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四位一体”运行机制促进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12-18曾敏
曾 敏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6)
一、职业本科教育的概述
职业本科教育是面向行业产业的高端领域,进行具备新技术应用与应用技术研发能力人才优化培养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助推职业教育转型升级的主流趋势与方向。
二、职业本科教育发展视域下“四位一体”运行机制的主要构建思路分析
推动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规模化、集团化办学,是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的需要。将政府机构、理事会、高职院校、企业在职业教育集团的框架内四方联动的有机整合,形成“四位一体”模式办学运行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推进了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根据目前学生的现状,在贯彻落实“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构建“四位一体”育人机制,全力培养具有“品德好、吃得苦、能力强、后劲足”的几大个性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面向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四位一体”运行机制构建与实施路径
1.组建专业工作小组并优化顶层设计
职业院校要高度认清职业本科教育发展形势,不能片面追求量的增加,更要强调质的提升。各院校要成立职业教育“四位一体”育人模式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专项规划和工作方案,加快编撰育人模式校本教材,通过使用现代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要积极探究职业教育集团化改革,积极推进职业本科教育现代化步伐,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形成职业本科教育的优质品牌,努力打造区域职业本科教育的亮丽名片。
在“四位一体”运行机制构建与践行期间,职业院校应当以教学竞赛活动打造名师队伍,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以“课题引领”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深化学校课程改革,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以“课研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旨在引领师生积极开展教学研讨,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引领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在此基础上,还要着重把握以下几项工作要点,即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打造品牌特色,实现职业学校错位发展;推动内涵建设,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2.加速推行职业本科教育改革创新
实践中,需要围绕“四位一体”系统推进高水平职业本科教育改革创新,应当在加强学校内涵式发展形势下,进一步强化系统设计,并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机制四方面整体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从教育目标方面来看,应从技能型人才培养向创新型人才转变培养。不仅要重视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文化修养、社会责任和爱国情操的陶冶,营造适合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土壤,使学校职业本科教学向更高层次的教育延伸。
二是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应从低阶性向高阶性转变。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更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要大力打造一批具有创新度、挑战度和欢迎度的专业“金课”群,使学校课程建设向更具深度的内涵式发展。
三是从教学方法方面来看,应从知识传授向研究性学习转变。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使学校课堂教学向优质化、智慧化转型。
四是从教学机制方面来看,应从“雨露均沾”向绩效导向转变。不仅要持续完善职业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本科教学激励制度的建设,着力健全教师教学考核评优与教学成果评价机制,更要深入开展教师教学能力精准提升计划,全面提升职业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3.结合院校优势专业推行特色高水平职业本科教育
在特色高水平职业本科教育建设期间,围绕特色学科专业一体化融合以及与新文科、新工科深度融合的两个“融合”标准,并强调从“两个一流”引领、教学改革创新、产教融合发展及评价激励完善四个方面做好院校特色高水平职业本科教育。实践中,需要着重把握以下几方面工作内容。
一是做好“两个一流”引领文章。以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加大一流职业本科教育建设力度,持续促进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1]。
二是做好职业本科教育创新改革文章。重点开展新文科与新工科创新、交叉融合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等三方面创新工作,以教育创新引领“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三是做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文章。加大“政产学研用”特色人才合作培养力度,进一步丰富产教融合发展平台,加快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着力构建“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体系。
四是做好评价激励工作文章。要进一步健全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教师投身教学、潜心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文化,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
在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期间,应当以适应职业院校内各个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宗旨,结合专业特点和学校学生实际,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电脑模拟教学法、校内实训教学法、校外实训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岗位操作技能为中心,四位一体,着力促进职业院校内各个专业的深度发展。
一是项目教学法。安排学生每周学习一个岗位实践项目,专业教师每天为学生布置一个学习任务,促使所有学生能够在一个星期之内在岗位实践项目方面取得一定收获,每月月末,专业教师把所有班内学生集中起来,采取基础理论问答或现场技能操作的方式,展现学生在月内所学知识或操作技能,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指出学生学习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为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指明方向。
