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工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2022-12-16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现代经济信息 2022年17期
关键词:财务财务管理施工

黄 春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国际上,西方世界“去中国化”的情绪高涨,对中国产业链的隔断和转移、对中国企业的挤压和围攻不断加码。国内,政府以“新基建”重启投资驱动引擎,城镇化进程持续加速,存量基建设施更新及改造市场空间广阔。总的来看,在外部压力的逼迫下,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将更加依赖内生动力,施工企业仍处在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在这样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下,通过高度整合内部管理资源,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才能够增强施工企业发展竞争力,促进施工企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一、施工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概述

内控管理应用运行在施工企业的各个方面,是施工企业内部运转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综合分配和管理,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稳定发展赖以生存的基础。通过建立健全的内控管理体系,形成施工企业的特色文化,从而推动各项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可以紧密联系施工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形成强劲有力的竞争优势,保障施工企业各项经济目标的实现。

对施工企业而言,受自身特点和市场环境因素影响,因中标模式、工期时长、资金周转、投入成本等特点,使其面临各类财务风险。加上现阶段施工企业经济运行普遍不高,长期以来存在项目亏损、成本失控等问题与我们的财务风险息息相关。面临新形势下的财务风险,企业全员从上到下须强化管控,主动作为、“筑底提升”才能形成高质量发展。

从施工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完善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可以降低财务风险,而积极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又能够为企业内部控制指明方向支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其财务风险防控制度的基础,是企业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财务风险的防范则是内部控制实施的目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条件下,施工企业的内部管控在实际生产经营中被严重忽视,传统粗放的内部管理已跟不上行业发展的脚步,内部管理控制和风险防范效果始终不佳,内控运行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财务风险居高不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缺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现代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度关注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忽略了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内控人员、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工作防范风险的认识不够全面,没有做到事先预算、事中监督、事后分析。过分追求结果忽略过程把控。例如,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注重经营承揽扩大产值而造成高成本运营、低效率组织、无产出消耗,导致企业发展的速度与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执行不到位。这种“重业务轻管理”的指导思想并没有把内部控制放在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的战略高度,不能保证施工业务的有效进行,直接增加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二)内控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从实际情况来看,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重在制定而忽略落实。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更多地运用于应付上级检查,并未真正地融会贯通于日常经营业务中。例如,企业三令五申必须遵守“先签合同后上场”的规定,有的项目依旧我行我素,以抢占工期、占领市场为由在没有签订任何合同的情况下进行材料采购、劳务用工、机械作业;企业对新上项目未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各类业务交底、效益测评,盲目开展生产经营;在建项目站位不高,违背“价值创造”的企业目标,经济运行只从项目出发,不顾企业统筹策划,未合理进行资金运用安排;收尾项目因费用锁定,人员大量分流导致不相容职务混岗,财务负责人、会计和出纳岗位一人担任。内控管理制度的不落实,造成风险管控评估存在偏差,限制企业的发展,甚至还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内部控制经常性地处于一种形式化的状态,长此以往,将会对整个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施工企业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

施工企业在在规章制度建设完成之后,没有对这些制度的实施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最终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真实性、可靠性无法得到保障。内部审计监督部门未发挥有效作用,深入追究,具体表现在:第一,企业内部审计监督部门缺乏独立性,在专项审计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第二,审计干部立场不坚定,顶不住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压力,只讲小原则不讲大原则;第三,审计队伍自身业务有限,缺乏过硬的专业知识,不具备分析和解决困难复杂问题的能力。

企业管理者对控制目标不明确,执行力度不统一,职能部门管理中存在冲突,无法有效地协调与管理,存在主观偏颇,在决策时有失公允。

(四)企业盲目扩张加大了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施工企业当前最大的风险,在运营发展中引发财务风险的直接因素就是资金。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短缺、周转不灵都会让企业承担比较大的财务风险,而出现这些风险的最主要原因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味追求更多的利益,导致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和扩张发展领域。另外,在施工投资的过程中企业无法对融资的成效做出精准的评估和分析,最终导致企业使用了不合理的筹资组合,不仅无法提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而且还会在盲目扩张的情况下加大企业的经营困难,给企业生产经营、战略规划带来不利影响。

在施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企业管理者根据施工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来进行资金筹集,但是在投资规模大、筹集资金无法满足企业投资发展需求的时候,整个施工企业就会出现投资项目搁置的现象,最终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不利于企业实现长远、稳定发展。

三、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优化对策

(一)增强企业员工内控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在企业员工缺乏内控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情况下会使得整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更多的风险。强化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必须要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积极组织开展内控管理制度的培训学习,鼓励员工遵规守纪并改革创新,让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在员工心底真正重视起来,并将其纳入到实际工作中。

结合实际情况,让不同岗位不同职能部门的员工均正确认识风险的本质,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风险。在意识引领上可以借助多渠道、多形式的管理活动来强化员工对财务风险客观性的认识。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认知和自觉行为,形成与企业经营状况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人人以身作则,人人管控成本,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将风险防范意识深深注入“血液”里,让企业各项机能保持高速度高质量的运行。

