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对照

2022-12-16姚继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52期
关键词:炎性直肠癌常规

姚继勇

(烟台市蓬莱中医医院,山东 烟台 265600)

0 引言

在临床中,直肠癌是相对比较常见的肿瘤疾病,其发病率相对较高,其患病人群大多为中老年人。患者患病后通常会出现便血、大便不规律以及大便形状异常等病症,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干预,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伤害[1]。现阶段,临床上对于直肠癌治疗方法多为手术治疗,主要为腹腔镜手术和开腹直肠癌手术,但哪种手术效果更好,依旧是需要探讨的研究课题[2]。基于此,本次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选取了到本院接受治疗的直肠癌患者(60 例)作为样本进行研究,探讨采取不同手术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为相关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课题研究的样本来源区间为2010 年12 月至2020 年1 月,研究样本选取的方式为入院就诊先后顺序法,抽取这段时间内到我院接受诊治的直肠癌患者,共60 例,并均分成两个组。

研究组:30 例,男女患者性别比例为17:13,该组患者最大年龄为74 岁,最小年龄为40 岁,年龄均值为47 岁;常规组:30 例,男女患者性别比例为16:14,该组患者最小年龄为41 岁,最大年龄为75岁,年龄均值为58 岁。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直肠癌,所有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对比数据无差异性(P>0.05),可以纳入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课题研究且签署知情的意向书,排除治疗依从性差,认知障碍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开腹直肠癌手术。对患者进行常规术前检查,然后采取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切口选择在侧腹部处,切口大小为15cm,切开后将肠系膜下静脉隔离,将肿瘤裸露出,最后对肿瘤近端肠管实施结扎,并游离肠管。手术过程中动作要舒缓,避免造成输尿管损伤[3]。

研究组:实施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进行常规术前检查,然后采取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辅助患者取其截石位,并建立二氧化碳气腹,穿刺部位确定在脐下10cm 处,然后将腹腔镜放入。用超声刀对肠系膜下静脉隔离,然后利用腹腔镜找到病原体,对肿瘤近端肠管实施结扎,同时供支血管也一起结扎,并对肠管采用超声刀游离,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然后关闭气腹,缝合伤口[4]。

1.3 评价标准

(1)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指标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并对统计出的数据进行评估。

(2)分析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并对所得出数据进行统计评估。常见并发症包括肠梗阻、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以及肠瘘。

(3)分析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详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炎性因子变化情况,同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包括WBC、IL-6、CRP[5]。

(4)分析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情况:对两组患者术后8h、12h、24h 以及48h 的疼痛程度进行详细记录。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其进行评估,患者分数与疼痛程度为正相关。

(5)分析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情况:以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评价表,分析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满意度情况。该量表内容主要包括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恢复情况、治疗方式、服务态度以及行为语言等。量表总分计为100 分,其中,非常满意:>95 分,满意:85-94 分,不满意:<84 分;患者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在进入到数据分析环节之后,借助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文资料数据,其中,术中及术后指标、炎性因子及疼痛程度情况等指标表现为计量资料类型,检验方法及结果表现形式为(±s)、t检验;并发症以及治疗满意度等指标表现为计数资料类型,检验方法以及结果表现形式为卡方检验、百分比。对结果意义进行判断,主要以P 为主,组间差异且代表有统计学意义则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指标统计评估

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指标调查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指标调查分析(±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h)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排气时间(d) 术后恢复时间(d)研究组 30 4.47±0.95 100.33±42.25 2.37±1.25 3.22±1.25常规组 30 5.21±1.62 167.24±45.64 4.64±1.47 5.46±1.72 t 2.48 20.96 4.28 4.35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统计评估

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调查分析(n,%)

2.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统计评估

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调查分析(±s)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调查分析(±s)

组别 倒数 WBC 水平(×109/L) IL-6 水平(ng/L) CRP 水平(mg/L)手术前 手术后 手术前 手术后 手术前 手术后研究组 30 7.24±1.36 9.42±2.92 19.04±10.33 62.58±13.22 6.04±3.23 71.42±10.58常规组 30 7.18±1.27 10.58±3.36 18.52±9.87 89.53±20.28 5.69±3.24 93.43±16.78 t 0.35 5.32 0.30 48.26 1.34 29.53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统计评估

具体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调查分析(±s)

表4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调查分析(±s)

组别 例数 术后8h 术后12h 术后24h 术后48h研究组 30 3.43±0.98 2.94±0.91 2.54±0.78 2.08±0.72常规组 30 4.57±1.47 4.07±1.42 3.69±1.07 3.41±1.06 t 3.26 4.35 1.12 1.00 P<0.05 <0.05 <0.05 <0.05

2.5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统计评估

具体见表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也逐渐发生改变,同时,患直肠癌的患者人数与日俱增[6-9]。在相关治疗方案中,开腹直肠癌手术由于其切口大,因此极易发生感染,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虽然可以达到治疗效果,但是患者的预后恢复水平会因此受到影响[10-13];而腹腔镜手术,由于其切口小,因此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低,同时其在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低[14-17]。相比之下,腹腔镜手术更为安全可靠,应该被重视应用。本文将开腹直肠癌手术治疗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形成对照,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的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明显要比常规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有13.33%,而常规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有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概率更低;研究组对自身所接受的治疗效果总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对自身接受的治疗效果总满意度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前者概率更高;治疗后,研究组的WBC、IL-6 及CRP 炎性因子水平均比常规组数据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四个不同时期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直肠癌患者来说,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干预,有助于改善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其效果十分显著,另外,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较低,并且给患者造成的疼痛程度相对较低,其可以调节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机体状况。

猜你喜欢

炎性直肠癌常规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病毒感染与NLRP3炎性小体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常规之外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