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宋“画像”
——强宋、弱宋,还是“文”宋?

2022-12-19撰文佳兰编辑关月

艺术品鉴 2022年31期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画像

撰文=佳兰 编辑=关月

本页 宋 苏焯《端阳戏婴图》立轴 绢本设色 88.9×51.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从公元960 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到1279 年陆秀夫负帝昺投海而死,两宋享国祚319 年。319 年,只能算漫长历史长河的一瞬间,然而这几百年的宋朝,却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一段辉煌岁月。

我们大部分人在少年时代,从历史书中对宋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积贫积弱”“重文轻武”“丧权辱国”“奸臣当道”。可偏偏就是这样的一个王朝却有“中华经济与文治造极于赵宋一朝”,“中国早期资本主义启蒙”,“东方中国的文艺复兴”的诸多符号。它所呈现出的两极分化让我们在褒与贬中摇摆不定。说它强,却与少数民族的斗争中屡屡失败,先后亡于金、元;说它弱,其经济、文化、科技、民生却又极其的繁荣、富庶、高雅、精致、开明……最终在强敌环伺下立国三百余年。

宋代的“分裂”,让华夏后人唏嘘千年;宋代的辉煌,在世界历史上堪称独步。那么,宋代究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形象?

|弱|

宋朝弱不弱?一定程度上讲是弱的。中国历来都有“暴秦强汉,盛唐弱宋”之说。相比汉唐时期,往往被后世视作是软弱无能的代表。

说宋朝“弱宋”,主要是因为“宁可花钱不打仗”的做派,使自己在对外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甚至还出现了花钱买和平,皇帝被俘虏的事情。

《弱宋》中有言:

“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王朝像宋代一样,从立国一开始就便长期处于严重的外来威胁之下,与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缠斗了三个世纪。”

这一说法的根子与两宋时期军事上的“软弱”有关。宋朝的军事初始于太祖的“杯酒释兵权”。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提升文官地位,以此抑制武将。

此举奠定了宋朝长治久安的基石,但也在无形中影响了一众将士的士气,武将不受待见、部队战斗力低下的事实逐渐形成。这也是宋朝挡不住外族入侵、从北向南撤退的原因之一。

在文臣统兵的同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重文轻武这一国策为帝国走向崩塌埋下了种子。从武将手中收回军权必然失去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紧接着,宋朝中央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有三:一是设立枢密院,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分掌军政大权,同时与三衙统领各有所司,剥离领兵和调兵之权。二是内外相维,全国军队要么屯驻京城,要么戍守各地,两者力量对等,相互制约。三是兵将分离,实行“出戍法”,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使之“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跨版 北宋 苏汉臣 《货郎图》绢本设色 卷改轴181.5×267.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时,宋朝还能够与游牧民族去打几场像样的战争,到了南宋,几乎没有了打的像样的战争。这归咎于两宋三百年间以文制武的国策得到了一以贯之的坚决执行,但凡有个冒尖的武将,轻则贬官降职,重则杀头抄家,有宋一代武将是抬不起头的。

除了武力不够,两宋孱弱还在于其“生不逢时”。

从外部环境来看,汉的主要敌人是匈奴;唐的主要敌人是突厥,宋的主要敌人是辽、金等国。但是匈奴、突厥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国家,仅仅是一个势力较大的游牧民族部落,居无定所,靠天吃饭。他们对汉唐侵犯往往是袭扰性的,目的是强夺食物和其它生活资料,对生产资料不感兴趣。当大漠风调雨顺,牛羊肥美时,他们不会对中原地区构成严重的威胁。

不管是汉朝对匈奴,还是唐朝对突厥等游牧民族,在生产力方面都有压倒性的优势。在武器装备制造方面,都可以碾压敌人。但是到了两宋时期,这种优势化为乌有:中原的生产技术早已传入辽国,宋对辽没有任何技术压制。

反观宋朝,在其立国之时,辽已经正式立国50 年,几乎是被儒化的民族。他们已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帝国,已经不再是游牧民族,而是一个农业文明的国家。同时,辽国垄断了当时最重要的战争资源:马匹贸易。而且,在宋的周围,西夏、辽、金每个国家都拥有强大的骑兵军团,并迅速地进入了长城以南,获得了肥沃的土地,可以长期支持军队作战,实力已经不是之前的匈奴和突厥可比。因此,无论是宋辽,还是以后宋金之间的战争,已经不是简单的抢夺食物的战斗,而是生存资源和生存空间的争夺。

