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规范运用
2022-12-18包俊
包俊
(綦江区融媒体中心重庆 4014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语言以其独特的趣味性和信息传递的亲和力备受网民喜欢,直到目前为止,在人们的网络交流中,网络语言已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在现阶段的新闻报道中,网络语言以其生动和独特的特点也为其提供新的选择。而在具体网络语言应用中,不仅需要明确其存在的精华部分,同时还需将其存在的缺陷去除,对语言的使用规范进行加强,并以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加强网络和现实中对于网络语言的使用规范,为网络社交良好的环境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网络语言的词汇特征和目前所出现的新短语
在目前的新闻报道中,为了保障正确使用网络语言,为其内容的传播创造良好的效果和影响,提升新闻内容的亲民性和传播范围,并且目前很多新闻作品也正在对网络语言进行全面使用。现阶段所使用的网络语言本身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旧词新义、缩略词或者外来词汇等[1]。其中对旧词新义来讲,其是指对现阶段生活中一些经常使用的词语赋予其本身新的含义,如“盘点”一词,在现实生活中一般都是指企业对自身商品的清点或者对货物的盘点,而在新闻报道中多是指总结的意思。而缩略词一般是指词语以英文、汉字和数字的结合形式来实现含义的表达,如PM2.5和NBA都是缩略词的表达方式。而外来词汇一般都是在对外语的翻译和音译过来所产生的词汇内容,如fans的汉译就是粉丝。
另外除了上文所提到的词语类型外,还有一些由网民创造出来的词语形式,虽然这些被创造的词语与传统汉语结构相互违背,但是在传播之后很快就会被大众所熟知,如在某一篇新闻报道中提出的“两位微博控官员”,这里所说的“微博控”就是网络新短语,其中的“控”字代表着十分喜欢的含义[2]。这些网络的新短语多是由一些构词能力相对较强的词语所组成,这些所创造的新短语都有着十分强烈的感情色彩,可以全面丰富人们的语言内容。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语言也在积极地创新句式和句型,不仅其表达的内容十分新颖,同时内容也通俗易懂,如“淘宝语言形式”中的“亲.....哦”的形式,给予人们更多的亲切感。
二、网络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现状
现阶段,新闻报道为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网络语言已广泛应用在新闻报道之中。《人民日报》在新闻报道中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为题目,将“给力”一词应用于新闻报道中。同时在其他报道中多次运用“拼爹时代”“屌丝心态”等词汇。“给力”一词的含义为强大的、具有力量的。“屌丝”一词则是通过“吊死”等词汇谐音译词,具有讽刺意味的词语。
此外,新闻报道不仅是网络语言的使用者,同时也是网络语言的创造者。“中国大妈”“土豪”等词汇已广泛应用在国内外各类新闻报道中。“中国大妈”不仅指年龄较大且国籍为中国国籍的女性,在美国的含义表示为大量收购黄金的中国女性,进而导致黄金价格变动。该词汇则是由美国《华尔街日报》该新闻报道所创造的。“土豪”则是指有钱人,财大气粗且不理性消费的人群。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网络用语被创造出来,极大影响了新闻行业发展及人们日常交流与沟通。
三、网络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积极作用
网络语言具有生动的表现力和时代感强等优势,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会用“好”“好的”来表示同意,而网络用语中所出现的“好滴”与该含义相同,但“好滴”能够在表达同意的同时,将自身的喜悦之情表达出来,能够生动形象的表达民众情感。相比于普通话,网络用语的表达能力更强。同时,网络用语也是当下时代流行元素的集中体现。《甄嬛传》热播时,网络上出现的“甄嬛体”等,或形容人压力很大的谐音词汇“鸭梨”都能够紧跟时代潮流。因此,网络语言运用在新闻报道中能产生积极作用,能够为新闻报道注入新的活力,增强新闻的时效性、传达性与沟通性。具体如下:
