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国内邮轮旅游研究前沿及展望
2022-12-17倪菁
倪菁
(闽江学院经管学院旅游系,福建 福州 350108)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2022年是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历史上受到最严重打击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的邮轮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如航线复航、疫情防控、游客风险感知、突发事件处理等。但是,如何破解这些现实问题不仅是邮轮业界的职责所在,也是旅游学界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学界尚未出现关注在疫情背景下国内外邮轮旅游研究的综述性文章。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疫情背景下国内外邮轮旅游的研究现状,借助中国知网(CNKI)中文数据库,文章梳理2020-2022年邮轮旅游的国内核心文献,对比疫情下国内邮轮学者的阶段性成果,希望为疫情常态化下中国邮轮复航和后续邮轮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1 数据收集的方法
中文文献来源于CNKI 中文数据库,以“邮轮”或“邮轮旅游”为关键词,对2020-2022年新冠疫情爆发期间所公开发表的邮轮旅游文章进行筛选。为保证文章精确性和质量,“来源类别”勾选为CSSCI,共查找到21篇文献。通过逐篇阅读,剔除短篇通讯、与研究主题不相关的文献,共获得19 篇符合条件的核心中文文献。
2 研究结果
2.1 总体趋势
笔者借助CNKI 中文数据库,对2020-2022年关于邮轮旅游的文献进行统计,提取的核心文章有19 篇,该时期的邮轮研究除了发表在《旅游学刊》、《旅游科学》等旅游类核心期刊之外,也发表在地理、管理、法律、艺术、传播学等其他学科期刊上。84%的文章均采用联合发表,其中,孙晓东发表核心文章3 篇,是国内邮轮旅游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第一作者所属的区域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上海、大连两地,主要的研究高校为华东师范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这一地理特征正好与国内邮轮港口所属位置完全吻合。中文文献所关注的区域主要以全国范围为主,少部分文章关注全球范围和国内某一特定邮轮发展区域。
2.2 研究内容
2.2.1 疫情背景下相关研究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给中国邮轮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打击,也引发学者对疫情下邮轮业复苏的热议。目前有6 篇文献分别从旅游学、法学、传播学三个学科角度探讨疫情下邮轮业的困境和应对策略。衣博文等以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等理论为依据,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来探讨文化对国内邮轮旅游者行为的影响[1]。研究发现,文化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国内邮轮业复苏的重大突破口,通过设计多元文化旅游产品,特别是融合东方文化特征,有助于重拾国内旅游者疫情下参与邮轮旅游的信心。针对疫情爆发后多艘邮轮被拒入港停靠的现象,李韵依和吴蔚两位学者分别从法律层面分析邮轮疫情防控和救助方面现存的漏洞,并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法律机制,以期实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目标[2,3]。此外,新冠疫情下“日本钻石公主号邮轮事件”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多名学者借助这一典型事例,以传播学为基础从传播路径、用户情感、传播主体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实现更有效地舆情引导和网络生态治理[4,5,6]。通过梳理以上文献可以看出,疫情背景下催生了不同学科的学者对这一业态发展的思考,但旅游学者发表与疫情相关的核心文章仅1 篇,研究成果较少,说明旅游学者对疫情下邮轮旅游研究还不够重视。
2.2.2 邮轮航运管理
针对邮轮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镇璐等通过数学建模,探索邮轮废弃物处理及优化问题[7]。李明琨等分析导致邮轮航运事故的致因,建立邮轮安全预警机制,通过风、雨、浪的交互作用是否达到预警临界曲面值,作为邮轮能否安全航线的决策依据[8]。
