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与实践
2022-12-16海南省东方市第二中学唐统江
◎ 海南省东方市第二中学 唐统江
初中地理是高度跨学科的一门学科,是探究地球表层的人文要素、自然要素及其关系的一门科学,具有一定地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及实践性。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气候气象、地质、城市及水文等。本文主要侧重研究初中地理和音乐、数学、生物等学科融合的教学。
一、跨学科交叉融合实践逻辑和意义
1.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实际逻辑。随着科技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情况下,过度“学科化”的教育已然不适合现今人才培养需求,传统的教育面临着力不从心的局面。所以,在不断的教育改革中,跨学科交叉融合成为新的教育研究范畴,其中包含着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跨学科并不是让一个学科去简单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而是站在学科本身的立场上与其他学科进行思想交流,在互相理解、接纳的基础上不断模糊各学科之间的界限,以交叉融合为核心,融合不同学科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冲破各个教育视角下固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形成一套系统、科学、综合的教育理念。
以初中地理课程为例,该学科的教学目标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为基本框架,让学生初步具备区域认知、协调观念、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能力。但要想让学生具备以上能力,就需要教师跳出狭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更大的空间和视野去考虑问题,在全科视角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2.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意义。随着教育改革与课程模式的转变,学生需要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教师应该以引导者的身份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枯燥无味,很难提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况下,研究性学习仅是纸上谈兵,并不能够投入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教师需要熟悉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内容和教学方式,将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和处理,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愿意去主动地探索学习。
二、两种学科的交叉融合
1.地理与音乐融合。音乐是陶冶学生心灵的艺术,音乐课程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对初中生身心健康和思维情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功能及作用。在音乐课程中有许多歌词包含地理方面的知识,如果可以把初中地理教学与音乐知识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听音乐或者歌唱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初中地理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准确、恰当地运用音乐素材,能有效提升地理课堂的质量。教师可充分运用歌词、歌曲MV及相关图片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2.地理与生物融合。学科融合,首先教师应联想到挖掘学科的教材。人教版地理课本和生物课本中涉及到的知识内容交叉有近三十处,其中主要体现在生物和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气候和植物生长等几个方面。虽然这些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是知识点比较分散。例如,在学习生物七年级下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这一内容时,学生能够在对课程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之后,联想到室内外空气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体呼吸系统的健康,进一步思考更多关于空气质量、天气预报方面的知识。初中教师可以“雾霾”为切入点,融入生物学知识点“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但是其处理的能力会受到限制”,结合地理“空气质量”及“天气预报”相关内容,就此设计出活动课程“了解雾霾,感悟环境保护”,并在授课过程中通过相关调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而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地理与数学融合。在初中地理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中涉及到相对高度计算(地面的某地点高出另外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称作相对高度)。譬如,乙山海拔是500米,甲山海拔是1000米,求出甲乙两山的相对高度。计算如下:1000-500=500米。由此可见,把数学的知识运用到地理课程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初中生学习数学和地理知识的自信心。再如,当学生刚开始学习相关地理知识时,首先接触最多的是地球、地球仪。当他们接触地球仪时,则需要对其中的点和线进行认识。怎样把这些要素充分绘制出来?就需要运用尺子、圆规等作图工具。
做法如下:第一,运用圆规开展画圆活动,以圆点为地球仪地心,圆为它的轮廓。第二,过圆点稍微倾斜一些,进一步绘制出虚线,虚线需要和圆相交于北极点、南极点。经过这两点沿着虚线向外进行延伸,以此绘制出射线,地轴得以完成。第三,运用量角器,以地心为原点,沿地轴量出90°角,进一步画出一条直线与圆相交,这就是赤道。第四,需要以地心为原点,赤道为平面,用量角器上下量出23.5°,从这一点作出一虚线段,让其能够与赤道平行,这就是南北回归线。地球仪中的点、线就由此绘制完成。对刚接触地理学科的学生来说,此种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他们能够根据此方法迅速掌握地球仪相关知识,增加其学习的兴趣,提升学习自信心。
4.地理与信息技术融合。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然渗透到各行各业。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习信息技术,并将信息技术的优势融入到地理学科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初中地理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初中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学习到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地理课程中科学合理地融合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地理知识学习课堂环境。
比如以“降水的分布”这节课为例,想要让学生通过文字直观地了解气候分布成因、降水的形成过程、雨带的移动等内容是非常困难的。学生受到知识水平、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局限,无法直观地想象出这些画面。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相关动画,以多样的形式将降水分布相关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同时凸显出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也可以从网上搜集气候新闻动态,引导学生关注实时新闻,了解内蒙古、黑龙江等地遭受强降雨袭击时可能会产生的自然灾害。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多种自然气候,关注天气预报及自然灾害,能有效引导学生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加强整体学习效果。
5.地理与历史融合。认真研究初中地理与历史知识能够发现,两个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比如,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的形成便与北方黄河流域黄土厚重、温暖湿润的自然气候有关。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气候,土地肥沃,河流冲击平原更适合种植稻子等农作物。因此,有效的跨学科交叉融合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容交叉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根据地理与历史学科知识可知,古代人类生存的地区与地理现象、气候条件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地理现象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现象,导致历史背景产生一定差异。比如,可根据欧洲开启新航海时代、地中海沿岸的兴衰、日不落帝国的发展没落史等历史故事中地理因素起到的作用,多角度将历史学科与地理学科相关知识分析融合,充分发挥历史和地理知识综合渗透后的最高价值。
总而言之,单一的地理学科知识是有限的,教师应当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突破,在地理教学中理清教学思路,对课本知识了然于心,对教学方法运用自如,对教学对象因材施教。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教师资源,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的,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灵活运用各学科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实际教学为出发点,建立有利于跨学科交叉融合教学的教育模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目的,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教学的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