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PA 技术的电网系统智能统计作业机器人研究
2022-12-18金诚,洪宇
金 诚,洪 宇
(1.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州供电分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0;2.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连云港供电分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引言
统计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充分发挥基层统计的信息、监督和服务功能,需要不断提升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及准确性。人民日报发文《数据也是生产力》,对数据的价值予以了充分认可[1-3]。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带给了每一个行业实实在在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4-6]。通过对电力数据的价值挖掘,可以实现工作流程的优化,达到提升管理效益的目标[7]。国网公司明确提出“求真务实”的统计工作目标。江苏省公司也要求加强信息化与新技术手段运用,开展数据自动取数及跨专业数据交叉对比等工作。在上述背景下,扬州分公司立足于电网统计工作实践,基于RPA 技术,对如何做好电网智能统计作业机器人建设进行探讨。本研究对国网下属其余分公司、其它同类型能源企业统计作业具有参考意义。
1 电网统计工作现状
在未进行智能化建设前,电网统计作业主要包括明细表的制作与核对、月报表的编制等工作。其中,明细表的制作与核对流程为人工抄录—人工计算—电话核对—问题修正,全程耗时约80 min。统计月报表的编制流程为数据准备—分析表格编制—分析图表制作—报告内容填充,一个流程的耗时约为70 min。经梳理不难发现,当前在电网统计工作中主要有两大痛点:
1)现有作业流程中,还有不少的人工作业步骤,限制了工作效率的提升。
2)报表数据核查与分析,仍主要依赖统计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经验,稍有疏忽,就会导致返工,极大地影响了报表时效性。
那么,应该采取何种策略来应对上述痛点?当前,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统计作业的智能化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因此,智能统计作业机器人的建设就具备现实必要性与技术可行性。
2 电网系统智能统计作业机器人建设内容
2.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智能统计作业机器人建设的基础工作,其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各自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作业场景梳理:作业场景主要分为数据报表与分析报告两类,数据报表包括公司供电明细表、发供用最高负荷表、供电综合情况表、市公司2 号主要指标表、电力生产情况明细表、售电量月报表、行业用电分类表、售电公司及微电网电量情况表、分压线损报表和节能减排月报表等10 种报表。分析报告包括扬州供电信息月报、扬州供电公司统计简报、扬州分县行业简报、扬州统计快报、扬州主要指标差异简报、全公司经营指标月报、1 号分析快报和供用电情况简报等8 类报告。
2)作业流程梳理:作业流程梳理主要分为5 项内容:作业时序、作业流程、作业步骤、计算方法和核对逻辑,可实现对作业场景的分类与名称显示,提供数据来源以及操作流程。
3)数据来源梳理:实现跨系统、跨部门、跨公司数据来源的整合,通过3 大核心系统数据、7 大部门共享数据、6 大类全省下发数据整理海量信息数据。
电网系统智能统计作业机器人能实现以上作业场景、作业流程、数据来源等方面信息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实现高效化的数据统计工作。
2.2 需求设计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就需要运用现有技术手段进行需求设计,即技术选型。技术选型时,要考虑其是否实现如下三个功能:
1)实现源数据的智能采集:RPA 技术是一种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它允许通过配置自动化软件模拟和人类在软件系统中交互的动作来执行业务流程。RPA 软件根据规则与其他系统交互,根据需要执行各种重复性任务。
2)实现数据的智能核对:在程序中编写大量的判断条件,很可能是会造成一场噩梦。使用规则引擎却能够通过一致的表示形式,更好地处理日益复杂的业务逻辑。
3)实现分析报告的智能生成:模板引擎(这里特指用于Web 开发的模板引擎)是为了使用户界面与业务数据(内容)分离而产生的,它可以生成特定格式的文档。
2.3 系统开发
技术选型后,即可进行系统开发,即智能统计机器人的技术实现。本智能统计机器人基于需求分析与需求设计的基础上研发而成,融合RPA 技术、规则引擎技术和动态模板技术,可实现对数据来源、作业流程、作业场景的统计管理。
2.4 智能统计机器人的功能模块
智能统计机器人主要功能模块分为:核查数据报表、自动生成统计报告、校对核验电厂电量和自动提醒作业流程等,具备智能化、高精度、高效率等优点。
2.5 智能统计机器人应用场景
在电网统计实践中,本研究所开发的智能统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较为丰富。
1)电量智能校核:本单元对应模块是智能核对模块,显示作业任务的编号、时间、创建及修改时间,能对数据报表进行全面核查、深入分析、实时监测,可实现对数据报表的高效化管理。
2)发电类型分析:本单元对应模块是智能分析模块,显示作业任务生成的具体起始时间点,支持下载报告,能快速准确生成统计报告,内容清晰、一目了然。
3)电厂电量监测:本单元对应模块是电厂电量模块,分为预警清单、电厂电量和线路电量三个部分,其中,电厂电量部分显示各电厂的名称、发电类型,并给出月电量、年电量的统计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数)。
4)用电监测:本单元对应模块是用电监测模块,主要针对上述三大模块进行进度检测,通过此页面能直观了解各模块待执行任务、异常任务的个数,便于指导部署后续工作。
3 电网系统智能统计作业机器人建设成效
3.1 统计工作效率显著改善
本智能统计机器人工作效率相比人工效率显著提升,传统人工制作流程繁琐,需要抄录、计算、核对、修正,一整套程序下来合计用时约80 min,但本智能统计机器人仅需20 s 便可实现对供电明细表的制作与核对,相比人工作业在效率上提升240 倍之多,其高效性、高精度是接下来投入市场应用参与竞争的优势所在。
3.2 管理与经济效益有效提升
依托本系统,构建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管理理论三位一体的知识型和创新型现代化管理模式,公司发展部作为体系建设牵头部门,统筹组织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精益合作,实现各专业间信息交换和共享,深化分析结论运用,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对公司统计工作的持续良好发展、企业经济效益及综合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发挥了巨大作用。
3.3 助力省公司发展模式转变
在2021 年,扬州公司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同级智能化作业辅助系统。每月对生产统计报表进行跨系统数据智能获取及数据准确性自动核查,减轻了人工作业量,按照“表格—场景”、“报告—场景”完成系统功能模块开发,从数据自动采集及取整计算、数据智能核查等方面着手,实现统计作业信息化、智能化,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分配、提质增效,推动公司向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管理理论三位一体的知识型和创新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转变。
智能统计机器人属于全省首创,并始终受到省公司高层的高度重视,不同新闻媒体也对本系统的研发及应用进行报道,可见其有着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和认同度。
3.4 本项目得到国家电网的认可与支持
国网发展部门下达重要指示要在2021 年扎实做好报表统计工作,要实现生产统计知识图谱生化研究与应用,建立统计指标—明细数据—关联数据—关联对象的联动模型。本项目基于RPA 技术的嵌入式生产统计基层智能作业平台进行研发,被列入国网统计专业2021 年的重点工作之一,目的旨在推动基层统计系统的集成化、创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任务提醒、数据核查、异常监测、统计查询和自动报告等功能,是以浙江、福建、国网大数据中心带头,江苏负责研发的国家重点项目。
4 结语
智能统计既是技术工作,也是管理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完善。接下来,根据国网、省公司的工作安排,扬州智能统计机器人将应用在“网上电网”系统上,扬州公司负责引领并开展省内宣传的各项工作,计划在2022 年底,实现全省域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