2.2.3 邮轮法规
随着日益增多的邮轮民事纠纷,吴煦等从类型结合合同的角度出发,既探讨邮轮公司享有承运人单位赔偿责任限制的权利;又从邮轮游客角度论述邮轮公司丧失赔偿责任限制权利的情形[9]。陈琦从旅游经营者(旅行社与邮轮公司)角度出发,全面论述《旅游法》与《海商法》的制度冲突,并明确《海商法》的优先效力[10]。
2.2.4 邮轮产业
方茹茹等学者从邮轮产业链的上游——邮轮建造业出发,全面审视国际邮轮建造业的发展历程和区位特征,并为中国邮轮建造和发展提供启示[11]。孙晓东等将研究视角聚焦在邮轮产业政策这只“有形之手”的作用上,通过文本分析等方法对2006-2018年135 项邮轮产业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取邮轮产业政策中的五大方面:港口规划与建设、旅游产品优化、产业链拓展与延伸、运行管理系统构建、宏观与辅助支持系统配置[12]。
2.2.5 邮轮市场
从邮轮游客出发,辛欣等通过深度访谈,以出游原因、计划风格、游玩风格、消费意愿、随行人员五大维度为依据,构建6 大类具有特征差异的邮轮乘客用户画像,分别为追求体验发烧客、享受人生夕阳红、心中有家职场人、探索尝鲜企业家、独享闲适夫妻档、分享人生海归派[13]。孙晓东等关注在专业型邮轮游客,以cruisecritic 网站点评数据为样本,对邮轮产品属性进行系统性分析[14]。孙晓东等通过文本分析方法,对全世界邮轮航线分布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对比欧洲、美洲、亚洲和中东四大邮轮航线分布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差异,以期为国内邮轮航线提供建议[15]。通过烟羽模型,李振福等对天津、大连和青岛环渤海地区三大邮轮母港的消费腹地进行划分,对东三省的消费腹地范围从高到低依次为天津、大连、青岛[16]。从邮轮供应链角度出发,曾庆成等探索不同市场状况下邮轮船票销售渠道的选择和定价决策[17];徐成元等从组织游客奖励与营销推广扶持两大角度研究政府如何设计针对旅行社的邮轮最优激励政策[18]。赵立祥等从收益管理理论从发,分析邮轮客舱分配与定价等问题[19]。
2.3 研究方法
2020-2022年,中文核心文章的研究方法首先以定量研究为主,占比57.9%;其次为定性研究,占比36.8%;仅有1 篇文章采用深度访谈、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混合法进行研究。其中,定量研究中,国内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较为多样,包括因子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log 函数标准化、结构方程模型。此外,也引入地理、经济学、数学等其他学科的模型和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如烟雨模型、重心模型、博弈模型、确定性模型、随机规划模型、鲁棒优化模型、EM 算法和Dijkstra 算法等。中文文献的质性研究方法主要聚焦在文献梳理、文本分析、词频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比较分析等。另外,也出现了一些创新的研究方法,如朴素贝叶斯模型、LDA 主题模型,用以揭示微博网友对“日本钻石公主号邮轮”这一舆情的情感特征及关注主题倾向。
3 结论与展望
通过梳理2020-2022年国内邮轮旅游研究,学者除了延续之前的邮轮产业、邮轮市场、邮轮法规、邮轮航运的研究之外,新冠疫情也引发了国内学者对邮轮行业困境及复苏的探讨。研究主要集中在疫情下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旅游市场的重建以及对“钻石公主号邮轮”这一典型事件舆情上的引导。国内邮轮研究的方法也愈加多样,以量化研究为主,质性研究为辅,学者也将其他学科的创新方法应用到邮轮研究中。但是,国内邮轮研究的主要发表在法律、艺术、社会科学等其他学科期刊上,真正发表在旅游核心期刊上的邮轮研究较少,可见国内邮轮旅游高质量研究还十分匮乏。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全国范围或某一沿海邮轮区域,研究的覆盖面有待扩展。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在邮轮供给方面,如扶持政策、法律法规、邮轮供应链、邮轮路线、邮轮港口,对包含游客在内的市场需求方面研究较少。
未来国内研究一是要拓宽研究的覆盖面,增加对邮轮游客、邮轮员工、邮轮公司、邮轮目的地等方面的关注。二是要加强疫情下邮轮旅游的研究,特别是关注疫情常态化控制下邮轮复航催生的新形式——微游轮、境内邮轮。三是要增加对国内游客细分市场的研究,特别是老年人市场。老年人一直都是邮轮旅游消费的主力军,但又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探究疫情常态化控制下影响这类群体邮轮出行的因素,提升他们对邮轮旅游的安全感是学者需要探索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