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文艺编剧的形象思维方式探析
2022-12-18张婧婷
张婧婷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哈尔滨 150090)
在广播文稿创作过程中,大家对逻辑思维非常的熟悉,而相对于形象思维却知之甚少,其实无论是逻辑思维还是形象思维,在创作过程中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新闻稿件的创作过程中,形象思维的作用甚至大于逻辑思维。在编剧的创作过程中,首先要用自身的逻辑思维明确自身的创作框架,而创作的内容,包括人物形象、性情以及情节发展等都需要编剧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来完成,因此,形象思维在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形象思维
画家用形象思维来作画,因此他们留下了无数名画佳作;诗人用形象思维来写诗,因而他们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无论是画家、诗人、雕塑家还是艺术领域中的电影、广播、诗歌都需要用形象思维来进行创作。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想象性、创造性三大特征。首先来说形象思维的形象性,它是形象思维的基础,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比如我们用眼睛看到的花草树木,它们本身是什么颜色,是什么形态,反映到我们脑中就是什么颜色,什么形态。其次是形象思维的想象性,以我们观察的事物本身的形象为基础,通过思考将事物之间的形象联系起来,然后进行创作的思维过程。比如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我们可能会以一个人为原型,在这个人物原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和二次创作,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人物形象。最后是形象思维的创造性,它是形象思维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标志。比如,在《西游记》的创作过程中,人们根本就不知道妖怪的真实模样,是通过想象而创造的。广播的出现,延续了人们的听觉,电视的出现则延续了人们的视觉,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听到或者看到这个世界,从而为形象思维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空间。形象思维的过程在通常情况下是无法用单纯的语言或静止的画面来进行直接描述的,比如人眼能分辨两百多种不同层次的灰色,人的耳朵可以分辨不同的声音,但是这些都无法用语言来进行精准的描述,只有连续的形象画面,才能对这个过程进行刻画和描述,也称之为“蒙太奇思维”[1]。“蒙太奇思维”本来是应用在电影制作中,指的是电影的编导在制作电影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单个的画面,还要考虑画面和画面之间的衔接,要学会应用连续画面思维进行思考。广播文艺编剧的思维方式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广播过程中,我们随着广播的不断进行,脑子里会浮现出一个又一个零碎的画面,只有在我们广播结束后,我们才能将脑子里所有浮现的画面联系起来,才能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
二、形象思维的作用
形象思维是广播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有其特殊的规律。形象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想象,想象并不是抽象的、概念性的东西,而是具体的、形象的。表现在广播文艺创作上就是具体的想象,有助于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是艺术思想活动的一种。有的人说,想象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其实恰恰相反,想象并不等于空想,它建立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之上,是播音者通过广播来重新塑造艺术形象,从而达到抒发作品内涵的目的。比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作者通过当时的背景描述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特征,看似平平淡淡,实则包含了父子之间的无限深情。如果在广播的文艺编剧创作过程中,无法通过想象将其置身于当时的背景之中,那么将无法理解作者所表达出的父子之间深刻的感情,作者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来描述父亲的形象,无论是黑色小帽子,还是深青色棉袍,亦或是爬月台时的蹒跚的步伐,这一系列的描述,或许在外人眼里充满了滑稽,但是在作者眼中这是一副最美的画面,是对父爱的深深感悟和对父亲的浓浓不舍。如果广播艺术编剧在创作过程中没有进行联想和想象,没有将自己沉浸在父子情深的环境里,那么将无法体会到这种普遍却美好的情感,就很难调动自身的情感经历和生活体验,无法抒发出父子情深的真情实感。只有通过形象思维,将自身完全置身于作者所描述的背景之中,才能有更真切的感受,才能让“形”和“情”融合的更加自然。因此,在广播中,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对文章不顾背景,不挖深意,那么想象思维将难以展开,情感也难以抒发[2]。
三、广播文艺编剧的思维方式
(一)用形象叙述事件
