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控新型毒品风险,守护青少年健康人生

2022-12-16朱振世

法制博览 2022年35期
关键词:戒毒所毒品青少年

朱振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强制隔离戒毒所,新疆 博乐 833400

据2020年12月14日召开的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推进会披露,全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达到390万名,其中现有吸毒人员256.7万名。全国累计登记35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员214.5万名,占全部吸毒人员的55.2%,其中,18周岁以下未成年吸毒人员2.33万人,绝大多数是“00后”少年[1]。2020年全国吸毒人员统计数量仍在上涨,我国毒品滥用低龄化趋势仍较为明显,青少年吸毒问题仍然突出。在国家禁毒办下发的《关于印发〈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规划(2016-2018)〉的通知》中,对禁毒宣传做了明确的顶层设计,但是新型毒品不断增加,禁毒宣传人员或教师对相关知识更新意愿不高,社会对禁毒宣传不重视,以及各地区落实情况差异大,导致青少年对新型毒品“奶茶”“笑气”“邮票”、合成大麻电子烟等认知度较低,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愈发重要。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对Y地区的青少年开展了调查,主要从他们对毒品认知程度、相关知识来源等方面了解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现状,同时也对建立体系机制进行了探索研究。

一、被调查人员及基本情况

Y地区常住人口为48万多人,年龄结构中0至14岁占比17.33%,15至59岁占比68.89%,60岁以上占比13.78%,65岁以上占比9.7%。截至2019年末,共有基础教育校(园)数118所,在校生36103人;笔者对Y地区的技术院校、小学(五年级以上)、初中、高中在校师生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街访、面谈的方式了解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现状。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随机街访、面谈76人。调查问卷项目内容相同,采取不记名式调查,调查对象中男性的占比为63%,女性占比37%;中小学生占比10%、高中生35%、技术学校学生48%、老师7%;调查有效率为86.5%。内容涉及各院校基本情况、禁毒相关法律法规、毒品知识、相关知识获取来源、学校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基本情况以及对当前禁毒宣传的意见和反馈等。高中和技术类院校的学生,认为抽含合成大麻素类物质的电子烟会上瘾的58.8%,认为不会的26%,不知道的15.2%。对传统毒品的认知80.6%来自学校或书本,19.4%来自电视或其他媒体。对新型毒品的认知15%来自学校,85%来自新媒体。

二、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分析

(一)青少年对新型毒品辨识度及危害性认识不足

第一,通过调查发现,青少年对第三代新型毒品存在认知偏差,对鸦片、海洛因、冰毒、“摇头丸”等第一代第二代认知率达92.3%,对“小树枝”“止咳水”“邮票”、含合成大麻素类物质的电子烟等第三代新型毒品认知率在35.7%。第三代新型毒品具有较强的伪装性,吸食方便、外形炫酷、种类繁多、致幻效果强、成瘾性不定等特质。青少年本身就具备兴趣多、接触新鲜事物快、辨别是非能力较弱的特点,我们的宣传教育多数还停留在对传统毒品上。青少年在面对传统毒品时因能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可以拒绝,但是在面对第三代新型毒品时会因为不了解,误以为只是一种娱乐方式而陷入其中。

第二,青少年并不知道这些毒品披着我们常见药品、食品、饮品的外衣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第三代新型毒品是二代化学合成毒品的变种,这种新型毒品在低剂量服用时会使人产生欣快感,高剂量服用则会产生强镇定作用,使人昏睡昏迷、死亡。第三代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的吸食方式区别于传统的注射等方式,可以混合在饮料香烟中吸食,比传统毒品更具迷惑性,部分青少年并不认为它们是毒品,长期过量食用可能引起药物依赖和精神分裂症的发生。

(二)青少年心理发育不成熟

第一,进入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接受外来事物、外来文化渠道较多,现实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以及亚文化群体等对青少年的思想进行着强烈的冲击。青少年由于身心发育特点存在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也会因各种原因,自尊心容易受到挫伤。部分青少年学习能力较差,在学校或家里得不到重视,这部分青少年很容易自甘堕落,不思进取,进入亚文化群体,被一些问题青年特别是吸毒人员所引诱。第三代毒品的出现正是利用青少年身心发育不成熟,性格冲动、爱慕虚荣、易受亚文化群体影响的心理,致使他们走上吸毒的道路。

