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线上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途径

2022-12-16聂章龙陆孟雄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2年12期
关键词:混合院校疫情

彭 赟,聂章龙,陆孟雄,代 洪

(1.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2.江苏大学,江苏 镇江 212013)

0 引言

因新冠疫情短期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对高等教育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实现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各高校迅速行动,统筹安排,制定详细的“应急”线上教学计划。据统计,此次“应急”线上教学大考,共涉及约103万名教师、1 775万名学生及107万门课程[1],成果斐然。同时线上教学中诸多不足之处也渐渐暴露出来。

付斌[2]针对线上教学中出现的“线下教学线上化”、授课形式单一化、质量监管形式化等问题,从调整思维、发挥优势、优化形式、强化质量等几个维度提出改进措施。周爽等[3]对教师面临的教学环节及教学工具的改变、课堂组织方式的改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考验等挑战,提出加强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加强学生管理、促进课堂互动等6种策略予以应对。上述研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此次“应急”线上教学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或思路。然而,对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思路未能完全根据高校办学宗旨、课程性质、学生学情等差异性,探索和系统构建科学合理的线上教学模式改革途径及方案。

综上所述,基于新冠疫情常态化发展之形势,本文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调研、文献分析、学生访谈等技术手段,深入了解新冠疫情常态化期间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线上教学开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针对当前线上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混合教学模式[4]的优势,提出构建“云”端混合教学模式,实现学习空间混合、教学时间混合、教学方式混合及教学评价混合的“云”端混合教学模式,详细分析“云”端混合教学的实施途径与实施关键要素。

1 线上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解当前疫情常态化态势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线上教学开展情况。对2022年疫情期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课程线上教学情况作详细数据统计与分析,共涉及5个学院、348名专业教师、226个班级及245门专业课(不包括数学、思政等基础课程)。以期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发现疫情常态化期间,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课线上教学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不足处,为后续进一步完善线上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1.1 课堂组织形式分析

典型的线上教学形式包括:录播式课程和直播式教学。录播式线上教学的典型模式是慕课。新冠疫情暴发之初,各类教学平台尚不尽完善,各类MOOC平台在彼时“应急”线上教学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直播教学,是指授课师生借助腾讯课堂、QQ课堂及钉钉等线上平台,同步开展教学活动中的“教”和“学”,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

1.2 直播平台分布情况分析

图1为专业课程授课教师选择直播教学平台分布情况(教师主要采用超星平台布置作业,其分布不具有差异性,故不计入统计)。统计显示,当前教师选择的直播平台主要涉及4种,其中选择腾讯会议的教师数为176、选择腾讯课堂的教师数为104、选择QQ屏幕分享的教师数为46、选择QQ课堂的教师数为22。此外,统计发现,教师人均选择教学平台数为1,即同一教师不会选择不同的直播平台开展直播教学。

图1 线上教学直播平台分布

图2为不同学院学生使用平台数量分布情况。观察可知,整体上看平均每个班级需要准备不超过2个直播教学平台,以应对不同课程需要。其中,电子工程学院和数字经济学院的学生,平均需准备1.82个平台,为各学院之最多。而数字创意学院的学生只需要准备1个平台即可满足在线直播需求。

图2 各学院学生直播平台使用数量分布

1.3 教学效果情况分析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应以提升教学效果为宗旨,反之,教学效果的良莠是评价教学方式优劣的唯一指标。通过统计学生的访谈结果(表1),学生对于当前的线上教学效果满意度不足。表明尽管学校、教师对在线教学做出的努力与改变,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并未达到预期。分析发现,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有:第一,部分教师直播教学平台选择有待改进。从图1可以计算出仅36.2%的教师选择腾讯课堂、QQ课堂此类专业教学直播平台。此类直播平台,功能丰富,能够极大程度满足师生互动需求。而QQ屏幕分享、腾讯会议等并不是教学专用平台,功能相对欠缺,对师生互动需求难以充分满足。第二,实践平台相对匮乏。高职院校的办学任务是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懂理论、会实践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中,理实一体化和实训课程所占比例较高。说明完备的实践平台是高职院校专业课高质量教学的必要条件。如表1所示的学生访谈,也佐证了上述分析。电子工程学院、智能装备工程学院的学生对在线课程缺乏实践操作意见较为明显。第三,教学组织形式呈现“线上教学线下化”特性。通过腾讯课程回看功能观察部分教学过程发现,教师采用的授课方式基本延续疫情前采用传统线下授课模式,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收,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为主要的课堂组织形式。多项研究[2,5]显示,直播授课过程中,教师由于不能实时充分掌握学生课堂状态,容易产生“失控”的感觉,甚至在讲授理论知识时,产生教师在讲“单口相声”的错觉;学生面对屏幕,被动接收艰深晦涩的新知识、新概念,当缺少了线下课程中师生的眼神交流与共情,极易出现走神现象。

