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与功能扩展分析
2022-12-16孙宇
孙 宇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 佳木斯分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更好地融入到农业生产全过程,使农机保有量和使用量得到显著提升。据统计,2020年我国农业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71.25%,农业机械保有量持续提升,其中拖拉机保有量超过2 200万台、拖拉机配套农机具保有量超过4 000万套、精量播种机保有量达413万台、各类联合收获机保有量接近220万台,农业机械数量的增加对于农机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网络化与数字化新时代,农业机械的档案管理工作也随之产生了显著变化,信息化管理与农机化生产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信息化建设工作也成为农机档案管理未来发展的重要工作。农机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既要结合传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系数,还需要与大数据分析、信息存储、智能信息处理等技术相结合,利用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升级助力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1-2]。
1 农机档案数字化管理特征
农机档案管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基础性保障工作,农机档案管理工作为农机的使用、资源调配、数据统计、产品优化等众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农机档案管理的工作模式受到了较大影响,使农机档案管理逐渐以传统工作方式为基础进行转型,数字化管理下,农机档案工作的人员组成、软硬件设备、工作方式等发生了显著变化,能更好应对档案管理难度提升、效率提升等难题,促使档案价值扩大化,使农机档案管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以下变化。第一,档案的广度和精度得到提升。数字化技术下,农业机械从出厂到销售及后期使用都伴随着数字化管理,农机档案的录入与收集工作可依托农机出厂信息和购机者的个人数据信息快速完成,实现每一台农机销售和使用过程的精确记录,避免遗漏和差错[3]。第二,档案管理流程得到优化。由于农机信息的录入流程效率明显提升,档案管理逐渐由依靠人工向智能录入和管理转型,管理模式由“被动”向“主动”升级。第三,先进技术融入档案管理全过程。在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改变了传统的档案管理过程,加之新媒体应用,手机APP、小程序、微服务等功能提升了农机档案管理者与农民之间的交互体验,降低了农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第四,有效发挥档案应用价值。传统的农机档案资源被使用和深度利用的比例不尽如意,大量的档案资源没有发挥其应用价值,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能够利用软件系统深入挖掘档案资源价值,实现农机档案资源社会化共享共用。第五,促进了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档案数据资源能够被更多部门所利用,实现了农业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为农业生产的总体布局和结构优化提供助力[4-5]。
2 数字化建设思路分析
2.1 服务体系的数字化转型
2.1.1 服务对象转型
农机档案管理目的是维持农机化生产的合理性,为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信息资料服务。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农机档案管理服务对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传统的针对农民和农业管理部门提供线下服务,转变为线上线下同步服务,服务对象实现了扩展,服务对象的主体逐渐转变为网络用户,要求农机档案的共享数据能够实时被网络用户调用,方便网络用户线上获取丰富资源。
2.1.2 服务方式转型
传统的农机档案管理重点在于收集农机信息并提供信息支持,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档案服务也趋向于人性化转型,在提供数据的同时可以自动记录用户的身份登记、查阅记录、搜索方式、利用结果等信息,判断网络用户对农机档案数据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差异化、精确化服务。同时,农机档案的部分数据信息应提供更好的开放性,对于可供共享的信息,网络用户不需复杂的申请流程便可以查阅相关档案数据,实现数据资源获取的高效、便捷[6]。
2.1.3 服务目的转型
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后应重视为用户提供全面服务,应结合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方向的农机档案资源提供专项服务,将农机档案的数据与农机管理部门、农机生产企业、农机销售企业、农机维修机构、农民等全部关联,挖掘档案用户的深度需求,更好提供档案资源服务。
2.2 数字化建设的结构与形式
农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架构应充分考虑数字化优势与农机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从农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角度出发,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主体架构模型,从交互、应用、服务、数据4个层面进行数字化细化建设。
