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完善路径研究*
2022-12-16王诺
王 诺
常熟理工学院财务处 江苏 常熟
近些年来,我国先后发布一系列规章制度,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了指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有效地提升高校的内部管理水平,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使高校成为高质量、高效率的社会服务机构,积极履行工作职能,减少财政资金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自2015年以来,我国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管理正式进入绩效管理的新时期。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对高校的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考核。目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还存在一些问题。
1.预算绩效评价内容单一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范围较狭窄,评价内容单一,无法覆盖高校运行管理的全部业务和工作流程。
首先,高校预算绩效评价集中在项目支出上。很多高校在获得财政补贴之后,会在高校现行的工作框架之内安排预算支出,而预算绩效评价只有专项支出评价和整体支出评价。虽然这样的做法符合相关政策规定,但是无法全面反映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专项支出一般是指金额较大的重点项目,除了专项支出之外,一些非重点项目常常缺少有效的绩效评价。例如,高校并没有对水电费支出进行单独的绩效评价,这些支出费用的金额可能达到上千万,非常容易产生浪费,也容易出现违规问题。如果缺少合理的绩效评价,会造成管理盲区,不利于加强预算管理、降低风险。
其次,部分预算绩效评价主要是针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评价。这种绩效评价虽然能够反映一定的工作成效,但是由于缺乏过程性评价和执行性评价,也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高校的重点支出项目往往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如果缺乏事中的预算执行评价,容易出现资金浪费或流失的现象。项目绩效评价的时间过长,也很容易导致项目运行偏差。如果不能加强事中绩效评价,将很难及时调整项目实施方案,无法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高校还缺乏事前的项目立项绩效评价,没有设置合理的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不利于对项目进行全方位评价。
最后,很多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停留在单位层面,没有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导致精细化管理不足。虽然各部门在业务层面有一定的沟通交流和协调合作,但是没有对各部门的业务工作进行绩效评价,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浮在表面。部分绩效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也无法对各部门的业务工作进行指导,不利于高校各部门的协调发展。
2.绩效指标不完善
只有建立科学、全面、客观的绩效指标体系,才能够为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提供有效支持。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绩效指标体系,数据库建设也比较滞后,不利于高校可持续发展。同时,很多高校的管理人员不重视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影响了其他员工的积极性,导致绩效评价工作质量不高。
首先,绩效指标过于粗放,缺乏针对性、计划性和个性化。很多高校在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往往采用共性指标对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比如投入指标、产出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等;在二级指标的选择和三级指标的设置过程中,并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设计。很多绩效指标较为笼统、空泛,也不够规范,表述不够清楚明确,与当前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管理工作的融合度不够,没有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绩效指标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也不足。
其次,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指标权重不合理。一些高校采用多个绩效指标,从不同维度对业务工作情况进行考核,但是很多绩效指标存在交叉重叠,内容划分不明确,影响了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另外,很多绩效指标的权重不合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高校也没有对各项指标进行排序,没有突出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导致预算绩效评价的针对性不强。
最后,高校的绩效指标缺乏可比性,无法实现横向及纵向对比,绩效评价结果也无法对照评比。虽然高校在不断完善绩效指标体系,但是由于高校之间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导致绩效指标设置不一,内容、范围、权重、口径等各不相同,无法在同一标准下进行对比,影响了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的有效管理。
3.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足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是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绩效评价结果需要反馈给高校的各个部门,帮助各部门调整工作流程,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校没有积极应用绩效评价结果,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并没有参考上一年度的绩效评价结果,导致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不足。
另外,奖惩制度不完善,绩效评价结果没有与工作人员的绩效薪酬、职位晋升、奖励先进等挂钩,导致预算绩效评价的约束力不足,工作人员对预算绩效评价也不太重视,影响了整体的工作成效。
二、完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具体路径
1.完善绩效指标体系
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教育质量报告高度相关,也与绩效指标体系建设高度相关。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不断完善绩效指标体系。