二是校内实训教学法。学校建有完备的专业实训基地。安排各个专业学生上午理论,下午实践。专业教师以班为单位,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组内实训事宜。同学们在专业教师带领下,分组分项目进行操作实习,做到人人动手,教师巡视指导,并对每组实训进行阶段性考核,确保每个同学实践操作规范化和取得实际成效。
三是电脑模拟教学法。学生学习的每个项目,专业教师都要通过电脑模拟教学步骤和操作规程,模拟工作程序与现实岗位工作程序保持一致,达到教学的针对性和规范化。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详细观看电脑模拟教学步骤和操作规程,学习理论知识,了解不同岗位实践项目的操作程序,为下一步动手操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校外实训教学法。专业教师结合学校的区位优势,定期带领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展开校外顶岗实习。实习模式采用现代学徒制,方式是专业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每组学生把企业的技术人员认作师父,参与岗位工作实践的全过程。在实训过程中师父对徒弟手把手指导,实现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的具体化操作化,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认同,职教中心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得到深化。通过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大量企业与职教中心各个专业达成初步用工合作意向,在相应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进入相应企业参与工作。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需要从各个专业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创立新型教学体系,形成“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并推行“四位一体”教学法,以提升各个专业学生操作技能为中心,学生就业为本位,以服务行业企业与区域发展为宗旨,全面提升各个专业发展的活力,实现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2]。
5.设置并推行“学校+企业+家庭+社区”生涯教育模式
职业院校可以按照年级实施教育,形成“学校+企业+家庭+社区”生涯教育梯度递进体系,具体有:一年级拜师,生涯设计教育;二年级创业教育和体验,技能比赛;三年级顶岗实习。
实践中,职业院校应当建立起由学生发展中心、教学发展中心、合作交流发展中心、团委联合组成的生涯组织机构,校长直接领导,工作机制健全,分工明确。针对班级的专业特点,学校选聘优秀毕业生组成校友导师团,为每个班级聘请一名企业人力资源部主管担任职业生涯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专业和生涯指导。同时充分发挥教师团队、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将生涯教育融入家庭教育指导,形成生涯教育的家校合力。同时,需要在学校内推出内容系统、形式多样的生涯教育活动。例如,举办校园文化节,学生自主设计创业方案,在模拟创新创业中得到生涯教育;举办校级技能大赛,特设“职业生涯规划书设计”比赛,学生通过比赛改变生涯发展轨迹;举办校园招聘会,邀请所有联办企业来校参加招聘活动,学生根据生涯教育研究课题自主研讨、自主选择实习或就业单位;举办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邀请各联办企业进校园送课,让学生在校园内感受到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生产与发展前景;举办企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参观企业、岗位体验、实践操作等形式近距离体验职业生涯。另外,还要注重顶岗实习管理,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提供保障,并切实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创业指导及服务,对毕业生进行追踪,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演讲、授课,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激励学生,最终形成学生生涯教育闭环。
6.重点落实对学生就业问题的优化处理
在高质量推行职业本科教育实践中,需要以服务国家人才强国战略需求和助力学生职业生涯科学发展为目标,着力构建就业市场对接、就业指导服务、就业信息匹配、就业数据追踪的“四位一体”精准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努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一是实现就业市场精准对接。实施“重点领域引航工程”及“人才合作伙伴拓展工程”,主动服务国家与区域建设,组织不同专业学生实践团赴国内其他学校或是国外开展实践调研;响应区域、国家发展战略需求,调研区域人才需求;发挥在不同行业领域的专业优势,大力向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输送优秀毕业生;分行业、分类别举办各类招聘活动,举办文科及基础学科双选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双选会以及大型实习双选会等。
二是提供就业指导精准服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将职业发展指导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学生学业指导与职业发展引领计划”,按照入学前、低年级、高年级、入职前和入职后五个阶段为学生提供全阶段、全方位、全覆盖的职业发展指导。实施“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计划”,从职业定位、求职技巧和职场思维三方面重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群体,采取全面排查、摸底登记、分类指导、深入谈话、就业信息对接、就业岗位推荐、求职费用报销等细致的帮扶措施;针对女生、贫困生等群体,开展就业座谈会和专场训练营。充分调动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专业课教师及校外企业导师的积极性,形成“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精准就业指导工作格局。
三是保证就业信息精准匹配。搭建“一网三系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根据毕业生求职意向,依托学校就业资讯网,为毕业生提供定制化的求职信息精准服务,有效提升求职信息传递效率。着力打造“就业管理系统”“就业微信平台”以及“学校企业号就业创业栏目”三个就业服务平台,为毕业生精准推送求职信息,并及时发布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信息。
四是组织就业数据精准追踪。开展就业数据的精准追踪及调查,编制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用人单位调查及校友职业发展状况调查等报告。根据就业率、签约情况、年薪收入及用人单位调查等方面数据,对毕业生各学历层次、各专业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招生、培养与就业多向沟通反馈渠道,不断提高招生工作科学化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整合各方资源,逐步联合政府机构、理事会、高职院校、企业形成“四位一体”模式办学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依托加速推行职业本科教育改革创新、结合院校优势专业推行特色高水平职业本科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设置并推行“学校+企业+家庭+社区”生涯教育模式、重点落实对学生就业问题的优化处理等措施的落实,最大程度发挥出了“四位一体”模式办学运行机制在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