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背景下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22-12-16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李 双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近年来,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国务院大力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这是因为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在服务业中起作用,还影响了工业和农业,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点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产出、低污染的特点,对优化产业结构、拉动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等诸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全国未来维持经济活力的必然选择。国家明确提出要求,要向着产业链中的中高端发展,基于此背景,本文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和文献研究、实证分析等方法,较为深入地探究了大众创业背景下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一、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专业化分工
想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需率先发展制造产业等其他行业,丰富企业类型,产业结构科学,扩大产业规模,即提高行业分工专业化水平,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制度机制
我国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既受供需关系影响,也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为此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进程中亦需关注政府制度机制的调整。通过调整相关制度机制,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铺平道路,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立足市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1]。积极健康的制度机制是市场环境、行业环境、企业自身内部环境的有力保障。
(三)经济发展水平
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经济发展实况关系紧密,主要源于该行业犹如一张网覆盖商品或服务生产中间环节,区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制造产业种类丰富,行业体系较为稳定,则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机会,使各个领域、整个社会、各个要素得以组建稳定、优质产业链条,为优化配置服务资源,扩展服务范畴,丰富服务类目奠定基础[2]。生产类服务在整个国家市场经济框架中,同时为制造业及农业等产业服务,凸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价值。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各个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随之提升,这就需要在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基础上,刺激各个产业对该行业的切实需求,如信息资讯、金融、房地产、物流、信息通讯、保险等行业,需切实关注其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和谐发展关系,继而带动本国经济稳健发展。
(四)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家间经济的竞争实际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高素质专业人才才可以有力地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对于行业发展而言,亦是如此,特别对于生产性服务业来说,人才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3]。
(五)物质资本
相较于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及其所在产业需要资本较多,资本投入领域较宽,资本回笼周期较长,利润相对较少,同时有些产业发展还需在前期得到政府的支持,尤其是科学研究行业、交通运输业、通信服务业等,单纯依靠企业将无法得到充足资本,亦无法有效开展资本配置及生产运营等各项活动。
(六)城市化率
在城市化发展政策持续推行新常态下,城市化水平有所提升,作为中间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经济动力[4]。城市人口激增也给政府及社会发展带来压力,会产生全新的社会发展矛盾,这就需要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发展,实现产业链健康稳定发展的目标。
(七)对外开放水平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综合国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况,该行业若想稳健发展需积极按照国际标准持续优化,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国际对接能力,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个性化服务质量,丰富生产性服务业服务类目,增强该行业开放性,使世界各地的企业及其所在产业都能在生产性服务业加持下稳健发展,提升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国际化水准,为提高本国经济竞争综合实力奠定基础[5]。
二、提高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外部环境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当前,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的发展水平偏低。不能提供高技术含量和品种多样的产品,难以提供促使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提出了以下的政策建议。
首先,要健全生产性服务业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促使其健康有序进行,政府正确行使监督的职能,确保各项法律法规得以实施,与行业监督有机结合,共同执行监督的权利。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规范进行健全化和完善化,确保行业在规范中发展[6]。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比较好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借鉴制定服务规范与技术标准的经验,制定适合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各项制度规范、市场准入规则等。
其次,改革有垄断性质的生产性服务业,让国有和集体企业与非国有私营企业可以进行公平的竞争。也就是通过扩大服务业的内外开放的力度,通过引进外资和非国有资金的方式投资本地需要资金且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以达到拓宽各项资金进行投资的路径。还可以通过对能够解决就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企业提供更优惠的税收政策,较低的贷款利息等方式,使民间资本能够更积极地进行投资。吉林省可以在发达地区准备进行产业转移时,兼顾吸引非国有资本投入和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实现吉林省的产业升级,积极接受国内外发展比较好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加入。
