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雪健:最会演戏的男演员

2022-12-17文贝瑞酱

时代邮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老街坊李雪健演戏

文贝瑞酱

李雪健剧照

2022年的国庆档电影,最值得期待的一部电影便是《万里归途》。演员阵容众星云集。既有张译、殷桃这样的演技派,也有王俊凯这样的流量小生,真正吸引大多数观众走进影院的是老戏骨李雪健。当李雪健在《万里归途》里说出那句:“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胞,我们一定带大家回家”时,让人格外安心。

在微电影《目光》里,李雪健全程只在影片结尾有一句台词。即便如此,单凭肢体和表情,他依然塑造了四个不同的角色:父亲、导师、校长、老兵。演戏的最高境界不过如此,只是单单看他站在那里,人物形象就已经立起来了。

关于他的演技神话,我们听了很多—— 出道40余年,33次斩获影帝;国内唯一的大满贯获得者,前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公认的内地最会演戏的男演员之一。

演什么就是什么

1990年,中国第一部大型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当时造就了万人空巷的热播盛况,其中饰演宋大成的李雪健,也成了时下最红火的男演员。

单论做演员的硬件,李雪健并不算理想。他个头不高,长相也不出众,但也恰巧胜在他其貌不扬,诠释朴素善良的好人,再让人信服不过。

李雪健饰演过不少好人,包括楷模。比如焦裕禄、杨善洲。这种正面角色很容易显得不真实、脸谱化。但放在李雪健身上,角色总会长出骨肉,生出筋血,与角色合为一体。比如,电视剧《焦裕禄》一度让观众以为就是纪录片。

李雪健的厉害在于,他演什么就是什么。如今提起中国父亲的形象,大多数观众脑海里会自动对应李雪健的脸。早年他演《搭错车》里的哑父,就赚取了无数观众的眼泪。

前些年又在《嘿,老头!》里出演一个患阿尔茨海默病的父亲。光是一个手抖还偏要喝酒的镜头,这个固执老头的形象就鲜活起来。李雪健的表演不着痕迹,极其生活化,表演好人和普通人,对他来说信手拈来。而这位演技大拿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在于他对复杂人物的诠释。

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中,在李雪健狂放的演绎里,嬴政不只是我们印象中的千古一帝。在雄才伟略的代名词之下,他更是一个极度矛盾的人。他可以突然顽童一般大喝:“你们都听到了,燕王,要杀寡人了!”也可在被荆轲刺杀过后,又饱含热泪,痛哭流涕:“你为什么要杀我?”他剥下千古一帝高贵的外壳,充分展现了嬴政的复杂性—— 疯狂、狠毒又天真、外放。这是一次对人物形象的彻底打破和重塑。

另一次,则是1998年版的《水浒传》,李雪健颠覆了传统视角下的宋江。在这一版本中,宋江不再是我们熟悉的梁山好汉、江湖豪杰。他腹黑,阴柔,手无缚鸡之力,却又精于算计,野心勃勃。光是收编后跪拜朝廷时高高撅起的后腚,立住了一个扭曲的人物。李雪健回忆起那时《水浒传》播出后,因为宋江让人恨得牙痒痒,吓得他一度不敢回山东老家。

还有《新上海滩》里的大亨冯敬尧、《少帅》里的张作霖、《1942》里的李培基……李雪健总有让角色立体起来的能力,让观众通过他看向人性的复杂与幽深。

每一次演戏都用尽全力

作家史铁生专门为李雪健写过一篇文章,在介绍李雪健其人时,语气不乏诙谐幽默:关于身高,他说情绪好了是1.72米,情绪不好就是1.7米。平时体重是70公斤,拍戏时就不一样,根据角色的身世可以大减。体重的弹性设定,贯穿了李雪健40多年的职业生涯。

早在李雪健27岁的时候,他得到了第一个重要的演出机会。出演话剧《九一三事件》中的反派林彪。一开始李雪健还是作为替身,因为过于努力,成功“转正”。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李雪健不仅剃了同款光头,还在一个月内快速瘦身20斤。

