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煤电企业如何破解经营困境

2022-12-18陈万红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2年8期
关键词:发电机组企业

陈万红

(淮河能源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淮南 23200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力作为重要能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煤电是保障我国能源电力安全的主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煤电装机容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3 984 万kW 增加到13 亿kW,单位发电供电煤耗从471 g/(kW·h)下降到303 g/(kW·h),煤电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先进燃煤发电系统。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正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双碳目标正稳步推进,第一个碳交易履约周期已经结束。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新能源机组大批量投运发电。2020 年底以来,煤价一路飙升并维持高位运行,煤电厂亏损面不断扩大。面临严峻的外部发展和内部管理压力,煤电企业如何充分调动内外部资源,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提升竞争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煤电企业面临的新形势

1.1 双碳目标下能源格局的变化

中国在2030 年前力争CO2排放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双碳”相关规划和政策陆续出台,新能源装机发展迅速。五大电力集团及各地方企业纷纷抢占并锁定光伏资源,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整县开发光伏和海上风电等发展迅猛,光伏产业高歌猛进,多晶硅和光伏组件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截止2021 年底,我国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超过11 亿kW,同比增长超过13%,第一次超过煤电规模。长期来看,煤电将向支撑性和调节性电源转变,但基于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国情,在一定时期内,煤炭依然是主体能源。

1.2 煤价持续高位运行

2020 年底以来,由于全社会用电量带来的需求增长及进口煤因素的影响,煤炭价格一路走高并维持在高位。煤炭价格大幅上升,单位发电燃料成本大幅上升,到了2021 年四季度,煤电厂为了保库存保发电,甚至出现了不议价格到处寻煤的局面,由于燃料成本大幅上涨,有些煤电企业发电量每多发1 kW·h,就多亏0.3 元以上。2021 年,煤电企业的亏损面持续扩大,五大电力集团全部亏损。据测算,因煤价上涨导致2021 年全国煤电企业燃料成本增加6 000 亿元。由于发电用煤需求和煤矿产能限制,近期煤价出现大幅下行的可能性不大,煤电企业依然要面对煤价高位运行的残酷现实。

1.3 新型电力系统带来的运行压力

由于新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抽水蓄能等传统可调节能源能力有限,化学储能当前正在发展。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对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由于煤电良好的可调节性,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合理,担负着调峰调频用的辅助电源角色。目前国内灵活性改造示范项目的最小出力已低至30%左右,改造的单位成本在500~1 500 元之间。据统计,截止2021 年底,我国已有超过1 亿kW 装机容量完成了灵活性改造,具备了深度调峰能力。在日常运行中,各煤电企业纷纷加强机组运行调整,将辅助服务收入作为重要的争取指标。

1.4 环保运营支出持续上升

2015 年以来,煤电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在各地陆续实施完成,煤电企业的除尘、烟气脱硫脱硝都实现了超低排放。除此之外,废水零排放、煤场全封闭改造等大型环保技改项目纷纷开展,动辄上亿元的投资支出,给煤电企业的贷款融资和折旧费用支出带来了新的压力。在日常运维中,由于机组负荷变化幅度较大,石灰石和尿素等脱硫脱硝用材料支出大幅上升。同时,环保监管越来越严,尤其是在机组启停、低负荷运行等特殊时期,环保排放控制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污染物排放短时间内超标被处罚的风险增大。

1.5 电力营销成本和压力较大

自2015 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以来,围绕“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总体思路,市场对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越来越大。2021 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达3.7 万亿kW·h,接近全国用电量的45%,比2015 年增加了近4 倍。各煤电企业开始纷纷走向市场,走访衔接用电大户,加大激励引导,发动力量抢电量。同时加强与售电公司的合作对接,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机组有电可发。

2 破解困境的应对策略

2.1 顺应双碳趋势,拓宽发展空间

2.1.1 提升综合能源服务能力

企业要主动迎接“双碳”目标带来的新变化,彻底改变以往等电量指标的想法,提升市场营销意识。由于环保减排及节约成本等方面考虑,企业的用能需求日趋多元化,已不再局限于电力,往往还有供气、供冷和供水等方面的需求。综合能源服务应运而生,这要求电力供应商以综合共享集约高效为宗旨,为终端用户提供集成高效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在综合能源服务提供上要从点滴做起,以点带面,通过示范工程的成功运作,不断推广,深化合作基础,丰富合作内容,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1]。

2.1.2 提升机组能耗指标的竞争力

煤电企业的竞争基础是发电机组的能耗水平和适应电网的调节能力。面对电网调度频次和幅度越来越大,煤电企业要将启停稳、升降快、调峰能力强作为机组灵活性改造的落脚点,要围绕目标开展充分的论证分析,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同时要综合考虑深度调峰期间的煤耗及其他损耗问题,在确保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保证得到合理的投资回报率。要围绕降低厂用电率和供电煤耗、提升不同煤种掺烧的适应性等方面,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投入[2]。经测算,两台60万等级机组,供电煤耗每下降1 g/(kW·h),按入炉标煤单价1 000 元/t 计算,每年可节约成本550 万元以上。

