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的思考

2022-12-17刘安石黄国明许保民

现代园艺 2022年21期
关键词:菏泽市环境治理生态

刘安石,黄国明,许保民

(1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农业农村局 274100;2 菏泽市定陶区林业技术服务中心 274100)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明确部署。新时代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老大难”“拦路虎”,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本研究以菏泽市定陶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为例,探索新时代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途径及方法,通过工作实践,认为新时代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应以生态振兴项目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加大农村环境修复等工作,努力突破瓶颈,真正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根本改善。

1 菏泽市定陶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菏泽市定陶区地方财力薄弱,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缺乏资金支持。农村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以目前地方财政资金投入来看,建设效果不太明显。因此,加快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1.1 农村生态资源保护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近几年来,菏泽市定陶区从严加强土地资源监管,确保了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守牢了粮食安全底线。通过深入实施“四减四增”专项行动,扎实开展“九场标志性战役”,PM2.5、PM10浓度分别较2016 年下降43.8%、25.4%,空气质量得到改善,但仍需进一步治理。2021 年,定陶区万福河、南渠河2 条主要出境河流断面水质由2016 年的四类提升至三类,仍需进一步改善;定陶区林木覆盖率为25.4%,远低于绿化先进地区平均水平,造林绿化后劲乏力。同时,城乡“二元制”逐渐打破,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更加突出。因此,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迫在眉睫,任务艰巨繁重。

1.2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

由于长期以来的作业模式,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农村生态治理的“关注点”。据统计,2019 年定陶区化肥施用量(折纯量)3.03 万t,2020 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2.77 万t,下降8.5%;2019 年农药施用量0.065 万t,2020 年农药施用量0.06 万t,下降7.6%;2019 年秸秆利用率92.38%,2020 年秸秆利用率92.7%;2019 年农膜回收率85.78%,2020 年农膜回收率90.33%;2020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3%,2021 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7.24%。总体上看,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增效等措施,化肥、农药施用量能够实现零增长,但施用量仍然较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

1.3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仍需持续发力

2017 年菏泽市定陶区印发了《菏泽市定陶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为加快解决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行动指导和制度保障。定陶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下大力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很大进展,如期完成了行动目标。但对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需求,仍有不少短板:一是农村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定陶区有11 个镇街334 个行政村876 个自然村,农村人口54 万人,村庄数量多、住址分散,前期农村基础设施底子差,推进农村“四清一改两提升”工作中,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村内塘沟、畜禽养殖粪污等生活废弃物,改善农村“路水电气房厕及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较重,困难较大。二是运营管护机制不成熟,人员保障、技术支持跟不上,一些惠民政策执行不到位。

1.4 治理模式有待创新

新时期,环保意识已深入人心,“绿水青山”“清新空气”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之一。但由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头绪纷杂,农村生态治理中存在“九龙治水”“多头管理”,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依靠政府推动的农村生态治理方式单一,企业、社会、基层社区和农民等主体参与程度不高,“多方参与、整合共治”的模式尚待成熟,治理模式有待创新。

1.5 农村绿化渠道收窄

受国家政策影响,菏泽市定陶区作为平原粮食生产大县,农村造林绿化用地困难,随着新农村改造步伐加快,原有的村头荒、宅基地“四旁”、废旧坑塘等消失,造林面临无地可用。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步伐加快,各种项目在农村落地实施,不断侵蚀原有林地,农村造林绿化渠道收窄。

2 新时代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

2019 年9 月,菏泽市定陶区制定了《菏泽市定陶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对生态振兴作出总体设计和阶段谋划,从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农业产地环境保护、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加强农村环境面貌治理等方面统筹发力,共同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全面提升。

2.1 创新完善体制机制

2.1.1 建立长效工作推进机制。构建菏泽市定陶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制定印发《菏泽市定陶区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工。成立专门领导班子,设立办事机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上下一心,协同推进,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工作落实落地。

2.1.2 建立日常督导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纳入全区高质量发展考核,成立督导考核组,加大日常督导力度,建立健全工作台账报送制度,实行一月一调度、半年一评比、年终集中考核制度,对考核效果不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推进的单位和个人,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强化结果运用,以鲜明的考核导向倒逼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加快推进。

2.1.3 建立政策资金扶持机制。一是完善政策配套。制定出台《定陶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资金补贴管理办法》《定陶区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弃农膜回收处理实施方案》《定陶区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激励扶持政策性文件,搭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四梁八柱”,从政策上保障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正常开展。二是加强资金扶持。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优先支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集中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粮棉油绿色高质高效项目、耕地安全利用项目、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项目、化肥减量增效项目、畜禽养殖粪便污染专项整治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农村环保设施建设等一大批建设项目,3年来,共投入财政资金2.7 亿元,有效保障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开展。三是撬动工商金融社会资本。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充分利用“鲁担惠农贷”等农业农村政策性担保贷款,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置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专项金融扶持政策,撬动工商金融社会资本投向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领域,3 年来,共撬动工商金融社会资本3.2 亿元投入农村生态环境领域,推动了相关技术应用推广、农业资源节约、生态保护修复、废弃物处理利用等的实施。

