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自然观视野下的碳达峰与碳中和

2022-12-16彭攀邱琬蓉

学习月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碳达峰能源利用

●彭攀 邱琬蓉

碳达峰是指全球范围内,在国家、城市、企业等主体产生的碳排放量由升转降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最高点即峰值;作为碳排放中主要成分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会在达到此峰值后,随即下降。碳中和是指主体对象排放出去的碳总量等于此对象通过其他手段吸收回来的碳总量,即排出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可以通过森林碳汇或其他人工技术及工程手段加以捕获利用或封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识,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对此,党中央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在本质上是寻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生态自然观运用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最好体现。

一、生态自然观的确立

生态自然观是人们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变迁中,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针对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行为进行深刻反思的理论结晶。20 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兴起,人类获得了征服自然的巨大力量,开始不断攫取自然界资源。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被生产出来,人们的生活水平空前提高;另一方面,环境被破坏导致资源匮乏,全球性生态危机问题显现,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发展。对此,人们开始深刻反省,从卡尔逊《寂静的春天》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出现,代表新型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自然观开始逐渐形成,其核心要义是人与自然是高度相关的统一整体,必须协调发展。

生态自然观产生于对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反思,建立在现代生态科学最新成果基础之上,蕴含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主张人类应该认识到事物的双重性,不能一味关注主体发展而忽视客体存在。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由此,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包括:人类发展始终依赖于自然,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关系,而非单方面的索取及改造;人与自然摆脱不了共生关系,没有自然界作为载体,人类就不具备生存条件;人与自然共同体将一直存在,并且命运相连。

生态自然观的确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碳达峰碳中和理念的推行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二、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面临的挑战

传统能源利用率过高。传统能源是工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化进程中具有关键的助推作用。目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在我国的利用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70%左右,属于重点碳排放领域。相比于新兴能源,传统能源在全生命综合成本上非常具有竞争力,且新兴能源目前存在不稳定性、对环境气候的依赖度较高、储存技术及安全保障体系有待升级等短板。

产业结构转型缓慢。重化工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耗能及污染排放率是很高的。我国目前还属于工业化发展关键期,经济发展任务繁重,国家在重化工业领域的投入程度仍然较高,其产业结构主体地位难以动摇,能源消耗量、排放量难以减少。

碳排放任务完成时间紧迫。碳达峰碳中和理念在欧盟已有70 年的发展历史,在美国和日本也经历了40 年的发展时间,而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从提出到现在也只有两年时间。按照目标设定,要在如此紧张的时间实现目标,对于以工业化为主要发展路径、极度依赖能源利用的我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社会参与度较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依靠国家硬性产业结构的调整,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而目前我国对于相关环保概念的宣传力度较低,公民意识不强,社会整体参与度有待提升。

三、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

建立完善的制度。2020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承诺中国将全力以赴,力争于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当前,该目标已被写入我国“十四五”规划,国家应该尽快制定相应制度,不能只规定严格管理企业的碳排放以及能源转型上,还需要对企业的奉献成果进行嘉奖,以此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要求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指出重大目标的实现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循序渐进式的革命,能源革命的完成要从促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改革等方面逐个攻破。对于国家高排放产业,生态环境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对于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六个行业进行了划定。接下来要推动从正确理解理论出发,严格遵循制度条例,因地制宜地采用合适的方法积极推动国家碳排放目标早日实现。

推进低碳技术研发。首先,要改变对传统能源的利用方式。以煤炭能源为例,我国煤炭产量较为丰富,多被用于发电、冶炼等行业,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高碳排放。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保障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不能对传统能源进行“一刀切”。此时,可以利用空间设施及技术将煤炭资源向共生资源与伴生资源方向转变;利用现代高科技网络技术打造柔性市场,保证传统能源的适量开采;在开采区域利用储存及封存碳技术、种植树木等方式创造碳汇,打造开采区域碳循环模式。其次,对于碳排放的处理工作,“需要加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通过多场景和规模化应用降低成本,……研发碳循环利用技术,开发不同种类废弃物再利用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开展“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离激元人工光合、微矿分离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整合减碳、零碳和负碳技术”。总体来说,我国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较为顺畅,但在风能发电、光伏发电、水能发电等方面还需要更加彻底地更新技术体系,升级优化技术环境,保障能源储备安全,最终实现新能源核心技术可自控,保障新能源市场供应链的安全可持续,逐步结合先进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构建新型安全的清洁能源替代系统。

树立全民低碳意识。第一,企业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主要的碳排放源,更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体。为此,企业应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高度的生态责任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碳排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例如一些不涉及大规模生产的企业、中小型公司可以尝试不局限于楼层办公,采取类似无纸化办公的形式,尽量减少资源浪费。第二,政府是碳排放目标实现的规划者和推动者。对于城市规划管理,政府可以在未来城市建筑中推广使用更加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并对城市布局设计的整体水平进行系统化升级改革。对于城市交通规划,政府在大力发展新能源车的同时,要更加推广完善绿色出行方式,使道路建设更加符合绿色出行的规划标准。这些举措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第三,社会公众是社会物质资源和产品的直接消费者,也是主要碳排放者,同时还构成了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群众基础。我们要依靠公众、社会团体的认同和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加强对低碳消费的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树立低碳环保意识,转变消费观念,多购买低碳节能环保产品,倡导低碳、低排放的生活方式。在网络时代,我们一方面可以利用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对全社会的碳排放情况进行监督和报道,另一方面也要发挥新兴媒体的作用,将正确的生态环保意识融入生产生活,改变传统的不良生活习惯,养成正确的消费观。

猜你喜欢

碳达峰能源利用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蒋伟群:侨界“碳达峰、碳中和”追梦人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