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汽修专业1+X应用人才培养实践

2022-12-18刘晓攀段毅立

内燃机与配件 2022年19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课程体系

刘晓攀,段毅立

(德宏职业学院,云南 芒市 678400)

0 引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精神,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教职成〔2019〕6号),以下简称“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可以说,“1”和“X”的关系为“1”是“X”的基础,“X”是“1”的补充、拓展、强化和拔高[1],推进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是各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1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困难现状

课题组在原有中职汽车类专业办学的基础上,于2016年开始接触高职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现已为社会输送毕业生100余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有在校生258名。课题组走访调研了14家愿意接纳实习或毕业生的相关企业和滇西10余家中高职院校,通过走访企业用工需求,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结合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要求,课题组发现当前高职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够准、课程体系设置欠合理、教学计划执行有困难、教学过程考核欠缺四个方面的不足。

1.1 人才培养定位不够准

当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存在中高职同质化的现象,关键之处在于没有精准定位高职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职类侧重于汽车专业基础知识和常规维修养护技能,而高职类的定位应是在中职的基础上必须熟练掌握故障检测与分析的专业核心技能。从层次上来说,中职类汽车专业培养的是行业市场初级入门人才,高职类汽车专业培养的是行业市场中高级准人才。高职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培养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汽车专业基础知识和常规技能,还要掌握车身发动机变速箱及整车控制系统等故障检测与分析的核心专业技能,这是两者间最鲜明的区别。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有相通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异。

1.2 课程体系设置欠合理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安排。人才培养是在循序渐进中开展的一项复杂而又有章可循的科学化、人性化培养工程。近年来,应主管部门和行业需求,虽多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但更多落到实处的是调整部分课程设置,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宏观布局和通篇谋划上还有不到位的地方。较为明显的是公共基础课设置不合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与职业能力核心课在设置上衔接不顺畅或是关联度低。各课程之间的“各自为政”导致课程体系在设置上避免不了出现混杂的现象,专业课教师在具体执行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也自然感受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态。

1.3 教学计划执行有困难

教学计划的执行是在在课程体系设置的前提下专业教师具体落实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践活动。由于受限于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合理性,专业教师在备课与教学活动开展中时常处于“不务正业”的窘境。以汽车空调系统检修这门课为例,笔者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以满怀信心的姿态投入教学实践中时,却发现学生还未掌握相关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和故障检测基本技能,认真了解后才发现电子电工基础与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检修这两门课程在课程体系理应在汽车空调系统检修之前,但现实是排在了汽车空调系统检修之后。由此,得在规定的教学时段内得从基础着手开始教学,花费大量的功夫带领学生学习基础电路与电器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下很大的功夫引导学生学习故障诊断仪的操作和使用,结果就是课时用完了,汽车空调系统检修专业教学与实训没有如期完成或是赶着完成了效果不理想。

1.4 教学过程考核不到位

很多学校包括很多专业教师在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上付出了很多努力,当前较为理想的教学方式是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此基础上,部分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出了项目教学法。但在教学方式方法的推广使用上往往存在理解不深、应用不够灵活的情况,加之课程体系混杂、教学计划不合理等因素,时下流行的4节连排专业课演变成了 “1+2+1”的单一教学模式,即专业课教师先讲1节课,中间2节课的时间交由学生分组操作训练,最后1节课现场考核评分,“1+2+1”的教学模式看似单一实则反映出来的是教学过程考核不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本来就该以“亦师亦友”(又当师傅彼此又是工友)的身份出现在全过程教学实践中,包括引出项目、资讯探究、方案制定、实施计划、适时适当的指导、过程中加以考核、教学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环节,反观当下的教学方式方法实为高浓度的简缩版“讲练考”式,课堂上只有负责讲的老师和负责操练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责任感与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师在过程化教学改革中作为引导与考核的作用也得不到彰显,汽车专业教学活动显得枯燥且单一。

2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所对应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对应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证书+11个模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根据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开发设计的职业技能能级证书标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包含11个模块,11个模块分别是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技术、汽车转向悬架与制动安全系统技术、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汽车全车网关控制与娱乐系统技术、汽车I/M检测与排放控制治理技术、汽车维修企业运营与项目管理技术、汽车营销评估与金融保险服务技术、汽车美容装饰与加装改装服务技术、汽车车身漆面养护与涂装喷漆技术、汽车车身钣金修护与车架调校技术、摩托车检查保养检测维修诊断技术。每一个模块又分为初、中、高级三个级别。在此基础上,每一个级别中再设置若干职业技能考核模块,每一个技能考核模块又包含若干职业技能和知识点涉及的子任务。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是当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面临的复杂且系统性问题。