表1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学生意见反馈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当疫情再次袭来时,学校、教师、学生已经能够更加从容应对,并能够及时反思、总结经验以改善线上教学质量。然而,限于实训平台、课程组织形式、平台选择等方面的因素,教学效果并不完全令人满意,需要教育工作者根据教学目标、课程性质、学生学情,深入研究先进的教学模式,提出科学、可行的,适用于疫情关键期的教学方式,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2 “云”端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云”端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图3为我国部分城市面对数轮疫情实施封城措施的时长(上海统计时间为自浦东封控至今),以科学的视角分析,在新冠特效药问世并全面满足市场需求之前,随着Delta(德尔塔)、Omicron(奥密克戎)等毒株的不断变异,“多点散发、局部暴发”之态势依然是新冠疫情防控长期面临的困境。并且,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动态清零”是当前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总方针,表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国内高校要时刻做好线上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的准备。基于疫情常态化形势及当前在线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必须意识到开展具有实质性作用的“云”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疫情期间切实实施“云”端教学模式改革对于从根本提升专业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图3 部分国内城市应对新冠疫情封控天数

2.2 “云”端混合教学模式的提出

面对新冠疫情常态化新局面,高等院校不能,也不应该继续采取新冠伊始的“应急”之策。在国家、高校和师生的同心戮力下,经过两年的发展,“云”端开展教学的条件已经得到极大改善。因此,应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云”端教学活动。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的主导作用,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4,6]。混合教学模式,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线上教学+线下教学”,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混合,包括学习空间混合、教学时间混合、教学方式混合及教学评价的混合。结合传统混合教学与“云”教学的特性,提出构建“云”端混合教学模式,以改革当前线上教学存在的弊端,促进疫情期间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不仅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更做到“教师教的得当,学生学的明白”。

2.3 专业课程“云”端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途径

“云”端混合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混合教学模式相比,相似之处是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形成三位一体,教师、学生时空交织,突出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组织为主导的教学活动,不同之处在于“云”端混合教学所有教学进程均在“云”空间完成。“云”端混合教学的实施空间均在云端这一特性,决定了新的教学实施无法照搬传统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与途径,而应该根据其实施空间(“云”端)要求,结合专业、学科特性,科学合理地开展“云”端混合教学。“云”端混合教学实施过程如图4所示,由课前、课中、课后共同构成。

图4 “云”端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途径

课前,专业教师将教学任务、视频、PPT和实践仿真平台等资源上传至超星、职教云等学习平台供学生自学。学生接收教学任务,自主开展理论知识理解、实践环节练习,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困难,并通过平台及时反馈学习进展与问题,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以便课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解答和指导。

课中,教师针对学生课前自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解决,对于个别同学存在的特有问题进行个别指导。然后,基于学生已掌握知识、技能基础,布置进阶探索性研究任务,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技能的娴熟掌握。在开展自主教学探索时,教师需及时关注学生任务开展进度,通过适当的引导,调动学生探索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主观能动性,并对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开展自主性探索学习活动。自主探索任务结束后,通过作品展示、交流心得等形式,展示探索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需点评学生的探索成果,同时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分析问题等方面的收获,全方位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掌握知识、技能,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课后,教师通过作业、任务布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及时完成作业、任务,并通过超星、职教云等平台提交作业,同时,可将课程学习中的反思、心得一并提交,促进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优化教学方式。

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云”端学生自学、师生互动双线混融的“云”端混合教学形式,不仅能够强化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的角色、还能够明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角色,以此培养的学生不仅懂理论、会实践,更使学生具备了迎接面向未来挑战的自我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4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云”端混合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性,决定了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科学的课堂组织、可靠的“云”端教学平台、完备的专业实践工具,以上特征成为专业课程“云”端混合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缺一不可。