第二,一些青少年认为自己能够做到远离毒品,对于毒品预防及危害相关知识不用去了解,但是没有毒品预防意识,就相当于把自己暴露在毒品的威胁之中,在面对种类繁多的第三代新型毒品时,由于从包装上的变化用肉眼很难辨别,很多青少年因为缺乏对于第三代新型毒品的知识而陷入其中。青少年的好奇与叛逆、好胜与交友不慎,都使他们成为新型毒品侵袭的高危人群。

三、加强青少年新型毒品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吸毒人员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

2020年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推进会披露,全国累计登记35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员214.5万名,占全部吸毒人员的55.2%,其中,18周岁以下未成年吸毒人员2.33万人。如果按照国际惯例,真实估计出我国吸毒人数总数,那么每个吸毒人员周边会隐藏着5至10名隐性的吸毒者[1],估计在我国吸毒人员总数将达到2100多万人。Y地区青少年吸毒占总吸毒人数的56%,“90后”“00后”占青少年吸毒人数的35%,并呈逐年增长趋势。当前青少年已经成为新型毒品的“易感人群”“高危人群”,如此大的吸毒人员人数,更凸显出加强整个社会对新型毒品禁毒预防教育的必要性。

(二)青少年接触新型毒品的途径和机会增多

第一,由于第三代等新型毒品因吸食方便且隐蔽性较好,也是当前的主要消费毒品。如今,吸食或滥用传统毒品的数量正在逐渐下降,而吸食新型毒品的数量正在逐渐上升,从已披露的数据分析,青少年群体与新型吸毒的联系也越发紧密。近年破获的贩毒案件中,采取“大宗走物流、小宗走寄递”的运送方式呈现明显上升特点,利用“互联网+物流寄递”方式的贩毒活动越来越多,利用物流速递渠道贩运毒品的网络贩运手段也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网络的虚拟平台、论坛、社群等已成了涉毒活动的集中地。犯罪分子往往利用大众平台公布涉毒消息,并通过数字支付购买毒品的资金,或者通过电子邮件、同城速递等方式联系,以及通过小众运输速递公司运输贩毒,在途中更改收发地址,造成交易两头都不见人的情形,增加了相关执法人员发现、查办、取证的困难。

第二,据调查,一些吸食第三代新型毒品的人鄙视吸食传统毒品海洛因的吸毒者,导致吸传统毒品的吸毒者也改为吸食新型毒品,目前我国已形成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交叉吸食的态势。吸毒群体由低文化群体向高文化群体蔓延,由中学毕业后的无业青年,向高中生和大学生及大学毕业生蔓延。青少年的心智还未成熟,还不能建立良好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在校学生而言,若未做好预防教育必然会加剧毒品的扩散。

(三)学校对毒品危害的宣传认识不到位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学习的主基地,是毒品预防教育的主战场。当孩子进入学校后,传统家庭教育的影响被学校教育的影响所代替,所以学校要有规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场所。以青少年所能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如能得到专业人员的教育帮助,从毒品预防教育方面给予青少年正确的引导,让青少年了解吸食新型毒品所产生的后果及危害,能积极增强自身防毒和拒毒的意识,避免新型毒品伤害。第三代新型毒品防治教学工作,是学校进行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重要手段。笔者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他们对第三代新型毒品的认识,主要来自网络媒体、广播电视,当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在禁毒宣教工作方面仍处于各政府部门的单打独斗,并没有真正构建起与公安、司法机关、教育部门等系统联合的毒品防控机制,而只是主动全面进行了禁毒宣传预防教育,显然,这样还远远不够。

