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皮革类文创设计中的应用

2022-12-17雷江雪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皮革文创传统

雷江雪

(成都文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1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皮革类文创产品发展的分析

1.1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首先是一个地理概念,因为它带有不同地方的区域性,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域的人们会接受不同的文化熏陶,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不同地区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从而形成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例如:在江南地区因为商品经济的发达就出现了以苏州为代表文人画艺术;但在云贵高原等边疆地区所体现的是以当地文化为特色的少数民族艺术。在不同的区域人们接受了不同的文化,孕育出不同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时代对文化交流中,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都选择性地被保留和传承。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长河的磨砺和沉淀中,形成了现在具有鲜明特点的文化。随着印刷术、造纸术等发明的广泛应用,中国的文化能够持续地传播,从而让优秀文化得以传承。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宝贵的资源,一个区域对文化脉络与文化品位的形成,主要来自历史文化的熏陶。每一地域的文化底蕴都是历史长久发展之后形成的,都有不同于其他地域的文化品格。但如今,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面临着失去传承的窘境,没有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如果传统的文化风貌“千篇一律”,缺乏传统的文化标识,那么传统文化就会失去其传承性,而对文化文创的开发可以让传统文化,特别是地域文化以视觉形象的形式传承下去,从而形成地域文化标志。

文化的发展是在相互交流融合中实现思想的碰撞,对文化交流的阻碍往往会造成优秀文化的停滞和消失。因此要对传统文化中不同的优秀文化进行融合,将他们凝聚成文化共同体,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在自然和人为环境的影响下,文创设计将成为中国地域文化发展与融合、创新提供新的途径。

1.2 皮革类文创产品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近几年,皮革类文化创意产品发展迅速,但目前的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依旧不够。在对传统文化中的设计元素发掘过程中,日本成为中国文化创意设计研究和模仿的对象,其在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日本政府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进行扶持,为文创开发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

在将一件产品打上文化标签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这是真的“文创”吗?如何才能打造出兼具历史性与时代性、思想性与观赏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知识性与通俗性的皮革类文创产品?而这正是目前皮革类文创产品研发所缺乏的。在物资极大充裕、信息过载的当下,消费者对“形式服从功能”的产品多少产生了一些厌倦,而此时,“形式服从情感”,承载一定文化符号和内涵,能够使一件成本极低的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成为畅销的消费品,更加受到用户的青睐。例如苏州博物馆推出的首款皮革类文创——“烟云过眼帆布包”,以黑、黄皮革颜色体系,从中国古代书画的艺术图案中汲取灵感,发挥皮革材质的特性,在帆布包上用仙鹤、瑞鹿等动物和绣球花、水仙团兽纹等吉祥图案设计。苏州博物馆充分发掘自身的内在基因,并将这种独特的优势升级到日常用品的设计中。产品一上市,就获得了成功,这为我们开发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艺术基因提供了借鉴意义。

但是随着文创产品的过度开发,产品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设计师在研发文创产品时,往往没有深度开发所在地域文化基因,看到市面上有销量比较好的文创产品时,就蜂拥而上,将其生搬硬套到自己身上,而这样的文创产品,即显得不伦不类,也影响了设计环境的创作开发,导致更多的人选择文创产品的模仿,而不是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生搬硬套出来的地域文化的文创产品不仅在市面上销量不高,严重的还会影响地区的文化印象。如今的文创产品市场的研发,品种虽然逐渐多样化,但是质量也存在着普遍偏低的现象,并且离原本的宣传地域文化初衷越来越远。市场在开发文创产品时,往往盯住地域文化,忽略产品创新性与实用性。文创产品在面临市场时,产品的品质控制、品牌运营常成为短板,这是文创市场的通病。因此,在对地域文化进行视觉图像开发时,既要发掘出文化中比较有特色的部分,也要从长远考虑,以商品质量、实用性为着落点,为文创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就皮革文创设计而言,虽然中国是皮革的生产大国,针对皮革的制品业总量居世界之首。但中国的革制品虽然在产量上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品牌的塑造与文创设计上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设计能力与竞争力都不强。国内皮革制品的在文创设计上有所欠缺,没有形成代表性的设计风格,同时设计者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以及对皮革材料的了解,从而导致我国皮革文创设计的原创能力不足,产品日趋呈现出同质化的特点。