首先,网络语言能够增强新闻报道的时宜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民众的交流方式受到互联网技术影响,网络交流愈发频繁。网络语言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能够反映社会现实,生动表达民众当下心情,大众认可度高。在新闻报道中运用网络语言,不仅能够推动网络语言的运用,同时也能推动新闻报道发展。新闻报道通过汲取网络语言中优质部分,将两者巧妙融合,从而提升新闻报道与时俱进的能力。新闻报道是民众获取新闻内容的主要途径,也是新闻传达的重要媒介。将网络用语中的优点,如趣味性等运用在具有时效性的新闻报道中,能够增强民众对新闻报道的认同感,吸引民众了解新闻报道内容,更加趣味的传递新闻信息,提高民众对新闻的阅读兴趣,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用词能力,推动新闻报道工作可持续发展。
其次,网络语言能够增强新闻报道的传达能力。将网络用语运用在新闻报道中,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符合民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传统的新闻报道主要以报纸、电视等形式,其运用语言往往选择清晰明了的用词,具有专业性较强等特征。民众在查看或收听新闻报道时,往往无法理解新闻报道所要表达的含义,极易产生理解偏差。而网络语言已广泛深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民众耳熟能详,在新闻报道中运用网络语言,既能够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同时能够使新闻报道的表达形式更加通俗易懂,更加贴近民众日常表达,极大地增强了新闻报道的传达能力与感染能力,保障新闻报道发展能够与时俱进。
最后,网络语言能够增强民众的沟通能力。网络语言运用在新闻报道中的积极作用不仅体现在新闻报道行业内部,对新闻行业外部也有着积极影响。将网络语言用在新闻报道中,在规范网络语言使用的同时,也增强民众的网络沟通能力。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写作时,应遵循理论结合实际原则,使用网络用语时应仔细斟酌,将网络用词正确的运用在新闻案例中,提高民众对新闻报道的接受度及认可度。此外,将网络用语运用在新闻报道中,除了能够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用词能力和沟通能力外,还能够充分表达新闻工作者的思想观念,规范网络用词,促进新闻报道全面发展。
四、网络语言应用在新闻报道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网络语言在新闻报道中可以增加其内容的趣味性,但是如果不加以规范使用,很容易为新闻报道造成负面影响。其具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语言的使用没有规范性,并且过于随意。在网络快速发展背景下,网络已成为最普遍的新闻获取方式。在新闻报道中运用网络语言已成为被民众认同的新闻交流媒介。将网络语言运用在新闻报道中,不仅是新闻报道时效性的体现,也是新闻报道与时俱进、贴近群众的具体体现。然而在目前的新闻报道中使用网络语言,其使用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在网络语言中一些中英混杂的句式,如果在新闻报道中使用过多,很容易使读者的兴致丧失。同时如果网络语言在新闻报道中体现的过多,也会造成整个报道内容“西方化”较为严重,特别是在一些体育形式和时尚形式的新闻报道中,这种“西方化”的问题更加严重。如我们所熟知的“PK一词”,原来就是指游戏中高级玩家杀害低级玩家的含义,而在体育类型的节目中却被用来表述对抗的含义。此外,网络语言不规范,影响了新闻报道中网络语言使用的正确性,影响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例:“业界良心”一词,该词的正确含义是在行业中得到大家所认可的,其性质为褒义词。而在经过网络语言的作用后,该词的含义被曲解,变成无论事件的性质是否正确,只要存在“良心”即可使用。许多新闻标题拟成《小偷深夜撬开饭店门锁,只为煮一碗泡面,这样的业界良心不多见》《劫匪抢走钱财,将钱包留下,可谓是业界良心》等,这些新闻题目中“业界良心”一词被错误使用,极大地降低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第二,通俗的过分追求造成内容的低俗。该项问题也是目前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发生这种问题的后果就是报道内容不会太高雅,在两个方面可以体现。一方面是语言暴力。在语言暴力的表现中,是指新闻记者会在报道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对于新闻内容的理解,由此会导致部分人的感情受到损害[3]。如在一场体育赛事中这样报道“**绝杀**”,其中的“绝杀”词语在报道中就已经缺少了一定的公正性。另一方面就是媚俗性的体现。随着各种媒介形式的出现,媒体市场之间的各个媒体竞争也相当激烈,为了得到读者的青睐,会经常出现一些媚俗语言的问题,导致新闻报道内容的低俗性。