首先,高校应该关注绩效指标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了解政府会计制度的具体要求,考虑到政府会计的具体核算要素,扩大绩效评价信息的范围,增加会计信息的数量,从而生成高质量的绩效管理报告。同时,高校在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绩效指标体系,更加精准、全面、系统地反映高校的投入、产出和效益情况。
其次,高校可以根据发展背景、历史脉络、未来发展规划,以及各个部门的工作计划,对绩效指标进行优化,将短期工作目标与中长期规划相结合,建立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同时,高校还需要结合教育质量报告的具体内容,以及教育质量报告指出的发展方向,明确高校的发展目标,建立完善的绩效指标体系,全面反映高校的战略规划、社会使命、功能职责。
再次,高校需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对当前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运用平衡积分卡、关键指标分析、绩效棱柱模型、层次分析、专家意见等多种绩效评价方式,建设横向可比、纵向可查、可测量的绩效指标体系。同时,绩效指标需要反映出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难度、工作效益、工作满意度、可持续程度等,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绩效评价。
最后,高校需要根据财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的一级指标模板,不断完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全面反映高校的内部管理情况。特别是三级指标,必须详细具体、可测可比,反映不同部门和工作岗位的特点,避免绩效评价出现“一刀切”的现象。
例如,苏州某高校建立了14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160个三级指标,完成了2020年的高校预算绩效指标库建设,对各项业务工作进行全方位指导,对各项工作情况开展全面总结。2020年的绩效评价分值,相对于2019年整体提高了20%,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成效显著提升。
2.立足高校职责,完善绩效评价流程
财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加强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逐步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明确绩效评价标准,明确绩效指标的适用范围,加强横向和纵向可比性,为不同高校之间进行预算绩效评价对比提供基础。同时,还可以引入不同的绩效评价主体,从而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高校可以按照成本最小或效益最大的原则,选择适合的绩效指标。各部门需要在具体业务工作中,分解和细化绩效指标,定期进行绩效分析,检查工作完成情况。在项目绩效评价过程中,高校需要设置有针对性的绩效指标,突出项目建设的重点内容,加强预算资金支出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实现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
高校开展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分类选取指标。不同的学校在不同的年份,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高校需要结合发展战略、教学科研方向、业务工作、社会效益等内容,选择适当的绩效指标,突出工作重点,并定期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满足工作需要。
例如,苏州某高校在确立的27个二级指标当中,选择了24个指标,并从160个三级指标当中选择了92个指标,对当年的工作情况进行完整反馈。这样的工作方法既可以反映当年的工作重点,也可以覆盖整体的绩效情况。相关指标可以覆盖业务部门的预算支出,而且指标都比较具体,有利于顺利开展绩效评价,也完全符合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的相关要求。
高校需要合理地设置绩效指标的权重,按照项目或业务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可以运用德尔菲法、相关系数法、层次分析法等,对绩效指标的影响范围和重要程度进行评估,按照轻重缓急来设置相应的权重。通过优化绩效指标的权重,能够提升绩效指标体系的完善性、合理性、适用性、有效性。高校的各部门也可以通过指标权重来明确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防止出现因小失大、避重就轻等问题。
高校在选择绩效评价方法的时候,需要综合使用多种绩效评价方法,避免方法单一。高校各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业务岗位和管理岗位的工作重点也不相同,绩效指标也有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因而需要针对不同的绩效指标,选择适合的绩效评价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评价各部门和各岗位的工作情况,避免绩效评价结果不公允的现象。由于运用多种绩效评价方法,对绩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需要引起重视,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为预算绩效评价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3.加强绩效反馈,充分应用绩效评价结果
高校需要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充分发挥预算绩效评价的积极作用。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完成后,高校需要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各部门和各岗位,让相关人员了解情况。
首先,绩效管理人员需要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明确指出绩效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重大风险点和关键环节存在不足的地方,并督促各部门制订整改方案。
其次,绩效评价结果应该与相关人员的绩效薪酬、职务晋升等挂钩,加大预算绩效评价的约束力,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最后,绩效评价结果应该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因素。对于绩效评价结果优秀的部门,可以优先安排预算资金,或增加预算额度;对于较差的部门或项目,应该适当削减预算,甚至取消部分业务或项目的预算安排。通过加强预算约束,能够不断提升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绩效管理工作不断推进,高校需要增强绩效意识,不断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流程,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加强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强化预算考核,积极应用绩效评价结果,建立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提升高校的内部管理水平,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发展。