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探究
2022-12-18申小磊徐州伟天化工有限公司
申小磊 徐州伟天化工有限公司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系的持续完善,许多企业以往成熟的管理模式和机制已然和市场发展环境出现了不匹配之处,使企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甚至破产倒闭。究其本质原因,都和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关联[1]。内控工作的强化是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得以稳步提升的关键。企业内控体系的优化和完善,关乎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和发展。
一、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概念
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我国企业在构建内控机制方面已经摸索出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许多企业也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能够为企业带来怎样的获益,比如提高经营效率、规避风险。了解内控体系的基本概念,对于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机制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为了达成战略目标,在尽量降低成本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收益,保障企业更加有效地执行、贯彻经营方针,形成更加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能够切实促进企业发展的决策,推动经营管理效率提升。在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是控制评价体系和规章制度与措施的总称[2]。
(二)构建内部控制原则
企业在具体实施内部控制时要遵循相应的原则。
首先,遵循重要性和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就是在企业内不同部门实施全面执行监督控制;重要性指的是在实施全面控制的前提下,全面划分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业务和高风险区域,实施差异化的管理方式。
其次,遵循成本效益和适应性原则。市场环境随着企业的发展始终处于变化之中[3],如果企业开展的业务与外部环境不能适应,不能及时合理地调整与优化策略,企业势必会被淘汰。
(三)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要素
企业为建立健全内控体系,要考虑信息沟通机制、风险评估机制、内部监督和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指的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另外,在处理业务时,有效的监督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发现并优化改进实施内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企业具体开展运营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管控风险。通过搭建系统化的沟通体系,能够帮助企业搜集多元化的信息,系统地辨别企业在开展业务活动时可能遭遇的风险,基于目标管控和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4]。
二、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企业在优化治理结构和企业制度的同时,都对内控体系的完善倾注了更多的精力,保障企业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但是企业在具体设计内控体系和实施内控管理过程中,对于内控范围,一些管理者的认知程度较低,不能全面系统地考虑内控环境,不能准确评估风险信息,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5]。另外,还有部分管理者简单地认为内控就是会计控制,势必会对企业开展内控管理工作形成制约。
(一)设立监事缺乏规范性
当前,企业形成的内控体系在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不能均衡地分配委托代理权,其本质原因在于不规范的监事会。
首先,很多企业都是在内部组建监事会,监督力度欠缺。
其次,监事会并没有开展业务活动的权力,缺乏明晰的责任。
最后,设置的一些办事机构基本上都没有实权。虽然名义上设置了董事会,但是董事会相应的作用却并未得到切实发挥,不能对有效监督领导层,公布的信息也会受到诸多质疑[6]。
(二)存在不平衡的法人控制结构
当前,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存在较为明显的产权不明、责任模糊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针对国有企业管理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改善了部分问题,但是没有落实独立法人制度,尚未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另外,代理人责权方面也过于模糊,并没有清晰地认识和确认代理人和监督者的监督范围。即便现今代理人在处理业务问题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并未获得良好的代理人控制效果。打造的内控体系只是针对下级人员形成了一定的限制,对管理者的管理和监督效力并不高[7]。
(三)内部控制动力和时机缺失
大部分企业并未针对代理人形成规章制度,以约束其言行。代理人也认为不应形成相应的规定,否则就会对自己产生束缚,不能使自己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委托人并未针对代理人形成任何的约束激励机制,使企业的内控动力丧失。内控时机缺失表现为并未建立内部控制外部化机制。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外部化,能够提升信息的准确性,降低成本。但是当前企业普遍存在外部力量被收买的现象,导致外部机构不能行使监督权,无疑拉高了企业的外控成本。
(四)缺乏控制环境
良性的控制环境是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前提基础。企业内控的外部环境包括产品供销市场、经理人市场和资本市场。内部控制体系在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环境下约束力不足,要求我国尽快形成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约束企业的经营层,使企业更快地形成推动内控工作良性开展的内部环境[8]。
