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融入知产“大保护”
2022-12-17林桢淑
文/林桢淑
检察建议公开宣告
近年来,上海致力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坚持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撑,积极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工作格局,系统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闭环体系。
在上海中心城区核心区,黄浦区人民检察院(简称黄浦区院)依托专业化办案优势,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围绕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坚持以办案为中心,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全面履行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职责,聚焦知识产权保护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持续助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黄浦区院共受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29件364人,从案件基本情况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受案数量逐年上升,2021年受理的案件数和人数分别是2020年的2.4倍和2.1倍,主要集中在侵犯商标类、著作权及商业秘密等几类罪名,以侵犯商标类犯罪居多,约占八成。二是跨区域犯罪频发,犯罪产业链日趋成形,各环节深度分散隐匿。上下游产业链进一步延长,制假地与销假地往往分散多处,彼此联络更加隐蔽,犯罪参与主体增多,对侦查取证、行为定性、数额认定都带来更大挑战。三是以共同犯罪情形为主,单位犯罪增幅明显。这与犯罪产业链延长、犯罪参与主体增多相关联。同时,也发现不少犯罪主体开设多家关联工厂、企业,分工协作,其中有些还一并开发自有正规品牌产品,在暗中运作实施制造侵权产品的犯罪行为,使得犯罪活动更加隐蔽、非法资金流向更加复杂。四是互联网仍是知识产权犯罪高发领域。利用互联网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数量继续走高,具有隐蔽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出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其场所早已由线下转为线上,通过电商平台、社交软件等媒介更易兑现假货利润。
针对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呈现的以上特征情况,黄浦区院积极融入“大保护”格局,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专业团队的办案特长和经验做法,着力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检察履职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依法能动履职 提升办案质效
黄浦区院充分发挥审前主导和引导侦查作用,探索、研究制定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类案办理规范及类案证据审查指引,加大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力度,夯实案件证据基础,提升办案质效。如在办理的一起生产、销售假冒戴森吹风机案中,因该案侵权对象为国际知名注册商标,犯罪数额巨大、涉及地域广,严重侵犯商标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黄浦区院在了解案件指控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就案件定性、侦查取证思路、证明标准确定等方面开展引导、梳理,进一步明确侦查方向和取证重点。同时,办案过程中充分保障知识产权权利人实质性参与刑事诉讼的权利,听取意见、了解诉求,推动权利人深度参与刑事诉讼全过程,切实增强权利人自我保护意识。在上述假冒戴森产品案中,侦查机关原先仅以在案查扣的残存账本记账金额50余万元进行指控。承办人审查认定犯罪金额时,针对制假工厂无规范记账、诸多上下家不能到案的情况,挖掘和细致比对工厂与客户间微信联系记录、与客户转账明细及发货物流数据等信息,最终在侦查机关指控金额上追加认定上百万元数额,切实有效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溯源治理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
黄浦区院在办理本区首起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中,被告人蔡某、陈某于2017年先后进入一家医疗器械产品力学检测及检测设备研发企业A公司并签订了保密协议。2019年,二人合谋成立B公司,从事和A公司相同的业务。同年10月,蔡某从A公司离职,担任B公司负责人,仍然留在A公司的陈某陆续将自己接触到的,或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专利设备图纸及设备运行的专用控制程序发送给蔡某。蔡某按照图纸和程序制造了系列设备共计22台,以B公司的名义对外承接相关检测业务,不到一年时间收入就达200余万元。经审查,承办人追加认定被告人开设的公司为被告单位,同时竭力督促并落实被告单位全额退缴违法所得人民币200余万元,并向被害单位真诚道歉,最大程度地维护权利人合法利益。黄浦区院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延伸检察职能,开展溯源治理,针对被害单位在商业秘密保护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及时制发社会综合治理检察建议,并从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确权意识、建立健全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制度和措施、提高维权及争议处理能力,以及进一步强化员工警示教育等方面提出整改建议,获得企业高度认可并及时整改函复,助力企业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提升检察履职的社会质效。
全链条打击精准指控犯罪行为
侵犯商标类犯罪案件往往呈现犯罪环节多、犯罪链条长、组织分工细的特点,黄浦区院在办案中深挖犯罪线索,开展全链条打击,有效精准指控犯罪。在办理的一起定制、销售假冒某名牌包具案中,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对上游非法制造生产和下游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仍予以进购销售的人员,均依法予以追诉。该案指控的三名被告人,接受订单生产假冒皮具的工厂相关人员,及下游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仍予以进购销售的三类人员,分别以假冒注册商标犯罪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定罪追责,做到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应追尽追、全面惩治。同时,恪守客观公正,对于公安机关指控犯罪金额开展细致审查,认为其中包含部分没有使用商标的商品金额,该部分不应计入假冒商标指控范围。经补充侦查,从存疑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出发,最终将指控犯罪数额从800余万元调整为400余万元,准确认定案件事实、适用法律,做到了切实保障被告人权利。
多渠道宣传积极传播法治理念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持续开展多层次、多维度法治宣传。制作由检察官出镜讲述的《检察故事汇》系列普法栏目,把普法工作融入执法办案全过程,认真讲好检察机关服务中心工作、为民办实事的生动故事。召开新闻发布会,进一步向公众传递检察履职的新作为,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浓厚法治氛围。创新普法形式,通过各类新媒体平台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以微信推送、制作短视频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开展普法教育,切实回应人民关切,引导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全方位提升普法宣传质效。
办理本案的检察官接受采访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激励创新,营造更加优质高效的法治营商环境。下一步,黄浦区院将充分依托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加强与知识产权行政机关、市场监管部门、公安机关、法院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积极推动建立相关协作机制,强化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多种检察职能综合履行,促进知识产权跨部门合作和协同保护;同时,主动走访、调研区域相关企业,了解企业需求,聚焦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进一步探索实现企业自主保护、行业协会支持,调解仲裁公证、行政监管执法、刑事司法之间的有机衔接、优势互补,全面推进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努力以高质量检察履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