相对于以文字为载体的传统媒体,广播有着独有的表达方式。广播作为一种听觉媒介,借助声音来进行描述和现场报道,然后通过渲染和想象,营造出非常强烈的现场感,从而可以拉进“事件”和“叙事”之间的距离,通过广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事情发生的原委,还可以通过播音者描述的情形以及播音者的语调等来进行想象,仿佛自身就处在画面之中。人们在听广播的过程中,心情会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心跳也会随着广播者的语调变化而变化,随着广播中的情节不断发展,人们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幅画面,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自身置于画面中,体验着环境,感受着氛围,仿佛自身正是事件中的主人公。可以说,从文字到听力到画面,广播将言语叙事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1.构成元素。文艺编剧体现著作及剧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构成元素。多数情况下,构成元素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画面、声音等。声音有或无对剧本基调的影响较大。如果有声音,怎样的声音,对剧本基调同样有较大的影响。比如说嘈杂的声音能够体现市井的感觉;而轻柔的音乐能够为剧本奠定安静的基调。对画面来说,结合描述画面的不同,观众所接受的信息也存在明显差异。比如说画面为田野,则会带给观众向往的感觉;如果画面过于杂乱,则会带给观众烦躁的感觉;如果画面色彩鲜艳,则会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人称和视角。人称和视角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编剧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明确人称和视角。如果通过第一人称叙事,则会将人们带入情景中,使观众走进剧本;如果通过第三人称叙事,能够帮助人们在客观地角度分析和评价剧本中的人或物。
3.方式。电视画面的叙事多以时间发生先后为序,顺叙是主要叙述方式。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在“故事化”的发展趋势要求下,编剧需要采用更多的叙事方式满足受众,比如说调查性新闻报道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强化节目的故事性,更易吸引观众关注。
(二)用形象论证编剧的观点
编剧在创作过程中,创作出来的文章、诗篇或者是其他,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也都是在表达自身的观点。比如,编剧想要表达女性应该独立的观点,那么将会刻画一个思辨能力强、有行动力、明白通透且聪明的女性形象,这种女性更会尊重他人,也更清楚自己的人生规划,她们生活积极、工作努力,无论遭遇什么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是妥妥的“人生赢家”。或者刻画一个背离独立女性的形象,通过描述不独立所带来的后果来告诉女性独立的重要意义。无论是正面刻画还是反面描述,编剧都希望自己刻画的人物形象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向人们传递自身的想法。编剧可以通过自己刻画的人物向人们传递自己的世界观,自己对待感情的看法、自己对待困难时的处理方式等。编剧既然想要用作品来表达自身的观点,那么就应该擅用形象思维,将自身的观点和人物形象进行呼应,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让人物形象成为表达自身观点的论据,也让自身的观点赋予人物形象以闪光点。
(三)用形象表达编剧的情感
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有很多种形式,比如诗人将自身的情感寄予诗歌创作中;画家会将自身的情感寄托在画作中;演唱者则会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在音乐创作中,那么对于编剧而言,情感的抒发或许就体现在他所刻画的人物中。从符号学的角度上来说,任何一个文艺作品都需要通过符号才能够进行传递,作品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不同的符号,符号也经常以另外的形式赋予形象以额外的意义。有的时候,编剧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有些人物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因此不需要刻意描述就能引起人们的共鸣。编剧在进行创作过程中运用形象思维,通过联想与想象,或以现实为依据进行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其说在刻画人物,倒不如说在抒发情感,无论是作品,还是作品中的人物都承载了编剧满满的情感。编剧将自身的感悟赋予在人物身上,希望可以通过人物刻画来引起人们的共鸣。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从广播入手,了解了形象思维以及形象思维的作用,进而对广播文艺编剧的形象思维方式进行探究,从而发现形象思维在广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也意识到了形象思维对广播编剧的重要意义。形象思维对于广播编剧来说,不仅是刻画人物形象的基础,更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利器。因此,编剧在创作过程中应该合理的运用形象思维,从而促进情感的表达,引起人们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