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沥粉贴金工艺在探海灯杆上的应用

2022-12-17高秋玲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22期
关键词:灯杆塑料膜腻子

高秋玲

(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北京 100091)

1 沥粉贴金工艺的来历

沥粉贴金工艺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的岩洞壁画,当时语言尚未形成,原始人类凭借刻线绘画的方式在岩洞壁上记录日常生活场景。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形态发展到了奴隶社会,以绘画记录生活的表现手法有了显著提升。后来经过战国、汉、晋时期的不断发展,壁画色彩更加丰富,造型更加多变,表现也更加生动,为后来的中国传统艺术风格探索出一条道路。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敦煌莫高窟第263号窟中,发现了最早使用沥粉工艺的壁画。经过隋唐时期的兴盛,这种工艺一直延用至元、明、清,作为古建筑装饰的重要表现手法,并逐渐形成规则制度,体现建筑使用者的地位,强化古建筑装饰效果,彰显政治经济繁荣程度。沥粉贴金画演变至今,不仅技艺更精湛,画面更生动,还充分融入现代艺术生活中,成为居家生活的工艺制品,也成为老少咸宜的工艺体验。

沥粉贴金工艺是两种技法,沥粉和贴金。都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民间技法,饱含祖祖辈辈不知多少代工匠的心血,经过手口相传、经验总结、探索改良,才发展到现在的模样。现如今,沥粉贴金工艺大量使用在古建筑装饰上,突出画面的生动感,让图案更加立体、画面更加丰富,凸凹之间形成相互映衬的效果。贴金则是增强视觉冲击感,突出线条的走势,让色彩亮丽华贵,使古建筑的色彩明暗对比更加鲜明。

2 沥粉工艺

2.1 准备材料

传统做法里,沥粉的材料一般是土粉子、大白粉、滑石粉、动物胶及少量光油调成,但是每个工匠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材料的选择和配比多少会有变化。配制粉腻子之前,需要进行材料的准备。首先要对矿物粉末过筛,不能留有杂质,过筛的同时,对较粗的粉末进行反复研磨,留下精细粉末。矿物粉末是粉腻子的主要成分,粉末的粗细决定了粉腻子挤成线条时的顺滑度,是支撑沥粉条凸出于图案平面的关键。

然后是熬胶,胶为动物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常见的胶有鹿胶、明胶、兔皮胶、骨胶。从厂家购买来的胶通常为颗粒状固体,使用之前需要用水浸泡软化胶颗粒,然后用隔水加热的方法加热至75℃左右,使其成为液体,边加热边搅拌,调节胶的粘稠度,但是温度不能超过100℃,否则胶的性质会发生变化,影响黏性。熬胶时,水与胶的比例根据天气不同而有所变化。天气热时,水量要少,天气冷时,水量稍大。一般春秋季节,胶占一份的话,水占4~6份;夏季,水占3~5份;冬季,水占5~7份。胶的老嫩,决定了沥粉线条与图案结合的牢固程度。

光油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熬制。光油,就是熟桐油,油漆彩绘对光油的品质要求较高,所以一般情况下工匠们都自行熬制。北京地区一般是用八成的生桐油和两成的苏子油熬炼,熬至八成开,下土籽,油与土籽的比例为100:(2~3)。待油熬制成焦状,大约230~250℃时,捞出土籽,继续搅拌,油温升至260℃,沾一滴油使之冷却,若能拉出3cm左右的油丝,就能加密陀僧(一种矿物)了,随即关火即成。

2.2 材料的配制

传统的配制做法是,7成矿物粉末,2成骨胶,1成的光油,经过反复用木棍捣砸,调制合适的黏稠度。配制出来的粉腻子聚合性好,不易松散掉落,粉质流畅顺滑,适宜工匠操作,还有一定光泽度。现代配制方法大多选用大白粉或者立德粉,比例为1:1,搅入白乳胶,粉胶比为5:1,桐油可以换成木器漆。这样配制的粉腻子,密度更高,韧性更强,既能保证粉腻子的黏稠度,又能保持材料的流动性。

2.3 沥粉工具

沥粉的工具称为沥粉器,是一种特制的锥形工具,由三部分组成,粉尖子、老筒子和粉袋子。粉尖子呈锥形空心状,尖端出粉。老筒子也是空心状,能与粉尖子紧密地套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空心锥形体,便于传递粉腻子。根据沥粉线条的不同,可以在老筒子上更换不同形状的金属嘴。

粉尖子和老筒子是用0.1~0.2mm厚的镀锌铁板制作而成,弯成锥形时要焊接牢固,打磨光滑。粉袋子传统做法是采用猪膀胱,但是因为原材料难以获得,现在通常采用坚韧的塑料膜代替。把塑料膜的正中位置覆在老筒子上,用绳子在塑料膜内侧绑扎固定。掀起塑料膜,露出金属嘴,再从外侧绑扎使塑料膜与老筒子再次固定。展开塑料膜,中心处挖个孔,用手指夹住粉尖子并堵住出粉口,手掌托住塑料膜,另一只手将粉腻子灌进塑料膜中,兜起塑料膜,用绳子把塑料膜收口处扎紧,以活扣系牢。沥粉工具就准备好了。

