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翔区牧草产业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2-12-16查应花

新农民 2022年31期
关键词:草食牧草畜牧业

查应花

(临沧市临翔区农业农村局,云南 临沧 677000)

畜牧业是农村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更是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畜牧业要发展,归根结底要靠饲草产业的发展,牧草作为饲草中最大的组成部分,对畜牧业有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云南省委、省政府及临沧市、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这也为临翔区牧草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 牧草产业利用现状

1.1 天然草地和草食畜牧业现状

1.1.1 天然草地利用模式和产业现状

全区现有各类天然草场面积12.64万hm2,可利用面积达12.64万hm2,全部为混牧林草场,平均亩产鲜草400kg/667m2,年产草量为7.58亿kg。分布于不同海拔层次,草种丰富,理论载畜量为21.06万个羊单位。利用天然草地放牧是云南广大农户饲养家畜的主要方式。由于无序的自由放牧使得草地长期得不到适当的养护管理,比如:离家较近、道路较好的草地普遍存在过度放牧现象,这使得优良牧草不断减少,质量下降,退化严重。而离家较远的地方普遍不放牧或是偶尔放牧,就会造成牧草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影响草地的再生利用。

1.1.2 草食畜牧业现状

临翔区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草食畜存出栏增加,肉产量增加,肉产品价格上涨。2021年底,全区草食畜存栏131558头(匹、只),折合303338个羊单位,出栏69801头(匹、只),肉类总产达2347t。其中:牛存栏42945头、出栏9915头、牛肉产量1124t,羊存栏88613只、出栏59886只、羊肉产量1223t。草食畜产值达2.89亿元。

1.2 人工草地建设及利用现状

全区现有人工草地257块,主要种植多花黑麦草、非洲狗尾草、非洲狼尾草、鸭茅、篁竹草等优质牧草,有种植面积2873.33hm2,其中:一年生牧草0.16万hm2,多年生牧草1273.33hm2。平均产鲜草5t/667m2以上,年产鲜草量达21万t以上,能提供4万个羊单位以上草食畜饲草。我区畜牧技术推广又于2020年引进紫花苜蓿、白花苜蓿、金牧粮草,冰草,白花三叶草,饲用甜高粱及全株青贮玉米8个优良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种植,现有2个全株青贮玉米品种已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现建设的人工草地产草量平均比天然草地提高3~4倍,但有少部分多年生人工草地,如南美草山由于管理不善,忽略对草地的投入,实行掠夺式的经营,导致草地严重退化,载畜量只有建成时的1/5不到。

1.3 秸秆利用现状

我区种植甘蔗1866.67hm2、玉米1.17万hm2、水稻3326.67hm2,年产玉米、水稻、小麦、蔗稍等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约60万t,但利用率只有30%左右。

1.4 牧草加工厂建设现状

全区目前有1户规模加工生产企业进行青贮饲料加工销售,年加工销售量为6000t左右。其他牧草加工都只是农户较小规模的加工,加工规模不到一个500头规模养殖场饲喂一年的量。

2 存在问题

(1)牧草的产量和质量水平有待提高。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管护,优良牧草生长受到抑制,产量逐步下降。在质量方面,由于品种性能差异,导致部分牧草产品品质不稳定。

(2)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低。由于只是农户自用,没有加工企业进行批量加工利用,导致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

(3)机械化程度不高,导致牧草收割、贮存等手段落后。牧草收割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割,这样才能保证牧草养分损失少;但由于我区属于山区、半山区的地理位置,大型机械无法使用,小型机械装备又比较缺乏,基本上只能采用传统方式收割。传统收割时间较长,大面积收割时会因收割不及时造成产量10%~20%的损失,收割后不能完全及时加工处理还会导致产品品质下降,甚至发生霉变、发黄的现象发生,不但失去了其应有的营养价值,其实对牲畜造成毒害。

(4)饲料收购加工合作机制尚未建立,且无龙头企业带动。由于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一般的牧草收购公司在饲料收购加工合作机制、利益衔接机制政策及价格不明晰,公司与农户之间实行订单种植收购合作机制尚未形成。

(5)规模养殖场种养分离。我区很多规模养殖场仍然存在养殖规模与牧草种植规模不匹配的问题,养殖场大多是采取“公司(养殖场)+农户+外购”模式,公司或养殖场主要收购种植户所提供的牧草或是进行外购,很少配套牧草种植基地。

3 牧草产业化发展的前景可观

3.1 自然生态环境、区位及社会经济优势显著

3.1.1 气候资源优良

临翔区位于云南西南部,地理坐标是北纬23°24′~24°16′,东经99°45′~100°26′,国土面积为2652km2,最高海拔3429m,最低海拔730m,属亚热带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2℃,≧10℃年活动积温达6000℃。年降雨量1162mm,相对湿度70%左右,5~10月为雨季,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8.4%,为1026.8mm,其中7~8月尤多,占全年的41.7%;而干季降水量较少,仅占11.6%。全年无霜期达 289d,终年无雪,日照时数为2115h,具有四季如春、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突出、日照时数长、短波辐射强、光质好、光能利用潜力大等特点,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1.2 区位优势独特

