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短情长,家国同心
——读林觉民《与妻书》有感
2022-12-17郑硕琪
□郑硕琪
“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王安石认为,只有先爱自己才能推己及人,这是爱最初的形态。“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是秦观笔下的爱。忠贞不渝的爱情自古以来便为人颂扬称道,这是爱的第二种形态。而在林觉民的《与妻书》中,我看到了爱的第三种形态,便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家国情怀,是“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的民族气节,这是爱的最终形态——爱自己的国家。
在那个时局动荡、硝烟四起的年代,有识之士为挽救国家而四处奔走呼喊,林觉民便是其中一员。广州起义前三天,或许是预感到自己会遭遇不测,林觉民写下了感人肺腑的《与妻书》。信中有两人那无限眷恋的往事,有他对妻子饱含深情的宽慰。最令我动容的是书信开头所说的:“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他早知此去便是永别,心中亦有许多不舍,可他仍毅然决然为国家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种对国家、对革命的忠诚,直击人们的心房。我想,就算他知道会失败、会牺牲,若是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为了国家,他依旧会做相同的选择,就像他所说的“吾牺牲百死而不辞”。
爱自己、爱他人、爱国家,这似乎是一道选择题,但林觉民说:“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正是因为深爱着妻子,让林觉民有了面对死亡的勇气。这封信中,充满了林觉民对爱的辩证思考,他愿与妻子厮守到老,可“遍地腥云,满街狼犬”,这样简单的愿望有几家人能够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将他的爱推己及人,于是“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林觉民告诉我们,爱并非空中楼阁,“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大爱,是来源于对妻子“并肩携手,低低切切”具体的爱。“无情未必真豪杰”,正是点滴生活中爱的微光,给了他成就大爱的勇气。
当国旗冉冉升起,国歌在耳畔奏响,我的心中充满了无言的感动——或许那就是对国家的爱。几个月前,南昌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看着往日生机勃勃的校园变得沉闷,看着同学们不安迷茫的眼神,我试图改变现状,努力让自己去做些什么。于是,我报名成为一名校园防疫志愿者,在学院全员核酸检测时协助录入信息、维持秩序。每天6 点钟早起做志愿服务有点累,但我内心感到无比踏实。一天,我结束志愿服务,走出检测场地,迎头看见了教学楼前飘扬的五星红旗。那一刻,曾经抽象的爱国热情变得具体——对同学、对学校的爱,让我和祖国在此刻联结在一起。
林觉民用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心怀天下、心系祖国的爱。我通过这段特殊的志愿服务经历,触摸到这份大爱的一角。我相信,在今日的中国,仍有许多人正书写、传递着这份爱。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燃尽青春建立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张桂梅令人敬佩;戍边战士陈祥榕日记中“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令人感动;在隔离病房里,戴着口罩、隔着玻璃和爱人亲吻的陈颖护士令人动容。这不正是林觉民“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精神延续吗?
和平年代也有英雄存在,而英雄亦是肉体凡胎,却正因其凡人之心,更拥有感动人心的力量。林觉民写下这封诀别信时不过24岁,正是与我们一样的风华年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当扛起时代重任,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让微光汇成火炬,照亮青春奋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