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全球发展提出重要方案 为亚太合作指明方向
——习近平主席应邀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赴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
2022-12-19张帅
本刊讯张帅 综合新华网等媒体报道 11 月14日至19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赴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
11 月14 日至17 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此行是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访的首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近三年来习近平主席首次线下出席G20 领导人峰会,也是在世界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中国开展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11 月17 日至19 日,习近平主席赴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这是中国面向亚太开展的一次重要元首外交行动。截至11 月19 日中午,习近平主席六天密集会见19 国领导人,多场重要会见、会谈创下多个“首次”,意义重大。这一波频密的元首外交中,“和平”“稳定”“合作”“发展”“多边主义”等高频词颇为亮眼,传递了丰富信息。其中,持续三个多小时的中美元首会晤,举世瞩目。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表示,这次元首会晤不仅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将对下阶段乃至更长时期的中美关系产生重要深远影响。
当地时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主席步入会场。来源:新华社
习近平主席展开了密集元首外交,与多国领导人举行一系列双边会见、会谈
11 月14 日,习近平主席抵达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11月15 日,习近平主席在巴厘岛密集会见了8 位前来出席峰会的外国领导人。这8 位领导人有三位来自欧洲国家,分别是法国总统马克龙、荷兰首相吕特、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两位来自非洲国家,分别是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塞内加尔总统萨勒,另三位来自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分别是韩国总统尹锡悦、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他们当中,有的是首次会见,比如韩国总统尹锡悦、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他俩都是今年5 月上任的。有的则是年内第二次会见。今年2月,习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北京2022 年冬奥会开幕式的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11 月16 日,同印尼总统佐科举行会谈,并分别会见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1 月17 日,会见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1月18 日,会见文莱苏丹哈桑纳尔、新西兰总理阿德恩、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智利总统博里奇、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和王后素提达。11 月19 日,同泰国总理巴育举行会谈。六天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巴厘岛、泰国曼谷密集与19 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举行会见、会谈。
从11月14日下午抵达巴厘岛,到17日上午启程前往泰国曼谷,三天内,习近平主席密集出席十余场活动,会见了11国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其中15日G20峰会第一天就会见了8国领导人。抵达曼谷后的“APEC时间”里,习主席17日至19日三天时间内会见了8国领导人。其中多场重要会晤、会见创下多个“首次”,意义重大。
高频词颇为亮眼,传递了丰富信息
梳理新华社通稿,在这一系列双边会见、会谈中,“和平”“稳定”“合作”“发展”“多边主义”等高频词颇为亮眼,传递了丰富信息。
“和平”“稳定”是中方领导人会谈时多次提到的关键词。11 月18 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到:国际上有声音认为,中国对他国构成了挑战甚至是威胁。发言人毛宁对此表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人民最希望看到的是和平稳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根据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
“合作”“发展”“真正的多边主义”也是在元首外交双边会见交流中频现的高频热词。连续十年出席G20 峰会,习近平主席除了在开幕当天发表重要讲话,每次都会在第二天继续出席会议,并针对相关议题发言。这次出席巴厘岛峰会也不例外。11 月16 日,G20 巴厘岛峰会第二天,习主席在讨论数字转型问题时作了发言。巴厘岛峰会上,习主席针对数字转型提出三点主张:一要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二要坚持发展优先,弥合数字鸿沟;三要坚持创新驱动,助力疫后复苏。
全球发展离不开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离不开国际合作。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数字经济是其中的重点合作领域。作为全球数字经济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连续9年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
16 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巴厘岛会见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这是时隔9 个多月再次相见。今年2 月,古特雷斯来华出席北京冬奥会,习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他。两次会见,“合作”都是重要关键词。
当天晚上,习近平主席同本次G20 峰会东道国领导人——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举行会谈,并共同出席了一系列活动。这次在巴厘岛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就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一致同意以明年中印尼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 周年为契机,打造高水平合作新格局。
11月16 日晚,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时说,中意同为文明古国,互为全面战略伙伴,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深厚合作基础。
在巴厘岛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鲜明指出,二十国集团要坚守团结合作初心,传承同舟共济精神,坚持协商一致原则。他强调,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国际合作注入更强动力,为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巴厘岛,见证了中国期待同各方合作共赢的拳拳之心。
11月16 日,习近平主席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强调,中方将继续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支持联合国的工作,古特雷斯也表示高度赞赏。习近平主席会见荷兰首相吕特、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智利总统博里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等多国领导人时也都提到了“真正的多边主义”。
“一个中国”也是密集双边会谈中的关键词之一。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领导人都提到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南非总统拉马福萨表示中国是南非重要战略伙伴,南非将继续毫不犹豫地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表示,菲方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坚持和平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外交,不会选边站队。
此外,文莱苏丹哈桑纳尔、新西兰总理阿德恩、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智利总统博里奇等均在会谈时明确表示奉行或支持一个中国政策,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联合国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一个中国原则是不可触碰的红线,必须得到尊重。
14 日的中美元首会晤中,习近平主席系统阐述了台湾问题由来以及中方原则立场。拜登向中方两次承诺,“美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寻求把台湾问题作为工具遏制中国”,以及“美国政府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寻求利用台湾问题作为工具遏制中国,希望看到台海和平稳定”。
11 月17 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时,提到“历史、台湾等重大原则问题涉及两国关系政治基础和基本信义,必须重信守诺、妥善处之。”中方发布的新闻稿件中,岸田文雄明确表示,“在台湾问题上,日方在日中联合声明中做出的承诺没有丝毫变化。”