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是实施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云”端混合教学的基本保障。据统计,目前在中国大学生MOOC平台已开设超过5.25万门课程,国家职业教育智慧平台已建设超17.8门教师自建课程,此外,网易公开课同样开设众多高质量的公开课。这表明,建设线上教学资源,已得到国家、高校、教师等多方关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且以教师为主体的线上课程建设者已积累了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建设经验。然而,不同性质的高校、不同的学情,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线上教学资源都可以用于“云”端混合教学模式中。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即使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的线上资源也未必完全适用。因此,高职院校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性质、学生学情,在浩如烟海的线上教学资源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资源,或者教师通过完全自建的方式准备教学资源,以用于学生课前自学。然而,通过观察与研究发现,大量高校仍在大规模地开设线上课程,甚至许多课程均从零开始建设,这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对于高校教师而言也徒然增加了巨额负担,而这些付出是否产出相应比例的教学质量提升尚未得到有效的数据支撑。针对上述现象,若主管部门、高校能够做好顶层设计,优化各校、各教师的任务目标,可最大限度地避免“一师一课”极端情况产生的资源浪费。针对高职院校而言,主管部门可根据课程性质,在“双高”建设单位选择部分院校,有规划地建设并考核“颗粒化”教学资源而非完整的一门课。当前各地开展的“微课”便是一种极为“颗粒化”的教学资源,然而“微课”多用于竞赛,各教师仅针对一门专业课制作数个“资源”,未能形成完整的课程“资源”。如同乐高集团秉承的宗旨“仅提供积木颗粒而非成型的玩具,儿童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充分发挥想象力,搭建出形态各异的玩具”一样,各高职院校教师可根据学生学情、所教课程结合所授专业性质(必选、考查等),搭建不同的课程资源,如此而为,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高校各自为政、课程雷同、教师资源大量浪费的问题,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教师资源建设负担。

实践平台是“云”端混合教学模式开展的必要保障。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专业课可分为专业基础课(以理论为主辅以少量试验)、理实一体化课程及实训课,各类课程在专业课中的比例不尽相同,也未有相关研究报告。根据学校发布的人才培养方案可知:三类不同性质的课程比例约为2∶3∶1,绝大部分课程涉及到实践操作技能训练。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费用中,绝大部分会投入到实训室建设中。因此,完备的实践平台是开展“云”端混合教学模式的必要保障。不同类型的专业对实践平台的需求不尽相同,如软件工程、电子商务之类的专业,仅需要计算机即可满足“云”端混合教学活动的开展。而机械制造、机器人等专业往往对实训设备的要求较高,不利于“云”端混合教学的推广与开展。在此基础上,商业公司为产品配套发布的仿真平台可引入到“云”端混合教学的实践进程中。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虚拟仿真平台被推出。虚拟仿真平台可通过计算机全面仿真现实中的世界,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通过文献分析与网络检索,目前国家层面已建有国家虚拟仿真试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江苏省亦建有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可供诸多专业课程开展仿真试验。但是,上述政府主导的仿真平台,更适合本科教学中理论知识的验证与分析,缺乏适用于高职院校应用的实训平台。因此,国家、各高职院校及各企业,应当抓住契机,大力建设各类专业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尽管虚拟化仿真实训平台,不能完全替代实体设备,但其对于开展“云”端混合教学,提供了重要保障与无限可能,并且,在后疫情时期,虚拟仿真平台对于学生课后强化实践技能,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可靠的“云”端教学互动平台是开展“云”端混合教学的必要载体。“云”端教学平台主要包括:第一,课程资源管理平台;第二,师生互动平台。课程资源管理平台主要用于存储学习自主学习资料(包括PPT、视频等)、学生提交的学习体会及课后作业等。目前,各高校使用的超星、职教云等平台均可承担课程资源管理平台的角色。师生互动平台主要用于课中的考勤、师生讨论、作品展示等。因此,诸如QQ屏幕分享之类的单向展示工具并不适合选定为课中师生互动,而应选择专业的教学平台,例如腾讯课堂,其不仅满足师生双向展示,同时连麦、讨论以及签到等丰富功能能够极大程度地满足课中的师生互动与教学管理。

3 结语

“云”端混合教学是传统混合教学在“云”端的延续,彼此之间既具有共性,又各具特性,均能够发挥教师在引导、启发、监控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积极探索并实施“云”端混合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显著改善当前线上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云”端混合教学改革中建设的资源与平台,对于后疫情时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猜你喜欢

混合院校疫情
混合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油水混合
混合所有制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