1.3 设计融入传统文化的 皮革类文创产品的可行性

皮革类文创产品的设计首先应该与所要开发的传统文化深度结合,两者可以相交融于一个产品。好的文化资源不仅因为其历史语境的积淀可以挖掘出很多可以开发的文化基因,而且这种资源还可以转换话题势能和消费势能,从而在提高了知名度的同时,也让皮革类文创产品受到足够的关注,形成了对这一文化及产品关注的群体[1]。再次,要关注到用户的感受。在市场中用户的感受是最值得重视的,产品不仅仅是标签、数据或者存在于设计师想象当中的构造,更是地域文化的传播者。但是目前文创产品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设计师与用户需求之间的隔阂,设计师要么低估了用户的需求,没有契合生活的实际场景来开发地域文化文创产品,要么天马行空,忽视需求,这样的产品必然也得不到市场认可。因此深入研究用户的需求,并比对相似产品在市场上优势与劣势,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需要设计师调动起敏锐的直觉去观察市场的变化。而不盲目的只设计产品。例如胶带设计,对胶带的使用最早是伴随着手帐的兴起,而出现了一批收集各个博物馆文创胶带的爱好者,但是对比各个博物馆胶带产品可以发现明显的不同,有的胶带设计目的明确,具有特色,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文物,并且有很强的实用性,兼具功能性和设计感;而有的博物馆胶带产品,只是单纯对某一个文物的抠图工作,让文创胶带成了日常使用的普通胶带。可以看出有些设计师没有在用户感受与地域文化这个层面下功夫,不理解用户购买文创胶带看重的是胶带上的文创内涵,而不是胶带。

文创产品和其他产品最大的不同在于文创产品大多数有地域文化背景作为依托,而中国文化背景又蕴涵有丰富的故事和人文色彩,这也是文创的价值所在,除去实用价值,文化价值是市场主要驱动力。因此,皮革设计师既要设计出好的产品,也要能够讲好地域文化故事,除了能让用户更多地了解到皮革设计师设计的想法与创作用心,另一方面也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色。在市场运营与流量绑定的新媒体时代,讲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必将引来人们的关注,而这也是文创产品设计师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2 传统文化元素下的皮革类文创产品创新设计

2.1 文化带动创新设计

文创产品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包含了有形的物品如帆布袋、胶带、笔记本等,此外还有无形的服务,比如人们对某一文化的推崇。不过我们说得最多的,或者说比较约定俗成的理解都是有形的物品,比如旅游景区、旅游目的地推出的那些有地域文化赋能的文具、玩偶、日用品等实物商品。在皮革类文创身上附上中国地域文化内涵是目前文创开发的热潮之一,似乎要在每件文创的设计都要加上“国潮”才显得有价值、有品位。在消费多样化的时代,文创的类型已经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地域文化已经成为它核心的一部分。文创的灵感也应该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例如李宁2018年在纽约时装周推出的“悟道”系列,运用传统皮革的工艺技法,用文化带动创新设计,将中国元素的“灰黄配”打造得更具潮牌气质,也改变了李宁在年轻消费者心目中的呆板印象。李宁的成功在改变国内新兴消费风格的同时,又将中华文化成功输出国外。

2.2 趣味带动创新设计

在皮革类文创产品的设计中,需要将精炼的文化内涵巧妙地运用在文创产品设计中,从而提升文创产品的内在属性价值,并能够吸引到消费者的趣味。在消费者体会到文创产品带来的乐趣时,从侧面还普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精髓。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学习中,对相关的文创产品同时产生了拥有的浓厚兴趣。以趣味带动创新设计不仅让消费者在娱乐中体会到快感,还能将文化符号作为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媒介,成为文化背景下皮革类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的核心灵魂。

2.3 满足需求的同时兼顾创新设计

皮革类文创产品是需要满足实用性原则的。实用性是每件产品的设计基础,这一点不管是普通商品,还是文化创意类产品,都需要满足的[2]。文化创意产品需要符合实用性原则。普通商品失去了实用性,那么该产品就失去了最基本的价值。相比较而言,文创产品在个别时候可以为了自身的文化属性让实用性适当降低,比如带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创意皮革钱包,可以不用来放钱而只是作为欣赏摆放,依旧受到大众欢迎。当然,如果符合实用性原则会更好。

文化创意产品需要使人们通过外观感受美。与一般商品相比,文化创意产品往往更加追求美。这种美是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文创产品的美是符合其价值规律的,这种美是通过惊喜感来实现的,这种惊喜感是基于用户的心理水平,受众对产品的直观反映以及创新方面最明显的特征[3]。但是同时,设计不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有时,文化和创意产品的美不能落入设计师自己的主观意识中。产品进入市场时,必须始终遵守一般的公众审美准则。这种审美标准可能不需要过多地装饰,但是它并没有刻板印象。根据流行美学和领先的高级美学进行设计时,文化创意产品必须遵循基本原则。

