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诗也离不开数字的华罗庚

2022-12-18刘为民

中国科技财富 2022年2期
关键词:华罗庚上联数学

文/刘为民

文/坛赛先生

精妙的数理思维和鲜明的时代色彩及深厚的诚朴感情,是“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诗词创作的首要特点与思想根底。

1962年春节,华罗庚写了一副春联。上联是:“敢、干、赶”,下联是:“严、研、验”;横批就一个字:“党”。华罗庚把这副春联贴在自家大门上,充分表达自己当时的思想情怀和攻关自律的科学精神,那就是:脚踏实地、严于律己、专心研究、督察检验。尤其横批一个字,鲜明地阐释了他为党的伟大事业和国家利益而发愤图强的人生追求。

华罗庚是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作为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领域、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学术影响巨大。国际数学界以华氏命名的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和“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他出版了10部数学巨著,其中8部为国外翻译出版,已列入公认的20世纪数学经典。此外,还有科普作品《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统筹法评话及补充》等。

1979年6月间,他在英国访问期间接到国内的通知:上级组织批准了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后来,邓颖超以“老同志,新党员”称呼华罗庚,给予勉励。华罗庚回赠一首《破阵子——奉答邓大姐》:“五十年来心愿,三万里外佳音。沧海不捐一滴水,洪炉陶冶沙成金,四化作尖兵。老同志,深愧怍;新党员,幸勉称。横刀哪顾头颅白,跃马紧傍青壮年,不负党员名。”华罗庚说到做到,言行一致。他终生都活在数学的海洋里。最后,生命结束在出访日本期间的一个数学演讲会上。他的诗作,也大多离不开“数”字,几乎创作的每一首诗里面,都有“数”。他对数字和数学的痴迷钻研,达到了十分精湛高深的境界。诗词联对,往往成为他茶余饭后的一种高雅的情趣消遣。

早年间,华罗庚随中国科学院组团出国考察。当时的团长是钱三强,团员中,有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教授等十余人。为增加旅行乐趣,华罗庚曾出一上联求对:三强韩赵魏。等了好久,无人以对。华罗庚笑问再三,最后自对下联:九章勾股弦。

显然,上联的“三强”,首先喻指钱三强,同时也明确为战国韩赵魏三大强国;“九章”,既指赵九章,又隐喻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全联数字相对,虚实相间;平仄相应,古今相联,堪称一副纪实应景的奇巧佳联。

华罗庚在中国古典文学方面造诣精深,又勤于思考。唐代诗人卢纶的名篇《塞下曲》里,这样写道:“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华罗庚提出了疑问:北方大雪时,雁已南飞,在月黑天高的时候,怎么能看得见大雁?后来,华罗庚咨询有关学者,了解到塞外气候变化莫测,经常在阴历八九月和三四月下大雪。燕山大地白茫茫一片,而这时北雁南归;到了晚上,群雁憩息在草丛里,尤其掉队的孤雁在空中飞过,发出凄厉的叫声。虽然夜黑人们看不见雁飞,却能听到雁鸣。华罗庚醒悟到唐诗没有错,而是自己观察自然体验生活不够,他就勇敢地承认和纠正自己的认识错误,一时传为美谈。

华罗庚晚年,写诗道:

同是一粒豆,两种前途在。

阴湿覆盖中,养成豆芽菜。

娇嫩盘中珍,聊供朵颐快。

如或落大地,雨润日光晒。

开花结豆荚,留传代复代。

诗中以豆喻人,朴实无华,却向我们诉说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于是他深入工农,推广数学“优选法、统筹法”,开展科学实践的群众性活动,取得突出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他还主持、参与研制了疗效卓越,广受赞誉的“北京降压0号”,为患有高血压的一线职工、广大群众解除了病痛。消息传来,毛泽东主席非常高兴,当即笔走龙蛇,给华罗庚写信致意:“壮志凌云,可喜可贺!”

1984年8月25日,74岁高龄的华罗庚在病榻上,写过一首以数字入诗的《述怀》,表达他为人民服务就要鞠躬尽瘁、惜时如金,和老骥伏枥不断进取奋斗的崇高情怀。他曾为青少年创作通俗著作《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开篇用一首诗为序:“神奇妙算古名词,师承前人沿用之。”接下来写道:

神奇化易是坦道,易化神奇不足提。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很快,伴随这部书的流布传播,“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成为那个时代勉励青年学子的“金句”名言。

猜你喜欢

华罗庚上联数学
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陈景润“弄斧”必到“班门”
“海归”华罗庚的家国情怀
牛年春联集锦
华罗庚的信任
小试身手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羊年春联
乱字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