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县生态公益林资源调查研究
2022-12-17马洪艳
马洪艳
(国有朝阳县朝阳林场,辽宁 朝阳 122629)
生态公益林的科学经营、合理布局和科学管护促进了全县林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为维护县域内林业生态安全、生态公益林发展、社会生态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 生态公益林现状
朝阳县有公益林小班数为3.6万个,面积为22.3560万公顷。按地类划分为,乔木林地82484.1公顷,疏林地4006.7公顷,特规灌木林地92652公顷,宜林荒山荒地32890.7公顷,宜林沙荒地12.9公顷,未成林造林地6423.7公顷;按林地权属划分为,其中国有林地面积31384.7公顷,集体林地面积112123.5公顷,其他林地面积80052.1公顷;按林木权属划分,所有权为个人95082.7公顷,国有31040.3公顷,集体17326.2公顷,其他17.6公顷,铁路41.4公顷,其他80052.1公顷;按保护等级区分,国家公益林保护等级Ⅰ级75665.4公顷,Ⅱ级335.9公顷,Ⅲ级71514.8公顷,其他76044.2公顷;按森林类别划分,国家级公益林地174467.2公顷,地方公益林地8864.7公顷,一般商品林地28396.3公顷,重点商品林地11729.2公顷,其他林地102.9公顷。
2 存在问题
一是社会经济发展与占用生态公益林林地的主要矛盾始终贯穿于生态公益林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发展社会经济必然会对生态公益林资源产生一定程度影响,譬如建设养殖场、光伏项目、风电项目占用林地等,必然会占用生态公益林地,导致生态公益林地的林木数量、林地质量和林分结构的变化。二是生态公益林小班边界存在误差,使得全县生态公益林地面积不准确。三是生态公益林管理制度不完善,管护不到位,变档不及时。
3 发展建议
3.1 科学调查
卫星影像图监测是保证生态公益林监测结果真实准确的最为科学的技术手段。建议县级生态公益林管理部门采用通过卫星影像图和现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全县现有生态公益林地进行普查,调查因子要详尽,主要包括地类、树种、龄组、优势树种、每公顷株数、树高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
3.2 加强技术培训
由于县级林业技术人员所限,各乡镇场林业站和国有林场是生态公益林普查的主要技术力量,但是他们不具备熟练的监测技术,无法保障生态公益林监测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在全县生态公益林监测前期应该组织全县林业技术人员进行分批培训,熟练掌握生态公益林监测的技术方法,同时要加大在监测工程中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
3.3 持续调查
生态公益林管理是一个复杂、长期、具有延续性的管理过程,生态效益的充分显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营管理到位生态公益林系统才能更加健康有序发展,生态效益就会越来越好。所以县级生态公益林管理部门要实时掌握生态公益林林地和林木的动态变化,经过多年的连续调查总结经验和实践积累,掌握全县生态公益林资源的管理规律,助力生态公益林健康有序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