(二)推进内控制度落地,规范运作严防死守控风险

针对施工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需要深化“总部机关化”专项治理,优化机构设置、岗位设置,完善监督考核制度。精准界定和发挥各级管理主体功能定位,将系统完备、权责清晰、科学规范、运转有序的管控体系运用在每个项目中。始终把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狠抓预控、监督、考核,坚持把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有效化解在建工程项目的经营风险。

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管理创新,遵循“法人管项目”的原则,搭建责任成本管控体系。规范和加强合同管理明确合同细则,严防“合同外损失”风险。严格落实资金管理,构建年度资金预算体系,分阶段进行分解执行,以资金周报为主线,及时宣贯转发企业的资金工作制度及政策,提升项目管理者站位,争做企业的价值引领。创造性地革新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管理意识,帮助企业规避财务风险。

(三)完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关系到企业发展效益的实现。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为施工企业的发展减少风险,为此,在新时期,需要相关人员立足实际加快打造出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施工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汲取和借鉴国内外施工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案和管理经验,并将引进的经验与施工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的财务管理制度。第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内部财务规章制度,在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下来促进企业发展。同时,在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下还能够更好地执行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借助先进的制度来更好地促进施工企业发展。第三,重视内部财务工作,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通过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对施工企业成本的量化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一系列经济活动进行科学计量。第四,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优秀的人才不仅能带动工作的效率,还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为此,在推行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的过程中要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将优秀的人才作为整个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引领力量,通过打造出高素质的队伍来更好的带领施工团队发展。

(四)打造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强化内部审计与监督

在缺乏完善化内部系统管理机制和制度的情况下,将无法有效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也不利于连接内部管理控制和财务风险把控的工作内容。针对内部管控和财务风险把控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施工企业可以立足发展实际情况,借助财务共享的先进技术形式和手段来打造出一个完善化的财务管理工作监督管理体系,多方面整合信息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对各个部门员工的工作内容做出明确的规范,在上下级部门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的模式。

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从而实现内部管理控制。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严格管理并坚决落实执行,做到人人平等、人人问责。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坚决杜绝管理部门对其工作的正常开展实施干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充分揭露问题。强化措施,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全面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审计监督之余,应健全巡视巡查、财务监管、法律合规与生产运营“五位一体”高效管用的监督管控体系。加强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提高监督管控效率,实现施工企业在安全健康的轨道上可持续发展。

(五)明确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类型,制定应对举措

第一,投标风险。众所周知,经营承揽是所有施工企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目前施工企业竞争激烈,很多企业为了追求项目的数量采取全面撒网、盲目跟风等给投标带来的财务风险。施工企业在开展投标工作时,应对业主信息,属地政策、项目资金状况及自身实际情况等做出全面评估,形成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入市场调研和分析,测算项目效益利润,降低企业因投标带来的财务风险。

第二,合同风险。随着国家对基建行业的重视,施工企业的行业准则也越来越规范。施工企业作为承包方,不仅需要与建设方签订施工主合同,还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与下游的供应商、劳务方签订合同。目前市场处于白热化状态,建设方不可避免地在建设合同中规定一些较为严苛的合同条款,施工企业应积极筹措设法转移风险,可将其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转嫁给下游企业,规避因合同带来的财务风险。

第三,成本管控风险。成本管理在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尤为重要,不仅要管住人工、材料、机械等生产性成本,还要管住经济管理和财务活动的非生产性成本。在施工生产中,项目应落实“大成本”管理理念,对材料、劳务等成本发生渠道进行有效把控。根据工程部施工节点情况,定期进行成本分析,并对材料超耗等异常情况进行合理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运用投入产出比、人均工酬效率、人均费用率等指标,设定合理的费用开支结构,通过全面预算手段将费用压降到实处。同时,将纳税筹划贯穿于项目评审、合同签订和经济评价各环节,通过争取优惠政策和合理安排纳税,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确保税负对企业成本压力最小化。新形势下的成本管控,在宏观上要运用大数据集成和分析手段,深入挖掘和提炼数据背后的信息;在微观上要深度参与生产系统的施组策划、成本测算等工作,从根本上降低成本管控带来的财务风险。

第四,资金风险。资金是施工企业运行的命脉,必须把优化资金链前置于所有工作,建立以资金为主轴的管理模式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施工企业的资金风险主要体现在“两高”上,即应收债权金额高、资产负债率高。在建设方工程款支付不及时的情况下,易造成材料供应不足、项目停工的现象。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制定责任目标体制,加快与建设方的结算确权,在合同约定的时间范围内及时收回应收工程款;其次,要做好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资金预算,根据项目不同阶段的现金流特点,科学策划资金方案,量入为出、平衡收支,确保资金预算覆盖关键线路、成本开支;最后,还要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统一调度,严格资金支付审批制度,对此采取以“法治”代替“人治”的方式防范因资金带来的财务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变得愈发重要,本文以施工企业为研究切入点,结合施工企业的自身特点,站在市场化的角度上探讨了施工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实施的必要性,并针对当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类型、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从制度机制、思想认识、监督管理等方面探索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的方式,旨在增强施工企业的市场适应性,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财务财务管理施工
财务管理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水利财务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扶贫村里施工忙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基于EON,3ds max和AutoCAD的土方工程施工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