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腹泻病因及防治方法
2022-12-17任庆东
任庆东
(阜新市海州区城区经济发展保障中心,辽宁 阜新 123000)
阜新位于辽宁西部,北临内蒙古,人均耕地面积大,玉米秸秆多,牧草丰富,非常适合发展畜牧养殖业。肉牛养殖作为畜牧养殖的一大项,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养殖数量和规模日益扩大。在肉牛养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遇到各种疾病的侵袭,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其中,犊牛腹泻近两年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引起了养殖户的高度重视。犊牛腹泻的主要病症是拉稀便、软便或水样便,呕吐、脱水和体重减轻,往往会导致犊牛生长缓慢甚至死亡。犊牛腹泻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病毒性腹泻、犊牛副伤寒、犊牛白痢等,也可由饲养不当、环境刺激、药物刺激等非传染性因素引起。本文分析了导致犊牛腹泻的常见病因,探讨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养殖户参考。
1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
1.1 非传染性犊牛腹泻
犊牛免疫力低下:犊牛出生后没有能够及时吃到初乳或乳量不足,使体内形成抗体的免疫球蛋白贫乏,导致犊牛免疫力低下,对疾病及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降低,如果胎便不能及时排除的话,就会由于胎便的发酵,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刺激胃肠黏膜从而引起腹泻的发生。出生1~2个月的犊牛由于此种原因导致的腹泻往往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母牛的身体状况及营养水平不良:妊娠母牛的身体状况不佳,比较瘦弱,则容易产出体弱的犊牛,这样的犊牛往往抵抗力低下、体质衰弱,容易发生腹泻。另外,哺乳期母牛营养状况不良的话,所产乳汁也往往营养不好,如母乳中维生素B缺乏,会导致犊牛胃肠蠕动机能障碍,维生素C缺乏会使幼畜胃的分泌机能减弱,这些都会导致犊牛腹泻发生率的升高。
犊牛饲喂不当:犊牛出生后取食初乳过晚的话,有可能因为饥饿而舔舐周围污物,由于肠道功能较弱,有害菌大量繁殖后出现腹泻的症状,所以,让犊牛及时开口取食牛初乳极其重要。另外,如果进行人工哺乳,一定要定时、定量且乳汁的温度要适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极易导致腹泻的发生。乳汁温度过低,可引起犊牛胃肠机能失常,引起腹泻,温度过高会引起口腔炎、胃肠炎,抑制胃肠分泌和蠕动机能,导致腹泻的发生。犊牛在断奶阶段也容易出现腹泻,主要是由于食物突然从液体转变为固体,体内的消化酶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这种变化,这时犊牛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极易发生。另外,犊牛的饮水不当也会引起腹泻的发生。当犊牛口渴时,如果未能及时饮水,则容易导致在饮水时突然饮用量过大,从而导致水中毒的出现,造成发病。
环境应激:牛舍内通风不良、过于拥挤、秋冬季节气候骤变等因素都会导致犊牛出现应激反应而出现腹泻。
药物因素:犊牛如果发生了其他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药物不当,也会引起腹泻发生。比如,犊牛发生了便秘,在治疗便秘时若使用泻剂过量,可引起犊牛腹泻。犊牛长期应用抗生素,会导致体内微生物菌群失调,消化功能下降而导致腹泻的产生。
1.2 传染性犊牛腹泻
细菌性腹泻:犊牛白痢、犊牛副伤寒是最常见的引起犊牛腹泻的两种细菌性疾病。犊牛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依据症状可分为败血型、肠毒血型、肠炎型3种,以败血型最为常见,主要症状为败血症及腹泻,粪便淡灰白色。该病主要危害新生犊牛,特别是出生后1~3日龄的犊牛最易发病,死亡率高达80%以上。犊牛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烧不退、腹式呼吸、腹痛剧烈、腹泻严重,粪便为灰黄色黏液,具有恶臭味道,有时混有血丝,发病严重未得到及时治疗的患牛常于3~5天死亡,死亡率最高可达50%。该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病毒性腹泻:病毒性腹泻是引起犊牛腹泻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常见的病毒主要包括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1周龄以内的犊牛最容易发病,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2~3周龄犊牛最易发病。病毒引起的腹泻,粪便多呈黄白色水状,同时犊牛出现全身症状如精神萎靡、厌食、呕吐等。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已发病的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冬春季发病率较高。