3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在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试点工作上,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是首要任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是简单的“刮骨疗伤”,应该根据行业培训评价组织设计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系统性、全方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要强健其内容框架的“筋骨”,还要重塑其课程体系的“灵魂”。在贯彻落实“试点方案”的背景下,笔者及课题组成员在调研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1+X试点先进院校及典型案例,结合院校汽车专业办学实际提出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3.1 精准确立人才培养定位

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人才培养定位必定是要围绕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所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技能基本要求来开展的,职业技能标准中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明确了职业道德素养、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核心能力的达标点,这为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指明了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1个模块中分别设计有初级、中级、高级,在高职类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上侧重中级和高级两个层次,但考虑到各院校在生源情况、办学条件、所处地域及行业市场需求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高职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中级和高级两个层次的培养定位上要结合实际而定。笔者的具体建议是融合11个模块中、高级涉及的技能和知识考核点制定问卷调查,深入院校所在地深入行业市场需求加以调研分析,结合办学条件,明确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1+X证书制度定位在中级或是高级,再对应该级别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来确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

3.2 科学重构课程体系设置

通过精准确立人才培养定位,根据11个模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别梳理对应的专业课程。将该专业中级或高级11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模块所涉及的课程按教学先后顺序(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职业能力核心课)归类整理。比方说,课题组在实践中将模块2汽车转向悬挂与制动安全系统技术涉及的课程归类整理为:汽车构造与认识——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悬挂转向与制动系统维修;将模块3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涉及的课程归类整理为:汽车电子与电工基础——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空调系统检修。由重构的课程设置可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证模块集中体现在最后一门职业能力核心课上,以此类推,依次重构其余各模块所涉及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专业相关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知识、能力、级别梳理对接,发现目前存在课程体系设置问题、寻找课程体系实施难点,进而重新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课程设计与证书等级、证书标准充分对接一致,达到“课证融通”效果[2]。

3.3 合理制定落实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制定包括课程的安排和标准的对接。首先是课程安排,对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说,“1”即学历证书是通过两年的在校学习及一年的企业实践所获得的毕业证或是文凭,而“X”即在获得毕业证的过程中所考取的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职类汽车及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三年制教学,总计6个学期, 1至4学期为在校教育,5至6学期为企业实践。因此,在1至4学期完成在校课程学习的同时考取“X”证书是落实教学计划的目标,考虑到第1学期教学主要侧重公共基础课,在上述两个环节中重构出来的课程分别按照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职业能力核心课的顺序安排在第2、3、4学期,课程的安排严格遵循由易到难、由入门到专业、由专业到核心职业能力的逻辑顺序;再者就是标准的对接,将培训评价组织设计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相互对接是实现课证融通的切入点也是关键之举。以模块3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为例,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包含的4个职业功能模块和20个任务分解要项,每一个任务分解要项还有相应的评分项、得分条件和评分要求等评分细则,这一系列的功能模块、任务及评分细则共同组成了培训评价组织设计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因此在第2、3、4学期执行汽车电子与电工基础、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空调系统检修的课程教学中,有计划有安排地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日常教学不仅规范了教学标准,也实现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教学标准的有效衔接。

3.4 树立切实的过程化考核

树立切合实际的过程化考核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得以有效衔接的根本保障。在落实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教师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依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考核专业教学的技能和知识点,做到每一个功能模块下的子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有考核。在过程化考核过程中,还要严格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每个子任务3人为一组按资料数据参数仪、器量具使用、拆装量具调试三个角色互的分组模式。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实操技能点的掌握程度加以考核,也即教学过程考核。将1+X证书制度所要求职业技能标准的强化训练融于日常教学实践环节,在第4学期职业核心能力课结重点对该模块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进行重点强化训练与专项考核,考核形式分为实务笔试、实操考核,当然,在学习过程考核过程中经教师评定为“A+”,可免除该模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操考核。通过考核反过来又检验了该模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课程的教学效果,这是过程化考核在课证融通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优势和意义所在。

4 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困难和反思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关键在“人”,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培训评价组织、院校、行业企业等,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不断加码的大背景下,我们坚信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将会陆续出台落地,各试点工作的实施主体定会聚焦人才培养同向发力。课证融通作为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抓手,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当前大多数院校师资团队尚未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机构的实训指导师资培训认证。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师在充分理解与应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主动对接教学标准的能力不足,这是课证融通人才培养路上最大的“拦路虎”。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现高质量培训效果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应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作为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3]。因此,我们作为专业教师应努力通过实训指导教师资格认证,着力提升教学专业能力及职业技能培训方法,深入了解职业技能等级实训指导培训测评项目的基本要求、基本目标、基本依据、测评基本方法以及基本作业程序,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主动作为,不断适应“三教”改革,才能规范化系统化地开展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1+X证书试点人才培养工作,才能提高培训测评质量和职业技能实训指导的成效。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课程体系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1+X 证书制度”导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