由于大部分院校都秉持着以升学为主导的培养方式,对毒品预防教育缺乏关注,学校考虑升学、教学压力,不愿投入更多精力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学校的管理也忽视了该项工作,没有专业老师,即便在禁毒委的指导下设立了禁毒宣传员,都是由老师兼职,未形成体系。相关兼职老师也缺乏专业的禁毒宣传知识,对禁毒知识的更新学习意愿不高,一些地方虽然将禁毒预防教育列在了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年度考核里,但以完成课时为目的,最终导致毒品预防教育未列入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中,形同虚设。据笔者调查发现,80%的公安禁毒部门、司法戒毒所、学校等单位未单独设立禁毒宣传经费,部分单位即便设立了也是极少数的,导致禁毒宣传经费紧张。由于禁毒宣传经费缺乏、学校兼职禁毒宣传员知识更新意愿不足、本职工作繁重,无法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进行禁毒宣传工作,最终造成青少年对禁毒知识如毒品的种类、危害机理等不清楚的现状,形成青少年禁毒这个主战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四、完善青少年新型毒品预防教育的管理体制制度机制

开展青少年对于第三代新型毒品的预防教育,要存有预防为首、教育当先的理念。在学校、社会面广泛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禁毒宣教工作者要具备知识更新能力,要与时俱进,深刻领悟青少年新型毒品预防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宣传活动,更是一项关键的创新教育过程。

(一)建立完善的戒毒工作宣传机制

学校是青少年社交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毒品预防教育的主场,学校、教师要充分发挥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主力作用,通过动员师生积极主动参与,激励在校师生的禁毒热情。建立禁毒志愿者小分队,与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形成联动,不断更新毒品相关知识储备。[2]同时要充分利用每年的“6·26国际禁毒日”大力宣传毒品的危害,有效开展宣传工作,但也不能仅局限于“6·26国际禁毒日”,因为6月底多数学校要考试放假,平时也要加强日常宣传,如开展“开学第一个课”“假期我知道”等,在学校班级中开展禁毒知识竞赛和禁毒相关主题活动。充分发挥禁毒志愿者的作用,利用融媒体、自媒体等新兴媒介工具,积极宣传新型毒品的危害。要增强价值观教育,通过禁毒知识宣传,积极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防止他们出于好奇心,进而误认为新型毒品并不具有成瘾性,而去进行侥幸尝试。

(二)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及教育机制

学校领导要重视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将毒品预防教育课列为重点教学计划,积极组织新入校的同学去参观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禁毒教育基地,让学生和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戒毒学员进行交流沟通,使其认清毒品的危害。建立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毒品预防教育责任追究机制。形成社会联动,各地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禁毒教育基地要充分发挥作用,每年对学校、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要形成双向考核,来确保青少年都能接受毒品预防教育,以筑牢青少年拒毒防毒的防线。以增强青少年对第三代毒品的了解和危害性的认识。做好学校禁毒防范教育,为社会稳定、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做出努力。

(三)建立家庭预防毒品机制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系万仁德副教授就青少年毒品犯罪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指出:“温馨家庭,浓浓亲情,绵绵关爱,是拒绝毒品的天然屏障,它能减少成员涉毒危险,使家庭成员对毒品具有更强的免疫力”。[3]青少年犯罪大多来自问题家庭,存在父母离异、家庭矛盾突出、家庭暴力等情况,要从家庭教育上建立毒品预防机制,更好地保护特殊家庭青少年不受毒品侵袭。

五、结束语

新型毒品之所成为危害青少年的重要源头,和他们的家庭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有一定关系的,因此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中之重。为青少年培养出积极的心态和健全人格,远离毒品危害,帮助青少年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心理和健全人格,避免毒品危险,家长和家人有责任和义务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充满爱的家庭教育环境,不但需要在物质上满足孩子,还需要在精神上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家人的关系和沟通极其重要。所以要提高父母亲的拒毒、抗毒能力,只有父母亲与子女共同掌握毒品预防常识,使孩子们了解吸毒的危险性,并明白了吸毒的性质之后,才可以真正地实现“远离毒品”,更好地起到预防作用。每个家庭都要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健康习惯,不能让青少年养成好挥霍、追求时髦、吸烟、赌博等不良习气,甚至最后演变成吸毒,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猜你喜欢

戒毒所毒品青少年
销毁毒品
青少年发明家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音乐治疗戒毒的有效性研究——以海南省三亚强制隔离戒毒所为例
心系戒毒事业 情注灵魂救赎——佳木斯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厄瓜多尔一戒毒所发生火灾致18人遇难
火烧毒品
女子戒毒所中的新生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