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以X职业学院为例
2022-12-17郑宋晓王文英孙洋洋
郑宋晓,刘 嘉,王文英,孙洋洋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800)
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1]。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迎来了国际化发展的新契机。各类高职院校积极把握机遇,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这既是提升自身国际化水平的现实需求,也是高职院校积极为“一带一路”建设出力的主要途径。医药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其中,为打造“健康丝绸之路”提供培养人才发挥着独特作用。医药高职院招收留学生之后一般会开设汉语课程或者对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这既是培养来华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意识的必要条件,也是推进“中文+职业技能”项目的需要,还能够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也能帮助来华留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和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也是专业学习的需要,医药高职院的专业授课语言一般为汉语,对于部分招收中医药专业来华留学生的医药高职院更是如此。基于此,各医药高职院校也为来华留学生开设汉语课程,并要求其必须通过HSK4级才可进入专业学习,以助益其专业学习,提高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由于医药类专业的专业性很强,对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要求较高,留学生不仅要掌握必备的生活词汇等日常词汇和基础词汇,还要了解和熟悉大量的专业词汇,汉语学习的必要性更为凸显。
1 X学院开展留学生教育概述
X职业学院是一所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全日制医药卫生类普通高等学校,来华留学生招生工作2017年正式开始,全部为学历生,招生专业为针灸推拿,2018年增加护理专业,2019年增加中医康复专业,2020年因受到疫情冲击暂停招生,2021年招生专业为护理,生源地主要为老挝、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其中针灸推拿专业和中医康复专业作为特色专业,对海外留学生有相当的吸引力,成为学校的来华留学热门专业。根据来华留学生学生实际水平,X学院为留学生提供汉语课程,由专职汉语教师和部分兼职汉语教师授课,近两年汉语课教学转为线上。留学生通过HSK四级考试后可进入专业学习,在第三年学院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留学生进行为期数月或半年甚至一年期的实习。
2 X学院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现状
X学院的汉语课程包括口语、听力和汉语综合,每周课时为24,课程跨度约8个月,总课时约480。根据汉语考试服务网的信息,HSK四级主要考查考生的听力、阅读、书写能力,考生基本为已经学习汉语四个学期(每周2~4课时,共约180~360个课时)、掌握1200个常用词语的汉语学习者。HSK四级的满分为300分,合格线为180分。
X学院提供的汉语学习课时总数远超通过考试所要求的学时数量,但是根据近两年的数据统计,每年仍有部分留学生不能通过HSK四级。2018年HSK四级的通过率为84.62%,2019年HSK四级的通过率为83.33%,2018年HSK四级考试成绩超过240分的留学生有4人(见表1),2019年HSK四级考试成绩超过240分的留学生有7人。2020年后HSK汉语考试次数减少,尚未得到相关数据,故未纳入统计。
表1 2018年和2019年HSK四级考试报考人数、通过人数和通过率
我们对部分留学生和专业课教师访谈发现,即便留学生通过HSK四级考试,进入专业学习时,多数仍旧感觉吃力,留学生主要表现为听说能力不足,沟通不够顺畅,专业词汇难以理解,专业实践参与度低等。留学生专业课教师需在课堂上花费较多时间向留学生解释专业词汇,而且需要放慢语速进行讲解,教学进程相对缓慢。专业课的教师认为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应该更高,应该掌握部分专业词汇,而留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部分留学生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照顾”。
3 汉语教学面临和存在的问题
留学生专业学习中出现的种种困难与汉语教学密不可分,汉语教学在来华留学生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X学院汉语教学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3.1 开展汉语教学的定位和目标不明确
多数高职院校开展汉语课程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专业课程的授课语言是汉语,开展汉语教学的目标和定位并不明确。而以通过HSK四级考试作为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标准是各高职院校互相“参考”彼此的做法设置的,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另外,HSK四级考试注重考察学生的汉语读、写和听能力,缺乏对其表达能力的考察,然而大多数医学专业留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直接面对患者,对其语言沟通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定位和目标不明确严重影响汉语教学的有效开展和汉语水平测试标准的合理设置。
3.2 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较低
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都是新事物,之前学校并没有开展专门的对外汉语教育实践和研究,对外汉语教师师资相对薄弱。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部分高职院校聘用对外汉语教师,或者采取与开设国际汉语专业的本科院校签署汉语国际教育实习基地协议,由本科院校安排本校国际汉语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进入高职院校实习,承担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任务。
虽然实习生接受了3年或6年的专业国际汉语教育,具备较为扎实的汉语言语能力与交际能力,掌握了较为系统的汉语基础理论与知识,然而实习生一般缺乏教学和课堂管理经验,无法有效把握整体教学节奏,影响教学质量。而学校也难以对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十分有效的考核。
3.3 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汉语课程缺失
目前高职院校所针对来华留学生开设的汉语课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通用汉语课程,以帮助留学生通过HSK四级考试为首要目的,而并未充分考虑到与专业学习的匹配。HSK四级课程不足以应对专业课程学习,因为目前的各种等级大纲主要是针对通用汉语教学,一旦涉及专用汉语,很多词汇毫无疑问都属于超纲词[2]。以X学院的针灸推拿专业为例,其语言专业性极强,文化内涵丰富,这对于仅通过HSK四级考试的来华留学生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即便如此,专门用途汉语课程并没有受到充分重视。首先对外汉语教育师资匮乏,更遑论掌握专业中医药知识等专业医学知识的对外汉语教育教师师资配置。其次,课程设置不合理,留学生通过HSK四级考试之后即进入专业学习,中间缺乏相应的衔接与过渡,而且与教材紧密相关的教学资源配套不足。