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琢磨角色上,努力把角色的生平细节都一一刻录在脑子里:“林彪胃不好,所以他早上起来,一定要吃黄豆。他衣兜里一定有两样东西,望远镜,还有黄豆。”就连怎么走路,李雪健都通过纪录片熟稔于心。

如此扎根角色,成功为他取得履历上大写的一笔—— 中国戏剧界最高奖项“梅花奖”。

李雪健时常为了角色忽胖忽瘦。出演焦裕禄的时候,为了呈现出这位人民公仆的操劳憔悴,他每天只喝白菜汤,在短时间内暴瘦。即使可以借助化装,但他仍然以这种堪称自虐的方式,体会重病缠身的虚弱感。这部电影在那个年代引起的轰动,不亚于当今任何一部电影。票价3毛的年代,收获1.3亿元的票房。可是站在颁奖台上,李雪健却说:“苦和累都让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李雪健深知,受人喜爱,是沾了角色的光。唯有以几十年如一日地踏实演戏,每一次都用尽全力,才对得起角色。

也有一次例外,让李雪健后悔至今。在拍摄《横空出世》时,他饰演的是一线部队指挥官冯石。战场杀敌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军人普遍是消瘦的。但那次李雪健没来得及减肥。为此他埋怨自己:“41年胖了一次,我永远对不起观众。”“我如果再瘦20斤,那个角色会更有魅力,更有力量。”

2001年,在拍摄《中国轨道》的时候,李雪健检查出了鼻咽癌,为了不耽误剧组进度,李雪健上午和妻子去医院做化疗,下午回剧组拍戏,一直坚持到他杀青。每次他忍着剧痛拍摄时,工作人员都在一旁抹泪。好在几年后,李雪健的病痊愈了,然而疾病的后遗症一直延续到今天。

真正的老艺术家

作家史铁生笔下,还记录过李雪健的一件趣事

在他成名后,有天傍晚骑着车急急忙忙去幼儿园接孩子。碰见一个老街坊冲他大喊:“哥们儿上哪去?”李雪健随口应了一声,继续蹬车。结果老街坊不乐意了,在背后叨咕了一句:“哥们儿怎么不理人,牛啦?”李雪健一听,连忙掉头回来解释:“我得接孩子去,这都快晚了。”老街坊转怒为喜,一挥手:“快去!”

与生活中的这幕截然相反的是他出席活动时的场景。

每逢影视行业的颁奖盛典活动,李雪健一出现,所有同行后辈或夹道相迎,或起立致敬。可无论多么德高望重,都没能改变李雪健一以贯之的生活方式:低调,简朴。对此史铁生写他的这句话再恰当不过—— 除了“认认真真演戏”之外李雪健再无所长;除了“清清白白做人”之外李雪健再无奢望。这种对于名利、对于演员身份的态度,李雪健如同行业明灯,不断启发着后来者。

在某次颁奖典礼上,胡歌超越李雪健获奖时,特意来到他面前表示:“受之有愧。”在跟李雪健同坐过一次飞机之后,他倍感愧疚。“李雪健老师德高望重,这么高的年龄,他只带了一个随行人员,我很惭愧,我带了三个随行人员。”从此,胡歌出行也一切从简。

黄渤在分析李雪健的表演时也充满敬仰。“有的是自己带的个人魅力,有的是沉淀下来的力量”,而李雪健两种都是,“他真的就是融进去了,是用骨血在演戏。”

跟李雪健合作过《我和我的父辈》的沈腾,回忆起一起表演的点滴,忍不住眼圈泛红。“自打李雪健老师进场后,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老艺术家,表演的那种准确。大家也都知道他的病很严重,拍完每一条,他都在旁边拿手绢咳半天,但回来还是百分百地投入到表演中。那时候你真的会肃然起敬。”

因为身体原因,李雪健深知自己必须珍惜时间,对自己更加严格要求。一辈子勤勤恳恳演戏,只为对得起观众。

猜你喜欢

老街坊李雪健演戏
李雪健的两次愧疚
你是爱演戏的人吗
石景山有个“老街坊”
石景山老街坊来了
“老街坊”:石景山的新名片
白敬亭 踏踏实实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