临沧区位独特,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境内有3个县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300km,有3个国家级开放口岸、19条贸易通道、13个边民互市点和5条通缅公路。是中国进入印度洋最便捷的陆上通道,是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门户。临沧肩挑两洋、纵贯南北,被称为第三欧亚大陆桥。临沧向东,经建设中的玉临高速公路至文山至广西防城港,连接珠江经济圈;向西,从临沧清水河口岸出境,经缅甸腊戍到皎漂港,是中国进入印度洋最近的陆上通道;向北,经建设中的大临铁路至大理至四川攀枝花,连接长江经济带进入渝新欧国际大通道;向南,经陆路或澜沧江—湄公河航线出境,进入大湄公河次区域,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是东西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国际通道,南北连接渝新欧国际大通道、长江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十字构架”的中心节点,是云南五大出境通道之一。是中国陆上连接太平洋、印度洋最近的通道。经临沧清水河口岸出境,是云南、西南乃至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直通印度洋的最便捷、最平坦、最短、最有可能最快建成的陆上通道。

3.1.3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临翔区是临沧市委、市政府驻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和人流、物流、信息流汇集之地。全区辖7乡1镇2个街道办事处,91个村民委员会,1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21年末总人口3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2万人,占总人口的72.2%;境内主要居住有傣、彝、拉祜等23个少数民族。全区总耕地面积2.17万hm2。其中:水田面积9133.33hm2,旱地1.25万hm2,农民人均耕地面积940m2,粮食总产量9万t,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18kg,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24.3亿元(中畜牧业收入7.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32元。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茶叶、甘蔗、烤烟、核桃为主,养殖业以生猪、肉牛、山羊养殖为主。农村劳力充足,人民群众具有丰富的畜禽养殖经验。2021年全区农村劳动力有 12.9万人,占总人口的38.5%。

3.2 抓好饲草资源开发利用,鼓励收贮加工

由于产业规模较小,且产业体系未完善,远满足不了我区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为有效保障全区、全市及全省肉牛产业发展的饲草料需求,促进牛产业健康发展,我区将配套建设饲料基地和加工厂,力争到2025年全区蔗稍、油菜、玉米等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2022年,对收贮全株青贮玉米1500t以上的养殖场、合作社,享受“先贮后补”政策,省财政按照60元/t给予奖补。同时,积极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围绕种植区合理布局饲料初加工点,实行有偿服务,统一组织田间收购,在饲料初加工点过磅初加工后出售给规模饲料加工厂打包库存。现在已有一些企业和合作社开始从事牧草种植、加工、贮运销售。

3.3 牧草产业区域化布局正在形成

“十三五”以来,国家相继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粮改饲、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政策措施,草食畜牧业集约化发展步伐加快,优质饲草需求快速增加,推动饲草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结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支持肉牛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我区对“十四五”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计划建成1个万头肉牛养殖示范乡,5个千头村,2个千头场,24个百头场,4000个十头户。采用“公司+合作社+服务+金融+农户”的模式,打造临翔区新增产能5万头肉牛产业基地,实现新增肉牛养殖产值5亿元。为使肉牛产业发展能够提供充足的饲料来源,我区“粮改饲”区域布局规划把饲料基地建设与饲料加工厂建设相结合,计划2022年规划种植优质牧草333.33hm2、全株青贮玉米133.33hm2;同时,计划在甘蔗主产区建成1个青贮饲料加工厂。2023年规划种植优质牧草666.67hm2、全株青贮玉米333.33hm2;计划在章驮乡和博尚镇那招片青贮饲料加工厂,引导现有青贮饲料加工企业合作重组,创新工艺流程,提升饲料产能。到2025年规划种植优质牧草达1333.33hm2、全株青贮玉米666.67hm2。未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的继续调整,节粮型草食畜牧业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牧草产业将继续向区域化、规模化推进。

3.4 牧草产品市场继续看好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和对优质动物蛋白需求不断提高,人们对草食性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快速增加,这使得草食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优质牧草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市场需求导致牧草产品价格不断升高,牧草市场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部分乡镇在看到市场需求后,结合本地气候优势已把发展牧草产业与巩固脱贫工作紧密结合,带动农民通过种草提升经济效益和增加收入。目前,我区苜蓿价格8300~12000元/t,全株玉米青贮饲料价格580~620元/t。

3.5 优化种植模式,从而提高优质牧草种植效益

由于我区是山地型立体气候,形成了较为多样的轮作模式,聚焦各区域气候特点、草种资源特点和草产品商品化配套的高效轮作技术模式需求很旺。在“粮改饲”政策作用的撬动下,我区结合耕地地力保护、耕地轮作试点等项目实施,带动全区烟后地、空闲地等集中连片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及各类优质牧草,目前牧草与果树间作、牧草与灌木间作已成为发展趋势;烟粮种植、烟牧种植等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应用正在跟进。光热水肥条件好的地区,可种植2~3季,这种即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又能保证饲料供给数量,增加农民收入。

3.6 财政部门正在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

认真执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等部门负责对肉牛生产所需的自动饲喂、废弃物处理和饲草料生产等农机装备实行应补尽补。

4 结语

从国家到地方出台的一系列针对牧草种植、加工收贮等环节的优惠及补贴政策来看,可以预测牧草产业广阔的美好发展前景。因为牧草产业不仅可以给农民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草食牧草畜牧业
第二十届(2022)中国畜牧业博览会
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探析
2021中国(重庆)畜牧业博览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粮改饲与草食畜牧业发展初探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辽宁绒山羊春季放牧植物中毒防治
健康传播在畜牧业领域的实践分析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