2.1.4 建立多元参与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始终把农村生态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出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专项扶持政策,发挥媒体舆论宣传引导作用,引导企业、农民、社会组织、农村社区等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推动环保组织积极投身农村环保事业,构建了初具成效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生态治理体系。

2.1.5 建立科技人才培育机制。大力实施科技、人才兴农战略,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科技支撑和人才建设,推广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模式,培育了具有绿色发展理念、掌握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1000 余人。

2.2 建构一批农业绿色发展模式

近年来,菏泽市定陶区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中大胆推行改革,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总结提炼可操作、可复制的经验,形成了一批农业绿色发展模式。

2.2.1 高标准农田“建管一体化”模式。对标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要求,严把设计关口、质量关口、管护关口等关键环节,创新“建管一体化”机制,将管护纳入工程建设的组成部分,将质保期规划为“质保期+管护期”15 年,实行公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明确了产权和管护主体,有效解决了农田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农田667m2均次灌溉用水节约40m3,灌溉成本降低40%以上,达到了“省时、省力、省钱、省工、增产、增效”的良好效果。

2.2.2 “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粪污发酵-有机肥-粮食(林果、蔬菜等)”生态循环模式。针对粮食、设施蔬菜等产业,因地制宜收集秸秆、尾菜、落叶、沼渣、菌渣、粉碎枝条等废弃物,在地头、坑塘组织轻简化堆肥,自造自用。依托大型养殖场,合作社,枝条粉碎、有机废弃物收集堆肥企业和沼渣沼液收集清运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新建堆沤池,购置固液分离、清运、翻抛、一体化堆肥机等机械设备,提升有机废弃物规模化处理能力。集中腐熟发酵后就地就近供应农户使用,667m2用量2.5m3,减少化肥用量15%以上。在有机肥使用上,安装水肥一体化设备的设施蔬菜采取“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未安装水肥一体化设备的设施蔬菜采取“有机肥+配方肥”技术模式。建设设施蔬菜有机肥替代化肥核心示范区1533hm2,累计堆沤有机肥10 万余m3,辐射带动面积6666hm2,被评为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区。

2.2.3 数字化节水灌溉管理模式。建设全区水务数字化管理平台,完善了水务监控指挥中心智能化系统,按照“统一数据资源、统一支撑平台、统一网络、统一门户、统一地图展示”的顶层设计要求,对全区水库、水厂、供水站、田间工程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立体化监测,实现水务数据的统一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为提高群众节水意识,群众在灌溉中实行刷卡取水管理,农业用水实行定量分配和阶梯水价,超过用水定量加收水费。在水费计收工作中,实行一卡一表计量收费,并在有条件的区域逐步推广卡表制,实行预收费制。同时,坚持计收两条线,有效杜绝了乱计费、乱收费等违规行为。

2.3 强化农业产地环境保护

近年来,菏泽市定陶区高度重视农业产地环境保护,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大中小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实施各项生态农业工程,探索推广了一批农业产地环境保护技术模式,实现了资源保护、生产清洁、废物利用、产品安全、功能拓展的绿色农业建设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大力实施了以水肥一体化为重点的农业节水、农药减量、化肥减量等农业措施。化肥农药用量逐年减少,大力推广有机肥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降解地膜利用、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病虫害综合防治、绿色防控等生态农业技术。2021 年,定陶区大力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活动,推广应用高效新型肥料推广面积超过36666hm2;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880hm2,累计达到4313hm2;建立设施蔬菜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示范区15 处,示范面积1533hm2;收集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11 万m3,通过添加高温腐熟菌剂无害化处理,堆沤成优质有机肥5.7 万余m3。大力推行先进技术,着力提升和保护耕地质量。2021 年,在全区设置地膜残留监测点11 个,大力推广标准地膜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推广标准地膜面积133hm2,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示范田面积13hm2。综合应用截污建池、改造提升雨污分流设施和就近还田等技术,建设三级沉淀池130 余个,共计15000m3,购置固液分离机96台,购置安装太阳能移动沼气池设备50 台,建设储粪棚75 个,修复雨污分流管道20000m。

猜你喜欢

菏泽市环境治理生态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生态养生”娱晚年
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菏泽市木瓜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菏泽市苗木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陕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显现“叠加”效应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