本页 南宋 佚名 《春宴图卷》(局部)绢本故宫博物院藏

更可悲的是,在赵匡胤黄袍加身前的20 多年,公元936 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与契丹,燕云十六州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根据北宋《契丹国志》中的记载:“幽、燕诸州,天造地设以分蕃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史书中所记载的这段话,足以说明了燕云十六州的战略地位。

一个失去了长城和燕云十六州作为屏障的中原初建政权势必成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掠食对象。

宋朝之所以让人感觉起来总是非常弱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地少人多。一方面280 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在历代王朝中都不算大,甚至不及唐朝或者元朝国土面积的的六分之一和八分之一;另一方面宋朝却拥有着历代王朝都不及的人口数量。

|强|

尽管在杀伐、武力、开疆拓土方面,宋人留给后人引为自矜的功业甚少,但在国家治理,发展经济以及精神与文化之域,宋人却留下了浓墨重彩。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弱宋”,其实堪称“强宋”亦或者为“盛宋”,它创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高峰。

宋代(包括北宋和南宋)统治的疆域虽远无法与汉唐相比,但北宋所承继的五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分裂程度最彻底的时代——北方有前后相继的五个王朝,周边先后分布着十个割据政权。北宋结束了这种上下重叠的分裂局面,它的统治所达到的纵深层面,是前朝难以比拟的。这也是历史学家在定义宋之强弱时重点关照的客观事实之一。

与之前的其他王朝相比,宋代并不过分强调以农为本,宋朝国家财政收入的主体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发展贸易是朝廷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资料显示,北宋熙宁年间,全国财政收入为七千万贯,而商业税就达到了五千万贯。前期强横的唐朝和后期的明朝与其相比,疆域更大,商业税在财税收入上的占比却从没有发展到如此的高度。北宋的贸易十分发达,到了南宋,贸易对于国家的经济地位显得更重要,甚至可以说,南宋是靠贸易立国的。

贸易的发展带动商业繁荣,商业繁荣又拉动手工业与规模工业的发展。宋朝时期,我国的治金、采矿、陶瓷工业已经十分发达。北宋时期就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煤等矿藏,全国各地也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和加工工厂。如造船厂、火器厂、造纸厂、印刷工厂、织布厂、各地的官窑等。

因为工商需要先进的技术,所以在宋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广泛使用。北宋时期,钢产量已经超过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产量。

注:美国学者郝若贝教授(RobertHartwall)根据宋代兵器制作、铁钱铸造和制造农具等方面的消耗情况,推算出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的铁产量大致在7.5-15 万吨,这一产量是1640 年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产量的2.5-5 倍,整个欧洲各国(包括俄罗斯欧洲部分)到18 世纪铁产量大致在14-18 万吨之间,因此宋代中国的铁产量基本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

由于工商业的高度繁荣,促使国家采用纸币——交子。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 年),正式由政府出面设立交子务,随着纸币发行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地区使用这种便利的货币。西方最早的纸币是1661 年斯德哥尔摩银行发行的,但这家银行很快倒闭。至1694 年,英格兰银行开始正式使用纸币,比中国晚了700 年左右。

本页 从左至右依次为:宋 佚名《宋太祖坐像》绢本设色 立轴191×169.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佚名《宋宣祖坐像》216×171.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佚名《宋神宗坐像》绢本设色 176.4×114.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佚名《宋英宗坐像》绢本设色 立轴199.7×155.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佚名《宋高宗坐像》绢本设色 185.7×103.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那时候的商人已经走出国门做生意了,比如和印度、阿拉伯以及欧洲等国家的贸易往来,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生动描绘了宋代时候的繁荣景象。

有报道曾说宋朝的经济水平在鼎盛时期GDP占据了当时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这个数据的可信度和科学性没有看到严格的考证。但有两组可信的数据足以说明宋朝的经济发展水平。

其一是哈佛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 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 两,要到十九世纪的晚清,才追上宋代的水平。

另外一个是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他认为:

“在960~1280 年间,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由450 美元增加到600 美元,增加了1/3;以后一直到1820 年都保持着此水平。欧洲在960~1280 年间,人口增加了70%,人均国内总值则从400 美元增至500 美元,只增加了1/4。”

也就是说,宋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在纵向上优于其他时代,而且在横向上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

在人口方面,宋朝是10 万户以上城市最多的王朝。在以繁荣强盛闻名于世的唐朝,当时能够超过10 万户的城市也仅仅只有十多个而已,超百万人口的的城市没有一个,但是到了宋朝前期,整个宋朝城市人口能够超过10 万户的已经发展到了四十多个,甚至到了中期最繁盛时候,超百万人口的城市都已经现并不断增加了。

