓励上市公司在发布财务报告同时披露经第三方鉴证的ESG信息,香港交易所出台的《ESG报告指引(2019)》指出,引入独立第三方机构提供鉴证业务强化信息质量。这对于提升市场监督效率,协助政府健全ESG信息披露监督管理机制有明显助益。第三,保障ESG信息披露制度的可行性,加强“硬披露”规范的适用性。“硬披露”是指获取渠道客观、难以模仿编造的数据,获取成本和难度较高,管理者水平、股东意识、供应链效率、估值模型等方面的发展程度均影响制度的可行性。可以借鉴美国会计协会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方式,通过量化企业ESG表现提高信息可比性,使“硬披露”的数据来源有迹可循。第四,发挥大型上市公司在推行ESG披露的行业引导作用。政策的落地需要实践的支持,新加坡政府将上市公司意见作为制定准则的重要参考,充分采纳后出台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我国政府也应以大型上市公司为抓手发挥行业引导作用,针对性提供指导意见、培训活动促进ESG信息披露流程建设,再借助其示范作用,提高通用规则和行业适用规范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实操性,降低企业的学习成本、披露成本。
从宏观层面来说,我国ESG信披机制的完善,有助于实现建设成熟有效、法制完善、信息高效互通经济市场的目标,为社会公众带来长久可持续的经济福祉;从微观层面来看,良好的ESG信息披露表现能够向利益相关方传递有力信号,作出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在降低资本成本的同时迎来企业创新性投资收益,实现企业价值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