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益检察履职守护群众“医”食住行
2022-12-17金云逸
文/金云逸
公益诉讼检察制度作为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决策部署推进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孕育和引领下产生,呈现出蓬勃的制度生命力和旺盛的发展活力,是司法参与和促进国家治理的重大创新成果。
徐汇区人民检察院立足基层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主责主业,聚焦“医”、食、住、行四大民生领域,督促行政部门积极履职,补齐管理短板,推动社会治理中重点难点问题的源头治理、前端处置和系统解决,助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协作共赢,助力医疗服务提升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徐汇检察院聚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坚定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以“我管”促“都管”,协同推动行业综合整治。
医疗废弃物的合法处置对居民生活安全具有重大影响。徐汇检察院根据群众举报,发现辖区内多家口腔诊所涉嫌长期无证行医,且存在医废与生活垃圾混同,医疗污水排入生活污水的情况。徐汇检察院立刻协同区属行政机关开展综合整治,关停区内13家因历史遗留等原因无证经营多年的非法口腔诊所,并建立案件线索移送、案件研商等机制。行政机关据此制定打击无证行医三年行动计划,共同推动这一类问题的整改。该项目获评徐汇区依法治区十佳项目。
执法有温度
徐汇检察院以“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为抓手,持续开展医院周边平安建设。在排摸辖区内三甲医院周边众多衍生治理难题过程中,检察官发现一家开设十余年的健康咨询公司,长年在医院周边向老年人推销夸大产品功效的保健药品。通过违法线索移送,行政机关责令该企业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80万元,这也是《广告法》实施以来在全市范围针对同类问题开出的最高金额罚单。该案被评为全国惩治虚假广告典型案例。
智慧赋能,护百姓“舌尖安全”
徐汇检察院充分运用12345线索收集和智能推送平台,助力检察办案,切实以检察履职助力徐汇区打造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区。
紧盯食品安全不放松。徐汇检察院整合商务委、市场监管局等主管部门执法力量,强化对缺少检验检疫信息、追溯信息、生产日期等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督促查处力度。依托调查指挥中心、快速检测中心等技术机构,开展调查核实,并就办案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立案,制发检察建议,通过磋商等方式解决问题。针对食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以案释法,对辖区13个街镇开展公益诉讼法治巡展,进一步织密守护食品安全的防护网。
旗帜鲜明反对餐饮浪费。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端牢“中国饭碗”才能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贯彻执行《反食品浪费法》,紧盯餐饮浪费监管灰色地带,检察官通过数据模型,设置关键词在线索数据库中进行比对收集,发现有餐馆存在因菜品分量设置不合理而导致的铺张浪费现象。徐汇检察院与相关行政机关进行协同检查,引导企业实行“大小盘”分餐制等措施,纠正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督促其践行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经营模式,厚植群众勤俭美德。
有序推动餐饮企业规范经营。徐汇区餐饮企业数量众多,提供的食品种类也是琳琅满目。在工作中,检察官发现有部分商家在未取得生食类食品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加工并经营河豚刺身,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通过借助公益诉讼观察员等专业人员作为“外脑”提供建议,检察官厘清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并督促职能部门协同各街道市场监管所,开展生食类食品专项执法整治,进一步对涉案经营商户进行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督促企业经营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规范餐饮服务,做到诚信经营。
以案促治,守牢公共安全底线
徐汇检察院始终紧盯消防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红线,深耕细作,以“绣花功夫”助力大城善治。
维护消防安全。近年来,因楼道堆物、电瓶充电等原因而引发的火灾频发,徐汇检察院据此开展居民区消防隐患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联合区公安、城管、应急局、街道等部门先后排查80余个居民住宅小区。如针对某小区消防整改维修项目历时5年仍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检察官果断出手,第一时间启动案件磋商程序,督促行政机关介入,监督施工进展,最终祛除了多年隐患顽疾,得到了该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聚焦生态安全。生态环境“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徐汇检察院持续关注区域重大工程,历史风貌区,居民住宅垃圾投放、堆放等问题,敦促行政机关处置清理固体废物2100余吨、生活垃圾74.5吨。
结合徐汇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战略部署,徐汇检察院有针对性地对规划选址区域环境开展调查,对规划地块堆放大量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数万吨钢材的情况立案调查,分别向履职不到位的行政机关、街镇制发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保护土地资源、加强垃圾监管的工作职责,并督促相关部门抓紧推进土地收储工作。
针对福寿螺等外来物种入侵生态环境问题,检察官多次依法开展实地勘查,固定证据后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组织排查整治,加强巡查力度和宣传引导,维护本地生态系统安全。
落实生产安全。对照“韧性城市”标准,徐汇检察院重点关注辖区内危化企业和交通枢纽等关键点位,联合行政机关按季度开展联合实地检查,形成工作机制,并以法律讲堂等形式,为其监督履职提供法律支持。
此外,徐汇检察院聚焦危房修缮、工地施工等领域,预防高空坠物风险及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形成监督链条,压实责任,形成监督合力,守牢区域生产安全底线。
能动履职,保障民众出行平安
公益诉讼既是一项民心工程,又是一项保障人权的司法职能。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始终把公共利益扛在肩上,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领域积极开展探索,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公益保护格局。
聚焦特定人群权益保护。徐汇检察院充分发挥纽带作用,汇聚社会各方力量,为切实保障残疾人、妇女儿童、退役军人等特定人群合法权益搭建桥梁。
为保障残疾人权益,徐汇检察院探索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以宛平南路天桥无障碍设施改造为切入点,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的指导下,召开全市首例无障碍设施改造公益诉讼公开听证会,协商推动综合治理,为破解人行天桥无障碍设施改造难题提供徐汇方案。该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残疾人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目前,天桥两侧的电梯已竣工并投入试运行。
筑牢个人信息安全之墙。随着数字技术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场景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人脸识别技术滥用、大数据杀熟,等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个人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针对2021年“3·15晚会”曝光的多家公司在徐汇区商场内安装摄像头非法获取市民人脸信息,这一严重侵害公民信息安全事件,徐汇检察院先行先试,会同行政机关约谈违法采集信息企业13家,违法个人7人,制发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1件;核查摄像头制造企业采集公民信息数量、存储方式、商业用途等情况,督促企业拆除、整改;并开展公民个人信息普法宣传15次,对辖区内被曝光的商场进行走访抽查,努力为公民个人信息和“人脸识别”提供严密司法保护。
助力消除道路安全隐患。交通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日常的出行安全。针对辖区内部分路段监控补光灯过闪过亮问题,徐汇检察院的检察官们在进行实地调查后依法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补充设备1763套、优化1554套。
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830公交车首末站设置不合理,阻碍非机动车道通行的安全隐患,检察官积极与相关行政机关和公交公司沟通,共同推动车站迁址,切实解决人车混行等交通安全问题。
徐汇检察院将继续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的法律职能,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时有效保护社会公益,为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取得“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教育一方”的良好社会效果,以扎实的办案实效来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足感,真正当好公共利益“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