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22-12-16陈振振临朐县会计服务中心

现代经济信息 2022年17期
关键词:清查资产行政

陈振振 临朐县会计服务中心

在我国的国有资产中,行政事业单位所占的资产比例比较高,并且超过接近一半为固定资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可以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使得资金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利用,这也是建立新型政府所必要的条件。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没有重视资产和资产管理,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资金和采购这两个方面,这种情况下,资产管理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使得固定资产出现了大量的流失、闲置现状,不仅资产利用率不高,同时也引发了较多的腐败事件。虽然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进行了流程规范,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因主观因素干扰,在管理制度上还是存在较多的缺陷,突出表现在基础性工作中,这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受限。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多,范围比较广泛,因而在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这种情况下,需要分析出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对应的改进策略,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概述

(一)固定资产的含义

国有资产中,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重要的存在模式。根据有关的财务规则,明确了固定资产的含义为:在1年以上使用实践,单位价值超过1千元(专用设备的单位价值超过1500元)在进行使用中,保持原本物质形态的资产。大批同类物质耐用时间达到1年以上,即便是单位价值不符合规定的要求,也可以被称之为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特征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备国有性质。固定资产的产权归属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是负责进行使用和管理的。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构成部分,因而需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

第二,具备双重性。固定资产涉及到实物及价值管理。实物管理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实物开展管理和控制,由专人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和盘点,对其进行统计后形成报告文件。价值管理的实施者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者,对固定资产价值实施登记、转账、核销等账务的处理,此双重性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复杂性及操作上的困难。

第三,具备规范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制度等要求,国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者,因而需要以制定有关的制度,开展统一性和规范性的管理,避免出现国有资产的流失。

第四,具备专业性。由于固定资产管理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作为支撑,因而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会计知识、计算机操作技术等,同时固定资产管理专业化也可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成效和工作效率。

第五,具备非经营性。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用于社会公共服务上,不以谋取经济利润为主,以此,在固定资产使用中,通常不会实施成本的核算工作。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在于社会效益,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的使用中,则需要通过合理的管理,降低资金浪费和资产流失的现象。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合理应用固定资产,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以此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符合当前时代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内容也更加复杂,需要的管理范围也更多,因此,在固定资产管理中需要兼顾于财务管理和实物管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的基础性工作,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第二,符合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要求。我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国有资产运行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和具有相应功能,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能够促使构建一个产权明晰、配置合理、处理规范、管理有序的市场经济完善体系,从而更好地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符合我国经济市场发展的要求。

第三,符合加强公务人员工作责任的要求。基于多项因素的影响下,多数的公务人员,缺乏对国有资产的认知,管理意识薄弱,因而在进行固定资产的采购中也存在较多的资源浪费现象,通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则可以更好地提高公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第四,有利于节约国家财力。我国有些地区国有资产利用率比较低,通过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可以降低固定资产重复性购买的情况,提高资产的利用率,进而达到财力节约的目的。

第五,有利于规范政府的行为。利用有效的方式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可以在源头进行监督和控制,使其达到社会经济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进而保护资产的安全,增加资产利用率,可以有效地规避腐败和不规范行为出现。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仍旧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部分地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还不够全面,因而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全面性,没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第一,未建立完善的资产配置制度。资产管理中,资产配置是基础性的工作,需要依照有关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各项固定资产的采购,原则上是不可以超过规定的数量和标准的,并且关系到政府采购的资产。部分地区资产管理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工作没有制定全面有效的制度,因而在此方面的管理缺少严格的把控,出现了固定资产重复采购的现象。在进行固定资产存量上掌握不够清晰,尤其是对一般性质的资产,如办公家具、通用设备等,数量上缺乏严格的管理,在一般性质的固定资产购置、处置上,缺乏有效的标准和规定,这就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缺失,对一般性固定资产存量不清楚。同时对于专用设备,没有设置统一标准的配置要求,进而造成了配置设备超标的状况,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较低,形成浪费。

第二,没有建立资产清查制度。通过资产清查,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组成结构和存量进行汇总和统计,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清查制度,导致了资产清查工作过于表面化,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现有的固定资产情况不了解,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腐败的现象。

第三,固定资产内控不足。通过内控可以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资产安全等,对降低腐败的滋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忽视了内控的重要作用,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所以不能够很好地约束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活动。

(二)固定资产管理规范性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上的规范性不高,主要表现在:

第一,资产的存量不够清楚。对固定资产的存量进行核实,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比较基础性的内容,但是此问题也比较突出,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出现了资金账面的金额和资产卡片的资金金额数量偏差。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间没有存在较为紧密的关系,如:新增的资产没有及时进行登记入账、已经处置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下账处理、固定资产实际应用者发生变动后,资产卡片没有及时进行更新。这些现象的存在,也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上的困难。