持续三个多小时的中美元首会晤
11月14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中的战略性问题以及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看法。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介绍,会晤持续了三个多小时,超过事先商定的时长,而且使用的是同传。两位元首的交流全面、深入、坦诚,富有建设性和战略性。达到了深入沟通、明确意图、划清红线、防止冲突、指明方向、探讨合作的预期目的。
这次会晤也创下了多个“首次”——这是中美元首三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是拜登总统执政后两位领导人首次面对面会晤,也是中美各自完成今年国内重大议程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互动。
王毅表示,这次元首会晤不仅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将对下阶段乃至更长时期的中美关系产生重要深远影响。
会晤之后,中美双方会有哪些后续安排,也受到国际社会密切关注。就在泰国曼谷APEC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18 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会见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中方通稿中用了“坦诚、专业、建设性”来形容此次交流,并强调“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
此前一天,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美经济高度互补、深度互融,双方应共同努力,为经贸合作创造氛围和条件。
11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应约同美国副总统哈里斯简短交谈中表示,我同拜登总统在印尼巴厘岛的会晤富有战略性和建设性,对下阶段中美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希望双方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减少误解误判,共同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的轨道。哈里斯的回应也强调了“合作”和“沟通”。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中国元首外交在国际舞台的精彩亮相,开启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新征程。
G20巴厘岛峰会 习近平为全球发展给出中国答案
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这是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多边峰会。在当前人类社会面临诸多重大挑战背景下,习近平主席为全球发展给出中国答案,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我们要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团结就是力量,分裂没有出路。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应该同舟共济。以意识形态划线,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只会割裂世界,阻碍全球发展和人类进步。人类文明已经进入21 世纪,冷战思维早已过时。我们应该携手努力,开辟合作共赢的新境界。
——2022 年11 月15 日,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要推动更加普惠的全球发展。各国共同发展才是真发展。世界繁荣稳定不可能建立在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基础之上。每个国家都想过上好日子,现代化不是哪个国家的特权。走在前面的国家应该真心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
——2022 年11 月15 日,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要推动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世界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发展问题。我们要建设全球经济复苏伙伴关系,坚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想着发展中国家的难处,照顾发展中国家关切。
——2022 年11 月15 日,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
各方要继续深化抗疫国际合作,提升疫苗、药物、诊疗手段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为经济复苏营造良好环境。要遏制全球通胀,化解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特别是发达经济体要减少货币政策调整的负面外溢效应,将债务稳定在可持续水平。
——2022 年11 月15 日,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
粮食、能源安全是全球发展领域最紧迫的挑战。要坚决反对将粮食、能源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撤销单边制裁措施,取消对相关科技合作限制。
——2022 年11 月15 日,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为亚太合作指明方向
结束二十国集团峰会日程后,应泰国总理巴育邀请,习近平主席11 月17 日至19 日赴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近3 年来习近平主席首次线下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也是习近平主席作为国家元首首次访泰。三天两夜,约50 个小时,10 余场活动,双边与多边密集穿插,深化伙伴关系、推进区域合作、完善全球治理同步展开。曼谷之行,习近平主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为中泰友好合作擘画未来蓝图,为亚太共同发展指明前行方向,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注入强劲信心与动力。
18 日上午,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拉开大幕。9 时30 分许,习近平主席抵达会议中心。习近平主席健步走来,巴育总理热情迎接。握手、合影、挥手致意,两位领导人留下珍贵的“APEC 瞬间”。习近平主席同巴育总理一起步入会场,亚太各经济体领导人围桌而坐,举行第一阶段会议。按各经济体英文名首字母顺序,习近平主席第5位发言。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建设和平稳定的亚太”“坚持开放包容,建设共同富裕的亚太”“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清洁美丽的亚太”“坚持命运与共,建设守望相助的亚太”,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关于亚太未来发展与合作的重大主张,为亚太经合组织树立起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再创区域合作新辉煌的行动路标。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从2013 年强调牢固树立亚太命运共同体意识,到2014 年倡导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再到2019 年提出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从2021 年阐述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四项重点工作,到此次会议提出建设关于亚太未来发展与合作重大主张,中国始终高举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旗帜,引领亚太合作方向。
“遇到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寻求最大公约数”“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稳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早日建成高水平的亚太自由贸易区”“加速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维护亚太经合组织在区域合作中的主渠道地位”……一项项理念主张直面区域合作、全球发展的现实挑战,切中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的症结所在,掷地有声的话语,引发强烈共鸣。
两个维度,启迪人们对亚太合作进行新的深入思考。一是历史之维。“鉴往事,知来者。”习近平主席强调,需要坚守“走和平发展之路”“走开放包容之路”“走和衷共济之路”的初心。二是未来之维。如何因应时代挑战,共同开拓发展新局面?习近平主席提出六点建议:“筑牢和平发展的根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实现更高层次的互联互通”“打造稳定畅通的产业链供应链”“推进经济优化升级”。
“亚太地区不是谁的后花园,不应该成为大国角斗场。”“任何搞‘新冷战’的图谋,人民不会答应,时代不会允许!”“阻滞甚至拆解亚太地区长期形成的产业链供应链,只会使亚太经济合作走入‘死胡同’。”……一句句时代箴言切中肯綮、发人深省,被全球媒体敏锐捕捉,争相报道。
19日上午,各经济体领导人再次走进会场,围绕“可持续贸易和投资”议题,展开第二阶段会议的讨论。习近平主席提出三个“坚持”:“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要坚持普惠包容,实现互利共赢”“要坚持开放区域合作,共促亚太繁荣”。“开放”“包容”“多边主义”,中国理念中的这些关键词,得到与会者广泛认同。
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在中方积极推动下,曼谷会议发表了《2022 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和《生物循环绿色经济曼谷目标》,体现中国关于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新发展理念等政策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