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价腰斩、市值蒸发万亿美元、计划裁员万人电商巨头亚马逊遇“寒冬”

2022-12-16法人惠宁宁

法人 2022年12期
关键词:寒冬裁员亚马逊

《法人》全媒体记者 惠宁宁

资料图片

市值暴跌1万亿美元,股价腰斩,全球史无前例。2022年的冬天,对于电商巨头亚马逊来说,着实是个“寒冬”。

前不久,亚马逊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今年三季度,亚马逊净销售额为1271亿美元,同比增长14.7%,但低于市场预期的1276亿美元;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9%,为28.72亿美元。此后,亚马逊股价一路下跌。当地时间11月9日,美股收盘亚马逊股价下跌4.3%,导致其市值从2021年7月的1.88万亿美元创纪录收盘水平下滑至约8790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市值蒸发1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

在硅谷裁员浪潮蔓延之际,有消息称,亚马逊也将开启大裁员模式,试图断臂求生。11月16日,这一消息得到证实。亚马逊发言人表示:“鉴于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几年来快速招聘,一些团队正在进行调整。”据悉,亚马逊的目标是裁员约1万名,裁员将持续到2023年。12 月 6 日,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B2B 与跨境电商部高级分析师张周平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亚马逊近期市值蒸发,跟其业绩不佳、投资者信心不足有关。同时,快速扩张也导致了成本飙升,需要通过裁员来控制成本。

从“网络书店”到“万有商店”

1995年7月,在西雅图郊区的一个仓库里,全美第一家网络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诞生。公司创立之初,场地是租的,启动资金也仅有30万美元。但创始人贝佐斯看准了互联网和美国书籍市场的商机,把亚马逊定位成“地球上最大的书店”。此后,经过几次与线下图书巨头Barnes&Noble的交锋,亚马逊最终确立了自己的地位。1997年5月15日,亚马逊在美国上市。

1998年6月,亚马逊的音乐商店正式上线。仅一个季度,销售额就超过CDnow,成为最大的网上音乐产品零售商。此后,亚马逊开始扩张品类,并把“最大的网络零售商”作为宣传口号。

2001年起,亚马逊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目标。此后,便朝着“服务型企业”的发展方向一路高歌前行。其商品从电子商品到生鲜蔬菜、家居日用,应有尽有,不仅是美国消费者线上购物的首选地,在英国、德国、日本、墨西哥“电商”领域,“亚马逊”也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当时,亚马逊成为全球用户数量最大的零售网站,远超沃尔玛、苹果、eBaybizWatch以及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ComScore数据显示,2011年6月,全球约有20%的独立用户使用亚马逊的零售和拍卖网站,具体数量达到了2.822亿,位居全球第一。亚马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万有商店”。

在接下来的互联网泡沫崩溃时期,亚马逊连年亏损,曾一度濒临破产,公司市值蒸发96%。直到2015年,亚马逊才缓了过来。2015年9月29日,《福布斯》杂志发布的美国富豪400强榜单显示,贝佐斯以470亿美元净资产排名第四。

高速扩张,埋下隐患

2019年年底到2022年年初,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线上消费需求激增,彼时亚马逊全球员工数量迅速扩张。数据显示,亚马逊2018年员工为56万人,而截至2021年12月31日,员工人数约160万人,短短3年增长了86%。自2022年初,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放缓,部分地区逐步开放,部分消费者重新返回到线下实体消费。

今年三季度,亚马逊多项业务的销售额增长放缓,汇率利空也在增加,其四季度营收预计也显著低于市场预期。

有分析人士认为,很长一段时间里,亚马逊人员过剩以及业务交付能力不足,使其在全球经济逆行的背景下,必然裁员。

12月6日,宁波新东方工贸有限公司 CEO朱秋城对记者表示,亚马逊其实是注重业务稳定性和团队稳定性的企业,如此大规模的裁员,说明已经感受到市场带来的压力。

从企业自身来看,2022年亚马逊Q1和Q2持续亏损,即便Q3有所缓解,但依然低于预期,尤其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力投入物流,配送网络在过去的两年半翻了一倍;其次,云计算的同比增速连续下滑三个季度,从二季度33%下降到27%,同时经营利润率略微下滑至26%。“在经济下行期,企业的现金流面临压力,其股价下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与剑表示。