三、内部控制体系评价标准
企业为保障内控工作的良性开展,应构建系统、全面的评价标准体系。一方面,评价企业的工作绩效;另一方面,改善内控工作中的不足,为企业形成科学的战略规划提供支撑依据,制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同时,要考虑企业管理实际,关注上述谈及的内控要素。
(一)内控体系的完整性
对于控制体系评价标准来说,完整性是评价标准体系中不容忽视的要素,也是前提基础,可以看作对企业各方面运营活动的宏观控制。另外,通过多样化的方法评价内部控制时,不同环节都需要有与之相对应的系统性。比如以资源为视角,应形成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管控系统实际上可以将内控体系完整性看作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的整体,但是需要企业清晰地认识到,内控可以看作单独的管理活动,并非综合性、复杂的管理制度。如果企业规模较大,其内控的完整性就有更高的要求。总之,无论评价什么都应在具体环境中融入评价指标。
(二)内控体系的合理性
内部控制的合理性指的是内控的适应性和经济性。如果企业没有考虑内控的合理性,势必会偏离内控的目标,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
适应性指的是企业形成的规章制度必须与企业的要求相符合。因为不同企业的文化、环境、经济、技术、规模大小都存在差异,所需的内控机制应具有针对性。企业应考虑自身特点,形成的内控体系能够匹配运营实际。
经济性可以看作企业通过内控缩减各方面的运营成本。企业应具备良好的成本效益意识,控制成本耗费和能达到的经济效益比重,使企业更加有效地开展各方面的业务活动。
(三)内控体系的有效性
内控体系的有效性指的是企业形成的各项规章措施能够遵循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也能够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企业缺乏对内控有效性的足够考虑,内控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就无从谈起。评价企业内控系统的首要标准是不能触碰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只有满足这一基础要求,才能评价企业的效益目标。有效性强调企业形成的内控体系能够规避风险,保障效益和效率的提升。同时强调,企业内控机制应协调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内控机制的效能。
(四)内控体系的目标性
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对于各部门绩效的考核,都是基于各部门是否达成了相应的目标。同时,目标的达成需要企业科学地设计控制因素。针对控制因素和目标的差异性,采用的控制方法应有所不同,这样才能规避风险、解决问题。因此,内控体系的建立健全也应关注目标性。
四、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
企业在市场中运行的本质目标是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能否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关乎企业在市场中的盈利。企业在市场中获取盈利的能力与其内控体系的优化程度具有密切的关联。企业在市场中有了更多盈利,更有效地周转资本、调节业务、履行社会责任。为建立健全内控系统,企业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平衡监督权、经营权和决策权
股东大会对企业的经营方针和战略目标产生影响,但是企业召开股东大会的频次较低。另外,股东大会也很难保证每名成员都能够及时参与。因此,企业的大部分管理工作都是委派给相关的管理层负责。监事会的主要功能是监督企业在市场中出现的违法行为,检查各方面账务。如果企业内部有人员的行为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管理,应及时惩戒。在平衡决策权、监督权的前提下,提高企业各部门合作协作的效率,规避相关部门以满足自身利益的方式损害员工和股东利益,合理利用企业资源。
(二)完善审计部门
企业通过建立内审部门,能够切实发挥出内控体系的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审计部门可分为隶属监事会、隶属董事会和隶属经理层。隶属经理层因为不能在企业管理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当前的企业中基本已经停用。隶属董事会只适用于企业各部门。隶属监事会是现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审计部门。审计委员会主要是监督企业内各部门落实和执行内部制度的情况,保障内、外部审计信息能够有效地沟通,同时审查企业内控体系能否促进企业发展,保障企业在市场中的良性稳定发展。
(三)构建完善的规章机制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内控体系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规避企业内的各类经济犯罪。企业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各部门、各人员的业务操作,降低企业组织开展各方面业务活动时的出错率。同时,企业通过完善和优化内控机制,能够使内部工作人员在开展业务工作时以规章制度作支撑,也能够充分发挥设立部门的重要作用,防范和规避风险。
(四)优化财务内控机制
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机制,能够规避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遏制滥用职权的现象,贯彻落实各类方针。因为财务职位较为特殊,需由董事会解散或聘任。应保证企业经理和财务人员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透明。如果企业的财务存在重大隐患,财务人员应及时制止和上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
五、结语
总的来说,企业应深入了解和把握内控体系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选择合理的内控评价体系指标,参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强化企业内审部门的监管作用,形成更加完善的内控体系。一方面,强调企业应建立较为全面、合理的机制;另一方面,强调监管部门应仔细检查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企业应形成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系统的内控体系,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障良性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