3 基于传统文化元素的皮革类文创产品的设计案例

3.1 对传统文化中文献资源的开发

根据古典文献记载,中国文明经典中记录的“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羿射九日”和“神农尝百草”等神话皆起源于太行山。羿弯弓射九日,化枯焦为绿荫,救黎民于水火的“羿射九日”的地方则在屯留县城西北 30 公里的老爷山上。长治县的黎岭相传是炎帝耆国的地方,炎帝女儿女娃正是在长子县的发鸠山上愤而化作精卫鸟,衔木石誓填东海,因此长子县的发鸠山至今传说是精卫填海故事发生的地方。把这些人物通过现代设计绘制创造,把文献图像化,能够让大众更加直观地体会到地域文化的内涵。在对人物图像进行绘制过程中,要对其中的一些关键元素进行提取,比如可以结合精卫在文献中对她的服装特色、性格特点为着力点进行设计。

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神话故事的描述来设计并绘制画面,能够让消费者更加直观地体会到作者想表达的文化诉求。绘制的画面中进行二次创作,并对其中的一些元素进行提取,可以结合皮革类服装、文化用品为载体进行设计。在设计中我们可以选取在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中三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代表人物大羿、帝俊和精卫进行角色的装饰画绘制。帝俊为妖族之首,鸟头鹿角,身上散射状花纹代表着太阳的光芒。精卫通常以“精卫填海”的文化典故为人所知,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海、精卫与幻化为本体死后的精卫鸟为装饰画形象分别设计皮革类抱枕与手提袋。大羿这个人物,飘散的头发充斥着强大的生命活力,左右两条胳膊上的花纹分别代表传说中大羿左操青蛇,右操赤龙,将其几何化设计并加入其中。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更多地集中在功能的转换上,增强其实用性,使文化创意产品融入观者的生活,从而更好地激发购买欲望。根据中国古代文献中神话传说创造出来的画面去更贴合日常生活。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诸多美术文献,可以创造出新的文化设计,让创意产品的在继承文化基因的同时,更多地发挥出功能转换增强实用性,使中国传统文化创意产品融入消费者的生活,从而更好地激发购买欲望。

3.2 对传统文化中图像资源的开发

在中国绘画中有许多涉及地域文化图像资源,仍然有待开发。例如以紫禁城为代表的封建传统文化,在古代是权威,法则,威严的标志,黎民百姓根本不能也不敢随便去接近,但是放在现代自由平等的社会却不以为然,从2013年起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对紫禁城里的视觉图像进行文创开发,以“卖萌”为主导的文化创意设计中人们印象的那个庄严肃穆的宫殿突然变得时尚起来,曾经威严的皇族历史人物通过“卖萌”、“漆龙珠耳线”、“奉旨旅行”、“宫廷娃娃”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得到了空前关注,正是设计者们找到了对于现代社会大众“反差萌”的一种好奇心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的成功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文创产品的理解与包容,证实了传统文化也能变得“潮”起来被人们所接受。收藏在故宫里的《千里江山图》作为宋代著名的山水画,在现代运用新型复合皮革材质和激光技术进行设计处理,实现该秀丽风景的书签式设计。在皮革上进行山水画微雕,从中可以看出对线条细腻地刻画,以寄情山水的艺术形式来实现对现代文创设计的多维度升级,营造出世外桃源、世外仙境的绝妙风景[4]。

再比如,近几年大火的国创动漫《一人之下》由腾讯动漫主导的与云南省合作打造得国潮系列“人有灵”系列皮包。本轮“人有灵”选择与云南大理当地老字号“妈妈制造”合社进行联动,将传统的皮革制作工艺运用在“人有灵”云南版的设计当中,以年轻人的时尚来诠释传统技艺,用动漫的方式演绎云南特色元素与当地文化结合地域的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能够在设计和应用中具有具体的可使用性和可行性,对未来创新产品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4 结语

皮革类文化创意产品对中国传统文化开发利用是一种全新的结合,不仅仅提升了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赋予产品更高的文化审美意义和内涵。皮革文创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要充分考虑产品的文化价值和消费者的实用价值,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的设计思维[5]。在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消费浪潮下,消费者对文创产品中的审美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所以皮革类文创产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经济效益的载体,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内涵进一步拓展。皮革类文创产品是皮具为载体的个性产品,要将从古至今一直被使用,如今它们仍被现代设计所使用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表现出来。不同的神话系统对异形思维的体现,这也证明不同的文化系统具有相同的审美基因。了解这个基因在当代国际化的发展中尤其重要。只有在文创作品上表现出真诚的情感,文创产品才能具有生命力,这样设计才不会徒有其表而失去灵魂。伴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维护中国艺术产业独立性的需要,要求从业者必须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发掘。基于这一思想,笔者试图皮革类文创设计为例,探索文创产品设计的价值,以期望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皮革文创传统
陶溪川文创街区
皮革回潮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足球上到底有多少块皮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