最后,规范建设行业协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的内部自律。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组织在吸收优秀的国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吉林省生产性服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业自律制度[7]。鼓励产业内的大型企业起带头作用,并且与中小企业合作,政府做到减少干预,加强行业的自律,促进行业协会行使经济职能,建立科学的行业准入规范和信用评定机制,并且引入管理人才。积极向政府部门反映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在财政的支持下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增长。
(二)积极调整产业分工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生产性服务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通过实施宏观调控,使区域管理协调,并且凸显金融、商务、物流等行业的集聚优势。同时,它又凸显了产业的扩散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使区域之间形成产业集聚的效应。在这个意义上,生产性服务业在以“集聚”为主要目的是在追求互补性企业的业务往来与合作,减少企业付出的成本,通过降低利用各项资源的成本,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的目标。
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心的产业集中区和知识密集型地区是生产性服务业主要的发展区域,企业生产和服务的集聚经济的交易过程,为加强产业布局之间的分工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8]。所以产业分工布局的优化不仅能促进区域之间的进行资源流动,也可以协调区域发展的利益。吉林省服务业区域间的差距,特别体现在发展程度不一,这和产业布局的不平衡有着很大的关系。
吉林省目前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域分工布局,各个区域都有不一样的发展特征:长春市以制造装备、旅游参观等为主导产业;吉林市以传统工业、化工业等为主导产业;通化市以生物制药和制酒为主导产业;延边朝鲜自治州以旅游、对外贸易等为主导产业;白城市、松原市等其他市级区域都不尽相同,但是由于城镇化及交通网络欠佳,他们的产业发展大体相似。
吉林省应该利用好区域优势,和沿海发达地区积极合作,参考它们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方法,优化省内地区产业分工布局,积极加强省内各地域合作交流,通过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建立新的产业关系,促进区域城镇化进程和优化分工布局结构,调整城乡的关系,通过提高产业的集聚性,促使城镇经济大力发展,为城镇化提供巨大的推力。
(三)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提升产业科技水平
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对技术有较高要求,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技术支持,这就要求吉林省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来促进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水平得以提高。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人才数量和水平与发达的地区相比较,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培养生产性服务业的人才。
一方面,要积极培养人才,生产性服务业不像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和农业,而对先进的科技要求比较高,比如,金融业、计算机软件信息等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很高,专业性比较强,生产性服务业想要持续发展需要专业的人才,培养专业人才的需求强烈。
另一方面,要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培养高端的专业人才需要有充足的条件,凭借吉林省省内各大高校教育力量,同时结合企业用人需求,积极培养高端人才。首先,要肯定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的培养制度。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培养人才经验,可以和先进企业展开合作,一起建立培养机构,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9];其次,政府要对先进的人才进行奖励,促进人才学有成就可以为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增添力量。吉林省要提供一个有利于专业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这些人才可以安心为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吉林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专业的人才:第一,要针对吉林省自身情况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开设相关的专业学科,加强企业和院校的合作力度,企业提出具体的人才要求,学校根据这些要求培养专门的人才,改变学校只按课本教学的局面;第二,建立一些培训机构,让已经在企业工作的人员有可以进一步深造的机会;第三,政府要提供相应的财政进行支持,因为教育是一个长远的事业,需要持续不断的支持,只靠政府财政支持是不够的,要增加资金引进的路径,让社会和企业也能够更多地去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教育。
(四)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
从吉林省的目前状况和将来的发展需要及趋势,以及吉林省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目标来看,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应当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新型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可以促使产业的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吉林省发展新型工业化不可或缺的推动力。
从而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升级,主要是和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使原有的流通业、运输业、邮政业等不断进行服务质量、内容等多方面的改进,则可以降低其他行业的生产成本;第二,加快金融保险业的发展[10]。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鼓励金融保险业的服务创新,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三,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通过政府的配套改革,积极推进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会计服务、法律服务、管理咨询、工程咨询、广告等新兴行业的发展,促进制造业的服务外包;第四,积极发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11]。
三、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各类先进科学技术在各个行业及领域内的应用不断增多,促使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呈现出逐年扩张的趋势,同时,受自身特点的影响使得生产性服务业与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但在生产性服务业高速发展,以及与其他产业紧密融合的今天,仍然有着来自于不同方面的影响因素,制约着该产业的发展,进而使其他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或冲击。对此,本文以吉林省为例,总结出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影响因素,如专业化分工、制度机制、经济发展水平、人才、物质资本、城市化率、以及对外开放水平等,找寻到解决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的相应对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