首都开封已经是100 多万人的大都市,百姓做饭烧的是煤而不是柴草(宋代的煤产量无疑是居世界第一,而且开采技术非常先进)。由此可见当时的工业水平和普通人的生活水准。据《通考》,1223 年,南宋帝国籍户1267 万户,口数2832 万人。但据说宋朝户口统计不计女人,导致每户只有不太可能的2 点多人,此说为真的话南宋实际控制人口应在5000 万以上。

人多了对粮食的需求量就更大了,但两宋时期粮食却基本上没有大的缺口。两宋时期,因为千余年的科技积累和气候好转,宋朝粮食产量陡增。这里面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功不可没,占城稻与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宋朝人有吃不完的谷物。在古代有了充足的粮食,就会有两个最重要的结果,首先就是社会安定,宋朝是兵变和农民起义最少的时期,大家都吃的饱,为什么要造反。

历史学家杨渭教授认为:“两宋三百二十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历史上亦占领先地位。”世界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也认为:“十一时纪和十二世纪的宋代,中国无意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国家。”

|文宋——繁盛的风俗画|

钱钟书曾说: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一向是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夺取政权后确立了以“文化成天下”的国策来巩固政权,为了彻底消除武将反叛及地方割据势力壮大的祸患还从文化思想上入手。宋代统治者极为重视文人文臣,这使得社会中读书致士之学士不断增多,整个宋代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他们大多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绘画方面的造诣也很高。

除了国策的调整,北宋立国后还改革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使许多出身贫寒的饱学之士开始有机会进入上流社会,这就带来了更生活化更世俗化的艺术审美标准。宋代历朝皇帝对书画艺术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爱,同时也更重视画院、画学的建设,并在开国之初就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只要有绘画才华不论各个阶层都可入画院,这使得画院画家组成更加多元化。

在士族之外,新兴市民也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群体。两宋时期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聚集了无数小商人与手工业者,从而形成了新的市民阶层。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市民阶层,也追求高雅的绘画欣赏活动,但他们的审美需求又带有一定的自己阶层的特点,于是便出现了一些反映市井生活的绘画艺术,也就是风俗画。

对页 南宋 刘松年《罗汉图》56×10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市民阶层的兴起,使中下层阶级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生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娱乐项目也多了起来,说书、讲史、杂居、散乐、傀儡剧、皮影戏等等技艺都开始出现并流行开来,市民们对于这种生活的憧憬向往便借以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风俗画在两宋时期得到空前的繁荣发展,与北宋市民阶层的兴起不可割裂。

除此之外,宋朝的城市管理制度也促进了风俗画的流行。北宋之前,统治者为了便于维护统治和管理,将城市中的居住区和商业区严格的分开,这两个区域互相不可交集,这样一来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城市规模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到了宋代,取消了它们之间的区分制度,也取消了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定,晚间有夜市开放,并且将隔离居住处与商品交易处的坊墙拆除并拓宽街道以满足不断频繁的商品交易活动。这也为书画交易提供了一个机遇。

“坊市合一”也是宋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改变了原先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结构,另一方面还催促了城市生活和市民阶层的产生,乡村、城市生活经济的丰富也为画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开阔了视野和想象力。

北宋风俗画的杰出代表是《清明上河图》,现存于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以鸟瞰式全景式构图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京城汴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到了南宋时期,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进一步活跃,如朱锐的《盘车图》、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马远的《踏歌图》、李唐的《采薇图》等,绘画题材丰富多样,从城市到农村、从生产到生活、从吃喝到娱乐均有涉及,尤以反映农村风土和农民生活的作品居多。画面所表现的内容与当时市民百姓生活密切相连,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真挚的情感,李嵩的《货郎图》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本页 上图:宋 玉罐通高:5.7cm 高:4.4cm 口径:2.7cm 底径:2.5cm

下图:宋 建窑 黑釉兔毫盏全高:6.5cm 口径:11.5cm 足径:4.2cm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Jacque Gernet)有言,宋代是“中国的第一次文艺复兴”(《中国社会史》)。历史学家陈寅恪也曾指出:“综括言之,唐代之史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

陈寅恪认为:“六朝及天水一朝思想最为自由。”宋代自太祖、太宗起,崇文抑武就立为祖宗家法。“优待文士”“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等具体而微的政策导向与家法规定,导致政治氛围相对宽松,文化管理较为开放,有利于形成多元并存的兼容精神。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故宫博物院画像
威猛的画像
画像
故宫博物院明清外销瓷收藏及影响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中)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上)
画像
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