第二,资产有效清查不足。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是为了应对于上级的检查,没有重视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这种情况下,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量不够清晰,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现象比较严重。

(三)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系统信息登记不全面。在进行固定资产的信息登记,进入系统的时候,工作人员没有进行规范性的录入。造成了信息录入的不完整。如:新增资产的全部信息没有及时录入到管理系统中等。

第二,缺乏高质量系统运行。有些地区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也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未实现动态化的资产管理目的。很多地区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独立的管理系统,没有有效地连接到财务系统、采购系统等,资产存量、资产购置、资产处置等方面的衔接不足。

第三,安全性较低。由于忽视了对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的重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中,因使用系统版本原因,系统安全性偏低,容易导致信息泄露或丢失。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问题的原因

(一)人为因素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者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形成了重视资金、采购,轻视资产和资产管理的局面,因而也使得单位内部的其他员工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单位内部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益处,因而没有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等,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基础性工作严重不足。固定资产使用者缺乏对固定资产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使其和低值易耗品混为一谈,对于固定资产领用、变更等没有严格遵循有关的程序,使其固定资产的流动缺乏规范性,在管理上形成了较大的困难。

(二)物质因素

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上的各项投入严重不足,资金的匮乏,造成了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中,只能利用比较便宜的外网,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对于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的开发没有进行研发,使得系统功能之间的衔接存在缺陷,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之间没有进行较好的连接,同时在后期的维护上也存在不足,由于缺少物质资源的支持,后期维护缺乏资金和专业人员的支撑。

(三)制度因素

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因而很多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追责制度的不足,也造成了资产管理工程进度减慢,如清查无人管理、资产账实不符等。激励制度的缺乏对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也存在一定不良影响,部分公务人员只是应付工作检查,没有对工作进行创新。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资源投入

想要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则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以此更好地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开展。

第一,组建高水平的专业团队。在固定资产管理中,需要配置一名以上的专职资产管理人员,主要对本单位的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同时还需要配置至少一名兼职资产管理工作者,负责对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以及定期资产清查。将清查工作分解到各部门,可以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获得的数据信息也更加准确,需要注意的是各部门之间要保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第二,提高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信息网络。对于固定资产使用的网络进行资金的投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如:更换性能更好的服务器,可提高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运行的速度、提高技术指导,增强网络安全等级。

第三,提高检查标准,做好基础性工作。对于固定资产存量不清晰、职能不明等常见情况,可以投入更多的人力,提高检查的标准。要求单位内部进行自查,明确固定资产的存量,并进行有效的盘点。通过盘点和清查。将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实现账、卡、实的统一。同时需要确定好固定资产清查的频率,如:半年或一年一次,以反复地清查和盘点,建立动态性的固定资产管理,始终保持固定资产账、卡、实的统一。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的培养

受到部分管理者忽视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比较低,因而需要利用培训等,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正确的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增加固定资产意识的宣传。需要加强固定资产有关宣传。通过多元化的宣传模式,包括:面对面宣传、网站宣传、新闻媒体等。要丰富宣传的内容,涉及到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原则、任务等。使其明白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注意事项、具体的操作流程等。

第二,加强培训工作。应通过定期的培训,提高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培训的内容涉及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政策、具体的工作流程等。同时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分析出解决的对策。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

良好的制度可以保障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一,建立完整的资产配置和清查制度。加强对配置工作制度的建立,以此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增加资产的使用效率。结合上级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包括:办公设备及办公家具等,并进行试点运行,在积累一定经验后,则需要制定出资产配置的管理办法,进而使得资产配置更加科学和规范化。同时利用定期的清查,可以确保固定资产账、卡、实的统一。对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更新进行检查,严格地按照清查的时间和要求,制定固定资产清查管理办法,并将其列入绩效考核中,使其对行政事业单位形成约束力,避免清查工作过于表面化。

第二,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期开展清查工作,对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存量进行掌握,合理开展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使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更加合理和规范。同时合理应用物质和精神激励,可以激发出资产管理工作者的工作主动性,形成积极的固定资产管理氛围。

第三,提高对资产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建立资产管理检查和监督机制,可以确保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有效落实。同时还可以避免发生腐败、以公谋私等不良现象,使其可以进一步推动资产管理的水平提升。

五、结语

固定资产管理对于提高国有资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较大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和人为、物质及制度因素息息相关,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从加强资源投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的培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几个方面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

猜你喜欢

清查资产行政
行政学人
海洋资源资产清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森林资源清查复位调查的几种简易提速调查方法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企业固定资产清查与管理工作研究
加强机构改革撤并单位资产清查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