“今年以来,受通货膨胀、电商红利消退等影响,亚马逊成本持续飙升、在线及跨境业务增长停滞。除了外部因素影响,亚马逊如今面临的窘境,与其前期经历的一轮高速扩张也有极大关联。”朱秋城说。

竞争激烈,面临多方“围剿”

除了自身发展因素,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让亚马逊备受压力,面临流量下滑的局面。

当前,亚马逊虽依然处于全球电商“领头羊”的位置,但来自多方对手的“围剿”,也给亚马逊的增量带来冲击。除海外电商平台的eBay、Wish、Walmart、Shopee、Lazada、Allegro、MercadoLibre、Joom外,还面临阿里国际站、全球速卖通、京东全球贸、TikTok Shop、拼多多Temu、敦煌网等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竞争。

2021年,沃尔玛的线上平台开始向中国卖家开放。数据显示,沃尔玛电商零售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3%上升至2021年的8%。不仅如此,根据Finbold最新数据,亚马逊在美国的在线流量增长率仅为28.12%,而Shein的增速高达183.45%。2021年沃尔玛电商收入增长89%,也远超亚马逊16%的增幅。

此外Shopify、Temu、Shein等电商平台分流部分第三方卖家,特别是海外版拼多多Temu进入美国,商品品类与亚马逊3P业务重合度较高,低价的定位可能对亚马逊的增量带来冲击。

“很多亚马逊上的大卖家都在逐渐摆脱平台‘依赖症’,拓宽自己的销售渠道:做独立站、线上+线下双线运营等。在我看来,裁员只是企业降本增效的一种手段,通过优化公司的人员结构和业务结构,实现长期有利润的生存模式,其本质还是全球跨境市场变化、盈利模式变化和经济衰退给企业带来的挑战。”11月26日,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鼎汇出海跨境电商研究院创始人高长春表示。

断臂求生,能否迎来转机?

除了裁员,亚马逊还通过削减库容、收缩项目控制成本。今年以来,亚马逊接连关闭了书店和一些快闪店等实体店铺,并陆续关闭、取消或延迟一些新的仓库地点。除此之外,远程医疗服务项目Amazon care、自主送货上门机器人Scout等多项业务都已关停,几乎所有美国客户服务呼叫中心都被关闭。

“寒冬”之下,亚马逊开始断臂求生。这一系列操作,能否迎来转机?

高长春认为,亚马逊宣布裁员原因,一是不稳定的宏观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二是亏损是导火索,亚马逊在今年第二季度发布的财报中显示,其亏损超过20亿美元,Q2的营收同比增长7.2%,是近20年来增长速度最慢的一次。

随着全球经济放缓、疫情红利消退,华尔街投资者越来越不看好科技巨头。近期,大规模裁员的不只亚马逊一家,在市场寒流冲击下,硅谷的其他企业也在大规模裁员,如脸书母公司Meta、微软和被马斯克收购的Twitter。

张周平表示,当主要科技公司的业绩下滑并进行大规模的裁员时,就说明经济正在衰退。自2022年以来,科技股和成长型股票一直备受打击,加之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进一步抑制了对该行业的投资情绪。数据表明,美国前五大科技公司的市值今年总计蒸发了近4万亿美元,“亚马逊当前的处境除了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与自身的发展战略也脱不开干系”。

当前,依靠过去几年在电商基础设施层面的大幅投入,有报告显示,2021年亚马逊市占率达40.4%,位居美国电商第一,同期沃尔玛电商仅占比7.1%。综合考虑品类结构、基础设施因素,预计亚马逊在北美市场的电商份额中仍将进一步提升。在成本端,目前国际油价、集装箱运输成本正环比改善,叠加公司对仓储运营策略的调整,履约成本有望下行。

多重因素叠加,让亚马逊不得不战略性调整,这不仅是为了应对当前的“寒冬”,也是防患于未来可能进一步恶化的风险。“随着公司裁员的推进,削减人员招聘,降低资本开支,将会改善公司的经营状况,也可能迎来公司健康良性发展。”王与剑说。

潜海汇创始人兼CEO操龙辉表示,在当今市场环境下,活下来、修内功、降成本和增人效是当务之急;面对各种变化,企业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猜你喜欢

寒冬裁员亚马逊
亚马逊雨林在燃烧
亚马逊卖的最好的100款玩具
人人车“暴力”裁员
节俭又“浪费”的亚马逊
惠普增加裁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