寄生虫性腹泻:犊牛发生寄生虫感染后也容易出现腹泻的症状,比较常见的寄生虫主要有球虫、蛔虫、隐孢子虫等。新出生的犊牛由于抵抗力差,相对比较容易感染寄生虫。犊牛感染蛔虫后,会引起犊牛肠炎、下痢、腹痛等,粪便具有恶臭的味道,有时会排除蛔虫虫体,14~120日龄的犊牛症状最为严重。犊牛感染球虫病后以恶臭的血痢、消瘦为主要症状。发病初期,粪便中常混有血丝,随着病情发展严重后粪便中会混有大量的血水及肠黏膜,病牛常卧地不起。
2 犊牛腹泻的综合防治
犊牛腹泻的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在加强母牛营养供应、做好犊牛饲养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导致腹泻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才能最大限制减少犊牛腹泻造成的经济损失。
2.1 加强妊娠母牛饲养管理
妊娠母牛的身体健康状态和营养水平将直接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和出生后的犊牛的健康程度,母牛状况好,所产犊牛也不会过于虚弱,发生疾病的概率也会有所减少。要加强妊娠后期母牛的饲养管理,保证其营养供应,提高所产乳汁的营养水平,确保犊牛能从乳汁中得到所需营养。对妊娠后期的母牛要供应充足的蛋白质,适当增加青草、干草和维生素饲喂量,提高所产初乳或乳汁的营养水平,降低母牛产后酮病的发生概率,减少新生犊牛中毒性腹泻的发生。此外,妊娠母牛圈舍环境要保持清洁、干燥、温暖,坚持对牛舍环境进行定期彻底消毒。
2.2 加强犊牛的饲养管理
一是尽快让犊牛吃上初乳,最好在出生后的1小时内吃上,此时犊牛吸收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最强,能最大限度提高犊牛的免疫力,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二是如果犊牛需要进行人工哺乳,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且乳汁的温度要适宜,不能过高或过低。三是饲养过程中要保证泌乳工具、饲料盆的清洁,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四是犊牛从吃奶到断奶开始吃饲料的这段时期,是对胃肠考验最大的一个时期,这时一定要注意一点点地增加喂料量,不能一下子饲喂太多的饲料,避免犊牛出现消化不良而导致腹泻的发生。要及时给犊牛补充微量元素硒,可以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五是绝不能给犊牛饲喂变质的草料,不能给其饮用受到污染的水。
2.3 及时治疗传染性腹泻
细菌性腹泻的防治主要以加强饲养管理、疫苗预防和药物治疗为主。对于腹泻不太严重的犊牛,可以口服一些益生菌,补充犊牛肠道益生菌,从而控制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等有害的致病作用,减轻腹泻的发生。对于腹泻较严重的犊牛要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犊牛已经出现严重脱水症状,则要及时采用0.9%氯化钠溶液或等渗葡萄糖氯化钠溶液进行补液。由于病毒性腹泻没有特效药物,所以,在防治中,主要是以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预防为主。对于已经发病的犊牛,治疗上主要是补液纠正脱水,仔细护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减轻腹泻的发生程度,尽可能降低犊牛的死亡率。西医上可采用环丙沙星或氨苄青霉素进行静脉注射。中药可采用一些强心、保肝、消炎、止泻的药剂。
对于寄生虫导致的腹泻,主要是做好定期驱虫工作。在犊牛15~30日龄时要进行一次驱虫,可选用的驱虫药剂为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等。同时要加强牛舍内卫生管理,及时清除牛舍内外的粪便和尿液,彻底杀灭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