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拓:大手笔写小文章

2022-12-17文庞旸

时代邮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邓拓夜话燕山

文庞旸

(节选自庞旸著《邓拓和他的家人》,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年1月)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开始并不知道《燕山夜话》的作者是谁,但他看得出这位作者绝非等闲之辈。他评价道,这是“大手笔写小文章,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老舍先生真是慧眼识珠。邓拓写《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时四十八岁,已有近三十年学术研究和新闻领导工作的经验。他将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高度的理论修养和精湛的写作才能熔铸在一篇篇千字文中,确实给人以厚积薄发,举重若轻之感,在当时的报刊上开了知识性杂文的先河。

《燕山夜话》所引的资料,从“四书”“五经”到“二十四史”,从历代笔记小说到正史、野史,从中国民间传说到外国寓言,可谓旁征博引。有人统计,《燕山夜话》中引经据典达四百多处。一百五十三篇文章刊出后,对文中所引的史料,除一处有位读者来信提出质疑外,没有发生过差错,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一块瓦片》的写作过程最能体现邓拓这种非凡的写作功力。

一天晚上,几个晚报编辑在邓拓家聊天,一位同志说:“人们发言前都爱说‘我是抛砖引玉’,您是否能就‘一块砖头’发表点意见呢?”邓拓笑着说:“我的文章可连‘一块砖头’还不如,只能算作‘一块瓦片’。”说到这里,他忽然打住,提笔飞快地写起来。大家一看,原来写的是自唐至明的六首咏瓦的诗。他说:“一说到瓦片,材料倒不少呢!光诗就想起这六首。咱们这回不写砖头写瓦片,你们看怎么样?”

《一块瓦片》写成后,被《人民日报》副刊要了去,后收入1979年出版的《燕山夜话》杂文集。在这篇千字文里,竟引用了十四种史料,涉及三国、南北朝、唐、宋、明、清等好几个朝代的史书、笔记、诗词、碑文中有关瓦的记载。小小一块瓦片在邓拓笔下,成了内容丰富的历史见证。

当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下班后无所事事,意志消沉,轻易抛掷时光。有鉴于此,邓拓的专栏《燕山夜话》开篇就是《生命的三分之一》,他从《汉书·食货志》中的“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说起,历数古代政治家珍惜时间的故事,鼓励人们像古人一样,“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让时间白白浪费掉”。

这篇文章一发表,立即以它匠心独运的标题和发人警醒的立意吸引了广大读者。《燕山夜话》刊出的一年当中,编辑收到来自全国各行各业读者的来信四百多封。人们在信中不仅谈自己看了《燕山夜话》受到的启发和教育,还纷纷给作者出题目、找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作者交流。《燕山夜话》的许多题目,就是应读者的要求拟的。一个报纸专栏在读者中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一个作者被那么多读者引为良师和知己,这是非常罕见的。

邓拓与夫人丁一岚

邓 拓

(1912年2月26日—1966年5月18日),原名邓子健,福建闽侯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现代杂文家、诗人、政论家、历史学家、新闻工作者,笔名马南邨、向阳生等。1945年5月,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第一部《毛泽东选集》。曾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晋察冀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除了针砭时弊、思考社会问题外,《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这两个专栏将传播知识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有人把这些杂文称为“历史随笔”,题材的广阔,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哲学历史、文化艺术、天文地理、农桑医药、花鸟虫兽等,充分体现了邓拓作为一个学识渊博的“杂家”的特色。

《贾岛的创作态度》《杨大眼的耳读法》,是从文化史上的掌故,生发出一个道理;《北京劳动群众最早的游行》《北京的古海港》《米氏三园》,是对民俗学、地域学的考证;《南陈和北崔》《宛平大小米》,则是描写艺术史上过往的书画家的事迹。这样的例子,在《燕山夜话》中俯拾皆是。有一篇题目为《平龙认》的文章,说的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堪舆学”即风水问题。邓拓曾根据中国一本叫做《平龙认》的堪舆书,得出了中国人早在八世纪就能分解出氧气,比欧洲人早了一千多年的论断。这本《平龙认》的作者,是我国一位并不著名的风水先生,由此可见邓拓涉猎之广。

十七八岁的小青年刘福林,被《燕山夜话》所体现的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迷住了。他喜欢画国画,盼望能见到作者。在报社同志的介绍下,他来到邓拓同志的家里,拿出自己画的兰竹梅菊四幅画向邓拓讨教。邓拓热情地接待了这位工人家庭的孩子,用心指点了一番,还分别在四幅画上题了诗。“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这正是邓拓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

邓拓教导青年要珍惜生命的三分之一,他写《燕山夜话》,就是有效地运用时间的典范。他曾引欧阳修的“平生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并说,“我们无妨在路上、车上、船上等空隙构思。”后来,他果真把这个想法写进《燕山夜话》,题目就是《新的“三上文章”》。

《北京晚报》的编辑回忆说,副刊必须在头一天预先拼好版。他们和邓拓约定,拼版时在右上角留出一千五百字的版面。邓拓头天夜里把文章写好,当天一早由报社派人取回,看完后即发排上版。从此,一篇篇字迹潇洒,资料翔实有据的文稿源源不断地来到编辑部。一年半的时间,一百五十三篇文章,都是这样运作的,一次也没有误期。即使他到外地工作,也都准时把稿件寄到报社。编辑们说,邓拓同志一再要求我们作“放心编辑”,而他自己就是“放心作者”。

受《燕山夜话》启发,许多报刊纷纷开设知识杂文专栏,有《人民日报》副刊的《长短录》,《云南日报》的《滇云漫谭》,山东《大众日报》的《历下漫话》等。就像20世纪90年代各地报纸纷纷推出“周末版”一样,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新闻界这短暂的“漫话”、“漫谈”热,大大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邓拓夫人丁一岚曾这样说过:就在《燕山夜话》专栏开辟不久,中共中央召开了七千人大会。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号召发扬民主,提出“三不”原则。老邓响应毛泽东同志的号召,用笔来发言,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写出来。在《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的影响下,全国不少报纸刊物也都开辟了类似的专栏,一扫陈言现话八股腔,以平等的态度和读者娓娓谈心,传播知识,交流思想,有助于驱除“一言堂”的沉闷空气,推动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猜你喜欢

邓拓夜话燕山
燕山水库
吉金夜话(五)·墙盘
潇湘夜话
燕山水库
家在燕山
邓拓挨批后想当颐和园园长
《围炉夜话》整本书的“微诵读”
燕山秋意图
裹着鲜花的毒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