2.1.3 加强碳配额基础管理

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于2021 年底完成,履约率达到99%以上,未按时履约的企业已被各地依法处罚并通报。碳达峰、碳中和及能源转型是个复杂的过程,全国碳市场建设稳步推进,碳交易体系逐渐完善,碳配额价格正不断体现市场供求关系及其价值。碳排放量除了与煤炭消耗量有关,也与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等煤质煤种指标有关。降低碳排放履约成本,需要煤电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厂施策,降低碳排放强度,同时注重入炉煤化验等数据统计基础工作,做到规范合规,夯实碳排放管理基础。建立碳元素定期实测机制,优化实测步骤方法,完善基础数据。同时要动态了解碳市场交易行情,研究市场和政策变化,提高碳交易规范化、系统化水平。当碳配额出现缺口时,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时完成碳配额履约,防止履约风险。当碳配额有盈余时,要规范碳资产管理和交易流程,争取碳配额资产处置效益最大化。

2.2 开拓营销思路,增加销售收入

2.2.1 成立电力营销专班,抢发效益电量

随着2021 年10 月煤电全电量进入市场交易政策的出台,煤电企业的电量将全部依赖于电厂拿到的合同量,价格的变动幅度也扩大到20%。煤电企业要成立由运行、计划、营销和财务等部门组成的电力营销专业职能部门,全力开展售电业务。一是要主动走访衔接,建立用户档案,建立客户分级管理,争取建立互利共赢合作关系。二是通过召开用户需求座谈会,建立服务交流反馈机制,畅通沟通渠道等方式,动态了解、收集掌握电力客户的用电需求和改进空间,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增强用户粘性,提升煤电企业品牌影响力。三是加强企业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对发电变动成本,边际收益情况与机制检修安排进行综合考虑,与电力用户的生产用能安排进行有效衔接,保证发有效益的电量。

2.2.2 进行供热改造,开拓供热用户

煤电机组供热改造,能够充分发挥能源梯级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供电煤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效推动节能减排,同时也能在争取发电利用小时上获得一定的政策倾斜。煤电企业要结合所处区位企业分布和用热需求,投入一定技改资金进行供热改造,使机组具备供热能力。在供热市场开拓上,煤电企业要加强与所在地政府及园区的联系对接,协同制定招商引资配套政策,主动宣传用电用热的便利条件,吸引企业落户。为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煤电企业可与地方管网公司加强合作,各自发挥优势开发供热市场。

2.2.3 提高粉煤灰等发电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

煤电企业发电副产品主要包括粉煤灰、脱硫石膏和炉渣,这些副产品产量较大,因此要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提高副产品的经济效益。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当前煤电企业面临的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发电副产品销售收入已成为电厂挖潜增效,提高竞争力的有力抓手。一是要加强对副产品销售的管理,健全内部管控制度,规范招标等流程管理,确保电厂充分享受副产品销售带来的红利。二是要加强发电机组运行调整,在粉煤灰分级销售、提高脱硫石膏品质等方面下功夫。三是开拓思路,通过副产品深加工获取增量附加值,动态调整招标方式,与终端用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等方式,最大限度增加销售收入。

2.3 实施低成本战略

2.3.1 强化燃料保供控价工作

由于动力煤价格维持高位,燃料成本占煤电企业发电成本的80%以上,对整体经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煤电企业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燃料全过程管理工作。一是要通过争取更多的长协煤量,建立稳定的煤源,避免煤价大起大落给经营带来巨大风险,同时长期相对稳定的煤种,也有利于机组生产运行。二是注重燃料管理工作,包括提升煤场管理水平,减少自燃等损耗,加强采制化管理,严把验收关,保障企业经济利益。三是要加强运行调整,提升机组适应性水平,提高经济煤种掺烧水平,降低综合入炉标煤单价。

2.3.2 严控其他成本支出

煤电企业的非燃料成本主要包括折旧费、职工薪酬、修理费和材料费等费用。要运用好全面预算管理工具,将各项费用逐一分析解剖,提高全员参与性,结合发电计划和机组检修计划,合理安排年度计划。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严肃预算刚性,推进业财融合,将全面预算管理嵌入信息管理系统之中,对发生偏差的,及时反馈并分析原因。同时建立与成本管控相衔接的绩效考核体系,严肃考核问责,切实督促降本增效。

2.3.3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目前严峻的经营压力下,煤款支付基本要求提前预付,由于持续亏损,煤电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融资规模和贷款利率均不同程度增加,日常营运资金接续紧张。煤电企业要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接,开拓融资渠道,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加强资金计划管理,促进资金收入与支出在时间上更好地匹配,利用好银行承兑汇票等结算方式,压降资金沉淀,避免资金闲置浪费。通过积极争取银行授信和法人透支账户额度等方式,为紧急资金预留余地。

3 结语

“双碳”目标的提出,给煤电企业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如何在“双碳”各项政策逐步落地的过程中,自我加压强管理,加快步伐促提升,成为摆在煤电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和挑战。煤电企业要从战略上进行系统思考,优化存量资产各项性能指标,对外积极开拓电力和供热市场,对内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和检修技改管理,在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赢得发展的先机,同时也为其他企业树立标杆和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猜你喜欢

发电机组企业
“发电”
企业
企业
企业
660MW亚临界机组清洁疏水系统节能改造
柠檬亦能发电?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摇晃发电小圆球
摩擦发电
350MW机组DEH控制系统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