图1 农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分层架构
2.2.1 交互层
交互层是农机档案资源服务主体的操作与信息获取层,主要功能集中在服务主体的操作界面与功能设计,交互层结合农机档案资源的使用主体进行设计,并根据不同用户主体设计不同使用界面,用户在登录之初选择符合自身身份信息的使用界面,交互界面可细分为档案管理员、农民、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机构等,通过专项界面提供服务能有效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同时,交互层应充分考虑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特征,在传统的线下窗口服务基础上,扩展网站办公与数据服务平台,并建设专用的电脑软件和手机APP软件,实现不同用户通过多种渠道便捷开展工作和获取服务。
2.2.2 应用层
应用层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交互层的功能需求,一方面与专业的软件企业合作,提供农机档案管理所需的基础功能,并由软件企业建设专用应用程序,为交互层提供技术支撑,例如利用云计算技术的规模大、可靠性高、通用性强等优点,开设专用于农机档案管理的云计算系统,对巨量农机档案资源采用云计算技术可节省档案部门大量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充分结合现有档案管理和网络信息技术,扩大应用覆盖范围,利用数据统计、数据判断、智能决策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与此同时,利用应用层规范农机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为农机档案管理建立数字化办公专用系统,利用数字化技术替代传统的人工工作,并理顺工作思路,确保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7]。此外,在应用层还要做好档案数据的安全保护和应急管理,网络、移动终端设备和其他技术的使用,对于数据采集、存储、访问和传输等任意环节,都可能存在漏洞而被黑客利用或攻击,为不同种类的档案做好分类和备份,做好系统故障的应急预案,对于机密的档案,要建立专用保管途径,避免信息资源泄漏。
2.2.3 服务层
服务层是与交互层相对应而建立的,交互层侧重于用户主观使用,服务层侧重于档案系统主动提供服务,服务层应作为交互层的功能扩展,利用农机档案数据库、联网数据库和网络农机相关信息为用户提供数据、信息、决策等技术支持。
2.2.4 数据层
数据层的主体建设是确定数据范围,首先应积极利用传统农机档案工作存留的资源,根据数据资源的年限、价值进行分类,将原始的纸质档案逐步转化成数字档案;同时建立全新的数据收集模式,扩展农机数据范围,细化农机档案的参数,使农机档案的数据存储质量进一步提升,保证农机档案数据的有效性、精确性,并使档案便于检索,易于被利用[8]。数据层还要重视两方面问题,一是存储安全,在保证存储空间充足的情况下,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同时预防系统漏洞造成数据丢失,确保档案长久储存;二是增强可扩展性,以农机档案数据为基础,结合农机行业、农机市场、农机服务等数据,积极进行数据扩展,提升数据层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3 功能扩展分析
3.1 档案数据的实施校核
在信息化时代,农机技术发展迅猛,农业机械更新换代周期加快,农机档案管理也应与时俱进,对于已经过时、无价值的数据及时摒弃,对于新农机产品做好机型、品类的记录和细分,对于前所未有的产品做好合理分类和定义。但对于重要数据不应一次记录就长期使用,应做到持续复核,使农业机械的数据信息保持最新,使数据维持良好的成熟度和准确度。
3.2 农机产品生命周期预判
农机档案工作掌握着农业机械应用的动态,在记录农机产品现状的同时,其海量数据应进一步应用于农机产品的研究与发展过程。在农机产品的开发中,我国尖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能力处于国际中游水平,与农业发达国家的技术研究相比存在滞后现象,农机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能够将现有农机的应用数据进行整合,通过大数据挖掘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判断哪些农机技术将在未来被淘汰,而哪些技术研发最适合未来农业发展和应用,避免农机研发方向错误,避免新推出的农机产品在短时间被市场淘汰。
3.3 改善农机相关规章制度
数字化农机档案建立后,农业机械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农民在农机使用过程的实际需求等数据更容易被获取,这些生产一线的数据可用于指导农机使用的相关法规、规章修正,促进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落地,使农民购机、用机过程得到持续优化。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机档案管理工作在农业机械化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数字化时代,档案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不仅将传统档案管理的各项数据转换为数字数据,还应充分挖掘数字化档案的应用价值,使农机档案用于指导和改善农业生产过程、优化农机各项规章,并最终指导农机技术向最合理方向发展,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产业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