2.4 操作过程

沥粉时,先弯曲食指和中指,指缝中夹住金属嘴,手掌攥紧粉袋子,控制挤粉的多少。另一只手可以托住粉袋子,增强双手稳定性。粉尖子抵在要绘制的构件表面,根据事先拍在建筑构件上的图案印迹,挤出粗细均匀的线条。挤粉腻子的过程就是沥粉。沥粉器的尖端不能垂直于构件上,不利于粉腻子出粉,可以根据操作方向调整角度,使粉腻子挤出时顺畅均匀。每个图案由复杂的线条组成,沥粉时要注意连贯性,沥粉线条末端收粉时,容易出现毛刺,这就要求工匠在收粉时往回带一笔,把毛刺抚平。太长的线条,可以分成几段来沥粉,衔接处注意不要形成粉糊疙瘩。

沥粉是个熟能生巧的技艺,出粉速度,挤粉多少,弧线顺滑不顺滑,凸起均匀不均匀,都不是一日之功。更何况,工匠在建筑里面沥粉时,双手悬空,没有支撑点,全靠自身控制平衡。

3 贴金工艺

3.1 材料规格

贴金工艺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金箔,黄金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工匠们先把黄金融化,制成金条,利用机器把金条压制成极薄的金片,裁成手指头大小,夹在乌金纸里,经过特制的机器反复捶打,厚度能达到0.11μm左右。

金箔有2种,一种为库金,一种为赤金。库金含金量为98%,色泽黄中透红,深沉辉煌。南京金陵产的金箔,每张大小为9.33cm×9.33cm。目前古建筑油漆彩绘主要采用的就是这种金箔。赤金含金量为74%,每张大小为8.33cm×8.33cm,色泽黄中泛白,但也很光亮。

金箔的计量,少量为张,大量为具。1具=10把=100帖=1000张,一具库金约用黄金17.8~22g。

3.2 工具

贴金要准备金夹子,金夹子由竹子制成,尖端要平滑,利用金夹子夹取金箔,才不会损坏金箔。皮肤不能直接与金箔接触,这是因为金箔与皮肤接触非常容易攒成一团,浪费材料。还要准备大白或滑石粉,主要作用是擦拭粘了金胶油的金夹子,防止金箔粘贴在夹子上。棉花也是重要工具之一,贴金完成时,棉花可以擦拭掉金箔多余的飞边,拢齐金箔边缘。

3.3 操作过程

贴金之前,需要先刷色,把底色涂匀。遇到沥小粉的线条,也一并涂刷覆盖。刷色要先涂浅色,再涂深色,这样深色可以覆盖浅色涂刷不齐的地方。刷色后,还要在贴金的部位包一层黄胶,黄胶呈现黄色,与青、绿的底色形成鲜明对比,能突出贴金的范围,还能起到衬托金色的作用。贴金时也会有贴不到的地方,黄胶的衬托可以弥补这项不足。

包黄胶后,还需要打金胶油,这是能不能顺利贴金的关键步骤。金胶油的黏性要靠手来测试,碰触油面,油膜发黏,但是不粘手,金箔能很轻易的贴在上面,护金纸能自然轻松的脱落,这时的金胶油最适合贴金。如果用力按压金箔也粘贴不住,说明金胶油干燥过度。如果贴金箔时,护金纸也被粘住了,棉花团擦拭棉绒也被粘下来,说明金胶油的黏性太大,不适合贴金。必须等到合适的黏性,才能开始贴金。

贴金分为“线金”和“面金”两种方式。线金是指把沥粉的线条贴上金箔,关键是突出棱线的线条感。面金是指把沥粉线和沥粉线范围内全都贴上金箔,突出整体金碧辉煌的效果。

贴金的过程比较简单,但是操作起来难度很大。用金夹子取一帖金,不等分对折,短的一边朝上放置,根据建筑构件上图样的宽窄,撕下合适宽度的金箔,用左手大拇指和小指压住金箔,其余的手指托住所有金箔,用金夹子展开撕下的金箔,从下往上快速划过撕下的金箔,使它像身体这一侧打弯,金箔就会跟护金纸分离,此时,用金夹子夹起打卷的金箔和里侧的护金纸,对准构件上图案的位置,迅速贴上金箔,用手指压实后,护金纸就能自动脱落下来。

护金纸脱落后,可以拿准备好的棉花团随时走金。走金,也称为帚金,像扫地一样,在贴金的地方把宽于图案的金箔、断裂的金箔拢齐,没贴到金箔的部位,可以粘上棉花揉擦而来的细碎金箔,从而使金箔粘贴饱满。

