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效试验

2022-12-17张圣敏姚全杰李襄生

湖北植保 2022年6期
关键词:丙硫菌唑襄州赤霉病

张圣敏,徐 东,姚全杰,李襄生

(襄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 襄州 441104)

小麦是襄州区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0万hm2,总产65万t以上。赤霉病是襄州区小麦主要病害之一,常年发生,在多雨年份流行成灾,一般大流行年病穗率达50~100%,产量损失10~20%;中等发生年病穗率30~50%,产量损失5~10%。而且发病后产生的真菌毒素(DON)污染麦粒,导致小麦质量下降,甚至失去食用或饲用价值。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治小麦赤霉病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鉴于目前大面积应用的防治药剂多菌灵、咪鲜胺等随着使用年份增长,小麦赤霉病抗药性增强,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不理想。为了筛选高效药剂,特进行了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效果对比试验,以期为今后大面积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位于张集镇农家富农场,试验田面积0.8 hm2,供试品种为襄麦75。于2020年10月30日播种,亩播种量15kg,机械条播。小麦生长均匀一致,药物喷施处于抽穗扬花期期间。前茬作物水稻,土壤为水稻土,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作物秸秆全量还田。其他田间管理措施水平一致。

1.2 供试药剂

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江苏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生产;15%丙硫唑·戊唑醇SC,贵州道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40%咪铜·氟环唑SC,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0 g/L氟唑菌酰羟胺·250 g/L丙环唑SC,先正达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生产;480 g/L氰烯菌酯·戊唑醇SC,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以上药剂均为普通农资店商采购。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表1),每个小区面积1 334 m2,随机排列,共8 000 m2,大田试验,不设重复。

表1 不同药剂试验处理及施药次数

1.4 施药时间与方法

施药器械为15 L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人工喷雾,用药水量30 L/667m2,施药2次,间隔时间9 d。第一次施药时间为2021年4月2日上午9时,施药当天为晴天,施药时气温为9℃~22℃,田间相对湿度较低。施药时小麦正处于抽穗期。第二次施药时间为2021年4月11日上午9时,施药当天为晴天,施药时气温为18℃~32℃,施药时小麦处于扬花期。

1.5 调查方法

5月7日,调查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每处理按对角线5点取样,样点面积0.5 m×0.5 m,分级记载病穗数、病粒,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和防效水平。

病情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发病面积占整穗面积的1/4以下;

3级:发病面积占整穗面积的1/4~1/2;

5级:发病面积占整穗面积的1/2~3/4;

7级:发病面积占整穗面积的3/4以上;

9级:整穗发病。

计算公式:

防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评价

第一次施药后1 d~14 d观察小麦茎叶,药剂试验区小麦茎叶长势正常,与对照区均无明显差别,表明药剂处理对小麦生长安全。

2.2 防效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5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的防效最好,为94.9%;其次是200 g/L氟唑菌酰羟胺·250 g/L丙环唑SC的93.1%;15%丙硫唑·戊唑醇SC的防效最低,为76.6%;480 g/L氰烯菌酯·戊唑醇SC和40%咪铜·氟环唑SC的防效依次为87.5%,84.8%。

表2 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3 小结

综合上述,5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效,40%丙硫菌唑·戊唑醇SC、200 g/L氟唑菌酰羟胺·250 g/L丙环唑SC效果最佳,适宜大面积应急防控推广应用。小麦赤霉病生理特性及发病特点十分复杂,施药时间、次数、剂量、天气等因素对防效均有较大影响,本试验仅比较了5种药剂在2021年气候条件下小麦赤霉病防效水平,有待进一步进行多因子防效验证。

猜你喜欢

丙硫菌唑襄州赤霉病
一株丙硫菌唑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条件的优化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襄州,来了你就不想走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襄州为老干部开辟抗疫空中课堂
丙硫菌唑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35%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桑榆浩然空中讲堂》正式开播
丙硫菌唑:5亿市场即将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