五、网络语言在新闻报道中规范运用措施
基于上述对新闻报道中存在的网络语言应用不规范等问题的分析,需要加强其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应用,具体可以由以下几点完善。
第一,完善相关的约束机制。结合目前新媒体的发展和新闻报道的现状,需要在其报道中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由此来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其实在目前的网络语言使用中,其有着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如果使用过多也会导致其存在一定的缺陷。而新闻报道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应当在使用网络语言期间有着自己的标准和规范,避免语言使用过于低俗[4]。在语言的使用中,其在字句之间都会体现出文化传承的内容,结合文化传承的作用,发挥出网络语言的重要优势。而如果在新闻报道中过度使用网络语言,会对整个传统文化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新闻报道以本身的权威性和规范性,以约束机制来完善自身的语言使用,进而实现网络语言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
第二,需要对网络语言的使用保持客观和理性的态度。作为目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产物,既然出现网络语言形式,就有着其合理的一面,因此在使用期间不能以片面的眼光看待。而在新闻报道中使用网络语言,为的就是保障内容大众可以快速了解,能够符合大众理解的要求和需求,因此需要在使用网络语言期间保持理性与客观态度,将其精华部分取用,并摒弃其不良的部分。并且作为语言文学发展的重要产物,网络语言的使用对于整个语言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网络语言使用期间,新闻报道内容也要结合我国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要求,保障网络语言的规范化使用,为受众带来更高的新闻价值。
第三,与时俱进、贴近群众生活。在目前新闻报道中的网络语言使用已经成为目前新闻媒体内容重要的特点,但是在观看新闻报道期间,每一名观众的文化理念和理解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内容理解上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在使用网络语言过程中,还需要将社交文化这一方面加以关注,不仅需要记者积极总结新闻内容,能够抢在第一时间为观众进行报道,同时还需要在报道之后,与观众进行双向的交流和沟通。另外在新闻内容的制作中,还需要结合网络语言的科学使用,进而保障新闻内容报道的时效性[5]。同时在新闻报道中,其内容要符合主题和贴近群众的实际生活,引导受众正确的使用网络语言,进而为受众真正解决其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第四,结合我国对于汉语使用的相关要求,灵活运用网络语言。新闻报道过程中使用网络语言,不仅可以提升内容的趣味性,同时也是促进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网络语言中,其包含扩张型、缩略型、语句型、图画型和口语型等多种形式,同时在这些形式的使用中,都需要结合我国对于汉语使用的相关要求来进行合理运用。汉语作为我国主要的语言类型,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征,而网络语言中的图画型和字母型都将汉语的特征进行不同程度的削弱,使汉字真正的表意功能逐渐缺失。进而在新闻报道中,需要结合大众对于新闻内容的口味,尽量选择一些含义明确的动词和名词,将新闻报道中语言使用的美学特征加以全面发挥,进而实现网络语言的全面发展与使用。
结语
结合上文分析得知,网络语言在新闻报道中使用,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新闻报道内容鲜活性的重要路径。因此需要新闻报道相关部门合理的使用网络语言,明确新闻报道与网络语言之间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要不断完善新闻报道中网络语言使用方式,确保网络语言使用规范性,避免出现低俗等现象,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将新闻报道语言更加贴近民众生活,灵活运用网络用语,调动民众阅读和收听新闻报道的积极性,提高民众认可度,促进新闻报道可持续发展。打造文明社交的语言使用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