4 沥粉贴金工艺在探海灯杆上的应用

颐和园探海灯杆柱身上的金色祥云就是采用了沥粉贴金工艺。探海灯杆位于颐和园乐寿堂南侧的水木自亲码头。灯杆形似拱门,下有夹杆石,上有铜制贴金云冠连接。灯杆为木质,杆身绘有金色云纹,缠绕上升。从地面至顶端高12.77m,夹杆石外皮处最宽为4.68m。根据《颐和园志》可知,探海灯杆始建于光绪18年。1900年被八国联军破坏,1902年修复颐和园时拆换新杆,1951年因年久失修,拆下杆柱和云冠并妥善保存,1989年原样重建,但灯杆只涂刷了绿色油漆,2018年12月,对东侧灯杆进行简单维修。探海灯杆是皇家园林中仅存的一架灯杆,也是颐和园宫廷区域比较独特的景色之一,建筑的精美纹饰体现了光绪时期高超的艺术水平,对灯杆的恢复有助于还原颐和园历史文物的真实性。根据大量史料和老照片所示,每根灯杆上有25朵左右的金色祥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云与云之间有云腿相连,但又有粗有细。在充分研究了云朵的形态、风格后,我们先在牛皮纸上绘制草稿,专业称为起谱子。然后用针沿着画好的线条扎出若干小孔,小孔要密集连贯,达到能看出图案轮廓的效果,这叫扎谱子。理论上扎谱子完成后就是拍谱子了,但是还需要对立柱基层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先确定地仗层是否干透,指甲划过有白色印迹且不消失,说明基层准备好了。白色印迹一会儿就消失了,说明基层还未彻底干透。如果在上面沥粉,结合不牢,容易翘起脱落。待彻底干透,对表面砂粒进行打磨,浮土过水擦拭干净。

探海灯杆在拍谱子前还刷一道淡青色的胶水汤,便于拍谱子后识别图案。拍谱子。把带有孔洞的谱子围在立柱上,用粉包轻轻拍打有孔洞的地方,让粉末顺着小孔印在立柱上,我们也就成功把线稿转移到立柱上了。

拍谱子完成就是沥粉了,用事先配制好的粉腻子的沥粉器,沿着立柱上的粉迹绘制线条,从上到下依次绘制每一团云朵,云朵上每条弧线要顺滑,连接处不能有断口,也不能出现粉腻子的堆积。沥粉后,对立柱进行刷色。两根木柱通体刷上中绿色,类似于翠绿色偏暗一点,突出古建筑的典雅。然后包黄胶、打金胶油。最重要的是贴金,沿着沥粉线条勾勒的轮廓线,包含轮廓线内侧立柱面上未凸起的平面,全部贴上南京金陵产的库金金箔,使整片云团全部以金色示人。把金箔撕成比云腿稍宽的宽度,便于金箔全部覆盖图案,也能最大限度节省金箔纸。

探海灯杆位于昆明湖岸边,岸边风多,有时候比院落风大,时常把金箔吹的乱飞。为了挡风在灯杆周围的脚手架上挂上金帐子,使灯杆附近尽量形成封闭空间,但是风是乱窜的,在贴金的时候,跟着风的节奏,捋金,夹起,迅速贴在要贴的部位,手指跟上压实金箔。熟练的工匠,刮风的情况下也能顺利贴金,不熟练的最好是在无风的天气操作,以免浪费材料。

贴金后,立柱面有很多翘起的金箔边儿,是多余的边角料,拿棉花团轻轻擦拭立柱面上的云朵图案,一方面可以把飞起的边缘拢齐,另一方面棉团裹挟着碎金箔片可以填补到漏贴的地方。再多余的金箔就会随风飘落,立柱面的金色云朵完美显现出来。

金箔贴好后,在立柱表面涂刷光油保护层。本身库金金箔含金量高,品质稳定,亮度持久,不需要涂刷罩金油。探海灯杆矗立在湖岸边的露天环境,气候影响因素较多,罩一层光油保护层,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环境的影响。

恢复了金色云朵图案后的探海灯杆,俨然成为颐和园东堤北段,与佛香阁、万寿山交相呼应的又一景点建筑。灵动飘逸的金色祥云让探海灯杆在古色古香的皇家园林中金光灿灿、耀眼夺目。正是依靠沥粉贴金工艺,让平平无奇的灯杆活灵活现,较为真实还原了探海灯杆的历史风貌,为颐和园的古建筑彩绘研究打下基础,让世人更多了解到中国传统艺术。

猜你喜欢

灯杆塑料膜腻子
一种新型塑料膜吹膜装置
智慧灯杆在5G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智慧灯杆的现状及应用场景研究
多功能灯杆智慧灯杆的模块化与标准化
发报纸
汽车车身涂装之中涂底漆前的质检
浅谈建筑外墙腻子
不同材质食品包装用塑料膜(袋)透氧性研究
墙面油漆问题补救方法
义魂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