3.4 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较差,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学校的留学生来自亚洲,主要以老挝学生为主,老挝与中国同属亚洲文化圈,大多数老挝留学生信仰佛教,性格比较腼腆,相比于同年龄段的中国学生来说,在面对困难时,很容易悲观,心理较脆弱[3]。总体来说老挝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比较差,影响其汉语学习。但是老挝留学生适应新的文化环境后,热衷于探索新鲜事物,且年龄较小,远离父母的约束,自制力不强,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上进心,汉语学习中出现各种各样的语言偏误。
3.5 网络条件和设备受限,线上汉语教学效果不佳
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后,许多留学生返回自己的国家,境外留学生的汉语学习转为线上,然而X学院的留学生大多来自老挝、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较差,部分学生无法保证按时参与线上课;由于网络原因,线上课难以实现有效互动,汉语课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4 解决对策
4.1 明确汉语教学的目标和定位,新设汉语能力考核标准
尽管高职院校面向来华留学生开展的汉语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的组成部分,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技术技能人才,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汉语教学的目标和定位应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
各高职院校应改变以通用汉语等级考试作为汉语教学的目的和进入专业学习的要求,应根据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联合其他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高职院校,与相关行业学会或协会搭建专门的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着重考察来华留学生的听说能力。只有听得懂,才能动手操作;只有讲得出,才能沟通交流。
4.2 培育专职对外汉语教师,开展合作教学
学校目前具有精通汉语言知识的汉语言专业教师,且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应组织对外汉语教育培训,帮助教师考取《国家汉语教师证书》,促使专职语文教师向对外汉语教师转化。此外,学校也具有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精通中医药专业知识的从事医学教育的教师,应向此类教师提供一定的培训,使他们具备基本的对外汉语教学能力。
专门用途汉语教师的知识构成主要包括汉语语言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学知识。语文教师和医学教师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两者都具备教育学知识和教学经验,可以开展合作教学,将专业教师和汉语教师结合在一起,既能弥补汉语教师缺乏专业知识的缺陷,又能克服专业教师语言基础薄弱的困难,使学生可以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也充分打好了语言基础,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
4.3 开设专门用途汉语衔接过渡课程,搭建资源平台
全国几所本科类中医药院校都开设各种类型的中医汉语课程,包括中医汉语教学、开设汉语短期进修课程、中医药专业预科班等。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开设预科或者完整的中医汉语教学势必会影响学制安排,可能丧失学制短这一优势吸引力。高职院校可以采取折中办法,开设短期衔接过渡课程,以促进留学生的专业学习。开设专门用途汉语课程十分有必要,因为汉语言教学工作并不是孤立的,它在纵向上是留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的基础,前期汉语言教学工作推进得顺利,后续留学生的专业技术学习才会事半功倍[5]。
4.4 尝试趋同化管理,提升来华留学生的适应能力
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增长,趋同化管理成为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的基本措施。趋同化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外学生的融合,让来华留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和理解中国文化,同时还能提升留学生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改善留学生的来华留学体验[6]。各高职院校应尝试趋同化管理,构建趋同化管理的制度和机制。教学中提高对来华留学生的要求,明确出勤纪律和课堂纪律,严格考试考核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生活住宿方面尝试制度健全下的住宿趋同化管理,帮助来华留学生迅速融入学校生活,提高汉语表达能力。
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借助传统节日和学校的专业特色,组织面向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来华留学生融入学校学习与生活、了解中国文化,快速完成跨文化适应,以更好地提升汉语学习能力。
4.5 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减轻公共卫生事件的负面影响
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对教学带来冲击和影响,来华留学生的心理也受到较大冲击,部分学生认为留学生涯难以继续,学习态度较为消极。高职院校应关注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响应留学生的关切,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留学生树立信心。
对于线上教学而言,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根据留学生的网络情况和实际需求以录播课和直播课结合的方式,专门建立学习答疑群,以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进行汉语学习。各种通用汉语学习平台的上线也给予专门用途汉语教学启发,各医药高职院校应通力合作,共同搭建专门用途汉语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以通用汉语为切入点,囊括专门用途汉语、中国文化、中医药文化和故事等方面的内容,以音频、视频、图片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给留学生,使其成为线下教学的辅助手段和工具,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其学习兴趣,加强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综上所述,由于起步晚、缺乏经验,医药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都面临挑战,尤其是新冠疫情对国际交流与合作造成巨大冲击。各高职院校应保持定力,积极应对,厘清汉语课程定位和目标,对对外汉语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进行扩容,帮助来华留学生适应新环境,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